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54字
- 2015-12-26 18:09:16
《鳳髓經》歌括同,有注云∶氣散,宜與地黃散;氣粗宜與蔥湯丸取。(地黃散見霍亂吐利門。蔥湯丸見驚積門。《吉氏家傳》方同。)《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 奶歌一同,后云∶此候是驚奶沖胃氣,或交奶沖脾,或者氣奶,或者病奶,致吐出遠聞腥氣,與 丸(方見一切癇門中)。氣細脈沉與調胃散(方見積熱門中)。
《葛氏肘后》小兒 哺吐下方。
甘草(炙) 人參 當歸 干姜(各一分)上為末,水一升煮取五合,分服,日三。湯或內半分麝香益佳。 哺吐下如霍亂狀。此方出《短劇》。
《嬰孺》治小兒吐 ,膈上有冷方。
細辛 橘皮(各一分) 大黃 甘草(各三分) 干姜(二分)上切,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溫一合,日三服。
《嬰孺》治小兒吐 。當歸湯方當歸 黃芩 甘草 芎 黃連(各一分) 細辛 干姜(各二分半)上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服半合,日三,溫服。
張渙∶嬰兒飲乳過多,胸膈不快,或多吐 ,大便奶瓣不消,宜用消乳丹方,兼宜令兒乳后常服。
木香 丁香 青橘皮(炒黃) 肉豆蔻(各半兩) 牽牛子(一錢,炒黃)上件搗,羅為細末,滴水和丸如針頭大。每服三粒至五粒,粘在奶頭上令兒吮之。
《嬰童寶鑒》治小兒 乳。玉真散方白術(半兩) 半夏(七個) 椒(半分,去目、汗)上件為末,每服半字,水一呷調下。大者一字。
《三十六種》治 奶。青皮散方青皮 滑石 硫黃(研。各一錢)上為末。每服半錢,藿香湯調下。
噦逆第三
《巢氏病源》小兒噦候∶小兒噦,由哺乳冷,冷氣入胃,與胃氣相逆,冷折胃氣不通,則令噦也。
《千金翼》論∶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者,飲水即噦。
《千金》治小兒噦方。
生姜汁 牛乳(各五合)上二味煎取五合,分為二服。《圣惠》同以牛乳二合,姜汁一合,銀器中煎一沸,一歲兒飲半合。
《千金》又方上取牛乳一升,煎取五合,分五服。《外臺》以羊乳煎,無,即以牛乳代。《圣惠》同,只煎三、兩沸。
《古今錄驗》治小兒噦方。
鹿角粉 大豆(末)上等分相和,乳調涂奶上飲兒。
《圣惠》治小兒噦不止。丁香散方丁香 藿香 白茅根(銼。各一分) 人參(半兩,去蘆頭) 花桑葉(三兩、炙)上件搗,羅為散。三、四歲兒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帶熱服之。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噦逆不止,心神煩亂。人參散方人參 白術 白茯苓(各半兩) 甘草(炙、銼) 藿香(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服。
《圣惠》治小兒噦,不納乳食。草豆蔻散方草豆寇(三枚,去皮) 甘草(一分,炙,銼) 人參(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增減。
《圣惠》治小兒多噦,心胸煩悶。麥門冬散方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甘草(一分,炙,銼) 人參 陳皮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三、四歲兒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四分去滓,稍熱頻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噦,乳母服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 陳皮(一兩,去白)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熱服,至夜三、四服。乳母服訖,即乳兒甚效。
《惠眼觀證》平胃丸 養實胃氣,大治干嘔方。
馬芹子(生) 白僵蠶(直者) 丁香上各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此○大。每服一丸,用陳皮一片炙過,煎湯化下。凡諸疾覺胃氣稍怯,即服之。
霍亂吐利第四
《巢氏病源》小兒霍亂吐利候∶霍亂者,陰陽清濁二氣相干,謂之氣亂。氣亂于腸胃之間為霍亂也。小兒腸胃嫩弱,因解脫逢風冷,乳哺不消而變吐利也。或乳母觸冒風冷,食飲生冷物,皆冷氣流入乳,令乳變敗,兒若飲之,即成霍亂吐利。皆是觸犯腑臟,使清濁之氣相干,故霍亂也。挾風而結實者,則身發熱、頭痛、體痛,而腹吐利。凡小兒霍亂皆須暫斷乳,亦以藥與乳母服,令血氣調適,乳汁溫和故也。小兒吐利不止,血氣變亂,即發驚癇也。
《千金翼》問曰∶病有霍亂者,何也?答曰∶嘔吐而利,此為霍亂。
