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紀事二
- 明倫匯編人事典名字部
- (清)陳夢雷
- 8908字
- 2015-12-26 15:33:11
宋史劉溫叟傳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性重厚方
正動遵禮法唐武德功臣政會之后叔祖崇望相昭
宗父岳后唐太常卿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岳時
退居洛中語家人曰吾兒風骨秀異所未知者壽耳
今世難未息得與老夫皆為溫洛之叟足矣故名之
溫叟
戚同文傳同文字同文宋之楚丘人世為儒晉末喪
亂絕意祿仕且思見混一遂以同文為名字
李筠傳筠稍知書頗好調謔初名榮避周世宗諱將
改之或令名筠筠曰李筠李筠玉帛云乎哉聞者皆
笑
張齊賢傳齊賢曹州冤句人生三歲值晉亂徙家洛
陽孤貧力學有遠志慕唐李大亮之為人故字為師
亮
米信傳信舊名海進本溪族少勇悍以喜射聞周祖
即位隸護圣軍從世宗征高平以功遷龍捷散都頭
太祖總禁兵以信隸麾下得給使左右遂委心焉改
名信
南唐世家李煜立母鍾氏為圣尊后以鍾氏父名泰
章故也妻周氏為國后
柳開傳開字仲涂大名人慕韓愈柳宗元為文因名
肖愈字紹元既而改名字以為能開圣道之涂也
慕容延釗傳延釗父章開州刺史太祖即位延釗加
殿前都點檢同中書門下三品避其父名故也
元達傳達初名守旻太宗居晉邸時達求見得隸帳
下嘗侍太宗習射園亭命之射達四發不中的已而
連中上喜為更其名曰達
吳越世家吳越錢俶字文德杭州臨安人本名弘俶
以犯宣祖偏諱去之
黨進傳進名進自稱曰暉人問之則曰吾欲從吾便
耳
李瀆傳瀆父瑩禱河祠而生濱故名瀆字河神后改
字長源
吳廷祚傳廷祚宋初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以其父名
璋故避之
北漢世家初太宗征繼元行次澶淵有太仆寺丞宋
捷者掌出納行在軍儲太宗見其姓名喜以為師必
有捷之兆
畢士安傳士安知制誥淳化二年召入翰林為學士
大臣以張洎薦太宗曰洎視士安詞藝踐履固不減
但履行遠在下爾士安以父名乂林抗章引避朝議
謂二名不偏諱不聽
樊知古傳知古本名若水字叔清因召見上問之曰
卿名出何書對曰唐尚書右丞倪若水亮直臣竊慕
之上笑曰可改名知古知古頓首奉詔倪若水實名
若冰知古學淺妄引以對人皆笑之
臧丙傳丙字夢壽知江陵府卒年五十三丙舊名愚
字仲回既孤常夢其父召丙偶立于庭向空指曰老
人星見矣丙仰視之黃明潤大因望而拜既寤私喜
曰吉祥也以壽星出丙入丁乃改名焉至是無驗丙
于禮不當更名古人戒數占夢無妄喜也
王昭遠傳昭遠形質魁偉色黑父繼升名之鐵山端
拱初為殿前都虞候領勤州防御使命有司治綾錦
院為公署掘地得異鐵若山形或言此地即鐵山故
營又與昭遠幼名合聞者異之
趙镕傳镕少涉獵文史美書翰委質晉邸以勤謹被
眷本名容太宗改為镕曰陶镕所以成器也
靳懷德傳懷德本名湘素游寇準之門準父名湘景
德中準方為相懷德乃改名焉
賈同傳同初名罔字公疏篤學好古有時名著山東
野錄七篇年四十余同進士出身真宗命改今名
青箱雜記杜祁公衍常言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
