第147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16字
- 2015-12-26 18:09:16
《王氏手集》肉豆蔻丸 治飲冷過多,脾胃受濕,泄瀉頻并,時(shí)發(fā)腹痛,減食困倦,肌瘦腹大方。
肉豆蔻(一兩) 黑附子(半兩,炮裂)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十五丸,乳食前,煎蘿卜橘皮湯下。
《吉氏家傳》治久患冷瀉,大腸虛滑,萬(wàn)安散方白術(shù)(姜浸,煮三、五沸) 甘草(炮赤。各一錢) 烏頭(半兩,火炮裂) 干姜(一分) 草果子(一個(gè),面裹煨,同面用)上末,用生姜煎一錢。如瀉,便用紫蘇木瓜湯調(diào)異攻散三服。(異攻散方在胃氣不和門中。)《吉氏家傳》治久瀉虛冷醒脾散方天南星 冬瓜子(去殼) 雄黃(各一錢)上末。每服一字,冬瓜肉煎湯下,一日三服,仍一面服異攻散(方見同前)。
《吉氏家傳》治水瀉方。
上用川烏頭大者,生,去皮尖,為細(xì)末,以滴井水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十丸,小兒細(xì)丸,加減與服,并用井花水下。
長(zhǎng)沙醫(yī)者易忠信傳治小兒臟寒滑泄,下痢不禁,牡蠣丸方牡蠣(一兩,別研) 硫黃(半兩,別研)上件藥用砂鍋?zhàn)右粋€(gè),先入牡蠣,中留一竅,安硫黃在中心,以瓦子蓋口,用赤石脂固縫,鹽泥固濟(jì),白炭火三斤, 令火盡為度,取出,糯米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二十粒,米飲吞下。
熱瀉第六
茅先生小兒有中熱瀉候∶渾身微熱,上渴,驀地瀉下如水。此候本因兒子當(dāng)風(fēng)日,或日下夾去被,日曬得五臟受虛毒熱,忽然引水吃過多,致不消化如此。所治用乳香散夾三圣丸、(二方并見一切泄瀉門中。)龍涎膏與服(方見熱渴門中)即愈。
《嬰童寶鑒》小兒熱瀉,為脾胃受熱,故五谷不能實(shí)也。
《嬰孺》治三歲兒,熱實(shí)不脹滿,下不止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大黃(五分) 甘草(三分,炙) 當(dāng)歸 柴胡 人參 黃芩(各四分)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為三服,大利便止。
張渙清胃散 治挾熱泄利方。
川楝子 黃柏(微焙,炙) 當(dāng)歸(洗,焙干) 地榆(炙) 黃連(去須,炒。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乳食前。
《嬰童寶鑒》治小兒熱瀉如水三霜丸方砒霜(一錢匕) 百草霜 巴豆霜(各二錢匕)上件研勻,溶蠟搜、旋丸,獨(dú)帚湯下一丸。
《劉氏家傳》小兒熱瀉不止方。
木香 黃連上等分末之,陳米飲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陳米飲下。
《孔氏家傳》治小兒脾熱,瀉如黃涎,又似棗花,涼脾方香白芷 甘草(各半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一小錢,水五分,煎至三分,溫服,日二服。
洞泄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洞泄下利候∶春傷于風(fēng),夏為洞泄。小兒有春時(shí)解脫衣服,為風(fēng)冷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飲食居處不調(diào),又被風(fēng)冷,入于腸胃,先后重沓,為風(fēng)邪所乘,則下利也。其冷氣盛,利為洞泄,洞泄不止為注下也。凡注下不止者,多變驚癇,所以然者,本挾風(fēng)邪,因利臟虛,風(fēng)邪乘之故也。亦變眼痛生障,下焦癖冷,熱結(jié)上焦,熱熏于肝故也。
《五關(guān)貫真珠囊》小兒洞泄候∶洞泄者,凡風(fēng)冷入腸,則下利洞泄,肛門脫,小兒則腫也。
《千金》治少小洞注下痢方。
上用蒺藜子二升,搗汁,溫服,以瘥為度。
《千金》又方上用木瓜取汁,飲之。
《千金》又方上炒倉(cāng)米末,飲服之。
《千金》又方上用酸石榴,燒灰末,服半錢匕,日三服。
《千金》又方上用狗頭骨灰,水和服之。
《千金》又方羊骨灰 鹿骨灰上二味,并水和服之,隨得一事,即用之。
《千金》又方上炒豉令焦,水淋汁服之,神驗(yàn)。冷則酒淋服。
《千金》又方上用五月五日百草末,吹下部。
《外臺(tái)》劉氏療小兒洞泄,水利不止方。
濃樸(炙) 黃連(各一兩)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分服。雜痢,此方并治之。
《子母秘錄》治小兒洞下利方。
上用羊角中骨燒末,飲服方寸匕。
《子母秘錄》又方上燒蝦蟆末,飲調(diào)方寸匕,服之。
《圣惠》治小兒脾胃氣不和,洞泄,下利不止,羸瘦,食少,濃樸散方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人參(去蘆頭) 訶黎勒(煨,用皮) 白術(shù) 黃連(去須,微炒) 地榆(微炙,銼。各一分) 甘草(炙微赤) 干姜(炮裂,銼。各半分) 肉豆蔻(一枚,去殼)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jī)捍笮∫砸饧訙p。
《圣惠》治小兒洞泄,下利不止,漸至羸困,密陀僧散方密陀僧 黃丹 定粉 白礬(各一兩)上件藥以新瓷瓶盛,用紙筋泥固濟(jì),以文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入龍骨末一兩,同研令細(xì)。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治小兒洞泄下利,羸困,三圣散方地榆(半兩,微炙,銼) 濃樸(三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訶黎勒(煨,用皮,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jī)捍笮∨R時(shí)加減。
