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老吳市
吳市,在縣之東鄉(xiāng),距城六十馀里。相傳吳姓居此,因以得名。煙戶三百馀家,人丁一千四百口。
街道
街道,東至西橫街一條。北至南直街兩條,一名東北街,一名西北街。
河道
金涇塘,北自金涇廟起,由白茆塘達(dá)??冢贤ㄊ泻?,接貴涇塘。乾隆十九年筑土城之后,遂與海潮不通。
高浦塘,西北通海口,東南接貴涇塘。前本不通市河,后因吳姓開通,直接市河,又名新開河。光緒十八年又浚高浦,由是高浦塘之潮水直達(dá)市河。
橋梁
永濟(jì)橋,在市梢,跨金涇塘。
南興隆橋,在市心,跨金涇塘。
北興隆橋,在西北街,跨金涇塘。以上三條俱石。
金涇塘橋,在北市梢,跨金涇塘。
大安橋,在西市梢,跨高浦塘。
楊家弄石橋,在西南市梢,[跨]高浦塘。
神廟
武帝廟,在北街。吳姓捐地募建,有碑可考。
文昌宮,在北街,附武帝廟左。
城隍廟,在西街,于嘉慶初年建造。
佛寺
清涼禪寺,在北街,主神觀音。婁東沈姓捐建,助田三十馀畝??滴跷迨晟坌拗匦蓿斜煽?。
西來庵,在西街,主神圣帝、地藏。由來已久。光緒十一年僧權(quán)智募緣重建。
祟福庵,在鎮(zhèn)北里許。年久失修。光緒二十五年里人蔣國榮領(lǐng)緣修建山門及廂屋,以供佛像。
萬壽庵,在市南,主神觀音。乾隆初年唐姓捐建。嘉慶二十四年僧香林勸募重修。
祟孝庵,在市西半里許,相傳朱吳兩姓同建。
謝橋廟,在市西南二里許,主神觀音,廟田八畝。
牌坊
王節(jié)婦坊,在西街。雍正六年為王承吉妻繆氏立。
楊節(jié)婦坊,在北街。嘉慶二十三年為楊壽<钅寧>妻嚴(yán)氏立。
曾節(jié)婦坊,在西北市梢。光緒二十一年為曾鐘華妻高氏建。
曾節(jié)婦坊,在西北市梢。光緒二十一年為曾邦任妻高氏建。
祠堂
曾氏家祠,在西北市梢,光緒十八年造。
公所
衙署,雍正二年,分縣昭文,添設(shè)白茆巡廳。乾隆間,巡檢陳濤將吳市公地建造衙署。有碑可考。嗣于咸豐十一年,被粵匪焚毀無存。迨光緒十五年,廬江倪錫慶來任斯職,有興復(fù)之志,捐廉集資,經(jīng)始于十七年十二月,閱五月告成。凡為大門、大堂、左右廊廡共成十有五楹,實(shí)用洋一千五百五十二枚有奇。有鄭仁植碑記可考。
孚善堂,在西市梢,創(chuàng)于光緒十一年。曾唐兩姓經(jīng)勸建造堂屋三進(jìn),共十馀間,募田一百四十馀畝,議辦收埋暴露、施衣施藥諸善舉。后因經(jīng)費(fèi)不敷,緩至二十一年稟請開辦。
義冢,在西市梢西來庵側(cè)。一在四五圖答字號,計(jì)田七畝。系巡檢倪錫慶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