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5051字
- 2015-12-26 16:11:54
國朝鄭爾垣編。爾垣字一樞,浦江人。義門二十世裔也。鄭氏自宋建炎至明初,合族而居者十三世,故稱義門。永樂十六年,鄭昺輯其先世之詩為三卷,其從叔檢討棠序之。康熙中,爾垣又續編四卷,是為此本。其於昺原書或有所增竄與否,則莫能詳也。集中或題其字,或題其官,而以其名及仕履側注於下。考元結撰《篋中集》,載其弟融之詩,題曰季川。呂向《文選注》,謂任昉啟自稱任君,乃因其家集之文。而《玉臺新詠》徐陵獨題其字,趙宧光以為亦其子姓所鈔。
則家集書字,原為古例。但五卷以下既題官題字於前,而每題之下又大書姓名,則自亂其例耳。其詩往往如出一手,疑不能無所粉飾也。
《義門鄭氏奕葉集》十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鄭爾垣編。爾垣既續鄭昺之書為七卷,又編次遺文得十五種。曰元鄭大和《貞和集》,曰元鄭欽《青梿居士》文,曰元鄭濤《藥房集》,曰元鄭泳《半軒集》,曰明鄭淵遂《初齋集》,曰明鄭榦《恕齋集》,曰明鄭楷《鳳鳴集》,曰明鄭棠《道山集》,曰明鄭柏進《德齋稿》。凡僅存三首者,亦列於中。其全佚者八十種,則附存其目。大和一名又融,字順卿,官至建康龍灣務提領大使。
欽字子敬。濤字仲舒,官至大常博士。泳字仲潛,官溫州路經歷。淵字仲涵,榦字叔恭,官至監察御史。楷字叔度,官至蜀府長史。棠字叔美,官至翰林檢討。
柏字叔端。
《宋十五家詩選》十六卷(內府藏本)
國朝陳訏編。訏有《句股引蒙》,已著錄。十五家者,梅堯臣、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黃庭堅、范成大、陸游、楊萬里、王十朋、朱子、高翥、方岳、文天祥也。每集各系小傳及前人詩話,而以己所評論附焉。
《篤敘堂詩集》五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侯官許氏之家集也。凡作者七人,集八種。前明一人,曰《春及堂遺稿》,許豸撰。國朝六人,曰《米友堂集》,許友撰;曰《紫藤花庵詩鈔》,許遇撰;曰《少少集》,許鼎撰;曰《雪邨集》、《玉琴書屋詩集》,許均撰;曰《客游草》,許藎臣撰;曰《影香窗存稿》,許良臣撰。豸字玉史,崇禎辛未進士,官至浙江提學副使。友字有介,號甌香,豸子也。喜書畫,慕米芾之為人,構米友堂祀之。新城王士禎嘗稱其詩。遇字不棄,號月溪,友子也。康熙間官陳留、長洲二縣知縣。鼎號梅崖,均號雪邨,皆遇子。藎臣號秋泉,良臣號石泉,皆鼎子。其家有篤敘堂,為華亭董其昌所題額,因以名集。
《續姚江逸詩》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倪繼宗編。繼宗字復野,馀姚人。初,黃宗羲作《姚江逸詩》,所錄自齊迄明。此集續選國朝之詩,即以宗羲為首。所錄凡七十五人,每人各為小傳。
采輯事實,頗為詳備。然亦時有附會。如第二卷“譚宗”條下曰:“一日於維揚酒樓唱西樓錯夢,按板諧聲,備極婉轉。俄有人起自鄰座曰:‘子歌誠善,但中有某字猶未盡調耳。’宗初猶負氣不相下。繼詢其人,即譜曲之于叔夜也。遂相與登西樓,訪穆素徽,盡興而別。顧其時穆已紅顏化為白發”云云。案《西樓記》為袁于令所作,王士禎詩所謂“紅顏顧曲袁荊州”者是也。于叔夜乃其寓名,何得云即于叔夜。況西樓今在吳江縣,距揚州尚遠,何得即相與同登?恐流傳失實,似此不檢者多矣。
