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紀事一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名曰軒轅按注索隱曰居軒轅

之丘因以為名張晏曰作軒冕之服故謂之軒轅

路史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名荼一曰軒軒之字曰元

律母吳樞生帝于壽丘故名曰軒按注孝經鉤命訣

云附寶出降大靈生帝軒注軒黃帝名尚書中候云

黃帝提象又云黃帝巡洛龜書赤文成字象軒而論

語撰亦有軒知地利九牧倡教之語是黃帝名惟曰

軒不曰軒轅軒之字曰元律見黃帝經序及難經疏

按軒星謂之元軒廣韻九合內志文云竹受氣于元

軒之宿是矣然則名軒而字元律理或然也山海經

帝律生帝鴻則帝之字律尤信

史記五帝本紀帝嚳高辛者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按

注皇甫謐云帝嚳名囗帝王紀云其母生見其神異

自言其名曰岌

帝堯者放勛按注索隱曰堯謚也放勛名正義曰言

堯能放上代之功故曰放勛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按注正義曰尚書

云重華協于帝孔安國云華謂文德也言其光又重

合于堯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

字曰叟

竹書紀年舜目重瞳子故名重華

史記夏本紀夏禹名曰文命按注索隱曰尚書云文

命敷于四海孔安國云外布文德教命不云是禹名

太史公皆以放勛重華文命為名孔又云虞氏舜名

則堯舜禹湯皆名矣蓋古質帝王之號皆以名后代

因其行追而為謚其實禹是名故張晏云少昊以前

天下之號象其德顓頊以來天下之號因其名又按

系本鯀取有莘氏女謂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云高

密禹所封國帝王紀云父鯀妻修己見流星貫昴夢

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圻而生禹名文命

禹之父曰鯀按注皇甫謐云鯀帝顓頊之子字熙又

連山易云鯀封于崇故國語謂之崇伯鯀

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

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

之而心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

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

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

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路史帝嚳高辛氏四后上妃有駘氏曰姜嫄衣帝衣

履帝敏居期而生棄棄之每異嫄乃收之爰命曰棄

而字之曰度辰按注真源賦云帝未立時有姜嫄履

大跡而生男恥之三棄草野有異帝聞姜嫄有圣子

乃詔為妃賜姓姬名曰棄

史記殷本紀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按注張晏

曰禹湯皆字也二王去唐虞之文從高陽之質故夏

殷之王皆以名為號謚法曰除虐去殘曰湯索隱曰

湯名履書曰予小子履是也又稱天乙者譙周云夏

殷之禮生稱王死稱廟主皆以帝名配之天亦帝也

殷人尊湯故曰天乙

竹書紀年主癸之妃曰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以乙

日生湯號天乙

呂氏春秋本味篇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

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之察其所以然曰其

母居伊水之上孕夢有神告之曰白水出而東走母

顧明日視臼出水告其鄰東走十里而顧其邑盡為

水身因化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

故也

吳越春秋古公三子長曰太伯次曰仲雍少曰季歷

季歷娶妻太任氏生子昌有圣瑞古公知昌圣欲傳

國以及昌曰興王業者其在昌乎因更名曰季歷太

伯仲雍望風知指曰歷者適也知古公欲以國及昌

遂之荊蠻按注季歷即王季也

史記晉世家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

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

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左傳隱公元年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莊

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

桓公二年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

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師服曰

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

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嘉耦曰妃怨

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太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

