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 難經正義
  • 葉霖
  • 3653字
  • 2015-12-26 16:37:22

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脈沉細而微者,死也。

譫妄,熱證也。身當有熱,脈當洪大,今反見手足厥冷,脈來沉細而微,此病實脈虛也,故死。

病若大腹而泄者,脈當微細而澀,反緊大而滑者,死也。

大腹而泄者,脾濕下陷,脈當微細,而反見滑大之脈,是亦病虛脈實矣。《靈樞·玉版篇》曰∶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大,是二逆,即此義也。

十八難

十八難曰∶脈有三部,部有四經,手有太陰陽明,足有太陽少陰,為上下部,何謂也?滑氏曰∶此篇立問之意,謂人有十二經脈,凡有三部,每部之中有四經,今手有太陰、陽明,足有太陽、少陰,為上下部,何謂也?蓋三部者,以寸關尺分上中下也。四經者,寸關尺兩兩相比,則每部各有四經矣。手之太陰、陽明,足之太陽、少陰,為上下部者,肺居右寸,腎居左尺,循環相資,肺高腎下,母子相望也。經云∶臟真高于肺,臟真下于腎是也。

然∶手太陰陽明,金也,足少陰太陽,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陰少陽,木也,生手太陽少陰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為上部。手心主少陽火,生足太陰陽明土,土主中宮,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養者也。

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屬金,皆診于右寸。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屬水,皆診于左尺。金生水,水性流下,故在下部也。足厥陰肝、足少陽膽屬木,皆診于左關。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屬火,皆診于左寸。木生火,火性炎上,故在上部也。手厥陰心包絡、手少陽三焦屬相火,當候于右尺。足太陰脾、足陽明胃屬土,當候于右關。火生土,土位居中,故在中部也。土復生金,此五行子母循環生養三部四經上下之義也。

脈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然∶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臍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審而刺之者也。

三部之中,各有浮中沉,是為九候。浮為陽,沉為陰,中者胃氣也,所謂自膈以上為上焦也,自膈以下為中焦也,自臍以下至足為下焦也。謝氏曰∶此一節當是十六難中答辭,錯簡在此,而剩出(脈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十字。且(審而刺之),楊氏云為審病之所在而刺之,丁氏云、當次第之次,紀氏則為刺候之義。各有至理,姑存備參。

人病有沉滯久積聚,可切脈而知之耶?然∶診在右脅有積氣,得肺脈結,脈結甚則積甚,結微則氣微。診不得肺脈,而右脅有積氣者,何也?然∶肺脈雖不見,右手脈當沉伏。

此病久積聚,可切脈而知之也。肺金右降、右脅,肺之部也。若右脅有積聚,則肺脈當結,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而無定數者是也。蓋結為積聚之脈。《素問·平人氣象論》曰∶結而橫,有積矣。

然積有微甚,是以結甚則積甚,結微則氣微也。設肺脈雖不見結,而右手脈當見沉伏,沉伏亦積聚脈,右手統三部言,則肺脈亦在其中。又右手氣口所以候里也。

其外痼疾同法耶?將異也?然∶結者,脈來去時一止無常數,名曰結也。伏者,脈行筋下也。浮者,脈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

此承上文,復問外之痼疾,與內之積聚,法將同異也。痼疾者,凡肌肉筋骨間久留不去之病皆是,以其不在臟腑,故曰外也。止無常數,結脈之象,若有常數,為代脈矣。蓋結脈之所由生,以積聚在內,脈道不通,故現脈如此也。伏脈輕手尋之不見,重按以指推筋著骨,乃得其脈形潛隱于骨間者是也。言結伏則病在里,結浮則病在表,結在右,病亦在右,結在左,病亦在左。以此推之,則內外左右,積氣痼疾,其結脈雖同,而浮伏異也。故曰法皆如此。

假令脈結伏者,內無積聚。脈浮結者,外無痼疾,有積聚,脈不結伏,有痼疾,脈不浮結;為脈不應病,病不應脈,是為死病也。

有是病必有是脈,內有積聚、脈宜伏結,外有痼疾,脈宜浮結。設見伏結、浮結之脈,而無伏結、浮結之證,見伏結、浮結之證,而無伏結、浮結之脈,謂之脈不應病,病不應脈也。夫病脈不相應,乃其氣已離,血脈不相聯屬,故云死。然凡病與脈不相應者,皆為死候,不特積聚為然也。

十九難

十九難曰∶經言脈有逆順,男女有恒,而反者,何謂也?恒,常也。反,謂上下相反也。此男女之脈,有一定恒常之法,得其脈為順,不得其脈為逆,若強弱相反,則為何病。

然∶男子生于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于申,申為金,陰也。故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是以男子尺脈恒弱,女子尺脈恒盛,是其常也。

此推本生物之初,而言男女陰陽也。楊氏曰∶元氣始于子,人之所生也。自子推之,男從左行三十,而至于巳;女從右行二十,而至于巳,為夫婦懷妊也。古者男子三十,女子二十,然后行嫁娶,法本于此。十月而生,男從巳左行十月至寅,故男行年起于丙寅,女從巳右行十月至申,故女行年起于壬申。所以男子生于寅,女子生于申也。謝氏曰∶寅為陽木,木生火。火生于寅,其性炎上,故男脈在關上,申為陰金,金生水,水生于申,其性流下,故女脈在關下。男子陽氣盛,故尺脈弱;女子陰氣盛,故寸脈弱。此男女之常也。