《圣惠》又方?jīng)]石子(微煨) 訶黎勒(煨,用皮。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jī)捍笮∨R時(shí)加減。
《圣惠》治小兒洞泄,下痢不瘥,乳食全少,宜服如圣散方黃連(三分,去須,微炒) 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又方楮葉(半兩) 訶黎勒(煨,用皮,一分) 橡實(shí)(七枚,微炒)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治小兒洞泄,下利不止,黃連丸方黃連(一兩,去須,銼,微炒) 女萎(半兩,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熱水化下三丸,日三、四服。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又方上用牛角 燒灰,細(xì)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jī)捍笮〖訙p服之。
《嬰孺》治小兒注利,腸 下重,附子丸方附子 干姜(各炮) 前胡(炒) 芎(炒。各四分)上為末,蜜丸大豆大。兩丸,飲下,日三夜一。大人亦可服。
《嬰孺》治小兒洞利,晝夜不止方。
黃芩 干姜 人參(各三分)上為末,蜜丸如大豆大。每服三丸,飲下,日進(jìn)三服。
張渙濃樸散 治洞泄注下方。
濃樸 生姜汁(制) 訶黎勒(炮,取皮) 肉豆蔻(各一兩) 白術(shù) 干姜(各半兩。炮)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生姜、粟米各少許,煎五分,去滓溫服。
《萬(wàn)全方》治小兒冷熱不調(diào),時(shí)有洞泄,下利不止,龍骨丸龍骨 黃連 白石脂 白礬(燒令汁盡) 干姜(炮) 木香(以上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jī)捍笮〖訙p服之。
《劉氏家傳》小兒水瀉注下方。
黃連 石蓮(等分,炒黃色)上末之,每半錢。水瀉,新汲水調(diào)下;白瀉,粟米飲下。
水谷瀉第八
《圣惠》∶夫小兒水谷利者,由寒溫失宜,乳哺不節(jié),或當(dāng)風(fēng)解脫,血?dú)饩闾摚瑸轱L(fēng)冷所傷,留連在于肌肉,因其脾胃不和,大腸虛弱,風(fēng)邪入于腸胃,腸胃既虛,不能制于水谷,故變?yōu)橄吕病?
《千金》溫中大黃湯 治小兒暴冷,水谷下,或乳冷下,青結(jié)不消,或冷實(shí)吐下,干嘔煩悶,及冷滯赤白下者良。若已服諸利湯去實(shí),胃中虛冷,下如水,干嘔,眼陷,煩擾,不宜利者,可除大黃。若中乳,乳母洗浴,水氣未消,飲兒為霍亂者,但用大黃也。小兒諸霍亂宜利者,便用大黃;不消利宜溫和者,則除之方。
大黃(六分) 干姜(炮) 桂心 濃樸(姜制) 甘草(炙。各一分) 當(dāng)歸 人參 茯苓 白術(shù)(炮。各二分)桔梗(三分)上十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凡兒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七十日至一百日,一服二合半。二百日以來,服三合。
《千金》治卒大下利熱,唇干口燥,嘔逆引飲,瀉心湯方人參 甘草(炙) 黃芩 橘皮 栝蔞根(各一兩) 黃連(二兩) 半夏(三兩,洗去滑) 干姜(炮,一兩半)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胡治云∶治老小利,水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滿,干嘔不安,無橘皮、栝萎;若寒,加附子一枚;渴,加栝萎一兩;嘔,加橘皮一兩;痛,加當(dāng)歸一兩;仲景用大棗十二枚。)《圣惠》治小兒水谷利,羸瘦面黃,不欲飲食。濃樸散方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龍骨 黃連(去須,微炒。各半兩) 丁香 當(dāng)歸(銼,微炒) 木香 白術(shù)肉豆蔻(各一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治小兒水谷利不止,羸瘦腹脹,不欲飲食,調(diào)中散方木香(半兩)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黃連(去須,微炒。各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量?jī)捍笮》譁p服之。
《圣惠》又方當(dāng)歸(銼,微炒) 訶黎勒(煨,用皮。各一兩) 白術(shù)(三分)上件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jì)時(shí)候,以粥飲下七丸。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又方白礬(一兩,燒令汁盡) 訶黎勒(煨,用皮,半兩) 醋石榴皮(三分,銼,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jì)時(shí)候,以粥飲下五丸。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治小兒水谷利,日夜不止,地榆散方地榆(微炙,銼)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火炙令香熟。