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7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4931字
  • 2015-12-26 15:10:39

聘禮第八

擯者出請。(不必賓事之有無。)

[疏]“擯者出請”。

注“不必”至“有無”。

釋曰:自此盡“以束帛如享禮”,論享禮之事。

賓裼,奉束帛加璧享。擯者入告,出許。(許受之。)

庭實,皮則攝之,毛在內,內攝之,入設也。(皮,虎豹之皮。攝之者,右手并執前足,左手并執後足,毛在內,不欲文之豫見也。內攝之者,兩手相鄉也。入設,亦參分庭一在南,言則者,或以馬也。凡君於臣,臣於君,麋鹿皮可也。)

[疏]“庭實”至“設也”。

注“皮虎”至“可也”。

釋曰:知“皮,是虎豹皮”者,經云“毛在內”,不欲文之豫見,是有文之皮。《郊特牲》云:“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文無所屬,則天子諸侯皆得用之。此聘使為君行之,故知皮是虎豹之皮也。《齊語》云:“桓公知諸侯歸己,令諸侯輕其幣,用麋鹿皮”,非其正也。云“攝之者,右手并執前足,左手并執後足”者,下云皮右首,故云右手執前兩足。必以一手執兩足者,取兩足相向,得掩毛在內,俱放,又得毛向外,故鄭云“內攝之者,兩手相鄉”也。知入設參分庭一在南者,見《昏禮記》:“納徵,執皮,攝之,內文,兼執足。左首,隨入西上,參分庭一在南。”故知此亦然。但此右首,彼左首者,《昏禮》象生,故與此異也。云“則者,或以馬也”者,以其皮馬相,有皮則用皮,無皮則用馬,故云“則”,見其不定故也。云“凡君於臣,臣於君,麋鹿皮可也”者,云凡君於臣,謂使者歸,若使卿贈如覿幣,及食饗以侑幣、酬幣,庭實皆有皮,故云“凡”也。臣於君,謂私覿,庭實設四皮,及介用儷皮,此皆有麋鹿皮,故亦云“凡”也。若然,《大宗伯》云“孤執皮帛”,鄭云:天子之孤用虎皮,諸侯之孤用豹皮。得用虎豹者,彼所執以為贄,與庭實不同,故得用虎豹也。

賓入門左,揖讓如初,升致命,張皮。(張者,釋外足,見文也。)

[疏]“賓入”至“張皮”。

注“張者”至“文也”。

釋曰:案《昏禮記》:“賓致命,釋外足,見文,主人受幣,士受皮。”注云:“賓致命,主人受幣,庭實所用為節。”此亦然,下受皮以授幣為節也。

公再拜受幣。士受皮者自後右客。(自,由也。從東方來,由客後西,居其左受皮也。執皮者既授,亦自前西而出。)

[疏]“公再”至“右客”。

注“自由”至“而出”。

釋曰:云“執皮者既授,亦自前西而出”者,此約下私覿時,“牽馬者自前西向出”相類,故云“亦”也。

賓出,當之坐攝之。(象受于賓。)

[疏]“賓出”至“攝之”。

注“象受于賓”。

釋曰:云“坐攝之”者,向張皮見文,今攝之者,還如入時,執前後足,內文也。

公側授宰幣,皮如入,右首而東。(如入,左在前。皮右首者,變于生也。)

[疏]“公側”至“而東”。

注“如入”至“生也”。

釋曰:云“公側授宰幣”者,上云“公側襲”,側猶獨也,此已上側亦獨,無人贊之也。云“如入,左在前”者,皮四張,三人入門時,先者北面在左,西頭為上,馀取皮向東者,亦左在前,向東為次第也。云“皮右首者,變于生也”者,《曲禮》云“執禽者左首”,《士相見》贄用雉,左頭奉之,下大夫執雁,上大夫執羔,如執雉,皆左首。雉雖死,以不可生服,執之如羔,雁亦從左首,象陽。今此皮則右首,變於生。《昏禮》左首,《昏禮》取象生,與此異也。