茅先生∶小兒生下有中諸般瀉候,各別各有所見,下藥分次第。下項小兒有中霍亂吐瀉候,上吐下瀉,遍身微熱,不能乳哺。此候因吃食冷熱不調,氣不順,脾家受熱,胃冷不消化致此。所治者,先用沉香睡驚飲(方見霍亂門中)夾丁香散(方見吐利門中)、乳香散(方見一切泄瀉門中)、活脾散與服安樂。(有兩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一方見慢脾風門中)。如傳變,大渴不食,面臉紅,眼微視,氣小不語,汗多,恐化慢脾風,死候不治。
漢東王先生《家寶》∶凡嬰孩小兒霍亂而成吐瀉,仍須進大七寶散二、三服(方見本門),并觀音散二、三服(方見胃氣不和門中),溫白丸二、三服。如不退,恐脾困不進乳食,須進惺惺散二、三服。如根據次用藥不退,往往變作慢脾風,慢驚風。如得此患,宜進竹瀝膏二、三服,間惺惺散(三方并見利久不止門中)調胃氣藥,并沉香散與之(方見本門)。
張渙謹按∶小兒霍亂吐利,由陰陽不和,清濁相干,與大人無異。如救火拯溺,宜速療之。兼宜用圣石丹治之(方見冷吐門中)。又宜順正湯(方見本門)。
翰林待詔楊大鄴問∶小兒霍亂吐奶者為何?答曰∶凡將息小兒之道,切慎擇奶母∶精神爽健,精神詳慢,智惠深遠;身無疾病,脂肉肥潤,溫濃淳善。能調理乳食,何疾更生,眾疾易愈。緣不慎諸味,恣意亂餐孩兒,或變蒸,或乘寒哺乳,或蒸熱飼兒,或醉后嗔怒,或悲啼不常,驚亂神氣,乳食失節,即吐瀉可疑。
《惠眼觀證》霍亂吐瀉形候∶忽然吐瀉,謂之霍亂吐瀉。如有渴,即下沉香飲子(方見吐利門中)夾平胃丸服之。
(方見噦逆門中)。苦未有渴,量大小下 湯丸,通一、二遍。白涎(方見急慢驚風門中),只根據前用沉香飲子,平胃丸調理。或尚猖狂躁,夜睡不得,喘息急促,此死候不治。
《玉訣》∶小兒霍亂,有此兩證。若胃冷霍亂,身無大熱,但只微溫,面 青黃,宜銀白散調氣。若腹痛多喘,口吐清水,面色不定,干噦不常,宜蘆薈丸殺蟲(二方并見霍亂門中),后調氣。歌曰∶霍亂皆因胃氣傷,冷熱攻脾氣受殃。或積或蟲寒與熱,胃虛干嘔不尋常。
《石壁經》三十六種霍亂吐瀉歌∶先以青黃面色看,定因風熱在脾間。發如直立人多怕,開眼無休定有涎。胃逆更看風起搐,常疑唇白口多干。舌上有瘡為熱極,難過二七入黃泉。
此候青白滿面者,冷痰在胃間也,亦主吐瀉。若黃赤,胃有熱積所致也,亦主發霍亂。此胃虛實,皆作此證也,治各看其候調治。若失治,則口干燥煩渴∶若搐搦逆候,口中瘡,雞子白滿口者不治,不過二、七日亡也。
《千金》治小兒霍亂吐利方。
人參(一兩) 濃樸(姜制) 甘草(炙。各半兩) 白術(炮,十八銖)上四味 咀,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半升。六十日兒服一合,百日兒分三服,期歲分二服,中間隔乳服之。乳母忌生冷油膩等。一方加干姜一分,或加生姜三分。
《外臺》劉氏療小兒霍亂吐利不止方。
人乳汁(二合) 生姜汁(粟米許) (一小把) 龍骨(六分) 豆蔻(取仁,碎似蕎麥大,二、七枚)上以乳煎取一合,著少許牛黃、麝香、兔毛灰等和,分為三服。如渴,以糯米汁著蜜與吃,食即瘥止。
《外臺》∶《廣濟》療老少冷熱不調,霍亂吐利,宿食不消。理中丸方人參 白術 甘草(炙) 高良姜(各八分) 干姜 桂心(各六分)上六味搗篩,蜜丸。空腹以飲服如梧子大三十丸,日二服,漸加至四十丸。老小以意減之。忌生冷油膩、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物。
《外臺》∶《備急》療小兒霍亂吐利方。
人參(四分) 濃樸 甘草(各二分,炙) 干姜(一分) 白術(三分)上五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之。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霍亂吐利。人參白術湯方人參(六分) 白術 茯苓(各四分) 濃樸 甘草(各三分,炙)上五味切,以水一升半煮取六合,分溫服立效。《嬰孺》治期歲兒。
《海藥》主小兒吐利霍亂方。
上用寡婦薦,取二、七莖煮飲之。
《子母秘錄》主小兒霍亂吐利方。
上用芹葉細切,煮熱汁飲,任性多少得止。
《圣惠》治小兒霍亂后,吐瀉不止,煩悶。半夏散方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黃連(去須) 干姜(炮制,銼)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人參(去蘆頭) 當歸(銼,微炒。以上各半兩) 黃芩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霍亂不止,和胃氣,定吐瀉。立效方胡椒(七枚,拍碎) 人參(去蘆頭) 生姜(各半兩) 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 紅粳米(四十九粒)棗(三枚)上件藥都細銼和勻,分作七服。每服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霍亂,吐瀉不定。丁香散方丁香 木香 甘草(炙微赤,銼) 葛根(銼) 枇杷葉(拭去毛,炙微黃。各半分) 藿香 人參(去蘆頭) 桑黃(各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麝香湯調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霍亂吐瀉,心煩悶。丁香丸方丁香 地黃花 桑葉 朱砂(細研。各一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朱砂令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生姜溫湯下二丸。三歲以上以意加之。