可得言則所諱在我而已他人何預焉故公帥并州
視事未三日孔目吏請公家諱公曰下官無所諱惟
諱取枉法贓吏悚而退
燕翼貽謀錄李遵勖本名勖崇矩之孫繼昌之子真
宗朝尚長公主御筆增為遵勖
太平清話司馬公父守光州而溫公生遂名光
龍川別志寶元初元昊創立文法故名吾祖嫚書始
聞朝廷為之忿然張鄧公為相即議絕和問罪時西
邊弛備已久人不知兵識者以為憂吳春卿時為諫
官上言外裔不識禮義宜且勿與較許其所求彼將
無詞舉動然后陰敕邊臣密修戰備使年歲間戰守
之計立則元昊雖欲妄作不能為深害矣奏入鄧公
笑曰人言吳舍人心風果然既而和事一絕元昊入
寇所至如入無人之境后數年力盡求和歲增賂遺
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不問世乃以春卿之言為然
夢溪筆談景佑中審刑院斷獄有使臣何次公具獄
主判官方進呈上忽問此人名次公者何義主判官
不能對是時龐莊敏為殿中丞審刑院詳議官從官
長上殿乃越次對曰臣嘗讀前漢書黃霸字次公蓋
以霸次王也此人必慕黃霸之為人上頷之異日復
進讞上顧知院官問曰前時姓龐詳議官何故不來
知院對任滿已出外官上遽指揮中書與在京差遣
除三司檢法官俄擢三司判官慶歷中遂入相
澠水燕談錄柳三變景佑末登進士第少有俊才尤
精樂章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
王彥祖初名元宗慶歷二年廷試不利至皇佑五年
免解赴禮部前以臥疾困眠夢至一大府見二人因
懇求平生祿命二人笑不答再叩來年得失其人指
面前池水曰但此頭分流君即登第覺以為無理而
池不能分流決無中第望矣久之乃寤即更名汾以
符水分之兆及試中高選
桯史景佑末有二狂生曰張曰吳皆華州人薄游塞
上覘覽山川風俗慨然有志于經略恥于自售放意
詩酒語皆絕豪崄驚人而邊帥豢安皆莫之知倀無
所適聞夏酋有意窺中國遂叛而往二人自念不力
出奇無以動其聽乃自更其名即其都門之酒家劇
飲終日引筆書壁曰張元吳昊來飲此樓邏者見之
知非其國人也跡其所憩執之夏酋詰以入國問諱
之義二人大言曰姓尚不理會乃理會名耶時曩霄
未更名且用中國賜姓也于是竦然異之日尊寵用
事寶元西事蓋始此其事國史不書詩文雜見干田
承君集沈存中筆談洪文敏容齋三筆其為人概可
想見文敏謂二人名偶與酋同實不詳其所以更之
意云
宋史賈黯傳黯為翰林學士知審官院時官吏有以
祖父嫌名援律為請授他官黯言禮不諱嫌名二名
不偏諱律府號官稱犯祖父名而冒榮居之又上書
若奏事犯祖廟諱罪皆有差又曰若嫌名及二名偏
犯者不坐今官吏許避嫌名則或有如此而不自言
者可坐以冒榮之律乎國朝雍熙中嘗詔除官犯私
諱者三省御史臺五品文班四品以上許用式奏改
余不在此制請約雍熙詔書自某品而上以禮律從
事詔非嫌名及二名不以品秩高下皆聽避
宋庠傳庠為翰林學士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
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號郊
交也合姓名言之為不祥帝勿為意他日以諭之因
