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4688字
- 2015-12-26 16:11:54
國朝鄧漢儀編。漢儀字孝威,泰州人??滴跫何凑僭嚥W鴻詞,以年老授中書舍人。是編皆選輯國初諸人之作,別集則閨閣詩也。
《朱子論定文鈔》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吳震方編。震方有《讀書正音》,已著錄。是編取經傳子史以至唐、宋諸家之文曾經朱子論定者,摘錄成編。皆先列朱子之論,而以其文列於后。然編次過於求全,有因一字而錄一篇者。如因辨一“臘”字,遂錄“晉假道於虞”全傳?!肮隔~於棠”自是春秋經文,朱子惟辨一“矢”字,與傳無關,而亦全錄公子彄諫詞。如是者不一而足,蓋明末國初王學漸厭,又折而宗朱。風氣所趨,事事借朱子以為重。遂不免牽連闌入,取盈卷帙耳。
《鳳池集》(無卷數,內府藏本)
國朝沈玉亮、吳陳琬同編。玉亮字瑤岑,武康人。陳琬有《春秋三傳同異考》,已著錄。是編刻於康熙乙酉,裒國朝應制之詩,分體編輯,無所詮擇。末附雜劇一折,則自古所無之創例也。
《續三體唐詩》八卷(內府藏本)
國朝高士奇編。士奇有《春秋地名考略》,已著錄。士奇嘗校注周弼三體唐詩,因復輯此編。弼書以七言絕句、七言律詩、五言律詩為三體。故此以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排律為續三體,以補其闕。惟弼書每體分數格,而此書則每體以人為序,各有小傳、詩話,為例小異耳。獨是士奇既以弼書為未備,則當補完諸體,乃亦襲三體之目,仍不錄五言絕句,將謂非詩之一體乎?
《唐詩掞藻》八卷(內府藏本)
國朝高士奇編。是書仿《文選》、《文苑英華》之例,分類選錄。凡三十二門,皆館閣之體,故名曰“掞藻”。
《楚風補》五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廖元度編。元度字大隱,長沙人。是書成於康熙甲子、丙子之間。乾隆丙寅,長沙府知府呂肅高重為刪定刻之。然意主夸多,冗雜特甚,又疏於考證,舛漏尤多。如神農因茶山之葬,而收其《蠟詞》;虞舜因蒼梧之巡,而收其《南風》詩。甚以楚為高陽之苗裔,而收其《丹書》。假借牽附,不一而足。而羅含《湘中記》所載禹《玉牒詞》,見《后漢書郡國志》注者,乃遺而不載。沈諸梁、石乞諸口語靡不濫入,而楚詞乃刪削不完。至戴凱之《竹譜》之類,本非詩篇,漢高帝《鴻鵠歌》之類,無與楚事,亦牽率并登,殆不可解。又如劉跛子乃北宋人,而列於六朝之際;嚴羽乃昭武人,而引於三湘之間。蓋州縣志書,率多附會先賢,借為光耀。而元度乃據志書以為之,宜其至於如是也。
《四家詩鈔》二十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企埥編。企埥字苾遠,雄縣人??滴跻页筮M士,官至江西巡撫。
四家者,清苑郭棻、鉅鹿楊思圣、任邱龐塏、文安紀炅也。所錄棻《學源堂集》凡六卷、思圣《旦亭集》凡八卷,塏《叢碧山房集》凡六卷,《炅桂山堂集》凡八卷。每集各為之序。棻及塏、炅皆有集,已著于錄。惟思圣集今未見,獨見于此編耳。
《濂洛風雅》九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張伯行編。伯行有《道統錄》,已著錄。是編輯周子、二程子、邵子、張子、游酢、尹焞、楊時、羅見素、李侗、朱子、張栻、真德秀、許衡、薛瑄、胡居仁、羅洪先十七家之詩。乃其官福建巡撫時所刊。案金履祥先有《濂洛風雅》,伯行是書,仍其舊名,而一字不及履祥,不可解也。
《歷朝賦楷》八卷(內府藏本)
國朝王修玉編。修玉字倩修,錢塘人。是編成於康熙丙寅。卷首恭錄圣祖仁皇帝御制《闕里檜賦》、《竹賦》二篇,次為御試葉方藹、彭孫遹、汪霦、徐乾學四賦,均不入卷數。其集中所錄,則由周末至國朝康熙中,凡一百六十七篇,各為之注。修玉所自作七賦亦附焉。末又有李興祖《梅》、《竹》二賦,則刻成以后所續入,故題曰增選,意其欲作補遺而未成也。
《于野集》七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原編。原號西亭,青浦人。康熙戊辰進士,官至給事中。是編刻於康熙庚子,乃其同郡朱霞等三十二人唱和之作,請原厘擇而選定之。名曰于野者,取《易》同人于野義也。
《唐宋十大家全集錄》五十一卷(通行本)
