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虞禮第十四
[疏]《士虞禮》第十四。
鄭《目錄》云:“虞,安也。士既葬父母,迎精而反,日中祭之於殯宮以安之。虞於五禮屬兇。《大戴》第六,《小戴》第八,《別錄》第十四。”
釋曰:案此經云“側亨于廟門外之右”,又記云“陳牲于廟門外”,皆云廟,《目錄》云“祭之殯宮”者,廟則殯宮也。故鄭注《士喪禮》“凡宮有鬼神曰廟”,以其虞,卒哭在寢,乃在廟,是以鄭注《喪服小記》云“虞於寢,於祖廟”是也。
士虞禮。特豕饋食。(饋猶歸也。)
[疏]“士虞禮特豕饋食”。
注“饋猶歸也”。
釋曰:自此盡“南順”,論陳鼎鑊祭器幾筵等之事。案《左氏傳》云:“卜日曰牲。”是以《特牲》云牲,大夫已上稱牲,亦稱牢,故云少牢。此虞為喪祭,又葬日虞,因其吉日,故略無卜牲之禮,故指豕體而言,不云牲,大夫以上亦當然。《雜記》云“大夫之虞也,直牲”,又此下記云“陳牲於廟門外”,《檀弓》云“與有司視虞牲”,皆言牲者,記人之言,不依常例故也。然《少牢》云:“司馬羊,士擊豕。”不言牲者,據殺特須指事而言,亦非常例也。云“饋猶歸”者,謂以物與神及人皆言饋,是以此虞及《特牲》、《少牢》皆言饋。《坊記》云:“父母在,饋獻不及車馬。”是生死皆言饋。又案《周禮玉府》云掌“凡王之獻金玉、兵器”,注:“謂百工為王所作,可以獻遺諸侯。古者致物於人,尊之則曰獻,通行曰饋。”以此而言,獻雖主於尊,其《春秋》齊侯來獻魯戎捷,尊魯也。其云饋者,上下通稱,故祭祀於神而言饋。陽貨饋孔子豚而言饋,《鄉黨》云“朋友之饋”,是上下通言饋。《膳夫》云“凡王之饋食用六”,注云:“進物於尊曰饋。此饋之盛者,王舉之饌也。”彼鄭據當文是進于王,故云進物于尊,其實通也。
側亨于廟門外之右,東面。(側亨,亨一胖也。亨於爨用鑊,不於門東,未可以吉也。是日也,以虞易奠,而以吉祭易喪祭。鬼神所在則曰廟,尊言之。)
[疏]“側亨”至“東面”。
注“側亨”至“言之”。
釋曰:云“側亨,亨一胖”也,知者,案吉禮皆全,左右胖皆亨,不云“側”。此云“側亨”,明亨一胖而已。必亨一胖者,以其虞不致爵,自獻賓已後,則無主人、主婦及賓已下之俎,故唯亨一胖也。若然,《特牲》亦云側殺者,彼雖亨左右胖,少牢二,特牲一,故以一牲為側,各有所對故也。云“亨於爨用鑊”者,亦案《少牢》有羊鑊,故亨在鑊。云“不於門東,未可以吉也”者,以虞為喪祭,不於門東,對《特牲》吉禮,鼎鑊皆在門東,此云“門外之右”,是門之西,未可以吉也。云“是日也”至“喪祭”,皆《檀弓》文。云“是日”,謂葬日,日中而虞,易去奠,以死事之,故立尸而祭之。云“而以吉祭易喪祭”者,案下記云:“三虞、卒哭、他,用剛日,亦如初,曰:哀薦成事。”鄭注引《檀弓》文,“葬日中而虞,不忍一日離也,是日也,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喪祭”。如是,則卒哭即是吉祭。而鄭此注云為吉祭者,卒哭對虞為吉祭,卒哭比為喪祭,故下記云“卒哭,祭乃餞”,云“尊兩С於廟門外之右,少南,洗在尊東南,水在洗東,篚在西”,注云:“在門之左,又少南。”則鼎鑊亦在門左。又云“明日,以其班,沐浴”,又云“其他如饋食”,是乃與《特牲》吉祭同,以為吉祭,是以云而以吉祭易喪祭也。云“鬼神所在則曰廟,尊言之”者,對時廟與寢別,今雖葬,既以其迎魂而反,神還在寢,故以寢為廟,虞於中祭之也。
