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4994字
  • 2015-12-26 15:10:39

釋曰:上已云獻,此以下別言薦。云每一人,還發(fā)三人而言。云“每一人獻則薦諸、其席”,則一一得獻,即薦之,以其言席,又下別言眾賓,則此三是三人,故鄭云“三人”也。

眾賓辯有脯醢。(亦每獻薦於其位,位在下。今文辯皆作遍。)

[疏]“眾賓辯有脯醢”。

注“亦每”至“作遍”。

釋曰:云“亦每獻薦於其位”者,如上三人,一一薦之。知位在下者,以其言堂下立侍,不合有席,既不言席,故位在下,既不言其數(shù),則鄉(xiāng)人有學(xué)識者,皆來觀禮,皆入飲酒之內(nèi)。是以《鄉(xiāng)射》云:旅酬堂上,“辯,卒受者興,以旅在下者”,明眾賓在堂下也。

主人以爵降,奠于篚。(不復(fù)用也。)

[疏]“主人”至“于篚”。

釋曰:以此合一獻遍,不復(fù)用,故以主人爵降,奠於篚也。

揖讓升。賓厭介升,介厭眾賓升,眾賓序升,即席。(序,次也。即,就也。今文厭皆為揖。)

[疏]“揖讓”至“即席”。

注“序次”至“為揖”。

釋曰:自此至“舉觶者降”,論遍獻眾賓訖,將以旅酬之事。云“眾賓序升”者,謂三賓堂上有席者,以年長為首,以次即席也。云“今文厭皆為揖”,不從者,以賓相引以手,不得為揖故也。

一人洗,升,舉觶于賓。(一人,主人之吏。發(fā)酒端曰舉。)

[疏]“一人”至“于賓”。

注“一人”至“曰舉”。

釋曰:此一人舉觶,為旅酬也。云“發(fā)酒端曰舉”者,從上至下遍飲訖,又從上而起,是發(fā)酒端曰舉也。

實觶,西階上坐奠觶,遂拜,執(zhí)觶興,賓席末答拜。坐祭,遂飲,卒觶興,坐奠觶,遂拜,執(zhí)觶興,賓答拜。降洗,升實觶,立于西階上,賓拜。(賓拜,拜將受觶。)

[疏]“實觶”至“賓拜”。

注“賓拜拜將受觶”。

釋曰:云“賓席末答拜”者,謂於席西南面,非謂席上,近西為末,以其無席上拜法也。已下賓拜皆然。

進,坐奠觶于薦西。賓辭,坐受以興。(舉觶不授,下主人也。言坐受者,明行事相接,若親受,謙也。)

[疏]“進坐”至“以興”。

注“舉觶”至“謙也”。

釋曰:云“舉觶不授,下主人也”者,決上主人獻賓皆親授而奠之,今不親授,是下主人。《鄉(xiāng)射》注云:“不授,賤不敢也。”下主人明。此亦賤不敢授也。云“言坐受者,明行事相接,若親受,謙也”者,若於人手相授受,名為受,不於人取之,不得言受。今於地取之而言受者,以主人奠之,賓取之而無隔絕,雖於地,若手受之,故云明行事相接若親受之謙也。

舉觶者西階上拜送,賓坐奠觶于其所。(所,薦西也。)

[疏]“舉觶”至“其所”。

注“所薦西也”。

釋曰:賓奠於其所者,待作樂後立司正,賓乃取此觶以酬主人,以其將舉,故且奠之於右也。

舉觶者降。(事已。)

[疏]“舉觶者降”。

注“事已”。

釋曰:案《鄉(xiāng)射》“舉觶者降”後有大夫,此不言者,大夫觀禮之人,或來或否,故不言也。

設(shè)席于堂廉,東上。(為工布席也。側(cè)邊曰廉,《燕禮》曰:“席工於西階上少東,樂正先升,北面。”此言樂正先升,立于西階東,則工席在階東。)