《韜光菴紀游集》(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釋山止編。初,唐沙門韜光,卓錫西湖之巢隖。白居易守杭日,相與倡和。后人因以韜光名其菴。菴踞山之勝,歷代游人,頗多題詠。山止康熙中住持是菴,因裒集付梓。自唐迄本朝得古今體詩五百馀首。然其中多同時投贈山止之作。聲氣攀援,不盡為勝地作也。
《興善寺歷代名賢留題集》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國朝釋凈溥編。興善寺在嘉興府治東南秦溪之上。是書上卷載詩,下卷載碑記。內有明大學士呂原記云:“寺創自梁天監二年,至周顯德年間,坦法師開山為報恩院。宋治平元年,改興善院。”然卷首載盧綸《題興善寺后池詩》,則寺之著名在唐代,豈原未之考耶?全書篇幅寥寥,可資考證者殊少。舊本題明釋凈溥撰。今考國朝彭孫遹諸人詩,皆載于后。則凈溥為康熙中人,舊題誤矣。
《倪城風雅》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勞巁編。巁有《半菴詩稿》,已著錄。是編所錄皆陽信一縣之詩。
上卷自明代嘉靖以后,得劉世偉等十人。下卷自國朝雍正以前得張崖等二十三人。
上卷少而可觀,下卷不免冗濫矣。則同時假借之故也。
《三詩合編》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黃光岳編。光岳字碩廬,上高人。雍正甲辰進士,官金華縣知縣。是編合刻其鄉吳學詩、黃鎡、李堅三人之詩。學詩字伯興,號虛宇,嘉靖乙丑進士,官山西按察使副使。鎡字文叔,隆慶庚午舉人,官西和縣知縣。即光岳之從高祖。
堅號雙江。學詩詩,共一百四十馀首。鎡所著集九種,俱殘闕。光岳錄其全者得一百六十九首,堅詩一百四十七首。三人同時相倡和,其詩格亦頗相似。
《渠風集略》七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馬長淑編。長淑字漢荀,安邱人。雍正庚戌進士,官至磁州知州。初,安邱張貞欲輯其邑自明以來迄於國朝之詩,名曰《渠風》。久而未就,長淑因踵成是編。稱渠風者,安邱古渠邱地也。書凡四卷,其五卷則專輯馬氏一家詩,其六卷為流寓、方外、閨秀、續編四門,其七卷為詩馀。然意主夸飾風土,不免附會古人。如方外內闌入唐釋皎然一詩,殊不合斷自前明之例。而流寓內首列蘇軾,亦非事實也。
《七十二峰足徵集》一百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吳定璋編。定璋字友篁,吳縣人。是集蒐歷代文士之生於太湖七十二峰間者,錄其所作,共為一編。凡詩八十三卷,詞二卷,賦三卷,文十三卷。所選之詩不敘時代,惟每姓各以類從,題曰某氏合編。仿《中州集》之例,人各冠以小傳。徵引頗為賅洽,而大旨在因詩以存人。不免夸飾之見,復不免鄉曲之私。濫采兼收,固其勢所必至。又如稱濮婪為吳季札之孫,錄其《高山詩》三章。其詩自古未聞,不識出何典記。稱周術即甪里先生,為泰伯之后,載其《紫芝歌》一首。無論四皓姓名出於附會,先儒辨之已明。即舊籍流傳,此歌亦但稱四皓,未云獨出甪里也。是蓋家牒地志自古相沿之通病,無足深詰者矣。
《明倫初集》五卷、《續集》五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鄭文炳編。文炳字慕斯,莆田人。是書取歷朝文之有關五倫者,分類輯之。每篇綴評語於后。初集刊於雍正辛亥,續集刊於乾隆甲申。其立義甚正,而所選諸文,頗無體例。即如帝王詔誥,獨載唐玄宗《焚珠玉錦繡》一敕,所收未免太隘。至於徐淑《答兄弟》、鍾琬《與妹》兩書,不附於昆弟,而列於夫婦,尤為未協矣。
《長林四世弓冶集》五卷(禮部主事任大椿家藏本)