改名庠寶元中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王拱辰傳拱辰字君貺開封咸平人原名拱壽年十
九舉進士第一仁宗賜以今名
曲洧舊聞李肅之公明文定公子也在三司論事切
直仁宗嘉納歐公以簡賀之甚有稱賞之語公明喜
曰歐公平日書疏往來未嘗呼我字也此簡遂以字
呼我人之作好事可不勉哉
道山清話一長老在歐陽公座上見公家小兒有小
名僧哥者戲謂公曰公不重佛安得此名公笑曰人
家小兒要易長育往往以賤名為小名如狗羊犬馬
之類是也聞者莫不服公之捷對
慶歷中胡瑗以白衣召對侍延英講易讀干元亨利
貞不避上御名上與左右皆失色瑗曰臨文不諱后
瑗因言孟子民無恒產讀為常上微笑曰又卻避此
一字蓋自唐穆宗已改常字積久而讀熱雖曰尊經
然坐斥君父之名亦未為允上嘗詔其修國史瑗乃
避其祖諱不拜
桐陰舊話忠獻公將生令公夢人手中書一大興字
示之知門戶之將起也及命名從人從意而字宗魏
蓋取畢萬之后必大萬盈數魏大名之義耳
莊敏公諱縝字玉汝初求字于歐陽文忠公公以小
合幅紙書玉女二字送來莊敏大不樂明日相見猶
有慍容文忠公曰出處無點水也君何怪耶取筆添
女字三點相與一笑蓋詩中王欲玉女但音發作汝
也前輩亦雅戲若此
老學庵筆記張文潛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為
名而字文潛
李知幾少時祈夢于梓潼神是夕夢至成都天寧觀
有道士指織女支機石曰以是為名字則及第矣李
遂改名石字知幾是舉過省
揮麈后錄晏元獻父名固在相位有朝士乃固始人
往謁元獻問其鄉里朝士曰本貫固縣元獻怒曰豈
有人而諱始字乎蓋其始欲避之生獰誤以應也前
人亦嘗記之又元厚之作參知政事日有下狀陳乞
恩例者啟曰為部中不肯依元降指揮厚之亦怒曰
止為汝不依元降指揮耳
林仲平概仁宗朝耆儒也二子希旦卲顏早擅克家
之業仲平沒有二幼子尚在襁褓未名既長兩兄乃
析其名示不忘父訓曰希曰旦曰卲曰顏后皆為聞
人衣冠指為名族
溫公在相位韓持國為門下侍郎二公舊交相厚溫
公避父之諱每呼持國為秉國
聞見后錄傅獻簡云王荊公之生也有囗入其室俄
失所在故小字囗郎
宋史李庭芝傳庭芝字祥甫生時有芝產屋棟鄉人
聚觀以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
范祖禹傳祖禹字淳甫一字夢得其生也母夢一偉
丈夫被金甲入寢室曰吾漢將軍鄧禹既寤猶見之
遂以為名
曹囗叔傳囗叔字秀之亳州譙人初名熙嘗夢之官
府見囗叔名遂更名囗叔后進士及第歷龍圖閣學
士
避暑錄話趙康靖公初名禋直史館黃宗旦名知人
一見公曰君他日當以篤厚君子稱于世因使改名
約已而忽夢有持文書示之若公牒者大書趙概二
字初弗悟既又夢有遺之書者題云秘書丞通判汝
州趙概始疑其或喻己乃改后名后六年登科果以
秘書丞通判海州但汝字不同爾議者或汝字篆文
與海字相近公夢中或不能詳也
懶真子李方叔初名豸從東坡游東坡曰五經中無
公名獨左氏曰庶有豸乎乃音直氏切故后人以為
蟲豸之豸又周禮供具絼亦音治乃牛鼻繩也獨玉
篇有此豸字非五經不可用今宜易名曰薦方叔遂
用之秦少游見而嘲之曰昔為有腳之豸乎今作無
頭之薦乎豸以況薦以況箭方叔倉卒無以答之
終身以為恨
字匯
無此字
澠水燕談錄元豐中汶上梁逖一夕夢奏事殿中見
御座前揭一碑金箔大書黃裳二字意必貴兆也因