[疏]“設(shè)席”至“東上”。

注“為工”至“階東”。

釋曰:自此下至“樂正告于賓乃降”,論主人樂賓之事。大判總為作樂,其中別有四節(jié)之殊:有歌,有笙,有間,有合,次第不同也。案《燕禮》“席工于西階上”,即云“樂正先升”,《大射》亦云“席工于西階上,工六人四瑟”,始云“小樂正從之”,不同者,《燕禮》主於歡心,尚樂,故先云樂正先升,《大射》主於射,略於樂,故辨工數(shù),乃云樂正從之也。若然,此主於樂,不與燕同,而席工下辨工數(shù),乃云樂正升者,此臣禮避初也。至於《鄉(xiāng)射》亦應(yīng)主於射,略於樂,而不言工數(shù),先云樂正,而不與《大射》同者,亦是避初之事也。云“為工布席也”者,以《鄉(xiāng)射》、《燕禮》、《大射》皆席工連言,此不言席工,文不具爾,故此為工布席。下云工入升,明此席也。引《燕禮》者,欲證此席為工,又取此工席在西階東,以其此經(jīng)云堂廉東上,不言階東,故取《燕禮》西階上少東,樂正又在工西。此下云樂正於西階東,據(jù)樂正於西階東,而立在工西,則知工席更在階東、北面可知。但此言近堂廉,亦在階東,彼云階東亦近堂廉也。

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內(nèi)弦,右手相。(四人,大夫制也。二瑟,二人鼓瑟,則二人歌也。瑟先者,將入,序在前也。相,扶工也,眾賓之少者為之,每工一人。《鄉(xiāng)射禮》曰“弟子相工如初入”,天子相工使視了者,凡工,瞽蒙也,故有扶之者。“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固相師之道。後首者,變于君也。挎,持也。相瑟者則為之持瑟。其相歌者,徒相也。越,瑟下孔也。內(nèi)弦,側(cè)擔(dān)之者。)

[疏]“工四”至“手相”。

注“四人”至“之者”。

釋曰:云“四人,大夫制也”者,此鄉(xiāng)大夫飲酒而云四人,《大射》諸侯禮而云六人,故知四人者,大夫制也。《燕禮》亦諸侯禮,而云四人者,鄭彼注云:工四人者,《燕禮》輕,從大夫制也。《鄉(xiāng)射》是諸侯之州長,士為之,其中兼有鄉(xiāng)大夫,以三物詢眾庶行《射禮》法,故工亦四人,大夫制也。若然,士當(dāng)二人,天子當(dāng)八人,為差次也。云“二瑟,二人鼓瑟,則二人歌也”者,既云工四人二人瑟,明二人鼓瑟可知也。云“相,扶工也,眾賓之少者為之”者,見《鄉(xiāng)射》云:“樂正西方,命弟子。”弟子則眾賓之少者也。云“每工一人”者,案《周禮》瞽三百人,又此經(jīng)二人瑟,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又《大射》仆人正相大師,以諸文言之,故知每工一人。若然,此經(jīng)工四人,二人瑟,相二人,則工二人。歌雖不言相,亦二人可知。以空手無事,故不言也。云“《鄉(xiāng)射禮》曰弟子相工如初入”者,彼謂將射,樂正命弟子相工遷樂於下,降時如初入之次第,亦瑟先歌後,引之,證弟子相工之事。天子相工亦使氐了為之,知者,見《周禮氐職》云“凡樂事相瞽”是也。云“凡工,瞽蒙也”者,鄭司農(nóng)云:無目關(guān)謂之瞽,有目關(guān)而無見謂之蒙,有目無眸予謂之瞍,故《詩大雅》云“蒙瞍奏工”是也。引《論語》者,證瞽人無目,須扶之義也。云師,即大師之官,無目蒙瞽之長也。云“後首者,變於君也”者,案《燕禮》云:“小臣左何瑟,面鼓。”注云:“燕尚樂,可鼓者在前也。”此《鄉(xiāng)飲酒》亦尚樂,而不面鼓,是變於君也。案《大射》主於射,略於樂,《鄉(xiāng)射》亦應(yīng)主於射,略於樂,所以面鼓,亦是變於君也。云“挎,持也”者,瑟底有孔越,以指深入謂之挎也。云“其相歌者,徒相也”者,徒,空也,無可荷空,以右手相,以經(jīng)不言故也。云“內(nèi)弦,側(cè)擔(dān)之者”,以左於外,側(cè)擔(dān)之使弦向內(nèi)也。