魚、臘爨亞之,北上。(爨,灶。)
[疏]“魚臘”至“北上”。
注“爨灶”。
釋曰:上豕爨在門右,東面。此魚臘各別鑊,言“北上”,則次在豕鼎之北,而云“爨,灶”者,周公經為爨,至孔子時為灶,故王孫賈問孔子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是前後異名,故鄭舉後決前也。
饣喜爨在東壁,西面。(炊黍稷曰饣喜。饣喜北上,上齊於屋宇。於虞有亨饣喜之爨,彌吉。)
[疏]“饣喜爨”至“西面”。
注“炊黍”至“彌吉”。
釋曰:以三鑊在西方反吉。案《特牲》云:“主婦視饣喜,爨于西堂下。”宗婦主之在西方,今在東,亦反吉也。《少牢》廩爨在饔爨之北,在門外者,是大夫主之,廩人掌男子之事,故與牲爨同在門外東方也。知“炊黍稷曰饣喜”者,案《周禮饣喜人》云:“掌凡祭祀共盛。”齊盛即黍稷,故知也。云“北上,上齊于屋宇”者,此案《特牲》記云“饣喜爨在西壁”,鄭注云:“西壁,堂之西墻下。舊說云南北直屋,稷在南。”彼此東西皆言壁。彼云屋,此云屋宇,故知此亦齊屋也。云“於虞有亨饣喜之爨,彌吉”者,以其小斂、大斂未有黍稷,朔月薦新之等,始有黍稷。向吉,仍未有爨,至此始有亨饣喜之爨,故云彌吉。
設洗于西階西南,水在洗西,篚在東。(反吉也。亦當西榮,南北以堂深。)
[疏]“設洗”至“在東”。
注“反吉”至“堂深”。
釋曰:如其上文設爨反吉,此亦反吉。又上下篇吉時設洗,皆當東榮,南北以堂深,今在西階西南,亦當西榮,南北以堂深可知也。
尊于室中北墉下,當戶,兩С醴、酒,酒在東,無禁,冪用布,加勺,南枋。(酒在東,上醴也。布,葛屬。)
[疏]“尊于”至“南枋”。
注“酒在”至“葛屬”。
釋曰:云“酒在東,上醴也”者,醴法,上古酒是人所常飲,故在東,吉禮玄酒在酒上。今以喪祭禮無玄酒,則醴代玄酒,在上,故云上醴也。云“布,葛屬”者,以葛為之,布則以麻為之。今布并言,則此麻葛雜,故有兩號,是以鄭云葛屬也。
素幾、葦席,在西序下。(有幾,始鬼神也。)
[疏]“素幾”至“席下”。
注“有幾始鬼神也”。
釋曰:經幾席具有,注唯云幾者,以其大斂奠時已有席,至此虞祭乃有幾故也。然案《檀弓》云:“虞而立尸,有幾筵。”筵則席,虞祭始有者,以幾筵相將,故連言筵,其虞有幾。若天子諸侯始死,則幾席具,故《周禮司幾筵》云“每燾一幾”,據始殯及葬時,是始死即幾席具也。
苴寸刂茅,長五寸,束之,實于篚,饌于西坫上。(苴猶藉也。)
[疏]“苴寸刂”至“坫上”。
注“苴猶藉也”。
釋曰:此苴而云藉祭,故《易》云:“藉用白茅,無咎。”
饌兩豆菹、醢于西楹之東,醢在西,一亞之。(醢在西,南面取之,得左取菹,右取醢,便其設之。)
[疏]“饌兩”至“亞之”。
注“醢在”至“設之”。