改名黃裳明年御前唱進士第南劍黃裳為天下第
一
東軒筆錄劉邠王介同為開封府試官舉人有用畜
字者介謂音犯主上嫌名邠謂禮部先未嘗定此名
為諱不可用以黜落因紛爭不已而介以惡語侵邠
邠不校
懶真子余中行老朱服行中邵剛剛中葉唐懿中夫
何執中伯通王漢之彥昭彥昭常于期集處自嘆曰
某獨不幸名字無中字故為第六行老應之曰只為
賢不中時以為名答
陽翟澗上丈人陳恬叔易一日忽改名欽命或者疑
曰豈非欽若王之休命而有仕宦之意乎叔易曰不
然吾正以時人不畏天故欲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玉照新志先祖舊字子野未登第少年日歐公書
贄見王文恪于宛丘一見甚青顧云某與公俱六一
先生門下士他日齊名不在我下子野前已有之當
以吾之字為遺先祖遂更字樂道先祖位雖不及文
恪而名譽藉甚于熙寧符佑之時文恪長子仲弓實
韓持國婿持國夫人實祖母親姑由是情益稔熟仲
弓之弟即幼安始名寧后以有犯法抵死者故易名
襄而仍舊字靖康初以知樞密院為南道總管先人
為屬階行有督勤王師檄文薦紳多能誦之
聞見后錄孫傅師名覽人有投詩者曰伏惟笑覽傅
師曰君無笑覽覽合笑君
青箱雜記孫樞密抃舊名貫應舉時嘗夢至官府潭
潭深遠寂若無人大廳上有抄錄人名一卷意以為
榜遍覽無名偶睹第三名下有空白處抃欲填之空
中人語曰無孫貫有孫抃夢中即填孫抃是歲果第
三名因夢得
揮麈前錄元佑名卿朱紱者君子人也嘗登禁從紹
圣初不幸坐黨錮崇寧間亦有朱紱者蘇州人初登
第欲希晉用上疏自陳與奸人同姓名恐天下后世
以為疑遂易名諤字曰圣予蔡元長果大喜不次峻
擢位至右丞未及正謝而卒年方四十
揮麈后錄滕章敏初名甫字元發元佑初以避高魯
王諱以字為名
宋史王黼傳黼字將明開封祥符人初名甫后以同
東漢宦官賜名黼
避暑錄話楚州徐仲車至孝父名石每行山間或庭
字遇有石輒躍以過偶囗踐必嗚咽流涕
聞見后錄或譖胡宿于上曰宿名當為去聲乃以入
聲稱名尚不識豈堪作詞臣上以問宿宿曰臣名歸
宿之宿非星宿之宿譖者又曰果以歸宿取義何為
字拱辰也故后易字武平
齊東野語吳倜為寧海推官時蔡京罷相居城市中
意其生計從容委買霅川土物無虛月倜意中不平
念吾以文學起身而不以儒者見遇報以實直京覺
之而怒重和二年京以太師魯公賜第京師一日上
問京卿曩居杭識推官吳倜乎對曰識之其人傲狠
無上上驚曰何以知之曰知陛下御諱而不肯改乃
以一圈圍之蓋言倜字也上默然不懌未幾言者承
風旨論罷自是不復出
揮麈后錄李釜字元量淮水人家世業儒其母懷娠
誕彌之日晨起庖下釜鳴甚可畏聲絕免身育男其
父即名之曰釜
閑燕常談薛肇明謹事蔡元長至戒家人避其名宣
和末有朝士新買一婢頗熟事因會客命出侑尊一
客語及京字婢遽請罰酒問其故曰犯太師諱一座
駭愕婢具述先在薛太尉家每見與賓客會飲有犯
京字者必舉罰平日家人輩誤犯必加叱詈太尉脫
或自犯則自批其頰以示戒
近歲許沖元將知西京有一屬囗事云其預錢若干
已有指揮許將來春充預買錢沖元厲聲叱之曰許
將如何作得預買錢其人始悟觸諱踧踖謝過而退
又元厚之知杭州一吏呈公事云合依元降指揮厚
之徐拱手緩聲曰元降何嘗指揮吏惶恐厚之曰爾
誤也不之罪
錢中道帥太原一日武官謁見敘舊累數百言而退
錢語坐客曰適來官人口不稱名但稱賤跡不已欲
