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 望診遵經
- 汪宏
- 4843字
- 2015-12-26 17:51:56
入口者冬死。蓋五臟之色。各入本臟門戶。至被克之時。為死期之日也。然必其色沉夭。則可謂云爾。脈經曰。病患首部。耳目口鼻有黑氣起。入于口者。為入門戶。其病主死。是又以黑色為死氣。以口為門戶也。扁鵲華佗察聲色要訣云。肝病皮白。肺之日庚辛死。心病目黑。腎之日壬癸死。脾病唇青。肝之日甲乙死。肺病頰赤目腫。心之日丙丁死。腎病面腫唇黃。脾之日戊己死。又凡病患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鼻口者。死在三日中。此二節。皆有門戶吉兇之辨。部位生克之分。學人當參之十法。合之四時。庶可知其常變焉。
色病宜忌合參
嘗謂色分五行。則有生克。色分陰陽。則有宜忌。蓋陽病而見陽色。陰病而見陰色者。宜也。陽病而見陰色。
陰病而見陽色者。忌也。是故邪盛于表。色宜浮清。反見沉濁者。忌也。氣衰于里。色宜沉濁。反見浮清者。忌也。身熱煩躁。譫語妄言。其色宜赤。反見肢厥面青者。忌也。傷寒發汗。若吐若下。其色宜黃。反見熱盛色赤者。忌也。失血脫津液。色宜黃白。反見面色鮮赤者。忌也。下痢便膿血。色宜黃澀。反見身熱面赤者。忌也。麻痘斑疹。諸痛瘡瘍。色皆宜赤。反見青黑者。忌也。霍亂吐下。諸嘔泄瀉。色皆宜黃。反見青黯者。忌也。由是而推。一病有一病之宜忌。一癥有一癥之宜忌。凡色病相應者。宜也。相反者。忌也。反之微者。難治。反之甚者。
即死。然猶有要焉。則在察其澤夭以知成敗。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摶散。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積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經曰。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弗去。乃知新故。此之謂也。若夫聲音脈息之宜忌。亦可以相應相反。比例而推焉。
氣色聲音合參
嘗謂形容氣色脈病聲音。有時相應。有時不相應。非相應者可憑。而不相應者不可憑也。蓋有常焉。有變焉。因常可識其同。因變可知其異。故四診分觀。則各有所當。四診合論。亦皆有可憑。自其同者言之。診不變。治亦不變。自其異者言之。診無常。治亦無常。然而常變不離五行。異同難逾四診。參而伍之。錯而綜之。
雖虛實不齊。臟腑相勝。而生克可推。吉兇可斷焉。試先以氣色聲音。合而參之。如肝色青。其聲呼。其音角。
心色赤。其聲笑。其音征。脾色黃。其聲歌。其音宮。肺色白。其聲哭。其音商。腎色黑。其聲呻。其音羽。有是氣色。
有是聲音。此為相應。若見其氣色。而不聞其聲音。或聞其聲音。而不見其氣色。則五臟有盛衰。五行有生克矣。假令望見青之氣色。而不聞角之聲音。反得心之聲音者。木生火也。得腎之聲音者。水生木也。此相生之謂也。得脾之聲音者。木克土也。得肺之聲音者。金克木也。此相克之謂也。五色五音。皆可比例以相參也。然氣色有微甚。聲音有盛衰。病癥有虛實。又當因診以通其變矣。要之相生者順。相克者逆。氣色克聲音者。其死速。聲音克氣色者。其死遲。氣色生聲音者。其愈速。聲音生氣色者。其愈遲。聲色相應。而無過不及者。平人也。聲色相應。而有過不及者。病患也。腑病多相生。臟病多相克。太過者病在腑。不及者病在臟。臟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此氣色聲音合參之旨也。至若病之定名。癥之定候。其中又各有形容。各有宜忌。惟精于病癥諸書。熟于療治諸法。識其常。通其變。胸有成竹。目無全牛。庶可迎刃而解矣。
氣色脈象合參
既講聲音合參之旨。當明脈象合參之診。靈樞曰。色脈形肉。不得相失。色青者其脈弦。赤者其脈鉤。黃者其脈代。白者其脈毛。黑者其脈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夫所謂相勝相生者。何也。脈勝色。色勝脈。謂之相勝。脈生色。色生脈。謂之相生。五色五脈。合之五行生克。可類推也。假令色青。其脈當弦。今見青色而不得弦脈。反得毛脈者。脈勝色也。得代脈者。色勝脈也。此相勝之謂也。得石脈者。脈生色也。得鉤脈者。色生脈也。此相生之謂也。脈鑒云。色克脈者其死速。脈克色者其死遲。色生脈者其愈速。脈生色者其愈遲。然以余觀之。五脈有微甚。五色有淺深。五病有虛實。承制之理。由是而窺。剝復之機。由是而測。約而言之。相勝者死。相生者生。相應而無過不及者平。相應而有過不及者病。臟病多相勝。腑病多相生。太過屬乎腑。不及屬乎臟。臟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此皆色脈合參之旨也。