聘于夫人用璋,享用琮,如初禮。(如公立于中庭以下。)

若有言,則以束帛,如享禮。(有言,有所告請,若有所問也。記曰:有故,則束帛加書以將命。《春秋》臧孫辰告糴于齊,公子遂如楚乞師,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皆是也。無庭實也。)

[疏]“若有”至“享禮”。

注“有言”至“實也”。

釋曰:云“有言,有所告請,若有所問也”者,言有所告,即告糴之類是也。請,即乞師之類是也。問,即言汶陽之田之類是也。鄭據《傳》而言,有此三事,皆是有言。有言,即記云“有故”,一也。云“有言”,即有書致之,故記云,有故則“束帛加書以將命”也。云“《春秋》臧孫辰告糴”者,事在莊公二十八年也。云“公子遂如楚乞師”者,事在僖二十六年也。云“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事在成公八年也。此三者皆見《春秋經》,引之者,證此有言以“束帛加書”之事也。云“無庭實也”者,以經直云“束帛如享禮”,則除束帛之外,更無所有,故知無庭實也。《國語》云:臧孫辰以鬯圭者,是告糴之物。服注云:無庭實也。又哀七年《左傳》云:“邾茅夷鴻以乘韋束帛自請救于吳”,求救非法,故有乘韋為庭實也。

擯者出請事,賓告事畢。(公事畢。)

賓奉束錦以請覿。(覿,見也。鄉將公事,是欲交其歡敬也。不用羔,因使而見,非特來。)

[疏]“擯者”至“事畢”。

注“覿見”至“特來”。

釋曰:自此盡“從者訝受馬”,論賓將私覿,主人不許而行禮賓之事。云“鄉將公事”者,聘享是也。云“是欲交其歡敬也”者,聘是公禮,非是交歡,此行私禮,為交歡敬也。案《郊特牲》云:“為人臣者無外交。”鄭注“私覿是外交也”者,彼謂臣為君介,而行私覿,是外交。若特行聘,則得私覿,非外交也。故彼上經云:“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注云“其君親來,其臣不敢私見於主國君也。以君命聘,則有私見”是也。云“不用羔,因使而見,非特來”者,謂因為君聘使而行私見,故用束錦,非特來。若特來,則卿用羔也。若然,案《士相見》卿初仕見已君及卿,皆見以羔。見他君得有羔者,案《尚書》有“三帛二生”,二生,卿執羔,大夫執雁,彼見天子法。從朝君而見,得有羔。若諸侯相朝,其臣從君,亦得執羔見主君可知。其為君聘,則不得執羔見主君也,故鄭云因使而見非特來。案定公八年經書“公會晉師于瓦”,《左傳》云:“范獻子執羔,趙簡子、中行文子皆執雁。”亦是從君見,主君法也。

擯者入告,出辭。(客有大禮,未有以待之。)

[疏]“擯者入告出辭”。

注“客有”至“待之”。

釋曰:云“大禮”者,即上行聘享是也。云“未有以待之”者,謂主人未有以待之,以禮待之,即下禮賓是也。故止客私覿,即下文行禮賓也。

請禮賓,賓禮辭,聽命。擯者入告。(告賓許也。)

宰夫徹幾改筵。(宰夫,又主酒食者也。將禮賓,徹神幾,改神席,更布也。賓席東上。《公食大夫禮》曰:“蒲筵常,緇布純,加萑席尋,玄帛純。”此筵上、下大夫也。《周禮》曰:筵國賓于牖前,莞筵紛純,加繅席畫純,左彤幾者,則是筵孤也。孤,彤幾,卿大夫其漆幾與?)

