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3363字
- 2015-12-26 16:11:54
國朝商盤撰。盤號蒼雨,又號寶意,會稽人。雍正庚戌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以養親乞外補,改授同知,終於元江府知府。盤與錢塘厲鶚名價相埒,才情富贍,生平篇什甚多,此集乃刪汰之馀,尚三千首云。
《竹香詩集》四卷(大理寺卿陸錫熊家藏本)
國朝席鏊撰。鏊字景溪,常熟人。雍正己酉舉人,官內閣中書。鏊為吳偉業外孫,於詩法頗有端緒。此集凡詩三百馀首,乃其友杭世駿所刪存也。
《冰壑詩鈔》六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朱令昭撰。令昭字次公,歷城人。少與淄川張元,膠州高鳳翰等結“柳莊詩社”,繪畫篆刻,皆能留意;其詩與鳳翰相伯仲,而少遜其雄杰。
《鵝浦集》六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朱懷樸撰。懷樸字素存,歷城人,其詩格近宋人,而時有風致。
《菱溪遺草》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國朝蔣麟昌撰。麟昌字靜存,陽湖人。乾隆己未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年僅二十有二而歿,遺詩數十篇,其父原任倉場侍郎炳為刻而傳之。
《松泉詩集》六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國朝江昱撰。昱有《尚書私學》,已著錄。其平生喜為韻語,與編修程夢星等相唱和,游跡多在衡湘間,是集即刻於湖南者也。
《閨房集》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國朝陳珮撰。珮字懷玉,天長人,江都諸生江昱之妻。是集僅詩四十首,長短句十首,附以《傳》、《誄》及昱所作《墓碣》。
《白云詩集》七卷、《別集》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盧存心撰。存心原名琨,字玉嚴,別字敬甫,錢塘人。恩貢生,乾隆元年嘗薦舉博學鴻詞。是集首以《文廟從祀弟子贊》八十首,殿以《詠梅七言律詩》八十五首,前有桑調元《序》,稱為總角交,其才氣亦調元之亞也。
《萬青樓詩文殘編》一卷(國子監助教張羲家藏本)
國朝邵昂霄撰。昂霄有《萬青樓圖編》,已著錄。所著詩文名《萬青樓稿》,身后散佚;是編為其從子是柟所手錄,僅存文數篇,詩數首而已。
《隨園詩集》十卷、《附錄》一卷(御史戈源家藏本)
國朝邊連寶撰。連寶字趙珍,今刊本作“肇畛”,乃戲以同音書之。如申涵光本字符孟,而每書“鳧盟”,非其本字也。任邱人,雍正乙卯拔貢生,乾隆丙辰薦舉博學鴻詞,辛未又薦舉經學。是集前有乾隆丁丑戈濤《序》,而第四卷以下題曰《病馀草》者,乃皆戊寅以后詩,蓋續編而仍冠以原序也。附錄一卷,曰《禪家公案頌》,則其晚耽禪悅,讀《指月錄》所作云。
《隱拙齋集》五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廷芳撰。廷芳有《十三經注疏正字》,已著錄。是集為廷芳所自編。
凡詩賦三十二卷,散體文十八卷,其詩學出於查慎行,古文之學出於方苞,故所作雖無鉅麗之觀,而皆有法度。
《東山草堂集》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潘安禮撰。安禮字立夫,南城人。乾隆丙辰召試博學鴻詞,官翰林院編修。是編皆其官京師時所作律、賦,凡三十九首,其門人為注而刻之。
《黃靜山集》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黃永年撰。永年字靜山,江西廣昌人。乾隆丙辰進士,官至常州府知府。
是集,前有雷鋐所作《墓志銘》,稱所著有《希賢編》、《春秋四傳異同辨》、《崧甫文類》、《南莊類稿》、《白云詩鈔》、《靜子日錄》。此本僅《南莊類編稿》八卷,《白云詩鈔》二卷,《奉使集》一卷,《靜子日錄》一卷,而他集不見。其《春秋四傳異同辨》,今在《南莊類稿》第二卷中,亦不別為書,未喻其故。又一別本僅有《南莊類稿》、《奉使集》、《靜子日錄》三種,疑其隨刻隨印,皆非完本云。
《山陰集》一卷、《歸田遺草》一卷(編修鄭際唐家藏本)
國朝林其茂撰。其茂字培根,侯官人。乾隆丙辰進士,官山陰知縣。此二集:一為官山陰時作,一為罷官后作。其茂沒后,其婦弟鄭天錦所編,冠以魯曾煜所作《家傳》。又有沈廷芳《序》,惜其遘疾早世,未克竟其所長,蓋其茂沒時,年僅三十九有云。
《史復齋文集》四卷(陜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史調撰。調字勻五,號后齋,晚號“云臺山人”,華陰人。乾隆丙辰進士,官仙游縣知縣。是集一卷為其官仙游時,稟、諭及荒、政、義倉等略;二卷為序、跋、書、論;三卷為《橫渠書院規諭》及《諭子書》,而以《仙游所定求士三則》冠焉;四卷為《語錄》及《功過式》并以崔紀所作《志銘》附於其后。