面折之便是要人避己名也客問似干門下有舊錢
曰舊識其公客曰某亦識之佳士也錢曰只那老賤
跡一坐皆笑
宋史徐俯傳俯字師川洪州分寧人以父禧死國事
授通直郎累官至司門郎靖康中張邦昌僭位俯遂
致仕時工部侍郎何昌言與其弟昌辰避邦昌皆改
名俯買婢名昌奴遇客至即呼前驅使之
韓世忠傳世忠嘗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諱忠
字諱而不言是忘忠也
岳飛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力農父和能節食
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
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
禮志紹興二年十一月禮部太常寺言淵圣皇帝御
名見于經傳義訓者或以威武為義或以回旋為義
又為植立之象又為亭郵表名又為圭名又為姓氏
又為木名當各以其義類求之以威武為義者今欲
讀曰威以回旋為義者今欲讀曰旋以植立為義者
今欲讀曰植若姓氏之類欲去木為又緣漢法邦
之字曰國盈之字曰滿止是讀曰國曰滿其本字見
于經傳者未嘗改易司馬遷漢人也作史記曰先王
之制邦內畿服邦外侯服又曰盈而不持則傾于邦
字盈字亦不改易今來淵圣皇帝御名欲定讀如前
外其經傳本字即不當改易庶幾萬世之下有所考
證推求義類別無未盡
紹興三十二年正月禮部太常寺言欽宗廟翼祖
當遷于正月九日告遷翼祖皇帝簡穆皇后神主奉
藏夾室所有以后翼祖皇帝諱依禮不諱詔恭依
蔡幼學傳幼學調潭州執政薦于朝帝許之且問年
幾何矣何以名幼學參政施師點舉孟子幼學壯行
之語以對上佇思慨然曰今壯矣可行也遂除敕令
所刪定官
容齋續筆建安城東二十里有梨山廟相傳為唐刺
史李公祠予守郡日因作祝文曰亟回哀眷書吏持
白回字犯相公名請改之蓋以為李回也
老學庵筆記常字子然河朔人本農家一村數十
百家皆常氏多不通譜子然既為御史一村之人名
皆從玉雖走史下令皆然無如之何子然乃名子曰
任佚美向謂周任史佚子美叔向也意使人不可效
耳
紹興末謝景思守括蒼司馬季思佐之皆名伋劉季
高以書與景思曰公作守司馬九作倅想郡事皆如
律令也聞者絕倒
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
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
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行營雜錄孝宗留心經術無所不涉奏對官被顧問
者多致失措有王過者蜀人上殿孝宗驟問曰李融
字若川謂何過即對曰天地之氣融而為川結而為
山李融之字若川如元結之字次山也上大喜遂詔
改官密院編修
談藪甄龍友游天竺寺集詩句贊大士大書于壁云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孝廟臨
幸一見賞之詔侍臣物色其人或以甄姓名聞甄時
為某邑宰趣召登殿上迎問曰卿何故名龍友甄惘
然不知所對既退乃得之曰君為堯舜之君故臣得
與夔龍為友由是不稱旨