釋曰:此饌繼西楹言之,則以西楹為主,向東陳之。云“一亞之”者,菹以東也。云“醢在西,南面取之,得左取菹,右取醢,便其設之”者,以其尸在奧東面設者,西面設於尸前,菹在南,醢在北。今於西楹東饌之,菹在東,醢在西,是南面取之,得左取菹,右取醢。至尸前西面,又左菹右醢,故云便也。
從獻豆兩,亞之,四籩亞之,北上。(豆從主人獻祝,籩從主婦獻尸祝,北上,菹與棗。不東陳,別於正。)
[疏]“從獻”至“北上”。
注“豆從”至“於正”。
釋曰:此從獻豆籩,雖文承一之下,而云“亞之”。下別云“北上”,是不從東為次,宜於東北,以北為上,向南陳之。若然,文承一下而云亞之者,以其次在以東,去楹漸遠,故云亞,不謂亞以東也。據此陳之次,然則東北菹為首,次南醢,醢東栗,栗北棗,棗東棗,棗南栗。此以東面取之,而入北面,設之祝前,得右菹左醢,其籩亦然,先陳者先設,後陳者後設,棗在左,亦得其設,故鄭云“北上,菹與棗”也。云“豆從主人獻祝”者,以其尸前正豆已設訖,以為陰厭不名為從,此二豆主人先獻,祝酒後乃薦豆,故言從。云“籩從主婦獻尸祝”者,以其四籩:二籩從主婦獻尸,二籩從主婦獻祝,亦是從也。云“不東陳,別於正”者,以二豆與,在尸為獻,前為正,此皆在獻後,為非正,故東北別也。
饌黍稷二敦于階,西上,藉用葦席。(藉猶薦也。古文藉為席。)
[疏]“饌黍”至“葦席”。
注“藉猶”至“為席”。
釋曰:云“藉猶薦也”者,謂先陳席,乃陳黍稷於上,是所陳席藉薦黍稷也。
水錯于中,南流,在西階之南,簞巾在其東。(流,吐水口也。)陳三鼎于門外之右,北面,北上,設扃。(門外之右,門西也。今文扃為鉉。)
[疏]“陳三”至“扃”。
注“門外”至“為鉉”。
釋曰:此扃雖先云“設”,其設扃在後,知者,案《士喪禮》小斂云:“右人左執匕,抽扃予左手兼執之,取委於鼎北,加扃。”則扃在上,故先抽扃,後去,則先設可知。扃雖在三鼎之下,總言其實,陳一鼎訖,即設之,知者,案下記云“皆設扃”,注云“嫌既陳,乃設扃”是也。
匕俎在西塾之西。(不饌於塾上,統於鼎也。塾有西者,是室南鄉。)
[疏]“匕俎在西塾之西”。
注“不饌”至“南鄉”。
釋曰:云“不饌於塾上,統於鼎也”者,決下文“羞燔俎在內西塾上”,而在塾上。又云“賓降,反俎于西塾”,至於主婦亞獻訖,直云賓“燔從如初”,明尸受燔訖,賓亦反俎于西塾上,是互見義也。
羞燔俎在內西塾上,南順。(南順,於南面取縮執之便也。肝俎在燔東。)
主人及兄弟如葬服,賓執事者如吊服,皆即位于門外,如朝夕臨位。婦人及內兄弟,服即位于堂,亦如之。(葬服者,《既夕》曰“丈夫ヮ,散帶垂”也。賓執事者,賓客來執事也。)
[疏]“主人”至“如之”。
注“葬服”至“事也”。
釋曰:自此盡“北面”,論將虞祭於位及衣服之事。云“葬服者,《既夕》曰丈夫ヮ散帶垂也”者,此唯謂葬日反日中而虞,及三虞時,其後卒哭,即服其故服,是以《既夕》記注云自卒至殯,自啟至葬,主人之禮,其變同。則始虞與葬服同,三虞皆同。至卒哭卒,去無時之哭則依其喪服,乃變麻服葛也。云“賓執事者,賓客來執事也”者,以其虞為喪祭,主人未執事,故云賓客來執事也。案下注云“士之屬官為其長吊服加麻”,即此經“賓執事者吊服”是也。若然,此士屬官中有命于其君者,是以《特牲》記賓中“有公有司”,鄭注云:“公有司亦士之屬,命于其君者也。”案《曾子問》:“士則朋友奠,不足取於大功以下。”又云:“士祭不足,則取於兄弟大功以下者。”鄭云:“祭謂虞卒哭時。”以此而言,彼朋友則公有司與此執事一物,以僚友言之,雖屬官,亦為朋友也。