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也。其為病何如?男得女脈,女得男脈,異乎恒常,謂之反。然反之為病如何?設此問以起下文之義。

然∶男得女脈為不足,病在內,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也。女得男脈為太過,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此之謂也。

男得女脈者,寸脈當盛反弱,尺脈當弱反盛,為陰氣盛,陽陷于陰,故為不足。陰主內,故病在內。

陽氣入陰,病見于陰位也。女得男脈者,寸脈當弱反盛,尺脈當盛反弱,為陽氣盛,陰越于陽,故為有余。

四肢屬乎陽,陰氣從陽,則病見于陽位也。左右者,以脈之左右,以驗病之左右耳。徐氏曰∶陽道全而陰道半。故陽得陰脈為不足、陰得陽脈為有余也。

按∶丁錦曰∶人之有尺,猶樹之有根,欲其盛而不可得也。若男得女脈指尺盛、豈可謂之不足乎?女得男脈指尺弱,豈可謂之太過乎?蓋男得女脈為不足者,寸脈弱,陽氣不足于內,故病在內也。女得男脈為太過者,寸脈盛,陽氣有余于外,故病在四肢也。斯言也,似亦近理,而不可拘泥者也。夫尺為脈之根,宜盛不宜弱是矣。然陰虛火動,兩尺洪而有力者,豈非不足乎?火炎于上,兩寸洪而有力者,豈非太過乎?更有兩寸豁大無力,宜大補者;兩尺豁大無力,宜升陽散火者;寸脈大于尺脈,而俱有力,為陰虛陽盛宜下者;尺脈大于寸脈,而俱有力,為陽虛陰盛宜汗者。然脈之變,非一言能盡,豈可膠柱鼓瑟耶?越人示人以男女陰陽之體,內外不足太過之變,要在一隅三反耳,學人審諸。

二十難

二十難曰∶經言脈有伏匿,伏匿于何臟而言伏匿耶?然∶謂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為陽乘陰也;脈雖時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為陰乘陽也,脈雖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

此言陰陽相乘中又有伏匿之義也。經言無考。伏匿者,謂不見于本位,反藏于他部而見脈也。脈之陰陽,非獨言寸為陽,尺為陰也。若以前后言之,即寸為陽部,尺為陰部;若以上下言之,肌肉上為陽部,肌肉下為陰部。陽乘陰者,尺中已浮滑而長,又時時沉澀而短,故曰陽中伏陰,言陽雖乘陰而陰猶伏于陽內也。陰乘陽者,寸關已沉短而澀,又時時浮滑而長,故曰陰中伏陽,言陰雖乘陽而陽猶伏于陰中也。

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此又因陰陽之伏匿而極言之。重陽重陰,言不止伏匿,而陰皆變為陽,陽皆變為陰也。狂者陽疾,癲者陰疾。重陽者狂,木火之陽旺也。重陰者癲,金水之陰旺也。心主喜,肝志怒,狂者木火有余,故多喜怒。腎志恐,肺主悲,癲者金水有余,故多悲恐。脫陽者陰旺,鬼,陰類也,故見之。

脫陰者,肝竅于目,肝藏血,血舍魂,魂化神,魂神升發而生光明,上開雙竅,則為兩目,陰者陽之宅也。陰脫宅傾,神魂散亡,是以目盲,名雖陰脫,而實脫陰中之陽氣也。

二十一難

二十一難曰∶經言人形病脈不病曰生,脈病形不病曰死,何謂也?然∶人形病脈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謂息數不應脈數也。此大法。

形病脈不病曰生者,人以脈為主,設其人形體羸瘦,精神困倦,不可謂之無病也。診其脈,惟息數不應脈數,雖營衛有傷,而不見至損死絕之脈,雖病必生,必其臟腑無恙也。脈病形不病曰死者,設其人肌肉不減,飲食如常,不可謂之有病也。診其脈,則代革頻見,雖不病亦死,以其臟腑已壞,不可救藥也。經言無考。仲景辨脈篇曰∶脈病患不病,名曰行尸,以無王氣,卒眩仆不省人者,短命則死。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谷氣,雖困無害。即此義歟!

二十二難

二十二難曰∶經言脈有是動,有所生病,一脈輒變為二病者,何也?然∶經言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氣,氣為是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氣主 之,血主濡之。

氣留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為血后病也。故先為是動,后所生病也。

脈謂十二經隧之脈,每脈中有二病者,有在氣在血之分也。邪在氣,氣為是而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是脈之動者氣為之,而所生病者,血為之也。氣病傳血,故曰一脈變為二病也。 ,煦也。

氣主 之者,謂氣煦噓往來,薰蒸于皮膚分肉也。濡,潤也。血主濡之者,謂血濡潤筋骨,滑利關節,榮養臟腑也。然氣留而不行,則血亦壅而不濡,氣在外。血在內,外先受邪,則內亦從之而病,故曰先為是動,后所生病也。

上第一卷,一難至二十二難,論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闻县| 丹巴县| 寿阳县| 济南市| 永安市| 五指山市| 满城县| 平顺县| 巴林右旗| 会东县| 宝兴县| 蒙自县| 调兵山市| 平顺县| 弥勒县| 正镶白旗| 巴林左旗| 左云县| 通江县| 陇西县| 上虞市| 五常市| 三江| 绥宁县| 怀仁县| 卢氏县| 黄冈市| 海盐县| 韩城市| 新营市| 西乌珠穆沁旗| 韶关市| 浪卡子县| 凤城市| 乌苏市| 宜都市| 英超| 华容县| 武功县| 威宁| 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