宋史余玠傳玠有子曰如孫取當如孫仲謀之義遭
論改師忠
陸游傳范成大帥蜀游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
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
禮志紹熙元年四月詔今后臣庶命名并不許犯祧
廟正諱如名字見有犯祧廟正諱者并合改易
貴耳集本朝大儒皆出于世家周濂溪以舅官出仕
兩改名先名宗實因英廟舊名改后名惇頤又以光
宗御名改
周起傳起生而豐下父意異之曰此兒必起吾門因
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
曾從龍傳從龍字君錫左仆射公亮四世從孫初名
一龍慶元五年擢進士第一始賜今名
禮志嘉定十三年十月司農寺丞岳珂言孝宗舊諱
從伯從玉從宗考國朝之制祖宗舊諱二字者皆著
令不許并用又言欽宗舊諱二字其一從從且其
一從火從皆合回避乞并下禮寺討論所有欽宗
孝宗舊諱若二字連用并合回避宜從本官所請刊
入施行從之
歐陽守道傳守道字公權一字迂父吉州人初名巽
自以更名應舉非是當祭必稱巽
陳文龍傳文龍字君貴福州興化人丞相俊卿之后
也能文章負氣節初名子龍咸淳五年廷對第一度
宗易其名文龍云
春渚紀聞三衢毛氏庭中一木忽中裂而紋成衍字
如以濃墨書染者體作顏平原書會其子始生因以
名之后衍登進士第官至龍圖閣而終
雞肋編朱希亮為鄧州教官有喬世賢者恃力輕忽
偶與朱相值遽問之曰君心希何亮朱報云何世無
賢今日未問君姓名將出何云喬愕然不能答蓋古
惟有橋姓而省木莫知其由至唐始有彝及知之或
云貴姓也
桯史張賢良君悅咸家蜀綿竹世以積德聞嘗一日
晝寢夢神人自天降告之曰天命爾子名德作宰相
驚而寤未幾而魏公生時魏公之兄已名滉君悅不
欲更所從乃字魏公曰德遠出入將相垂四十年忠
義勛名為中興第一天固有以啟之者歟
癸辛雜識省吏屠節嘗出知道州太守省札其本房
書史以避賈相之名遂書作某人知舂陵州事賈見
之大怒批出云二名不偏諱臨文不諱皆見于禮經
今屠節乃敢擅改州名可見大無忌憚使不覺察豈
不相陷決欲黜之后以諸省吏羅拜懇告遂從編置
焉
葉亦愚名李先為葉山所攻后為李性學所窘遂以
此飲恨而死蓋二人正寓其姓名云
吳興向氏欽圣后族也家富而儉不中節至于屋漏
亦不整治列盆盎以承之有三子常訪名于客長曰
渙次曰汗三曰水父不以為疑也他日有連呼其名
曰渙汗水方悟為戲已又胡衛道三子孟曰寬仲曰
定季曰宕音蕩蓋悉從囗其后悼亡妻俾友人作志
書曰夫人生三子寬定宕讀者為之掩鼻蓋當時不
悟為語病也寬后為京僉宕則多收古物其子公明
悉獻之賈師憲得一官以贓敗
陳紹天臺之仙居人初名詔宋淳佑丙申嘗魁漕闈
后游上庠欲改名或有言增損偏旁可也昔先圣本
名兵已乃去其下二筆遂易今名登第及問其語所
本則不能知所謂異聞也
胡石壁囗為憲日嘗出巡部適一尉格目忘書名胡
大怒遂批銀牌云縣尉不究心職事至于格目亦忘
署名可見無狀追問尉亦狡者也遂作一狀錄憲狀
判于前而空署字以黃覆之及就逮投狀胡見益怒
云汝尚敢侮我如此遂索元批銀牌觀之則有署字
蓋一時盛怒中所書忘其廟諱也于是不敢問而遣
之
金史始祖諸子傳始祖明懿皇后生德帝烏魯季曰
斡魯女曰注思版皆福壽之語也以六十后生子異
之故皆以嘉名名之焉