祝免,澡葛帶,布席于室中,東面,右幾,降,出,及宗人即位于門西,東面南上。(祝亦執事。免者,祭祝之禮,祝所親也。澡,治也,治葛以為首及帶,接神宜變也。然則士之屬官為其長,吊服加麻矣。至於既卒哭,主人變服則除。右幾,於席近南也。)
[疏]“祝免”至“南上”。
注“祝亦”至“南也”。
釋曰:云“祝亦執事”者,謂亦上執事也。云“免者,祭祀之禮,祝所親也”者,案《禮記喪服小記》云:“緦麻小功,虞卒哭則免。”注云:卒哭,緦麻以上至斬衰皆免。今祝是執事屬吏之等,皆無免法,今與緦以上同著免,嫌其大重,故云祭祀之禮祝所親,而可以受服也。
宗人告有司具,遂請拜賓,如臨。入門哭,婦人哭。(臨,朝夕哭。)
[疏]“宗人”至“人哭”。
注“臨朝夕哭”。
釋曰:朝夕哭,祭時門外送賓訖,入門男子、婦人共哭也。
主人即位于堂,眾主人及兄弟、賓即位于西方,如反哭位。(《既夕》曰:“乃反哭,入門,升自西階東面,眾主人堂下東面,北上。”此則異於朝夕。)
[疏]“主人”至“哭位”。
注“既夕”至“朝夕”。
釋曰:此明賓將與祭,主人及兄弟等即位之事。云“如反哭位”,鄭引《既夕》者,證主人等面位之事也。
祝入門左,北面。(不與執事同位,接神尊也。)
[疏]“祝入門左北面”。
注“不與”至“尊也”。
釋曰:云“不與執事同位,接神尊也”者,執事即上兄弟賓即位于西方,如反哭位,皆是執事,故《曾子問》“喪祭不足,則取兄弟”,故云不與執事同位接神尊也。
宗人西階前北面。(當詔主人及賓之事。)
[疏]“宗人”至“北面”。
注“當詔”至“之事”。
釋曰:此宗人在堂下,是主人在堂時。若主人在室,宗人即升堂,是以下記云:“主人在室,則宗人升戶外北面。”注云“當詔主人室事”是也。
祝盥,升,取苴降,洗之,升,入設于幾東席上,東縮,降,洗觶,升,止哭。(縮,從也。古文縮為蹙。)
[疏]“祝盥”至“止哭”。
注“縮從也”。
釋曰:自此盡“哭出復位”,論設饌於神,杖不入於門之事也。案此文陰厭時,“主人倚杖,入,祝從,在左,西面”,下記云“尸入祝從尸”,注云:“祝在主人前也。嫌如初時,主人倚杖入,祝從之。初時,主人之心尚若親存,宜自親之。今既接神,祝當詔侑尸也。”主人前自西入,向東,在階下未得倚杖于序,今主人在西階,將入室,故倚杖于西序。
主人倚杖,入,祝從,在左,西面。(主人北旋,倚杖西序乃入。《喪服小記》曰:“虞杖不入於室,杖不升於堂。”然則練杖不入於門,明矣。)贊薦菹醢,醢在北。(主婦不薦,衰斬之服不執事也。《曾子問》曰:“士祭不足,則取於兄弟大功以下者。”)
[疏]“贊薦”至“在北”。
注“主婦”至“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