《瑜齋詩草》一卷(庶吉士盧遂家藏本)
國朝郭趙璧撰。趙璧字名瑾,侯官人,乾隆丙辰舉人。是集乃趙璧歿后,其子文煥所編;后其子文海又搜求佚稿附益之,凡古今體詩一百十一首。蓋趙璧喜吟詠,而不自收拾,故散失之馀,所存僅此云。
《卓山詩集》十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帥家相撰。家相字伯子,奉新人。乾隆丁巳進士,官至潯州府知府。是集又名《三十乘書樓集》,中多改竄之處,蓋猶其自訂之原本也。
《瓠息齋前集》二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凌樹屏撰。樹屏字保厘,烏程人。乾隆己未進士,官鳳縣知縣,調咸陽,后改補嘉興府教授。是集賦一卷,詩二十三卷,分十二集,大抵才情奔放之作。
《問羲軒詩鈔》二卷、《賸草》一卷(國子監助教張羲年家藏本)
國朝莊綸渭撰。綸渭字對樵,號葦塘,武進人。乾隆壬戌進士,官定海縣知縣。是集為綸渭所手定,其子世駿校刊。《賸草》乃其在定海時,所著雜文及案牘,已載入《定海續志》,又別錄成帙,附於詩集之后焉。
《詠史六言》一卷(侍講劉亨地家藏本)
國朝周宣武撰。宣武字燮軒,長沙人,乾隆壬戌進士。是編雜采史事,以六言絕句評論之,或一首詠一事,或一首連類兩三事,不分門目,亦不敘時代后先,每首之末,各附論一篇,六言一體,古今作者頗少,詩家偶一為之,避其難也。
宣武獨衍至百首以外,意欲間道出奇,然終不能見長也。
《月坡詩集》四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郭植撰。植有經史問,已著錄,是集分四編:一曰《雪竹草堂集》,一曰《北游集》,一曰《臺江草》,一曰《溫陵草》,以集中編年考之,迄於辛酉,蓋其鄉試中式之后所刊也。
《玉芝堂集》九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邵齊燾撰。齊燾字荀慈,昭文人。乾隆壬戌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集凡詩三卷,文六卷,乃其晚年所自定。詩文皆不分體,大抵駢偶之作為多,為四六之文者,陳維崧一派,以博麗為宗,其弊也膚廓;吳綺一派,以秀潤為宗,其弊也甜熟;章藻功一派,以工切細巧為宗,其弊也刻鏤纖小。齊燾欲矯三家之失,故所作以氣格排奡,色澤斑駁為宗,以自拔於蹊徑,而斧痕則尚未渾化也。
《懶真初集詩選》八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用天撰。用天字用六,號誠庵,婁縣人。是集刻於乾隆甲子,有用天《自序》。其詩氣體勻整,而捶字往往未堅,句法亦多沿襲,如《板橋吟》中“紅歸水上桃花簇,青入煙中柳葉齊”,則直點竄杜甫句矣。
《燕川集》六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范泰恒撰。泰恒字無厓,河內人。乾隆乙丑進士,改庶吉士,外補崇義縣知縣。此集皆其所為古文;后附其祖父《墓表》、祖母《壽序》,皆他人作,而末又綴以泰恒代文六篇。編次不倫,疑《墓表》、《壽序》即泰恒自作,嫁名於人,后仍收之集中耳。然究非體例也。
《敝帚集》二卷、附《蘆中集》一卷(國子監助教張羲年家藏本)
國朝趙秉忠撰。秉忠字景光,號秋墅,興化人,乾隆乙丑進士,改庶吉士,未散館而卒。是集皆古今體詩,末附《蘆中集》,乃哭其子春祈而作也。
《凝齋遺集》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道撰。道字紹洙,號凝齋,江西新城人,乾隆戊辰進士。是集為其子守誠等所刊,凡文六卷,詩二卷,中頗多講學之作。
《柘坡居士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萬光泰撰。光泰字循初,秀水人,乾隆庚午舉人。是集其所自定,卷一曰《南邨草堂集》,卷二曰《欒于集》,卷三、卷四曰《聞魚閣集》,卷五曰《北郭草堂集》,卷六、卷七曰《江船集》,卷八曰《聞魚閣續集》,卷九曰《觚屋集》,卷十曰《江船續集》,卷十一曰《五上春司集》,卷十二曰《青乳軒集》。前有汪孟鋗《序》,稱循初計偕北上,以病卒。方病中,薈自定詩十二卷,一緘寄余,有可存則付令子存之;不者毀之之說。又稱刻既成,取循初別字,題曰《柘坡居士集》。其古文、詩馀極夥,聞手自毀去外,雜著十六種,則皆其自定緘寄者,俟他日續刻,云云。蓋光泰才思富贍,篇什頗多,后乃悔其少作,所存止此也。
《浩波遺集》三卷(庶吉士梁上國家藏本)
國朝鄭際熙撰。際熙字大純,侯官人。乾隆丙子舉人,年三十六而卒。是集為其弟際唐等所刊,凡詩二卷,文一卷。文中有《杜律篇法序》一篇,稱能詩者,未嘗先言法,而自中法,且神而明之,變化以自成其法;未有案一定之科條而譜之,舍其性情才力,俯首以從法也。其論亦足破拘攣之說,其書則未之見也。
《觀光集》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