亂矣兄其替乎惠之二十四年晉始亂故封桓叔于

曲沃惠之三十年晉父弒昭侯而納桓叔不克晉

人立孝侯惠之四十五年曲沃莊伯伐翼弒孝侯翼

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陘庭之田陘庭

南鄙啟曲沃伐翼

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太子生之禮舉之接以太

牢卜士負之士妻食之公與文姜宗婦命之公問名

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

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于物為假取于

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

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

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

器幣則廢禮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

君獻武廢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

與吾同物命之曰同

閔公元年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

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滅霍滅魏還為太子城

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卜偃曰畢萬之

后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啟之矣天

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其必有

二年成季之將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

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間于兩社為公室輔季氏亡

則魯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之干曰同復于父敬如君

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

僖公十七年晉太子圉為質于秦秦歸河東而妻之

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嬴孕過期卜招父與其

子卜之其子曰將生一男一女招曰然男為人臣女

為人妾故名男曰圉女曰妾及子圉西質妾為宦女

宣公三年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

余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

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御之辭曰妾不

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征蘭乎公曰諾生穆公名之

曰蘭

四年楚滅若敖氏初若敖娶于生斗伯比若敖卒

從其母畜于淫于子之女生子文焉夫人使

棄諸夢中虎乳之子田見之懼而歸夫人以告遂

使收之楚人謂乳谷謂虎于菟故命之曰斗谷于菟

以其女妻伯比實為令尹子文其孫箴尹克黃使于

齊還及宋聞亂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棄君之

命獨誰受之君天也天可逃乎遂歸復命而自拘于

司敗王思子文之治楚國也曰子文無后何以勸善

使復其所改命曰生按注易其名也按正義言越椒

之亂合誅絕其族今更存立故命曰生言應死而重

搜神記齊惠公之妾蕭同叔子見御有身以其賤不

敢言也取薪而生頃公于野又不敢舉也有貍乳而

鹯覆之人見收之因名曰無野是為頃公

國語晉孫談之子周適周事單襄公襄公有疾召頃

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吾聞之成公之生

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曰使有晉國三而畀歡之

孫故名之曰黑臀于今再矣襄公曰歡此其孫也而

令德孝恭非此其誰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丘云

左傳襄公三十年師曠曰狄伐魯叔孫莊叔敗狄于

咸獲長狄僑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按注叔

孫僑如叔孫豹皆取長狄名

昭公七年衛襄公夫人姜氏無子嬖人婤姶生孟縶

孔成子夢康叔謂己立元

注時

元未生

余使羈之孫圉與

史茍相之史朝亦夢康叔謂己余將命而子茍與孔

烝鉏之曾孫圉相元史朝見成子告之夢夢協晉韓

宣子為政聘于諸侯之歲婤姶生子名之曰元孟縶

之足不良弱行孔成子以周易筮之曰元尚享衛國

主其社稷以示史朝史朝曰元亨又何疑焉成子曰

非長之謂乎對曰康叔名之可謂長矣故孔成子立

靈公按注靈公元也

晉語范獻子聘于魯問具山敖山魯人以其鄉對獻

子曰不為具敖乎對曰先君獻武之諱也獻子歸遍

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學吾適魯而名其二諱為

笑焉唯不學也人之有學也猶太之有枝葉也木有

枝葉猶庇蔭人而況君子之學乎

賈誼新書審微篇昔者衛侯朝于周周行問其名曰

衛侯辟強周行還之曰啟強辟強天子之號也諸侯

勿得用衛侯更其名曰然后受之故善守上下之

分者雖空名弗使逾焉

左傳定公八年苫越生子將待事而名之陽州之役

獲焉名之曰陽州

說苑奉使篇蔡使師強王堅使于楚楚王聞之曰人

名多章章者獨為師強王堅乎趣見之無以次視其

人狀疑其名而丑其聲又惡其形楚王大怒曰今蔡

無人乎國可伐也有人不遣乎國可伐也端以此人

誡寡人乎國可伐也故發二使見三謀伐者蔡也

史記甘茂傳昔曾參之處費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

者殺人人告其母曰曾參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頃之

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又

一人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投杼下機逾墻而走

家語本姓解篇孔子娶于宋之幵官氏一歲而生伯

魚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榮君之貺故因

以名曰鯉而字伯魚

瑯嬛記墨子姓翟名烏其母夢日中赤烏飛入室中

光輝照耀目不能正驚覺生烏遂名之

韓詩外傳魏文侯子曰擊封中山三年莫往來其傅

趙蒼唐曰父忘子子不可忘父何不遣使乎擊曰愿

之而未有所使也蒼唐曰臣請使蒼唐至文侯曰擊

無恙乎蒼唐唯唯三問而三不對文侯曰不對何也

蒼唐曰臣聞諸侯不名君既已賜敝邑使得小國侯

君問以名不敢對也

戰國策呂不韋賈于邯鄲見秦質子異人說之曰今

子聽吾計求歸可以有秦國吾為子使秦必來請子

乃說秦王后弟陽泉君陽泉君入謂王后王后乃請

趙而歸之異人至不韋使楚服而見王后說其狀高

其智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變其名曰楚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