謝庫德之孫拔達謝夷保之子盆納皆佐世祖有功
盆納勇毅善射當時有與同名者嘗有貳志目之曰
惡盆納
李師雄傳師雄字伯威雁門人也有材力喜談兵慕
古之英雄故名師雄
宣宗本紀宣宗諱珣本名吾睹補大定二十六年賜
今名泰和五年改賜名從嘉至寧元年八月即皇帝
位九月庚午上復舊名珣詔所司告天地廟社前所
更名二字自今不須回避
完顏訛可傳訛可內族也時有兩訛可皆護衛出身
一曰草火訛可每得賊好以草火燎之一曰板子訛
可嘗誤以官中牙牌報班齊者為板子故時人各以
是目之
張萬公傳萬公字良輔東平東阿人也幼聰悟喜讀
書父彌學夢至一室榜曰張萬相公讀書堂已而萬
公生因以名焉
白華傳范用吉者本姓孛朮魯名久住初歸入宋謁
制置趙范將以計動其心故更姓名范用吉趙怒其
觸諱斥之用吉猶應對如故趙良久方悟且利其事
與己符遂擢置左右凡所言動略不加疑遂易其姓
曰花使為太尉改鎮均州未幾納款于北
夾谷衡傳衡本名阿里不拜參知政事明昌四年詔
賜今名諭之曰朕選大臣俾參機務必資謀畫協贊
治平其或得失晦而未形利害膠而未決正須識見
純直方能去取合公比來議事之臣鮮有一定之論
蓋以內無所守故臨事而惑致有中失朕將何賴卿
忠實公方審其是則執而不回見其非則去而能果
度其事勢有若權衡汝之所長衡實似之可賜名衡
古者命名將以責實汝先有實可謂稱名行之克終
乃副朕意
孫即康傳即康進尚書右丞上問即康參知政事賈
鉉曰太宗廟諱同音字有讀作成字者既非同音便
不當缺點畫睿宗廟諱改作崇字其下卻有本字全
體若將示字依蘭亭帖寫作未字克字合缺點畫如
統傍之克似不合缺即康奏曰唐太宗諱世民偏傍
犯如葉字作字泯字作汦字乃擬熙宗廟諱從面
從且睿宗廟諱上字從未下字從世世宗廟諱從系
顯宗廟諱如正犯字形止書斜畫沇字鈗字各從口
兌悅之類各從本傳從之自此不勝曲避矣
元史太宗本紀烈祖征塔塔兒部獲其部長鐵木真
宣懿太后月倫適生帝手握凝血如赤石烈祖異之
因以所獲鐵木真名之志武功也
察罕傳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清氣肅月白如晝
相者賀曰是兒必貴國人謂白為察罕故名察罕
劉秉忠傳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因從釋氏又名子聰
拜官后始更今名
王鶚傳鶚字百一曹州東明人曾祖成祖立父琛鶚
始生有大鳥止于庭鄉先生張大淵曰鶚也是兒其
有大名乎因名之
楊奐傳奐字煥然干州奉天人母嘗夢東南日光射
其身旁一神人以筆授之已而奐生其父以為文明
之象因名之曰奐
張孔孫傳孔孫字夢符其先出遼之烏若部為金人
所并遂遷隆安父之純為東平萬戶府參議夜夢謁
孔子廟得賜嘉果已而孔孫生因丐名于衍圣公遂
名今名
孛朮魯翀傳翀從新喻蕭克翁學克翁宋參政燧之
四世孫也隱居不仕學行為州里所敬嘗夜夢大鳥
止其所居翼覆軒外舉家驚異出視之沖天而去明
日翀至翀始名思溫字伯和克翁為易今名字以夢
故
虎都鐵木祿傳虎都鐵木祿好讀書與學士大夫游
字之曰漢卿仁宗嘗顧左右曰虎都鐵木祿字漢卿
漢名卿不讓也汝等以漢卿名之宜矣其母姓劉氏
故人又稱之曰劉漢卿云
歸晹傳晹字彥溫汴梁人將生其母楊氏夢朝日出
東山有輕云來掩之故名晹
明會典洪武三年令官吏人等名字有天國君臣圣
神堯舜禹湯文武周漢晉唐等國號相犯者悉更之