氣色病癥合參
既講脈象合參之旨。當明病癥合參之診。十六難曰。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干善笑。其內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 。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善欠。
其內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此皆相參之法也。由是而參之五官。五官其應也。參之五體。五體其應也。參之情志形容。聲音臭味。與夫毛發皮肉。經絡筋骨。皆其應也。蓋應者常也。不應者變也。知其常變。則知其病癥矣。知其病癥。則知其生克矣。假如色青而得腎證。水生木也。色青而得心證。木生火也。此相生之謂也。又如色青而得肺證。金克木也。色青而得脾證。木克土也。此相克之謂也。凡相生者順。相克者逆。色生病者為虛邪。病生色者為實邪。色克病者為賊邪。病克色者為微邪。色病相應者為正邪。太過者病在腑。不及者病在臟。臟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然病癥有三因。氣色有十法。又當因診以通其變焉。時日支干。孤虛旺相。亦可按法而合參矣。由是而參之四時氣候有異也。參之五方風土有殊也。參之氣質強弱不齊也。參之老少盛衰不等也。
參之形志苦樂不均也。而況居移氣。養移體。合乎七情六淫以為病。故見于形色。發于聲音。顯于癥候。應于脈息者。遂千變萬化。種種不同。夫千變萬化。種種不同。而究不能出乎四診之范圍者何哉。蓋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有諸內。必形諸外。隱于此。必顯于彼。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一本而萬殊。萬殊而一本也。
推展望色大意
竊謂脈之理微。色之理愈微。蓋有可以意會。難以言傳者。然病癥不同。氣色當異。茍推而廣之。擴而充之。
觸類而長之。則雖難以形容者。亦可以擬議焉。如風色當青。寒色當黑。暑色當赤。濕色當黃。風令脈緩。寒令脈急。暑令脈虛。濕令脈澀。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合色脈皮膚而參觀。則風令脈緩者。當色青而皮膚緩。寒令脈急者。當色黑而皮膚急。暑令脈虛者。當色赤而皮膚減而少氣。濕令脈澀者。當色黃而皮膚澀。夫如是而風寒暑濕之色。難以形容者。不亦心解矣乎。不寧唯是。又如喜則氣散。怒則氣逆。思則氣結。恐則氣下。悲則氣消者。亦可因其氣之變。而擬議之也。何也。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也。色者氣之華。有諸內必形諸外也。更進而推展之。如經言風寒中于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夫皮膚既閉。則其面色亦閉矣。此可因經言皮膚閉。而知其面色閉。又可因病患面色閉。而知其皮膚閉。即可因面色閉。皮膚閉。而知其傷于寒也。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太陽主表。其證頭項痛。腰脊強。惡寒無汗。夫惡寒無汗。則其皮膚閉也可知。皮膚閉則其面色閉也又可知。此可因惡寒無汗。而知其面色閉。即可因面色閉而知其惡寒無汗。又可因惡寒無汗而知其頭項痛。腰脊強。即可因頭項痛。腰脊強。惡寒無汗。而知其太陽病。傷于寒矣。傷寒論云。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斯時也。未發熱者。色或慘然而黑。此外寒之色也。已發熱者。色或怫郁而赤。此表熱之色也。若未得汗。其色當閉。若已得汗。其色當開。若將汗未汗。則色當有閉而欲開之象矣。匪直此也。更可因其赤色之微甚。而知其熱之輕重。因其赤色之浮沉。而知其熱之進退。因其赤色之散摶。而知其病之聚散。因其赤色之澤夭。而知其癥之成敗。而凡六部十法。與夫四時五色。莫不可推。傷寒如此。諸病亦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難以筆楮形容矣。