于邯鄲及生名為政三十二年始皇巡北邊從上郡

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

秦者胡也按注鄭元曰胡胡亥秦二世名也秦見圖

書不知此為人名反備北胡

漢書鄭當時傳當時字莊陳人也其先鄭君嘗事項

籍籍死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當時獨不

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

長沙定王發傳發母唐姬故程姬侍者景帝召程姬

程姬有所避不愿進而飾侍者唐兒使夜進上醉不

知以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已乃覺非程姬也及生

子因名曰發

張晏曰長沙王生乃發寤己之繆幸

唐姬

江充傳充本名齊有女弟善鼓琴歌舞嫁之趙太子

丹齊得幸于敬肅王為上客久之太子疑齊以己陰

私告王與齊忤使吏逐捕齊不得收系其父兄按驗

皆棄市齊遂絕跡亡西人關更名充

司馬相如傳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名犬子相如

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也更名相如

漢武帝內傳漢孝武皇帝景帝子也未生之時景帝

夢一赤彘從云中下直入崇芳閣景帝覺而坐閣下

果有赤龍如霧來蔽戶牖宮內嬪御望閣上有丹霞

蓊蔚而起霞滅見赤龍盤回棟間景帝召占者姚翁

以問之翁曰吉祥也此閣必主命世之人為劉宗盛

主也然亦大妖景帝使王夫人移居崇芳閣欲以順

姚翁之言也乃改崇芳閣為猗蘭殿旬余景帝夢神

女捧日以授王夫人夫人吞之十四月而生武帝景

帝曰吾夢赤氣化為赤龍占者以為吉可名之吉至

三歲景帝抱于膝上撫念之知其心藏洞徹試問兒

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愿每日居宮垣在陛

下前戲弄亦不敢逸豫以失子道景帝聞而愕然加

敬而訓之他日復抱之幾前試問兒悅習何書為朕

言之乃誦伏羲以來群圣所錄陰陽診候及龍圖龜

策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圣徹過人景帝令改

名徹

西京雜記衛將軍青生子或有獻騧馬者乃命其子

曰騧字叔馬其后改為登字叔升

小名錄匡衡字稚圭少勤學家貧邑有大姓文不識

家富墳籍衡乃為客作而不求直主人怪問衡曰愿

得主人書遍觀之主人感嘆遂給書衡能說詩時人

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鼎衡小字也其

畏服如此

漢書宣帝本紀元康二年夏五月詔曰聞古天子之

名難知而易諱也今百姓多上書觸諱以犯罪者朕

甚憐之其更諱詢諸觸諱其在令前者赦之

夏侯勝傳勝為人質樸守正簡易亡威儀見時謂上

為君誤相字于前上亦以是親信之按注師古曰前

天子之前也君前臣名不當相呼字也

劉向傳向本名更生遷給事中宦官弘恭石顯弄權

更生乃遣其外親上變事遂逮更生系獄廢十余年

成帝即位顯等伏辜更生乃復進用更名向

谷永傳永本名囗以尉氏樊囗反更名永云

平帝本紀元始二年詔曰皇帝二名通于器物今更

名合于古制使太師光奉太牢告祠高廟按注平帝

本名箕子今更名衎

王莽傳莽念中國已平惟四夷未有異乃遣使者赍

黃金幣帛重賂匈奴單于使上書言聞中國譏二名

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從圣制莽既篡國漢兵

言莽鴆殺孝平帝莽乃會公卿以下于王路堂開所

為平帝請命金縢之策泣以視群臣命明學男張邯

稱說其德及符命事因曰易言伏戎于莽升其高陵

三歲不興莽皇帝之名升謂劉伯升高陵謂高陵侯

子翟義也言劉升翟義為伏戎之兵于新皇帝世猶

殄滅不興也群臣皆稱萬歲

西京記杜陵秋胡者能通尚書善為古隸字為翟

公所禮欲以兄女妻之或曰秋胡已經娶而失禮妻

遂溺死不可妻也馳曰昔魯人秋胡娶妻三月而

游宦三年休還家其婦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識其

妻也見而悅之乃遺黃金一鎰妻曰妾有夫游宦不

返幽閨獨處三年于茲未有被辱如今日者也采不

顧胡慚而退至家問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

返既還乃向所挑之婦也夫妻囗慚妻赴沂水而死

今之秋胡非昔之秋胡也昔魯有兩曾參趙有兩毛

遂南曾參殺人見捕人以告北曾參母野人毛遂墜

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既

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豈得以昔之秋胡失

禮而絕婚今之秋胡哉

小名錄東漢世祖諱秀字文叔初南頓君為濟陽令

而世祖生是歲嘉禾生縣界大熟因名秀(

按此即小名也當時

尚質長遂不更改耳)