《圣惠》治小兒霍亂,吐瀉不止,心神煩渴方。
人參(去蘆頭)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 訶梨勒皮(微煨) 丁香 桂心(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霍亂,吐瀉不止,食飲不下。肉豆蔻散方肉豆蔻(一枚,去殼) 丁香 黃 (銼) 枇杷葉(拭去毛,炙。各半分) 桂心 人參 甘草(炙,銼) 白茯苓(各半兩) 陳皮(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一歲兒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又方干桑葉 藿香(各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增減。
《圣惠》又方肉豆蔻 甘草(炙,銼) 藿香(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霍亂,吐瀉不止。龍骨散方龍骨(末,一分) 草豆蔻(末,半兩) 爛 (末,半分)上件藥都研令勻,以奶汁三合,煎至二合去滓,別入牛黃、麝香、兔毛灰各一字,生姜汁少許調令勻,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一服。
《圣惠》治小兒霍亂,吐瀉不止,心胸煩悶。菖蒲散方菖蒲 肉豆蔻(去殼) 人參(去蘆頭) 白茯苓(各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生姜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霍亂,吐瀉不定。人參散方人參(去蘆頭)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黃連(去須)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陳粟米粥飲調下半錢。三歲以上,加藥服之。
《圣惠》又方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肉豆蔻(去殼) 干姜(炮制,銼。各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冷水調下一字。二歲以上加藥服之。
《圣惠》又方人參(一分,去蘆頭) 丁香(半兩)上件藥搗碎,以奶汁三合,煎五、七沸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漸漸服之。
《圣惠》又方丁香(末,一錢) 消梨(一枚,絞汁) 奶汁(一合)上件藥相合令勻,少少與兒服之。
《圣惠》又方上用桑椹一枚,炙焦黃,細研,以奶汁灌之。
《圣惠》又方上用 窠微炙,搗,羅為末,以奶汁調一字服之。
《博濟方》治小兒霍亂,吐瀉不定。乳香丸乳香 朱砂(各一錢。研)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姜汁炒黃)上件三味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米飲下,日三服。《張氏家傳》方同,半夏卻用一兩,又名香砂丸。
《博濟方》治小兒吐奶及霍亂吐瀉不止。真朱散石亭脂(抄一錢匕) 白滑石(末,炒,三錢)上件二味,同研千余遍,看兒大小,生姜糯米泔調下一字,立瘥。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霍亂吐瀉,不進乳食。大七寶散方木香(炮) 丁香(炒) 官桂(去粗皮,不見火) 茯苓 麻黃(去節) 當歸 甘草(炙) 人參 大腹皮 訶子川楝子(二味去性) 秦艽(炒。各一錢) 地榆(二錢,炒) 肉豆蔻(一個,炮) 藿香(取葉一錢半,炒)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水一藥注或半銀盞,入棗子半片煎十數沸,溫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補虛調胃氣,定霍亂,治吐止瀉,進乳食。沉香散方沉香 茯苓(各一分) 甘草(炙) 丁香 藿香(取葉秤。各一錢) 木香(炮) 官桂(去粗皮,令盡,不見火。各半錢)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五、七歲一錢,以意加減。紫蘇木瓜湯調下,一日三服。
張渙順正湯 順陰陽,治霍亂吐利方。
白豆蔻 高良姜(微炮) 藿香葉 當歸(洗,焙干) 草豆蔻(面裹炮) 陳皮(去白,焙干。各半兩) 丁香(一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溫粥飲調下。
張渙二姜湯 厘清濁,治霍亂吐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