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藝文
- 明倫匯編人事典名字部
- (清)陳夢雷
- 2913字
- 2015-12-26 15:33:11
彭城相袁元服辨 后漢應劭
俗說元服父字伯楚為光祿卿于服中生此子時年
長矣不孝莫大于無后故收舉之君子不隱其過因
以服為字
謹按元服名賀汝南人也祖父名原為侍中安帝始
加元服百官會賀臨嚴垂出而孫適生喜其嘉會因
名曰賀字元服原父安為司徒忠蹇匪躬盡誠事國
啟發和帝誅討竇氏中興以來最為名宰原有堂構
之稱矜于法度伯楚名彭清擬夷叔政則冉季歷典
三郡致位上列賀早失母不復繼室云曾子失妻而
不娶曰吾不及尹吉甫子不如伯奇以吉甫之賢伯
奇之孝尚有放逐之敗我何人哉及臨病困敕使留
葬侍衛先公慎無迎取汝母喪柩如亡者有知往來
不難如其無知祇為煩耳虞舜葬于蒼梧二妃不從
經典明文勿違吾志清高舉動皆此類也何有在服
中生子而名之賀者乎雖至愚人猶不云爾予為蕭
令周旋謁辭故司空宣伯應賢相把臂言易稱天地
大德曰生今俗間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五月生者以
為妨害父母服中子犯禮傷孝莫肯收舉袁元服功
德爵位子孫巍巍仁君所見越王勾踐民生三子與
乳母孟嘗君對其父若不受命于天何不高戶誰能
及者夫學問貴能行君體博雅政宜有異乎答曰齊
楚之事敬聞命矣至于元服其事如此明公既為鄉
里超然遠覽何為過聆晉語簡在心事乎于是欣然
悅服續以大言茍有過人必知之我能勝仲尼哉元
服子夏甫前后征命終不降志亞作者之遺風矣正
甫亦有重名今見沛相載德五世而被斯言之玷恐
多有宣公之論故備記其終始
孔邈名議 宋何承天
既沒之名不合奏者非有它義正嫌于近不祥爾奏
事一卻動經歲時盛明之世事從簡易曲嫌細忌皆
應蕩除
宮吏之姓與太子同名議 齊邢卲
案曲禮大夫士之子不與世子同名鄭注云若先之
生亦不改漢法天子登位布名于天下四海之內莫
不咸避案春秋經衛石惡出奔晉在衛侯衎卒之前
衎卒其子惡始立明石惡于長子同名諸侯長子在
一國之內與皇太子于天子禮亦不異鄭言先生不
改蓋以此義衛石惡宋向戍皆與君同名春秋不譏
皇太子雖有儲貳之重未為海內所避何容便改人
姓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于古宮吏至微而有所犯
朝夕從事亦是難安宜聽出宮尚書更補他職
為昭義王大夫謝賜改名表 唐崔行先
臣某言中使第五守進至伏奉今月日制命授臣開
府儀同三司潞州大都督府司馬知府事充昭義軍
節度營田澤潞邢洺等州觀察留后兼賜名處休雨
露湛恩光臨非次蚳蝝眇質負戴難勝臣某中謝臣
出自行間器識粗淺理兵從眾問陣無師一心守愚
六藝皆闕自謂才無經濟智乏周防吐誠托人指己
待物每日揣分有時撫膺徒生于此何以報主得免
獲戾已足為榮敢求聞達妄進階級豈意陛下顥元
合德日月在躬敻開獨見之明特降發哀之詔拔自
泥滓致于煙霄臣之榮幸孰與為比伏以處休之義
恭懿有章簡自帝心納于臣口自訟增感以榮為憂
魄散心殞罔知所措況名器所慎春秋格言服之不
稱詩人是刺雖欲勿議誰能舍諸曩日劉元佐之領
浚郊李元諒之居關輔皆勛崇臺揆業濟艱難方開
加等之恩姑受錫名之寵臣何為者坐繼前人三省
駑鉛未展涓埃之效百身灰粉何酬天地之恩
諱辨 韓愈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
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
為非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皇甫湜曰若
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諱釋
之者曰謂若言征不稱在言在不稱征是也律曰不
諱嫌名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丘與蓲之類是也今
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
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
乎夫諱始于何時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
歟周公作詩不諱孔子不偏諱二名春秋不譏不諱
嫌名康王釗之孫實為昭王曾參之父名囗曾子不
諱昔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
諱將諱其嫌遂諱其姓乎將不諱其嫌者乎漢諱武
帝名徹為通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為某字也諱呂后
名雉為野雞不聞又諱治天下之治為某字也今上
章及詔不聞諱滸勢秉機也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
諭及機以為觸犯士君子言語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于經質之于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士