后漢書馬援傳援子客卿幼而岐嶷年六歲能接應

諸公專對賓客嘗有死罪亡命者來過客卿逃匿不

令人知外若訥而內沈敏援甚奇之以為將相器故

以客卿字焉按注張儀虞卿囗為客卿故取名焉

張霸傳霸字伯饒蜀郡成都人也年數歲而知孝讓

雖出入飲食自然合禮鄉人號為張曾子七歲通春

秋復欲進余經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對曰我饒為

之故字曰饒焉

趙歧傳歧字邠卿京兆長陵人也初名嘉生于御史

臺因字臺卿后避難故自改名字示不忘本土也

段颎傳颎字紀明颎與皇甫威明張然明并知名顯

達京師稱為涼州三明云

虞詡傳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祖父經為郡縣獄

吏按法平允務存寬恕每冬月上其狀恒流涕隨之

嘗稱曰東海于公高為里門而其子定國卒至丞相

吾決獄六十年雖不及于公其庶幾乎子孫何必不

為九卿邪故字詡曰升卿

傅燮傳燮字南容北地靈州人也本字幼起慕南容

三復白圭乃易字焉

梁鴻傳鴻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

兮噫顧覽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肅宗聞而非之求鴻不得乃易姓運

期名耀字侯光與妻子居齊魯之間

鄭元傳元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舉為孝廉及

融為黃巾所圍益恩赴難隕身有遺腹子元以其手

文似己名之曰小同

英雄記鈔時年號初平袁紹字本初自以為年與字

合必能克平禍亂

吳志顧雍傳雍字元嘆吳郡吳人也蔡伯喈從朔方

還嘗避怨于吳雍從學琴書按注江表傳曰雍從伯

喈學專一清靜敏而易教伯喈貴異之謂曰卿必成

致今以吾名與卿故雍與伯喈同名也吳錄曰雍字

元嘆言為伯喈之所嘆因以為字焉

魏志張楊傳楊將楊丑殺楊以應太祖楊將眭固殺

丑將其眾欲北合袁紹太祖擊破之于犬城按注典

略曰固字白兔既殺楊丑軍屯射犬時有巫誡固曰

將軍字兔而此邑名犬兔見犬其勢必驚宜急移去

兔不從遂戰死

程昱傳注魏書曰昱少時常夢上泰山兩手捧日昱

私異之以語荀彧及兗州反賴昱得完三城于是彧

以昱夢白太祖太祖曰卿當終為吾腹心昱本名立

太祖乃加其上日更名昱也

蜀志馬超傳注山陽公載記曰超因見備待之厚與

備言常呼備字關羽怒請殺之備曰人窮來歸我卿

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殺之何以示于天下也張飛曰

如是當示之以禮明日大會請超入羽飛囗杖刀立

直超顧坐席不見羽飛見其直也乃大驚遂一不復

呼備字明日嘆曰我今乃知所以敗為呼人主字幾

為關羽張飛所殺自后乃尊事備

魏志鄧艾傳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也少孤太祖破

荊州徙汝南為農民養犢年十二隨母至潁川讀故

太丘長陳實碑文言文為世范行為士則艾遂自名

范字士則后宗族有與同者故改焉

吳志闞澤傳注吳錄曰初魏文帝即位權嘗從容問

群臣曰曹丕以盛年即位恐孤不能及之諸卿以為

何如群臣未對澤曰不及十年丕其沒矣大王勿憂

也權曰何以知之澤曰以字言之不十為丕此其數

也文帝果七年而崩

魏志王凌傳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為兗州刺史按

注魏書曰愚本名浚黃初中為和戎護軍烏丸校尉

田豫討胡有功小違節度愚以法繩之帝怒械系愚

免官治罪詔曰浚何愚遂以名之

高堂隆傳隆少為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為督郵郡

督軍與悌爭論名悌而呵之隆按劍叱督軍曰昔魯

定見侮仲尼歷階趙彈秦箏相如進缶臨臣名君義