[疏]“宰夫徹幾改筵”。

注“宰夫”至“幾與”。

釋曰:云“宰夫,又主酒食者也”者,對上宰夫設飧,今又主酒食以禮賓也。云“賓席東上”者,對前為神而西上也。云“《公食大夫禮》曰蒲筵及萑席,此筵上、下大夫也”者,以《公食》蒲筵、萑席二者是為上、下大夫法。又引《周禮》者,鄭欲推出上、下大夫用漆幾也。案《司幾筵》云:諸侯酢席,莞筵紛純,加繅席畫純,筵國賓于牖前,亦如之,左彤幾。注云“國賓諸侯來朝,孤卿大夫來聘,後言幾者,使不蒙如也。朝者,幾。聘者,彤幾”。但司幾筵是天子之官,幾筵又是諸侯之法,又鄭云“國賓諸侯來朝,孤卿大夫來聘”,是諸侯與朝聘天子法,則孤卿大夫是諸侯之臣也。以此言之,則天子孤卿大夫幾筵與諸侯之臣同可知。若然,《公食大夫》筵,上、下大夫禮同用蒲筵莞席,與此席不同。鄭注此國賓中卿大夫得與孤同者,鄭欲廣國賓之義,其實此國賓中,唯有諸侯與孤無卿大夫也。鄭必知卿大夫漆幾者,《司幾筵》有五幾,從上向下序之:天子玉幾,諸侯幾,孤彤幾,卿大夫漆幾,下有素幾,喪事所用,差次然也。無正文,故云“與”之疑之。

公出,迎賓以入,揖讓如初。(公出迎者,已之禮更端也。)

[疏]“公出”至“如初”。

注“公出”至“端也”。

釋曰:云“公出迎者,己之禮更端也”者,前聘享俱是公禮,故不出迎。此禮賓私禮,改更其端序,故公出迎也。

公升,側受幾于序端。(漆幾也。今文無升。)

宰夫內拂幾三,奉兩端以進。(內拂幾,不欲塵分尊者。以進,自東箱來授君。)

[疏]“宰夫”至“以進”。

注“內拂”至“授君”。

釋曰:知幾“自東箱來”者,案《覲禮》記云:“幾俟于東箱。”又此經直云進,不言升,明不從下來,從東箱來可知也。

公東南鄉,外拂幾三,卒,振袂,中攝之,進,西鄉。(進就賓也。)

[疏]“公東”至“西鄉”。

釋曰:云“中攝之”者,擬賓用兩手在公手外取之故也。

擯者告。(告賓以公授幾。)

賓進,訝受幾于筵前,東面俟。(未設也。今文訝為梧。)

[疏]“賓進”至“面俟”。

注“未設”至“為梧”。

釋曰:未設而俟者,待公拜送訖乃設之故也。

公壹拜送。(公尊也。古文壹作一。)

[疏]“公壹拜送”。

注“尊公”至“作一”。

釋曰:賓再拜稽首,公乃壹拜,當空首,故注云“公尊也”。

賓以幾辟。(辟位逡遁。)

北面設幾,不降,階上答再拜稽首。(不降,以主人禮未成也。幾賓左幾。)

[疏]注“不降”至“左幾”。

釋曰:云“不降,以主人禮未成”者,案《鄉飲酒義》云:“啐酒,成禮也於席末。”據此而言,則啐酒為成禮。此設幾,主為啐酒,今未啐醴,故云禮未成也。云“凡賓左幾”者,對神右幾也。

宰夫實觶以醴,加四于觶,面枋。(酌以授君也。君不自酌,尊也。宰夫亦洗升實觶,以醴自東箱來,不面扌,不訝授也。)

[疏]“宰夫”至“面枋”。

注“酌以”至“授也”。

釋曰:“宰夫亦洗升實觶”者,經無宰夫升降之文,以理亦之者,亦上授幾時,從下而升東箱,取幾進以授君。今又從下升東箱,酌醴,進以授君,故亦之。不言宰夫升降者,賤,略之也。云“以醴自東箱來”者,下記云“醴尊于東箱瓦泰一,有豐”,是也。云“不面扌,不訝授也”者,公西面向賓,宰夫自東箱來,在公傍側,并授與公,是以下云“公側受醴”,不訝受,故不面扌也。

公側受醴。(將以飲賓。)

賓不降,壹拜,進筵前受醴,復位。公拜送醴。(賓壹拜者,醴質,以少為貴。)