國朝林其茂編。其茂有《山陰集》,已著錄。是集裒其家四世之詩。《后樂堂集》一卷,《雙峰吟》一卷,皆其茂曾祖逸作。《貽桂軒集》一卷,其茂祖秉中作。《吟臺詩草》一卷,其茂父贊龍作。《鷇音集》一卷,則其茂自作也。逸字德子。順治庚子舉人。秉中字與人。康熙己卯副榜貢生。贊龍有《學易大象要參》,已著錄。
《廣東詩粹》十二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國朝梁善長編。善長字崇一,順德人。乾隆己未進士。此集所選廣東詩,上起於唐,下至國朝。凡四百一十三家,一千五百五十馀首,各為之評注。先是,黃登有《五朝詩選》。善長以其持擇未精,故更加蒐訪,定為此集云。
《莆風清籟集》六十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鄭王臣編。王臣字慎人,一字蘭陔,莆田人。乾隆辛酉拔貢生,官至蘭州府知府。是集選興化一府自唐至國朝之詩。凡三千馀篇,作者一千九百馀人。
仿金元好問《中州集》例,於詩首詳其人之里居出處,生平著作。并綴以各家評語,而所自著《蘭陔詩話》亦附載焉,則朱彝尊《明詩綜》例也。其仙游一縣,本莆陽舊地,唐時析置。明鄭岳撰《莆陽文獻》,嘗并載入。王臣則別為三卷,以示區別。然蔡襄、蔡京、蔡卞本為同里,襄以名流推重,遂收之莆田。京,卞以奸跡彰聞,遂推之仙游。鄭樵夾漈草堂,今仙游尚有遺跡。而以其博洽,又移之莆田,則亦不符公論矣。
《山左明詩鈔》三十五卷(廣東潮陽縣知縣李文藻家刊本)
國朝宋弼編。弼字仲良,德州人。乾隆乙丑進士,官至甘肅按察使。是集輯明代山東一省之詩,所錄凡四百三十一人。其體例全仿朱彝尊之《明詩綜》。其去取之間,則謹守王士禎之門徑,纖毫不肯異同也。
《豐陽人文紀略》十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聶芳聲編。芳聲字晦之,永豐人。是編裒其邑人之文,自宋至明,分類編輯。然宋、元不過十人,馀皆明人之作也。
《南園后五子詩集》二十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文藻等編。明順德歐大任、梁有譽,從化黎民表,南海吳旦,番禺李時行五人詩也。大任六卷,有譽五卷,民表七卷,旦四卷,時行六卷。前列五人姓氏,并諸家詩評。每集之前又各附小傳。其曰《南園后五子》者,南園即抗風軒,在廣州城東南大忠祠側。明初孫蕡、趙介、李德、黃哲、王佐唱酬於此,稱南園五子。故大任等有后五子之目也。大任等四人各有專集,皆已著錄。惟吳旦之詩久無刊本,藉此集以流傳。然雖編四卷,每卷僅數首而已。后附《南園花信》一卷,則明末番禺黎遂球於《揚州社集》詠黃牡丹十首,當時推為第一。歸粵之后,同里追和者九人,人各十首。編是書者因并刻於后,以備粵詩故實焉。
《二南遺音》四卷(陜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劉紹攽編。紹攽有《周易詳說》,已著錄。是編所錄皆國朝關中人詩。
自孫枝蔚以下共一百四十人,每人俱載履貫於前。其曰《二南遺音》者,以周時岐豐建國而言。其實周、召二南之地不止關中也。
《崇川詩集》十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孫翔編。翔字呂溪,南通州人。是集輯通州及州屬如皋、泰興、海門三邑之詩。自宋、元至國朝,附以流寓。每人記其姓氏爵里。后綴補遺一卷。其第十卷所載皆同時之人,殊非《文選》不收何遜之義也。