之所討也督軍失色

王昶傳昶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謙實以見其意

故兄子默字處靜沈字處道其子渾字元沖深字道

沖遂書戒之曰夫人為子之道莫大于寶身汝曹立

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元默沖虛為

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高貴鄉公紀甘露五年高貴鄉公卒太后使使迎常

道鄉公璜嗣明帝后太后詔曰古者人君之為名字

難犯而易諱今常道鄉公諱字甚難避其朝臣博議

改易列奏

蜀志杜瓊傳譙周問瓊曰昔周征君以為當涂高者

魏也其義何也瓊答曰魏闕名也當涂而高圣人取

類而言耳又問周曰寧復有所怪耶周曰未達也瓊

又曰古者名官職不言曹始自漢已來名官盡言曹

吏言屬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周緣瓊言乃觸類

而長之曰春秋傳著晉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師

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耦曰仇今君

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其后果

如服言及漢靈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為帝后

皆免為諸侯與師服言相似也先主諱備其訓具也

后主諱禪其訓授也如言劉已具矣當授與人也意

者甚于穆侯靈帝之名子后宦人黃皓弄權于內景

耀五年宮中大樹無故自折周深憂之無所與言乃

書柱曰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言曹者眾也

魏者大也眾而大天下其當會也具而授如何復有

立者乎蜀既亡咸以周言為驗

吳志張昭傳注時汝南主簿應劭議宜為舊君諱論

者皆互有異同事在風俗通昭著論曰客有見大國

之議士君子之論云起元建武已來舊君名諱五十

六人以為后生不得協也取乎經論譬諸行事義高

辭麗甚可嘉羨愚意褊淺竊有疑焉蓋乾坤剖分萬

物定形肇有父子君臣之經故圣人順天之性制禮

尚敬在三之義君實食之在喪之哀君親臨之厚莫

重焉恩莫大焉誠臣子所尊仰萬夫所天恃焉得而

同之哉然親親有衰尊尊有殺故禮服上不盡高祖

下不盡元孫又傳記四世而緦麻服之窮也五世袒

免降殺同姓也六世而親屬竭矣又曲禮有不逮事

之義則不諱不諱者蓋名之謂屬絕之義不拘于協

況乃古君五十六哉邾子會盟季友來歸不稱其名

咸書字者是時魯人嘉之也何解臣子為君父諱乎

周穆王諱滿至定王時有王孫滿者其為大夫是臣

協君也又厲王諱胡及莊王之子名胡其比眾多夫

類事建議經有明據傳有征案然后進攻退守萬無

奔北垂示百世永無咎失今應劭雖上尊舊君之名

而下無所斷齊猶歸之疑云曲禮之篇疑事無質觀

省上下闕義自證文辭可為倡而不法將來何觀言

聲一放猶拾瀋也過辭在前悔其何追

孫休傳永安五年八月立子為皇太子按注吳錄

載休詔曰人之有名以相紀別長為作字憚其名耳

禮名子欲令難犯易避五十稱伯仲古或一字今人

競作好名好字又令相配所行不副此瞽字伯明者

也孤常哂之或師友父兄所作或自己為師友尚可

父兄猶非自為最不謙孤今為四男作名字太子名

音如湖水灣澳之灣字酋酋音如迄今之迄次

子名音如兕觥之觥字音如元礥首之礥

次子名柜柜音如草莽之莽字囗囗音如舉物之舉

次子名音如褒衣下寬大之褒字音如有

所擁持之擁此都不與世所用者同故鈔舊文會合

作之夫書八體損益因事而生今造此名字既不相

配又字但一庶易棄避其普告天下使咸聞知

孫皓傳元興元年立皇后滕氏封后父滕牧為高密

