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3419字
- 2015-12-26 16:11:54
國朝蔡以封撰。以封字桐川,嘉善人,由優(yōu)貢生官桐鄉(xiāng)訓(xùn)導(dǎo)。是集凡古今體詩八十五首,擬樂府四十六首,皆其監(jiān)敷文書院,恭逢圣駕南巡,率諸生迎駕時所賦也。
《綠杉野屋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徐以泰撰。以泰字陶尊,德清人。國子監(jiān)生,乾隆二十二年官陽曲縣知縣。其詩皆早年之作,故骨格未就,而時有雋句,如《詠鷹翎扇》,“附人終在手,斷翮尚生風(fēng)”一聯(lián),亦頗工點染也。
《強恕齋文鈔》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庚撰。庚有《通鑒綱目釋地糾繆》,已著錄。庚少孤貧,賣畫養(yǎng)母,以馀力為古文。是集,乃其七十三歲所自編。中《傳》、《志》之文居十之七,多述忠孝節(jié)義之事。
《冬心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金農(nóng)撰。農(nóng)字壽門,錢塘人,客於揚州。書畫皆以奇逸自喜,詩亦如之。
其名“冬心”者,取崔國輔“寂寥抱冬心”之語也。
《產(chǎn)鶴亭詩集》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曹庭棟撰。庭棟有《易準(zhǔn)》,已著錄。是集,凡分七稿,每稿各為《小序》,其書齋中有“產(chǎn)鶴亭”,因以名集。故集中詠鶴詩最多。其第二稿別題曰《魏塘紀(jì)勝》,第七稿亦別題曰《續(xù)魏塘紀(jì)勝》,蓋嘉善舊隸嘉興路,為魏塘鎮(zhèn),亦名武塘,明宣德五年始析為縣。庭棟先詠其名跡為一百首,又續(xù)成五十首也。
《西澗草堂集》四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閻循觀撰。循觀有《尚書續(xù)記》,已著錄。是編,其所著古文也。其文謹(jǐn)嚴(yán),頗不茍作。循觀歿后,其同學(xué)韓夢周為搜輯編次,《序》而刊之,僅五十七篇。
《<山歷>崌山人集》八卷(禮部主事任大椿家藏本)
國朝汪舸撰。舸字可舟,婺源人,流寓揚州。性不諧物,偃蹇貧病以歿。是集為舸所自定,斷自五十歲以后。乾隆庚寅,杭世駿為之《序》,并附錄《世駿與沈沃田書》,盛稱其《和丁隱君貝葉經(jīng)歌》、《長春觀老子像》絕句云。
《睫巢集》六卷、《后集》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鍇撰。鍇有《尚史》,已著錄。鍇卜居盤山,優(yōu)游泉石以終。故其詩意思蕭散,挺然拔俗,大都有古松奇石之態(tài),而刻意求高,務(wù)思擺脫,亦往往有劖削骨立,斧鑿留痕;較王世貞所謂高叔嗣詩,如“空山鼓琴,沈思忽往,木葉盡脫,石氣自青”者,則猶有一間之未達。蓋可以著力之處,精思者得之;不容著力之處,精思者反失之也。第一卷皆擬古樂府,古人音節(jié)既不可得,乃詰屈其詞,以意為之。題下所注,如《朱礴》下注曰:建鼓殷所作,棲翔鷺於上,或曰:鷺鼓精。此吳兢《解題本》說也。《臨高臺下》注曰:趨帝鄉(xiāng)而會瑤臺也,借寓游仙,已非原解。《雉子斑》下注曰:《關(guān)雎》之類。則純非古題之意,又不知其寓意所在。卷中大抵類此,殊不可解也。
《石閭詩》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景元撰。景元號石閭,鑲紅旗漢軍。生平作字,效晉;作詩,效漢,務(wù)欲自拔於流俗之上。是集,乃其手書擬古詩六十馀首,以貽雷鋐者。前有短札,亦其手書。鋐并鉤摹筆跡刻之,紙版頗為精好。景元詩雖以漢為宗,而性既孤僻,思復(fù)刻峭,結(jié)習(xí)所近,乃在孟郊、賈島之間。如米摹晉帖,矩度不失二王;而波勒鉤剔,乃時時露其本法。於漢人不彫不琢之意,未能全似也。此本以篇頁較少,不能成帙,舊附於李鍇《睫巢集》以行,然二人同時倡和,名亦相齊,未可列諸附綴,故仍各著於錄焉。
《南阜山人詩集》七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高鳳翰撰。鳳翰字西園,晚自號“南阜山人”,又曰歸云老人,膠州人。
嘗以縣丞署壩鹽大使,患風(fēng)痹,罷歸卒。鳳翰工於書畫,筆墨脫灑,不主故常;風(fēng)痹后右臂已廢,乃以左臂揮灑,益疏野有天趣。間作詩歌,不甚研煉,往往頹唐自放,亦不甚局於繩尺;然天分絕高,興之所至,亦時有清詞麗句,故少時以詩謁王士禎,極稱賞之。生平所作凡三千馀首,曰《擊林集》,曰《湖海集》,曰《岫云集》,曰《鴻雪集》,曰《歸云集》,曰《歸云續(xù)集》,曰《青蓮集》。
晚年貧病,且死,自《跋》其后曰:“盲子頑孫,篋笥誰付?不知后來所作,尚復(fù)幾許,亦不知得成卷與冊否?尚有人拾取於蛛絲蠹腹之馀,以少得流傳於人世否?露電茫茫,老病日篤,死且不知何時,而猶惓惓於此故紙窠中物。愚哉南阜,不直達人一笑矣。”其志亦可哀也。
《拙齋集》一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李遠撰。遠字君宏,益都人。是集皆五七言近體。吐屬亦頗恬雅,其刊版字畫,悉從《說文》,以小篆改隸,詭形怪態(tài),則殊為好異。
《密娛齋詩稿》一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鄧汝功撰。汝功字謙持,聊城人,乾隆乙未進士。傳臚后即病歸,未及釋褐而卒。是集,乃其友桂林府同知李文藻所刊。文藻《序》,稱其古體出於韓、蘇,近體似錢、郎,皆非止境。蓋其天分頗高,而得年不永,功候則尚未成就云。