《東皋詩存》四十八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王之珩編。之珩字楚白,如皋人。是集選其邑人之詩。自宋以迄於國朝,每人各詳其字號官爵。所載既多近時之作,而之珩之詩收至二百馀首。王逸、徐陵、芮挺章自錄己作,未如是之繁富也。
《濮川詩鈔》三十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所載濮淙《澹軒集》一卷,沈機梅《涇集》二卷,沈朗《恬翁集》一卷,馮允秀《梅花逸叟集》一卷,楊煒《云竹集》一卷,楊燮《勖亭集》一卷,楊炯《南游草》一卷,周映《康雪芝集》一卷,周龍雯《懷孟草》一卷,周甸《嶧山集》一卷,陳選藍《染齋集》一卷,徐晞《赤巖集》一卷,徐嘉《得月樓集》一卷,張其是《碧草軒集》一卷,陳曾祉《心隱集》四卷,沈履端《竹岳樓草》一卷,沈堯咨《晚盥集》三卷,濮光孝《學圃集》一卷,程琦《芳嵕稿》一卷,陳樂《故鄉草》一卷,曹勛《萍梗集》一卷,鍾梁《來霞集》一卷,陳光裕《荻書樓稿》一卷,《石墩草》一卷,張宏牧《懶髯集》一卷,陳梓客《星零草》一卷,《寓硤草》一卷,張宏范《霽陽集》二卷,沈鍾泰《荻書樓遺稿》一卷,潘亮《一得吟》一卷,釋佛眉《龍潭集》一卷,凡二十九人之詩,觀張宏范《霽陽集》后有陳春宇跋,稱從祖謹堂公選刻《濮川詩鈔》,而陳光裕《荻書樓稿》前題曰《謹堂集》。是編殆即光裕所輯歟?
《閨秀集初編》五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國朝季嫻編。季嫻字靜姎,興化女子,適李氏。是集選前明閨閣諸詩,編為四卷,皆近體也。后附詞一卷。
《磁人詩》十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楊方晃編。方晃有《孔子年譜》,已著錄。是集皆錄磁州之詩。自唐迄本朝作者八十馀人,得詩千馀首。各系其人之事跡出處甚詳,亦頗有考據。然意在表彰,未能嚴於決擇。其第八卷至第十卷悉載方晃及孫濂詩。濂亦磁州諸生,即校刊此集者也。
《晚唐詩鈔》二十六卷(內府藏本)
國朝查克宏編。克宏,海寧人。是集所錄凡一百一十二家。蓋本明胡震亨《唐音戊簽》刊削成帙,人各綴以小傳,兼附考核。杜牧、李商隱、溫庭筠三家所收最多,皮日休、陸龜蒙二家次之,馀皆不滿百篇。其以五代末人入宋者,溷入晚唐,亦仍震亨之舊。
《友聲集》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賴鯤升編。鯤升字滄嶠,會昌人。其父方勃偕弟方度於邑治之西辟霞綺園,與邑人沈開進、胡應相、曾鑒、歐有駿讀書其中,一時多為題詠。后鯤升兄弟復讀書園中,因輯投贈之作合為一編。凡序記、書、傳、賦二卷,詩五卷,蓋仿《玉山草堂集例》也。
《殘本湖陵江氏集》五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江八斗編。八斗字四達,號純夫,貴溪人。其始祖公榮,自宋建炎間官弋陽,始遷居於貴溪之湖陵,是為湖陵江氏。其后仕宦頗盛。故八斗輯其先世詩文,分體編次,以成此集。八斗所自作亦載入焉。目錄列文五卷,詩二卷,弁以歷代敕命制誥,而終以附錄。此本闕第二卷、第七卷及附錄,疑裝緝佚之。其編次頗為參錯,如禱疏在題草之先,四言、六言在詞調之后,《子夜》、《采蓮》本為古詩,而別之為曲。其都議、關議諸名,他集亦不經見也。
──右“總集類”三百九十八部,七千一百三十四卷內二十六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卷一百九十五集部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