侯按注吳歷曰牧本名密避丁密改名牧丁密避牧

改名為固

鳳凰元年何定奸穢發聞伏誅皓以其惡似張布追

改定名為布

韋曜傳孫皓每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以七

升為限酒后使侍臣難折公卿以嘲弄侵克發摘私

短以為歡時有誤犯皓諱輒見收縛至于誅戮

世說諸葛靚在吳于朝堂大會孫皓問曰卿字仲思

為何所思對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

而已

晉書賈充傳充字公閭平陽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

刺史陽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后當有充閭之慶故

以為名字焉

羊祜傳祜以伐吳必藉上流之勢時吳有童謠曰阿

童復阿童銜刀浮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祜

聞之曰此必水軍有功但當思應其名者耳會益州

刺史王浚征為大司農祜知其可任又小名阿童因

表留浚監益州諸軍事祜卒荊州人為祜諱名屋室

皆以門為稱改戶曹為辭曹焉

陸機傳機遷太子洗馬著作郎范陽盧志于眾中問

機曰陸遜陸抗于君近遠機曰如君于盧毓盧珽志

默然既起云謂機曰殊邦遐遠容不相悉何至于此

機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寧不知邪議者以此定二陸

之優劣

王濟傳濟遷侍中與侍中孔恂王恂楊濟同列為一

時秀彥武帝常會公卿藩牧于式干殿顧濟恂而謂

諸公曰朕左右可謂恂恂濟濟矣

小名錄石崇字季倫勃海清河人苞之子生于青州

故小字齊奴

晉書江統傳統遷中郎選司以統叔父春為宜春令

統因上疏曰故事父祖與官職同名皆得改選而未

有身與官職同名不在改選之例臣以為父祖改選

者蓋為臣子開地不為父祖之身也而身名所加亦

施于臣子佐吏系屬朝夕從事官位之號發言所稱

若指實而語則違經禮諱尊之義若詭辭避迥則為

廢官擅犯憲制今以四海之廣職位之眾名號繁多

士人殷富至使有受寵皇朝出身宰牧而令佐吏不

得表其官稱子孫不得言其位號所以上嚴君父下

為臣子體例不通若易私名以避官職則違春秋不

奪人親之義臣以為身名與官職同者宜與觸父祖

名為比體例既全于義為弘朝廷從之

劉元海載記劉豹妻呼延氏魏嘉平中祈子于龍門

俄而有一大魚頂有二角軒鬐躍鱗而至祭所久之

乃去巫覡皆異之曰此嘉祥也其夜夢旦所見魚變

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雞子光景非常授呼延氏

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貴子寤而告豹豹曰吉征也吾

昔從邯鄲張冏母司徒氏相云吾當有貴子孫三世

必大昌仿像相符矣自是十三月而生元海左手文

有其名遂以名焉

石勒載記勒字世龍初名為群盜成都王囗故將

公師藩等自稱將軍起兵趙魏眾至數萬勒與汲桑

帥牧人乘苑馬數百騎以赴之桑始命勒以石為姓

勒為名焉藩拜勒為前隊督從攻平昌公模于鄴濮

陽太守茍晞討藩斬之時胡部大張督馮突莫等

擁眾數千壁于上黨勒往從之深為所昵因說督

曰劉單于舉兵誅囗部大距而不從豈能獨立乎曰

不能勒曰如其不能者兵馬當有所屬今部落皆已

被單于賞募往往聚議欲叛部大而歸單于矣宜早

為之計督等素無智略懼部眾之貳己也乃潛隨

勒單騎歸元海元海署督為親漢王莫突為都督

部大以勒為輔漢將軍平晉王以統之勒于是命

督為兄賜姓石氏名之曰會言其遇己也

阮孚傳孚字遙集其母即胡婢也孚之初生其姑取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曰胡人遙集于上楹而以字焉