樂正先升,立于西階東。(正,長也。)

[疏]“樂正”至“階東”。

注“正長也”。

釋曰:案《周禮》有大司樂、樂師,天子之官。此樂正者,諸侯及大夫、士之官,當(dāng)天子大司樂。言先升,對後升。云“長”,樂官之長也。

工入,升自西階。北面坐。相者東面坐,遂授瑟,乃降。(降立于西方,近其事。)

[疏]“工入”至“乃降”。

注“降立”至“其事”。

釋曰:工入升,不言歌瑟先後,案上文已云瑟先其歌可知也。鄭知“降立於西方,近其事”者,《鄉(xiāng)射》云:“樂正西方,命弟子贊工遷樂。”故知西方是近其事也。

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者皆《小雅》篇也。《鹿鳴》,君與臣下及四方之賓燕,講道修政之樂歌也。此采其己有旨酒,以召嘉賓,嘉賓既來,示我以善道。又樂嘉賓有孔昭之明德,可則效也。《四牡》,君勞使臣之來樂歌也。此采其勤苦王事,念將父母,懷歸傷悲,忠孝之至,以勞賓也。《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之樂歌也。此采其更是勞苦,自以為不及,欲諮謀于賢知而以自光明也。)

[疏]“工歌”至“者華”。

注“三者”至“光明”。

釋曰:凡歌《詩》之法,皆歌其類。此時貢賢能,擬為卿大夫,或為君所燕食,以《鹿鳴》詩也;或為君出聘,以《皇皇者華》詩也;或使反為君勞來,以《四牡》詩也。故賓賢能而預(yù)歌此三篇,使習(xí)之也。云“三者皆《小雅》篇也”者,其詩見於《小雅》之內(nèi)也。云“《鹿鳴》,君與臣下及四方之賓燕,講道修政之樂歌也”者,自此已下,鄭皆先引《詩序》於上,復(fù)引《詩經(jīng)》於下,以其子夏作序,所以序述經(jīng)意,故鄭并引之也。案《鹿鳴》序云:“《鹿鳴》,燕群臣嘉賓也。”然後群臣嘉賓得盡其心之事,還依序而言也。云“此采其己有旨酒,以召嘉賓,嘉賓既來,示我以善道”至“可則效也”者,案彼經(jīng)云“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又云“示我周行”,“德音孔昭,視民不忄兆,是則是效”之事。《四牡》序云:“勞使臣之來也。”經(jīng)云:“王事靡,我心傷悲”,“豈不懷歸”,“將母來諗。”《皇皇者華》序云:“君遣使臣也。”經(jīng)云:“於彼原隰,先先征夫,每懷靡及”,“周爰諮謀”之事,故鄭依而引之為證也。

卒歌,主人獻工。工左瑟,一人拜,不興,受爵。主人阼階上拜送爵。(一人,工之長也。凡工賤,不為之洗。)

[疏]“卒歌”至“送爵”。

注“一人”至“之洗”。

釋曰:云“一人,工之長也”者,謂就四人之內(nèi)為首者也。云“凡工賤,不為之洗”者,下大師為之洗,是君賜者為之洗,明自外不為之洗也。案此《鄉(xiāng)飲酒》及《燕禮》同是主歡心尚樂之事,故有升歌笙合樂,及其獻工獻笙後合不獻,以知二節(jié)自前已得獻,故不復(fù)重獻。《鄉(xiāng)射》主於射,略於樂,無笙,唯有合樂,笙工并為,至終總獻之。《大射》亦主於射,略於樂,但不歌,不合樂,故有升歌,《鹿鳴》三終,主人獻工,乃後下管新宮,不復(fù)得獻,此君禮異於《鄉(xiāng)射》也。若《鄉(xiāng)射》與《大射》同略於樂,《大射》不略升歌而略笙合者,《二南》是鄉(xiāng)大夫之正,《小雅》是諸侯之正,鄭注《鄉(xiāng)射》云“不略合樂”者,不可略其正。諸侯不略《鹿鳴》之等,義亦然也。

薦脯醢,使人相祭。(使人相者,相其祭酒、祭薦。)