《放鶴村文集》五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侗撰。侗字同人,一字石民,諸城人。是集,前有方邁所作《侗小傳》,稱其有孝行,多奇節(jié),蓋亦孤高之士。其文則欲擺脫町畦,乙乙冥冥,別標(biāo)象外之趣;而反墮“公安”、“竟陵”派中。蓋存一不落窠臼之意,即其窠臼矣。
《東坪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胡慶豫撰。慶豫字雝求,號東坪,平湖人,歲貢生。是集卷一曰《南浦吟》,客江右時所作;卷二曰《昭陽小稿》,客邗江時所作;卷三曰《北征集》,赴京道中及寓京師時所作;卷四、卷五曰《西征草》,入關(guān)中及流寓西蜀時所作;卷六、卷七、卷八曰《桐軒集》,則里居所作也。其詩以雅淡為宗,而未能超詣。
《六湖遺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文瑞撰。文瑞字云表,“六湖”其號也,蕭山人,官青州府同知。其詩凡分十八集,其私印曰“少陵私淑”,又曰“五言長城”,自命頗高。所作,則大抵以秀潤為工也。
《念西堂詩集》八卷(陜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令撰。令字仲錫,渭南人,由拔貢生官至廣東按察使。是編分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集。《自序》謂,皆適性自樂之言,蓋沿波鍾、譚,全非慶陽、武功以來,秦中舊格矣。
《古雪堂文集》十九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令撰。是編,乃其所著雜文,詞多蹇澀,似沿其鄉(xiāng)文翔鳳馀派。又好用釋典,頗雜宗門語錄,所作《詩話》,如紀(jì)隴西施妙玉在冥中代高素臣作詩,還魂遂為夫婦事。亦多類唐人說部也。
《有蘭書屋存稿》四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石球撰。球字鳴虞,嘉定人。其近體詩頗有風(fēng)致,而骨格未堅,徐樹紳《序》,稱球自以生平蹤跡,少所涉歷,無瑰偉奇特之觀,故亦罕沉博絕麗之作。
可謂自知矣。
《寒玉屏集》二卷、《碎金集》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閔南仲撰。南仲字湘人,號石漁,湖州人,其詩以新穎為宗,體格頗近金、元。
《薪槱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許昌國撰。昌國字仔賡,原字一清,荊溪人,歲貢生。是書首《雜著》,次《論學(xué)》,次《論古》,次《課徒訓(xùn)兒》,各為一卷,大抵皆語錄之類。《后集》一卷,則附錄也。末有其子重炎所作《年譜》,按其事狀,蓋亦篤行好修之士,故集中講學(xué)之語,多能切實近理,特不以著作見長耳。
《璞堂文抄》十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許重炎撰。重炎字少來,荊溪人。是集多講學(xué)之文,而持論平允,無喧爭門戶之習(xí),於忠孝節(jié)義,尤睠睠表章,亦非空談性命,自號圣賢者流。文則縱橫曼衍,惟意所如,不能一一入格也。
《禹門集》四卷(內(nèi)府藏本)
國朝郭振遐撰。振遐字中洲,汾陽人,寄居揚州。詩頗率易,至以大禹、顏回自比,尤為狂縱矣。
《匯書》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鳳九撰。鳳九,仙游人。是集《自序》謂仿《笠澤叢書》之例,故以匯書名之。中多講易之文,其說皆宗程、朱;詩則有《韻語錄》也。
《天門詩集》六卷、《文集》十六卷(內(nèi)府藏本)
國朝吳盛藻撰。盛藻字觀壯,和州人。由拔貢生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其詩、文皆惟意所如,罄所欲言而止。
《歲寒堂存稿》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林璐撰。璐字鹿菴,錢塘人。是集,皆其所著雜文,僅數(shù)十篇,相其版式,蓋陸續(xù)開雕,尚未編定成帙。其《安溪懷古序》,信建文出亡為真,殊為未考;所記顏允紹、郭少尹等事,皆足裨史之闕。特敘述稍冗,筆力稍弱耳。
《天香閣詩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唐之鳳撰。之鳳字武曾,烏程人。其詩多愁苦之音,擬古諸作,亦頗具體,然未能變化。末附《碎玉合編》二卷,一題唐云禎予霖著,一題唐德遠深源著,蓋之鳳兄弟行也。
《笑門詩集》二十五卷(內(nèi)府藏本)
國朝戚玾撰。玾字后升,泗州人,由優(yōu)貢授知縣。所作好為新語,“公安”、“竟陵”之流派也。
《偶存草堂集》六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林之茜撰。之茜字素園,楊夢琬《序》,稱其產(chǎn)於魯,客於楚,其自署曰“孝感”,蓋寓籍也。其取法在中唐、南宋之間,而學(xué)力則未逮焉。
──右“別集類”一千五百六十八部,一萬六千四百三十九卷內(nèi)六十六部無卷數(shù),皆附《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