為可耶為不可耶凡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務行
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則務勝于曾參周
公孔子亦見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勝
周公孔子曾參乃比于宦官宮妾則是宦官宮妾之
孝于其親賢于周公孔子曾參者耶
陳子淵等字說 宋葉適
老子稱淵兮似萬物之宗老氏之學以自下為高淵
兮所以似物宗也故字宗曰子淵大學曰欲齊其家
先修其身齊家人之所急修身人之所緩不修其身
未有能齊其家而人不自知徒病其難而莫獲其效
也故字家曰子修詩曰基命宥密繼之單厥心肆其
靖之密而靖物之所歸而命之所繇定也故字密曰
子靖莊周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善矣然未究其
義宥者寬以待人也在者嚴以察己也故字宥曰子
在
答高宗丞 前人
錢塘示余石刻脫文公紀曾孫子潤大宗正丞十一
字問久不報始參預樓公大防書此銘謂侄其從姑
者女侄非男子也又改宋州為南都越州為鎮東軍
余以為適以完新為一新按左氏侄從姑子圉與焉
會于祝其實夾谷與樓公所改義不合古文簡質臣
名予我通一稱爾不窮窮然自別也章懷太子以治
為化柳子厚以治為理至韓退之則本名不諱況嫌
名耶大宗丞求余初囗因并錄異同以遺之
錢則甫字說 前人
錢翼世自天臺來言曰惟名先人所命而未有以字
敢請按戴翼其世漢詔策語也為字曰則甫夫則先
王之法非戴翼其世之謂也戴翼其身之謂也身不
能翼世于何有六七圣人皆以身之道顯而孔子述
之豈論世哉故曰徐行后長者謂之弟始于是矣周
道衰士不知以身為本而皆以世自名凡所謂立私
智挾污說無不欲破壞先王之法而卑薄其身者然
則世安從治而功何由成宜其不能反而日以仆滅
也漢人淺陋不原古始黃老道德之意申韓法術之
學皆破壞先王之法者也而謂其欲則先王之法皆
斫喪其世者也而謂之戴翼其世嗚呼可悲也已子
質高而智明必審擇而固守之必義無利也必厚無
薄也必安無躁也必垂于永久無茍于一時也皆所
以則先王之法而戴翼其身也世不是取而奚取耶
胡名說 前人
思曰睿睿作圣案字篇古文睿字也繇思得睿繇
睿得圣古人常道也而近世學者諱之以為作圣當
自蒙蓋疑睿之流于薄也信如古文從則不流矣
胡泰然子自十余歲敏讀能文詞思致超越學而不
倦未知其止也余為名古文而字彥思率其常防
其薄也
仲兄字文甫說 蘇洵
洵讀易至渙之六四曰渙其群元吉曰嗟夫群者圣
人之所欲渙以混一天下者也蓋余仲兄名渙而字
公群則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滌蕩者以自命也而
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無為我易之洵曰唯既而
曰請以文甫易之如何且兄嘗見夫水之與風乎油
然而行淵然而流渟回汪洋滿而上浮者是水也而
風實起之蓬蓬然而發乎大空不終日而行乎四方
蕩乎其無形飄乎其遠來既往而不知其跡之所存
者是風也而水實形之今夫風水之相遭乎大澤之
陂也紆余委蛇蜿蜒淪漣安而相推怒而相陵舒而
如云蹙而如鱗疾而如馳徐而如徊揖讓旋辟相顧
而不前其繁如縠其亂如霧紛紜囗擾百里若一汨
乎順流至乎滄浪之濱滂薄洶涌號怒相軋交橫綢
繆放乎空虛掉乎無垠橫流逆折濆旋傾側宛轉膠
戾回者如輪縈者如帶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
鷺躍者如鯉殊狀異態而風水之極觀備矣故曰風
行水上渙此亦天下之至文也然而此二物者豈有
求于文哉無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
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風之文也二物者非能為文
而不能不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間也故曰
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溫然美矣而不得以
為文刻鏤組繡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論乎自然故夫
天下之無營而文生之者惟水與風而已昔者君子
之處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成功則天下以為賢
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則天下以為口實嗚呼此
不與他人道唯吾兄可也
名二子說 前人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
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
仆馬斃而患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轍乎
吾知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