[疏]“薦脯醢使人相祭”。

注“使人”至“祭薦”。

釋曰:知“使人相祭”者,以相者扶工之人,每事使之指授,故知還使相者為之。知“祭酒、薦祭”者,以其云獻薦脯醢即云相祭,知相其祭酒祭薦也。

工飲,不拜既爵,授主人爵。(坐授之。)

[疏]注“坐授之”。

釋曰:知“坐授之”者,以經(jīng)不云“興”,故知坐授之也。

眾工則不拜,受爵,祭飲,辯有脯醢,不祭。(祭飲,獻酒重,無不祭也。今文辯為遍。)

[疏]“眾工”至“不祭”。

注“祭飲”至“為遍”。

釋曰:言“獻酒重,無不祭也”者,眾工諸事皆不備,尚祭飲,則知得獻酒無有不祭,故知獻酒重?zé)o不祭也。其正酬亦祭,至於旅酬以下,則不祭而已。故下記云:“凡旅不洗,不洗者,不祭。”鄭注云:“敬禮殺也。”不甚也。此眾工亦不洗而祭,是以云獻酒重?zé)o不祭也。

大師,則為之洗,賓、介降,主人辭降。工不辭洗。(大夫若君賜之樂,謂之大師,則為之洗,尊之也。賓、介降,從主人也。工,大師也。上既言獻工矣,乃言大師者,大師或瑟,或歌也。其獻之,瑟則先,歌則後。)

[疏]“大師”至“辭洗”。

注“大夫”至“則後”。

釋曰:天子諸侯有常官,則有大師也。大夫則無常官,若君賜之樂,并樂人與之,則亦謂之大師,主人為之洗。若然,工非大師則無洗。云“賓,介降,從主人也”者,案《鄉(xiāng)射》云:“大師則為之洗,賓降。”注云:“大夫不降,尊也。”此既大夫禮,則有大夫亦不降可知也。云“工,大師也”者,既言大師則為之洗,而云工不辭洗,故知工即大師。是以《論語》云“師冕見,孔子為之相”,鄭云:“相,扶工。”是工為樂人之總稱也。云“上既言獻工矣,乃言大師者,大師或瑟,或歌也”者,以其前工有瑟有歌,後別言大師,則大師能瑟,或在瑟中,若大師能歌,或在歌中,故云大師或瑟或歌也。云“其獻之,瑟則先,歌則後”者,以其序入及升堂,皆瑟先歌後,其獻法皆先瑟後歌,是以知獻之瑟先歌後,隨大師所在,以次獻之也。《燕禮》云:“卒歌,主人洗升,獻工,工不興,左瑟,一人拜,受爵。”注云:“左瑟,便其右。一人,工之長者也。”《燕禮》諸侯禮有常官,不言大師,以《燕禮》主為臣子,故工四人,從大夫制,其大師入工,不別言之也。《大射》云:“主人洗升,實爵,獻工,工不興,左瑟。”注云:“大師無瑟,於是言左瑟者,節(jié)也。”若大師在歌,亦先得獻,與《燕》異也。

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笙,吹笙者也,以笙吹此詩以為樂也。《南陔》、《白華》、《華黍》,《小雅》篇也,今亡,其義未聞。昔周之興也,周公制禮作樂,采時世之詩以為樂歌,所以通情,相風(fēng)切也,其有此篇明矣。後世衰微,幽、厲尤甚,禮樂之書,稍稍廢棄。孔子曰:“吾自衛(wèi)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謂當(dāng)時在者而復(fù)重雜亂者也,惡能存其亡者乎?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大師,歸以祀其先王。至孔子二百年之,五篇而已,此其信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阿荣旗| 河津市| 普兰店市| 宣汉县| 旅游| 涡阳县| 淅川县| 阳春市| 伽师县| 连云港市| 漳浦县| 临江市| 乌鲁木齐市| 岑溪市| 承德县| 青龙| 昌吉市| 香格里拉县| 甘谷县| 南郑县| 龙山县| 甘南县| 普兰县| 卢氏县| 泰安市| 上栗县| 湄潭县| 保定市| 德州市| 富民县| 昌平区| 平武县| 博乐市| 乌拉特前旗| 高台县| 上杭县| 麟游县| 房产| 东平县|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