謝石傳石字石奴初拜秘書郎累遷尚書仆射征句

難以勛封興平縣伯淮肥之役詔石解仆射以將軍

假節征討大都督與兄子元琰破苻堅先是童謠云

誰謂爾堅石打碎故桓豁皆以石名子以邀功焉堅

之敗也雖功始牢之而成于元琰然石時實為都督

桓溫傳溫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囗而太

原溫嶠見之曰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及聞其聲曰

真英物也彝以嶠所賞故遂名之曰溫嶠笑曰果爾

后將易吾姓也

張天錫傳天錫字純嘏駿少子也小名獨活初字公

純嘏入朝人笑其三字因自改焉

毛穆之傳穆之字憲祖小字武生名犯王靖后諱故

行字后又以桓溫母名憲乃更稱小字

王述傳述代殷浩為揚州刺史加征虜將軍初至主

簿請諱報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內遠近所知內諱不

出門余無所諱

周訪傳元帝渡江命訪參鎮東軍事時有與訪同姓

名者罪當死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數十人皆散走

而自歸于帝帝不之罪

前涼錄李弇隴西狄道人也本名梁妻姓梁張駿戲

之曰卿名梁妻姓梁夫妻同稱子孫將何以目其舅

氏昔耿弇以少年立功立事吾今賴卿有同于耿氏

乃錫名曰弇

陳安成紀平莊人也少慷慨讀書見許褚而慕之乃

自字虎侯

小名錄后趙石季龍殺勒子弘僭位大饗群臣于太

武殿佛圖澄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季

龍發殿石下視之有棘生焉諸石后為冉閔滅略盡

閔小字棘奴

世說孫齊由齊莊二人小時詣庾公公問齊由何字

答曰字齊由公曰欲何齊邪曰齊許由齊莊何字答

曰字齊莊公曰欲何齊曰齊莊周公曰何不慕仲尼

而慕莊周對曰圣人生知故難企慕庾公大喜小兒

庾園客詣孫監值行見齊莊在外尚幼而有神意庾

試之曰孫安國何在即答曰庾恭家庾大笑曰諸

孫大盛有兒如此又答曰未若諸庾之翼翼還語人

曰我故勝得重喚奴父名

冊府元龜庾袞四子怞薎澤捃在澤生故名澤生因

捃生故名捃生

晉書王舒傳舒父會舒授撫軍將軍會稽內史秩中

二千石舒上疏辭以父名朝議以字同音異于禮無

嫌舒復陳音雖異而字同求換它郡于是改會字為

鄶舒不得已而行

鄧岳傳岳本名岳以犯康帝諱改為岳后竟改名為

岱焉

許邁傳邁少恬靜不慕仕進永和三年入臨安西山

登巖茹芝眇爾自得有終焉之志乃改名元字遠游

與婦書告別

異苑桓元生而有光照室善占者云此兒生有奇曜

宜目為天人宣武嫌其三文復言為神靈寶猶復用

三既難重前卻減神一字名曰靈寶

苻洪載記苻洪字廣世略陽臨渭氐人也其先蓋有

扈之苗裔世為西戎酋長始其家池中蒲生長五丈

五節如竹形時咸謂之蒲家因以為氏焉父懷歸部

落小帥先是隴右大雨百姓若之謠曰雨若不止洪

水必起故因名曰洪

慕容垂載記垂字道明皝之第五子也少岐嶷有器

度身長七尺四寸手垂過膝皝甚寵之嘗目而謂諸

弟曰此兒闊達好奇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故名

霸字道業恩遇逾于世子囗故囗不能平之以滅宇

文之功封都鄉侯石季龍來伐既還猶有兼并之志

遣將鄧恒率眾數萬屯于樂安營攻取之備垂戍徒

河與恒相持恒憚而不敢侵垂少好畋游因獵墜馬

折齒慕容囗僭即王位改名外以慕郄為名內

實惡而改之尋以讖記之文乃去夬以垂為名焉

南燕錄慕容德字元明皝之少子皝每對諸宮人言

婦人囗娠夢曰入懷必生天子公孫夫人方囗夢日

入臍中獨喜而不敢言晉咸康二年晝寢生德左右

以告方寢而起皝曰此兒易生似鄭莊公長必有大

德遂以德為名德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為建

平元年又曰漢宣憫吏民犯諱故改名朕今增一備