各三分) 黃連(一兩,去須,微炒) 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色)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不計(jì)時(shí)候,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又方干棗(十顆,去核) 胡粉(一兩)上件藥相和,搗為一餅子,急火中燒令赤,取出,置地上,以碗合之,勿令透氣,待冷,細(xì)研為散。不計(jì)時(shí)候,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治小兒水谷利,腹痛,神效木香散方木香(半兩) 訶梨勒(煨,用皮,三分) 龍骨 黃連(去須,微炒) 當(dāng)歸(銼,微炒) 赤芍藥(微炒。各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計(jì)時(shí)候。量?jī)捍笮》譁p服之。
《圣惠》治小兒水谷利不止龍骨散方白龍骨 白石脂 黃連(去須,微炒) 胡粉(炒令黃。各三分) 干姜(半兩,炮裂,銼)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不計(jì)時(shí)候,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又方赤石脂(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干姜(炮裂,銼) 橡實(shí) 當(dāng)歸(銼,微炒。各半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不計(jì)時(shí)候,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治小兒水谷利,日夜略不暫止。橡子散方橡實(shí)(二兩,微炒) 干柏葉(半兩,微炙)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不計(jì)時(shí)候,以水煮烏梅汁調(diào)下半錢。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又方上以訶梨勒煨,用皮二兩,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水研化五丸,日三、四服。量?jī)捍笮∫砸饧訙p。
太醫(yī)局胃風(fēng)湯 治大人、小兒風(fēng)冷乘虛入客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滿,腸鳴 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并宜服之方。
人參(去蘆頭) 白茯苓(去皮) 芎 桂皮(去粗皮) 當(dāng)歸(去苗) 白芍藥 白術(shù)(以上等分)上為粗散。每服二錢,以水一大盞,入粟米百余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熱服,空心食前,小兒量力減之。
《嬰孺》治小兒水谷痢,及無問老小、日夜百余行方。
橡斗子(一升,炒) 干楮葉(二兩,炙)上為末,以水煮烏梅汁,下方寸匕,日再服。仍取少許精羊肉裹藥,內(nèi)下部中,痢出更納之。
張渙肉豆蔻丹 治泄瀉,水谷不消方。
肉豆蔻 木香(各一兩) 青橘皮(半兩,炒黃) 黑牽牛(一分,微炒)上件搗羅為末,滴水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生姜米飲下。量?jī)捍笮〖訙p。
《劉氏家傳》治小兒冷滑瀉痢,水食全出,沒石子丸方?jīng)]石子(兩枚,炮) 訶梨勒(炮,用皮) 干姜(炮) 烏梅肉 枯礬(以上各等分)上為末,面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溫飯飲送下。
長(zhǎng)沙醫(yī)者丁時(shí)發(fā)傳降仙丹 治小兒水谷不分,泄瀉,及赤白膿血痢,腹痛不可忍方硫黃 焰硝(各研二味,以黑瓷瓦盞,慢火煞成汁,便取出,研勻細(xì)) 五靈脂(水洗去砂石,澄,焙干,取末)白礬( 。各二錢半)上四味研勻,軟飯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二十粒,粟米飲吞下,大小加減。赤白痢,罌粟殼煎湯下。水瀉,冷水下。下膿血痢,甘草烏梅湯下。忌生毒物等。
暴瀉第九
亦名卒利,亦名暴利《巢氏病源》小兒卒利候∶小兒卒利者,由腸胃虛,暴為冷熱之氣所傷,而為卒利。熱則色黃赤,冷則色青白,若冷熱相交,則變?yōu)槌喟诇病?
《千金》治小兒暴利方。
上用小鯽魚一頭,燒末,服之。亦治大人。
《千金》又方上燒鯉魚骨末,飲服之。一方作龍骨。《圣惠》燒鯉魚尾。
《千金》又方上用赤小豆末,酒和涂足下,日三。油和亦得。
《圣惠》治小兒冷熱氣不和,忽暴下利,腹內(nèi)疼痛,胡黃連散方胡黃連 母丁香 桂心 木香 肉豆蔻(去殼) 當(dāng)歸(銼,微炒) 麝香(細(xì)研。各一分) 犀角(屑,半分)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治小兒暴利,腹痛不食,干姜散方干姜(炮裂,銼)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人參(去蘆頭,三分) 訶梨勒(煨,用皮)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薤白一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量?jī)捍笮》譁p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