[疏]注“賓壹”至“為貴”。

釋曰:《禮器》云禮有“以少為貴者”,今賓於上下皆再拜稽首,獨此一拜,故鄭據大古之醴質,無玄酒配之,故壹拜,以少為貴也。

宰夫薦籩豆脯醢,賓升筵,擯者退負東塾。(事未畢,擯者不退中庭,以有宰夫也。)

[疏]“宰夫”至“東塾”。

注“事未”至“宰夫”。

釋曰:云“事未畢,擯者不退中庭,以有宰夫也”者,案上文擯者退中庭,又云擯者進,事未畢,在中庭可知。此下文亦云“擯者進,相幣”,事亦未畢,而在東塾,故決之。若然,以有宰夫主飲食之事,宰夫所主己雖事未畢,猶得負東塾,以其有事,宰夫相已無事故也。若無宰夫,在中庭矣。

賓祭脯醢,以四祭醴三,庭實設。(庭實,乘馬。)

[疏]注“庭實乘馬”。

釋曰:鄭知“乘馬”者,下文(元缺起此)“賓執左馬以出”,故知也。

降筵,北面,以四兼諸觶,尚扌,坐啐醴。(降筵,就階上。)

[疏]注“降筵,就階上”。

釋曰:以左手執觶,右手以四,祭醴訖,降筵北面,以四兼并於觶,兩手奉之,尚扌。不作上字者,尚,古今通用也。云“降筵,就階上”者,以《鄉飲酒》賓主行禮獻酢,卒爵,皆各於其階,此降筵啐醴,明亦在西階之上。

公用束帛。(致幣也。言用,尊于下也。亦受之于序端。)

[疏]注“致幣”至“序端”。

釋曰:上文郊勞,賓用束錦儐勞者,下文歸饔餼於上介,云大夫用束帛致之,皆亦云“用”,獨於此言用“尊於下”者,儐勞者及歸饔餼,皆是賓敬君之使者,自尊之可知。今君親用束帛禮賓,故言用尊于下也。云“亦受之于序端”者,上公側受幾於序端,則知此幣亦受之於序端也。

建四,北面奠于薦東。(糟醴不啐。)擯者進,相幣。(贊以辭。)賓降,辭幣。(不敢當公禮也。)公降一等辭,(辭賓降也。)

栗階升,聽命。(栗階,趨君命尚疾,不連步。)

[疏]注“栗階”至“連步”。

釋曰:凡“栗階”者,其始升亦連步,於上栗階不過二等,今云“不連步”者,謂不從下向上皆連步,其始升連步,則有之也。

降拜,(拜受。)

公辭。(不降一等,殺也。)

[疏]注“不降一等殺也”。

釋曰:案前辭辭幣,君降一等,今不降,故言“殺”。

升,再拜稽首,受幣,當東楹,北面。(亦訝受而北面者,禮主於己。已,臣也。)

[疏]注“亦訝”至“臣也”。

釋曰:前行聘享時,賓東面,主君西面,訝授受,但以奉君命,故賓不北面。此以主君禮己,己臣也,故北面受,異於聘享時也。若然,上受幾受醴,亦是己之禮,以禮未成,故不北面也。此禮成,故北面也。

退,東面俟。(俟君拜也。不北面者,謙若不敢當階然。)

公壹拜,賓降也。公再拜。(不俟公再拜者,不敢當公之盛也。公再拜者,事畢成禮也。)

[疏]注“不俟”至“禮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巴县| 平和县| 紫云| 新闻| 漳平市| 天台县| 闵行区| 海盐县| 西吉县| 衡东县| 九江县| 铁岭市| 柳州市| 兴安盟| 射阳县| 精河县| 邛崃市| 江口县| 康定县| 建湖县| 漳州市| 交城县| 长岛县| 贵州省| 崇礼县| 巨野县| 巴楚县| 拉孜县| 平乐县| 当阳市| 克东县| 昌乐县| 深泽县| 浦城县| 苏州市| 连云港市| 新沂市| 勐海县| 开鲁县| 甘南县| 崇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