字以為復名庶開臣子避諱之路于是敘賞有差新

舊咸悅

晉書慕容超載記德兄納子超身長八尺腰帶九圍

精彩秀發容止可觀德甚加禮遇始名之曰超

禮志太元十三年召孔安國為侍中安國表以黃門

郎王愉名犯私諱不得連署求解有司議云名終諱

之有心所同聞名心瞿亦明前誥而禮復云君所無

私諱大夫之所有公諱無私諱又云詩書不諱臨文

不諱豈非公義奪私情王制屈家禮哉尚書安眾男

臣先表中兵曹郎王佑名犯父諱求解職明詔爰發

聽許換曹蓋是恩出制外耳而頃者互相瞻式源流

既啟莫知其極夫皇朝禮大百僚備職編官列署動

相經涉若以私諱人遂其心則移官易職遷流莫已

既違典法有虧政體請一斷之從之

小名錄前燕慕容沖初苻堅之滅慕容雋沖妹為清

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堅納之沖年十二有龍陽之

姿堅又幸之長安歌曰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咸

懼為亂王猛切諫乃出沖長安又謠曰鳳凰鳳凰止

阿房堅曰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乃各植數

千株于阿房以待之沖小字鳳凰后終為堅賊入止

阿房

晉書呂光載記光生于枋頭夜有神光之異故以光

為名

世說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馬船泊荻渚王大服散

后已小醉往看桓桓為設酒不能冷飲頻語左右令

溫酒來桓乃流涕嗚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淚因

謂王曰犯我家諱何預卿事王嘆曰靈寶故自達

晉書劉毅傳桓元篡位毅與劉裕討平之初桓元于

南州起齋悉畫盤龍于其上號為盤龍齋毅小字盤

龍至是遂居之

韓延之傳延之字顯宗少以分義稱安帝時為建威

將軍荊州治中轉平西府錄事參軍以劉裕父名翹

字顯宗延之遂字顯宗名兒為翹以示不臣劉氏

拾遺記曹曾魯人也本名平慕曾參之行改名為曾

宋書符瑞志宋武帝居在丹徒始生之夜有神光照

室其夕甘露降于墓樹皇考以高祖生有奇異名為

奇奴皇妣既殂養于舅氏改為寄奴焉

王鎮惡傳鎮惡北海劇人也祖猛字景略苻堅僭號

關中猛為將相有文武才北土重之父休為河東太

守鎮惡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繼疏宗

猛見奇之曰此非常兒昔孟嘗君惡日生而相齊是

兒亦將興吾門矣故名之為鎮惡

范傳字蔚宗順陽人車騎將軍泰少子也母如

廁產之額為磚所傷故以磚為小字

謝弘微傳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祖韶車騎司馬父思

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后以弘微為

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

顏竣傳竣為散騎常侍先是竣未有子而大司馬江

夏王義恭諸子為元兇所殺至是并各產男上自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白| 南雄市| 曲松县| 册亨县| 浙江省| 金昌市| 星座| 正镶白旗| 柳河县| 夏津县| 泰安市| 新闻| 绥阳县| 伊通| 塔城市| 曲松县| 汨罗市| 威远县| 富川| 南召县| 丰顺县| 监利县| 澄迈县| 永州市| 河东区| 镇原县| 黄梅县| 格尔木市| 洞头县| 克什克腾旗| 宜宾县| 宜兴市| 建昌县| 镇巴县| 依安县| 周宁县| 绥宁县| 绥德县| 昂仁县| 南投市|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