又令官吏人等奏告改名復姓若自幼過房乞養或
入贅與人因從外姓報入戶籍外姓系軍匠戶而
本姓系民者不許改復又詔蒙古色目人入仕后或
多更姓名歲久子孫相傳昧其本原如已更易者聽
其改正
十九年詔軍民并吏胥人等敢有更名易諱及兩三
名字被人告發家財給賞告人本身處死家口遷發
化外
二十六年定凡官吏人等或年幼過房乞養欲復本
姓者經由本部移文原籍官司勘實及官幼名改諱
具奏改正貼黃仍移咨戶部改附籍冊吏員人等幼
名改諱者移文本部準改
明外史鐵鉉傳鉉洪武中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
調都督府斷事嘗讞疑獄立白太祖喜故字之曰鼎
石
周新傳新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獨呼新遂為名
因以志新字
石天柱傳天柱授戶科給事中時禁臣下毋得以天
命名去之而名柱后乃復故
夏良勝傳良勝南城人為督學副使蔡清所知曰子
異日必為良臣當無有勝子者遂命名良勝
張元禎傳元禎五歲能詩寧靖王召見異之命名元
征既而為巡撫韓雍所器曰人瑞也乃易元禎
林瀚傳瀚子廷機字利仁瀚年七十三初受參贊機
務之命而生廷機遂以為名
見聞錄永樂時長樂李太史公名馬三月朔旦殿試
士凡二百五十人上親閱其文擢為第一改其名曰
騏越三日傳制唱名凡三唱無敢應者上曰即李馬
也騏乃受詔賜狀元及第明日賜紗帽銀帶朝服拜
翰林修撰中外相傳以為榮
吾鄉曹定庵公名時中家居時有林向陽者謁公公
留飯從容談笑時因問曰賢輩何字林對云字茂春
公然曰子不見朱文公先生名熹號晦庵乎子名
向陽又號茂春覺專在旺處一邊不可不思也
南京徐魏公鵬舉之生也母夫人先夢一將軍至其
第自言是岳飛受了三世苦今日到你家一受用因
是名曰鵬舉蓋武穆字也役夫舁之者咸稱吾家岳
爺云
狀元見滄茅公瓚少年時講業僧舍稍倦夢神人導
之帝廷授公二巨字文曰見滄寤未解所謂頃之僧
過語舍后山壁間故镵宋理宗御書公令引視則所
夢二巨字宛如也遂以為號
公余日錄弘治丙辰禮闈定榜后諸主司以所取士
子為對句有曰夏鼎周鼎對以孟春季春有曰蔡中
孚對以吳大有意每科或然如癸丑則有高達高文
達吳鵬吳一鵬之類但不若是科之妥切且巧耳
珍珠船王曇遷夢月落入懷乃擘而食之脆如冰片
味美遂更名月德
妮古錄陸友仁舊得古銅印一紐以示元鎮辨之文
曰陸定之印以名其子而字之曰仲安友仁沒仲安
謁元鎮賦焉有古詩載云林集中
抱璞簡記正德初劉瑾用事詔禁官民名字有天字
者悉令更之予見宋政和八年閏九月給事中趙野
奏陛下恢崇妙道寅奉高真凡世俗以君王圣三字
為名字悉令革而正之尚有以天字為稱者竊慮亦
當禁約依奏
太常卿昆山夏公昶字仲昭以經術進而書法絕妙
一時由庶吉士改中書舍人文廟嘗試其書第一時
命書諸宮殿榜賜第宅免朝參眷顧極隆初昶字本
書作昶因召見上曰日豈可從旁宜加永上遂為更
定故今書多作昶
名公像記倪文僖公無子禱北岳其夫人姚夢岳神
指捧香合童子曰以為爾子孕而生公故名岳
稗史錢大參良臣自諱其名其幼子頗慧凡經史中
有良臣字輒改之一日讀孟子今之所謂良臣古之
所謂民賊也遂改云今之所謂爹爹古之所謂民賊
也可笑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