國朝儲欣編。欣有《春秋指掌》,已著錄。是編乃仿明茅坤《唐宋八家文鈔》,增李翱、孫樵為十家,各為批評。亦間附考注。其中標識,悉依茅本之舊。欣自序謂“即茅所評論以窺其所用心,大抵為經義計耳。予欲破學者抱匱守殘之見,所錄加倍焉。至增入習之、可之,似屬創見。然大家豈有定數,可以八,即可以十”云云。其說良是。然觀其持論,仍不離乎經義之計。恭讀御制《唐宋文醇》序文,有曰:“欣用意良美,顧其識之未充,而見之未當。則所去取,與茅坤亦未始逕庭?!鳖hb高深,物無遁狀,斯誠萬古之定論矣。
《松風馀韻》五十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國朝姚宏緒編。宏緒號聽巖,婁縣人??滴跣廖催M士,官翰林院檢討。是選上自六朝,下迄有明,凡云間諸人之以全集傳,或篇什之僅存一二者,悉收輯之。
人各綴以小傳,義取博收,不能一一澄汰。其凡例有云:“集內詩有鄙僿可笑者,以采得不忍復逸,存詩所以存其人也。一之已甚”云云。則宏緒已自言之矣。
《述本堂詩集》十八卷(內閣中書方維甸家藏本)
國朝桐城方氏三世家集也。凡《依園詩略》一卷,《星硯齋存稿》一卷,《垢硯吟》一卷,《葆素齋集》三卷,《如是齋集》一卷,皆方登嶧撰?!蛾懱脸醺濉芬痪?,《出關詩》一卷,皆登嶧之子式濟所撰?!稏|閭剩稿》一卷,《入塞詩》一卷,《懷南草》一卷,《豎步吟》一卷,《叩舷吟》一卷,《宜田匯稿》一卷,《看蠶詞》一卷,《松漠草》一卷,皆式濟之子觀承撰。登嶧字鳧宗,號屏垢??滴跫仔缲暽?,官工部主事。坐事謫黑龍江卜魁塞。式濟有《龍沙紀略》,本附刻此集之中,今別著錄。觀承別有《薇香》、《燕香》諸集,亦別著錄。
《青溪先正詩集》(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鮑楹編。楹字覺庭,馀杭人??滴醣优e人,官知縣。是編采淳安之詩,合為一編。以淳安古青溪地,故以為名。凡唐一人,宋六人,元五人,明十人,國朝二人。其總目所列宋之方一夔,元之方道堅、夏溥、洪震老、徐貫,國朝之徐士訥等七人,《總目補遺》又有宋方有開等六人,元汪云等二人,明余溥等七人,皆有錄無書。非完本也。
《延陵書塾合璧》四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吳季長編。季長始末未詳。前有康熙丁丑自序,稱“少嗜儷體文,平生酷愛梁簡文、江文通二家,以為開徐、庾之先,莫有過於此者。爰手錄合為一集,遂名曰《延陵書塾合璧》。蓋以一人之嗜好,偶錄為誦讀之本,其實未為定論也。
徐、庾生於梁代,於江淹為后輩,於簡文則為同時。當其早年,競為輕艷,猶可肩隨。洎乎晚歲,則徐視庾瞠乎后矣,又何論簡文乎?
《八劉唐人詩集》八卷(內府藏本)
題曰淮陰劉青夕選,不著其名。前有康熙癸未李翰熙序,稱青夕嘗有《唐詩十三家》之刻。又輯為此本。凡劉義、劉商、劉言史、劉得仁、劉駕、劉滄、劉兼、劉威八人,皆《全唐詩》所已具。且既以家數區分,而版心又標曰中唐詩、晚唐詩,體例亦殊未協也。
《唐詩叩彈集》十二卷、《續集》三卷(內府藏本)
國朝杜詔、杜庭珠同編。詔有《云川閣詩集》,已著錄。庭珠,秀水人,尚書臻之子也。是書以明高棅《唐詩品匯》所錄皆貞元以前之詩,故選錄元和迄唐末諸作,凡一千八百七十馀篇,以補所遺。名曰《叩彈》,取陸機《文賦》語也。諸人俱系以小傳,卷末間有品評。其訓釋考證,亦頗多可采。然如元稹《鶯鶯詩》、李群玉《杜丞相筵中作》及韓偓《香奩集》諸詩,皆所謂靡靡之音。一概濫登,於精審猶有愧焉。
《邱海二公文集合編》十六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國朝焦映漢、賈棠所刻邱濬、海瑞集也。濬、瑞皆瓊州人。映漢與棠同官於瓊,故有茲刻。濬、瓊《臺類稿本》七十卷,此選定為十卷。瑞集有《自作稿》引,不著卷數,此選定為六卷。映漢為濬作傳,又載梁云龍所作瑞傳。蓋是編刻於康熙戊子,時《明史》尚未成也。
《明文遠》(無卷數,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徐文駒編。文駒有《師經堂集》,已著錄。是編輯有明一代之文。前后無序跋,亦無目錄。其圈點批語,皆用八比之法。至如戴良系元代遺老,王猷定系國朝人。俱收入明代,殊失斷限也。
《尺牘嚶鳴集》十二卷(內府藏本)
國朝王相編。相字晉升,臨川人。是書成於康熙己丑。采明末及國初簡札分十二類,類中又分子目四十有三。大抵輕佻纖巧,沿陳繼儒等之馀習。