主病條目大意
色自內而達外。已言其相應矣。醫從外以知內。當講夫主病焉。夫相應之與主病。其義一也。其義一。其用二。如濕病色黃。疸病色黃。脾病色黃。此內外相應之理也。萬殊之所以一本也。然脾病之黃。不同于疸。疸病之黃。不同于濕。此氣色主病之分也。一本之所以萬殊也。蓋相應者。言其色之同。主病者。辨其氣之異。
夫色之同者。擬議非難。而氣之異者。形容不易。故今條目諸篇。惟集古圣先賢所言者。分錄于后。學人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否則如刻舟求劍。膠柱鼓瑟矣。至若病癥不齊。氣色各異。可以象求。難以言盡。然能熟其提綱。識其部位。參伍診法。錯綜病情。雖四海之大。百世之遠。萬病之殊。皆可因望而知變。因變而知治。大哉。至哉。范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非岐黃之至圣。其孰能與于斯。
青色主病條目
經云。青黑為痛。夫青者。肝膽之色。亦風木之色也。雖為痛為風。宜以部位診法參觀。然后言其寒熱虛實。
如鼻頭色青者。腹中痛也。青黑甚者。痛甚為攣也。面青而唇口撮者。疼痛方殷也。鼻頭色青腹中痛。若冷者。死證也。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頭痛頰青黃。目眩暈不欲閉。身體沉重。兀兀欲吐者。厥陰太陰為病。痰厥頭痛也。腹痛。尿白。爪甲白。面多青。喜熱飲。或腹滿下利者。寒痛也。腹中作痛。
面色乍赤乍青乍白。其痛時作時止。時吐清水者。蟲也。色青。脈至長而左右彈者。有積氣在心下肢 。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也。青而閉滯者。痹痛也。環目鼻而青者。筋骨酸痛也。目間青脈見者。膽滯掣痛也。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者。陰毒之為病也。煩躁如狂。心腹攪痛。頭旋欲吐。面目青黑。四肢冷逆者。中砒霜之毒也。中毒。手足面皆青者。時過救之。恐不及也。 青者。肝病也。色微蒼。嗌干。善悲。善怒。時憎女子。多汗惡風。目下色青者。肝風也。風門青者。風病發搐也。乍赤乍青者。螈 也。面青吐沫。卒不知人者。癇也。面青目反視。手足搖者。肝癇也。癇發手足厥冷。偃臥拘急。面青吐沫。聲音微小。脈沉細者。陰癇也。病發似癲癇。面色青黃者。食芹得之。蛟龍病也。色蒼而爪枯者。肝熱也。耳前青者。風也。肝病色青。手足拘急。脅下苦滿。或時眩冒。其脈弦長者。可治之證也。面青心悶亂。吐逆嘔沫。脅痛頭眩重。耳不聞人聲。偏枯筋急。曲拳而臥者。肝風發也。色青蒼白。見于目下。善悲。指爪皆痛。好轉筋者。筋虛傷風。為肝虛風也。善怒嗌干。咳則脅下痛。不能轉側。腳下滿痛者。筋實傷熱。為肝實風也。面目青黑。卒然喑啞不聲。踞坐不得。四肢緩弱。遺失便利者。肝虛寒。厲風所損也。面青頰赤者。瘧病寒熱也。
瘧病色蒼蒼然太息者。肝瘧也。先頭重頰痛。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以俯仰。腹滿泄。兩頷痛者。
脾熱病也。小兒面青肉冷。目陷干嘔。利下如水者。夏月積冷。暴涼加之。而胃氣虛弱也。小兒夜啼。面色青白。手足俱冷。不欲吮乳。曲腰不伸者。脾寒也。兩頰如青黛者。中惡也。卒然面青氣促者。驚怖也。小兒初生。
眉青臉赤口撮者。臍風也。小兒上氣氣逆。面青喘嗽。晝夜不息者。風冷入肺也。面青目瞠者。氣喘也。小兒面色時青時白時赤時黑者。險證也。青遮口角者。必難治也。目下胞青者。胃寒也。青而紫者。惡血也。瘀血上沖。中心悶亂。色青者。死證也。筋痹好悲思。顏色蒼白。四肢痿痹。手足拘攣。伸動縮急。腹中轉痛者。筋虛極也。色青逆噫。喜恍惚失氣。狀似悲泣之后。舌強咽喉干。寒熱惡風。不可動。不嗜食。苦眩。善妄言者。脈極也。青黑慘暗者。陽氣虛也。青白形瘦如柴者。元氣衰弱也。青或兼白者。陽虛陰勝也。脈澀面色青者。營氣不足也。目下色青者。或多憂驚。或多色欲也。面如塵垢者。少陽病也。咳嗽面青者。肝乘肺也。面青奪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