《文章鼻祖》六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楊繩武編。繩武字文叔,長洲人??滴跻椅催M士,官翰林院編修。是編錄六代以前詩文凡十四篇,各為評注。一《堯典》,二《禹貢》,三《洪范》,四《國語桓公自莒反》一篇,五《左傳城濮之戰》,六《邲之戰》,七《鄢陵之戰》,八《史記項羽本紀》,九《高祖本紀》,十《封禪書》,十一《平準書》,十二《漢書霍光金日磾傳》,十三《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十四庾信《哀江南賦》,皆鴻筆也。然以為千古文章盡從此出,則繩武一家之說矣。
《唐四家詩》八卷(內府藏本)
國朝汪立名編。立名有《鐘鼎字源》,已著錄。是編合刻唐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四家之詩。前有自序,稱四家詩為宋、元人鼻祖,學宋、元詩者當仍於唐詩求之。故以此矯其弊云。
《二家詩鈔》二十卷(內府藏本)
國朝邵長蘅編。長蘅有《青門集》,已著錄。此其所選新城王士禎、商邱宋犖之詩也。是時士禎為刑部尚書,犖為蘇州巡撫。而長蘅實長洲人,又犖之門客。
趙執信見之,有違言。故士禎《寄犖詩》有“《尚書》北闕霜侵鬢,開府江南雪滿頭。當日朱顏兩年少,王揚州與宋黃州”之句。蓋言己為揚州推官之日,犖為黃州通判之日,已同以詩名。初不以致位通顯始并稱也,然長蘅實不自遠嫌,致干物議。至今論者不允,殆亦有由矣。
《棣華書屋近刻》四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歷城朱緗、朱絳、朱綱兄弟三人之合集也。緗有《橡村集》,綱有《蒼雪山房稿》,皆已著錄。絳字子桓,由貢生官至廣東布政使。此集凡《緗嶺南草》一卷,《端江集》一卷,乃其省親粵東時作?!督{嶺南草》一卷,蓋與緗同行所作?!毒V濟南草》一卷,中有《聞二兄自粵北歸詩》,蓋與緗、絳《嶺南詩》同時所作。故合刊云。
《誠求堂匯編》六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徐開錫撰。開錫字定山,常山人??滴踔胸暽僦琳玫赂J蔷幍谝痪碓毁浹?,為出都時贈行之作。第二卷曰杞言,官杞縣知縣時邑人相贈之作,第三卷曰介言,為紳士介壽之作;曰雜著,為頌揚政績之作。第四卷曰詩草,第五卷曰文稿,第六卷曰實政,則皆詩文及案牘也。
《明文在》一百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薛熙編。熙有《練閱火器陣記》,已著錄。是書仿《昭明文選》體例,於諸體之中各以類從,所錄亦頗存鑒別。蓋熙為汪琬門人,於古文有所受之也。
然數多則簡擇難精,世近則是非未定。榛楛未翦,固亦勢使之然耳。
《漢詩說》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費錫璜、沈用濟同編。錫璜字滋衡,吳江人。自署曰成都。蓋其父費密,自成都避亂,家於江南,錫璜猶署其故里也。用濟字方舟,錢塘人。是編因馮惟訥《詩紀》、梅鼎祚《詩乘》所錄漢詩,略為評釋。卷首有凡例,持論似高,而所說殊草草。如漢人鐃歌,鼓吹諸曲,沈約《宋書樂志》明言聲詞合寫,不可復辨。本無文義可推,而必求其說以通之,遂橫生穿鑿。又本詞與入樂之詞,截然有別。如《白頭吟》中“郭東亦有樵”諸句,乃伶工增入以諧律,亦曲為之解,更嫌附會。至《鐸舞曲》之“圣人制禮樂”篇,不過以字記聲,亦錄之以為詩式。
又不考據《宋志》,明其句讀,尤進退無據。其中仍馮氏《詩紀》、梅氏《詩乘》之謬,皆不及訂正。他姑勿論,如龐德公《于忽操》三章,本王禹偁所擬,今載于《宋文鑒》中,而列于漢詩之內。一例推尊,茫無鑒別,是可云識曲聽真乎?
《嶺南五朝詩選》三十五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國朝黃登編。登宇俊升,號積菴,番禺人。是編分為二帙。第一帙二十卷,皆載詩之為粵東作者。第二帙凡十五卷,則皆粵東人詩也。第一帙謂之名宦,頗為無理。無論其人不仕於粵東,即開卷之杜審言、宋之問、沈佺期,《唐書》具載其事,何可以名宦稱歟!
《義門鄭氏奕葉吟集》七卷(江蘇巡撫采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