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 全唐詩補編
  • 佚名
  • 4976字
  • 2015-12-24 16:09:11

報賀駕郎,莫潛藏。障門終不免,何用漫思量。清酒濃如雞,臛(囗屯)與白羊。不論空蒜酢,兼要好椒姜。姑娣能無語,多言有侍娘。不知何日辦,急共婦平章。如其意不決,請問阿耶娘。【見伯二九七六卷。】

釋玄宗

釋玄宗【(清刻本作元宗)】,俗姓吳氏,永嘉人。唐開耀二年生。少時出家于本部永定山寶壽院。得戒后諸方游學,謁江陵朗禪師。復至壽州紫金山留行禪觀。大歷二年卒,年八十六。詩二首。【(《全唐詩》無玄宗詩,傳據《宋高僧傳》卷二十)】

題石門

雙扉啟【《咸淳臨安志》作「起」】巖石,塵客過應稀。千古掩不得,從教云夜歸。【見清釋廣賓《西天目祖山志》卷五。】

題石門洞

密竹流泉不居熱,洞門深沉風雨歇。洗出清風快活天,醉弄江南謝家月。【見《康熙青田縣志》卷十二《藝文》下「七言絕」。以上二首,皆承張靖龍同志錄示。】

囗釗

釗,姓不詳,大歷間人。詩一首。【(《全唐詩》無囗釗詩)】

沙門崇惠登刀梯歌并序○題擬

大唐大歷三年戊申之歲十月二十八日,奉敕于章敬寺建道場。時有江東沙門崇惠,登刀梯,升劍樹,涉油炭鑊,坐錐劍床。是日也,百官星馳,萬人云集,莫不驚魂,嘆未曾有。釗稽首翹足而為歌曰:

百尺凌空倚劍梯,千峰回【疑應作「迥」】拔【一作「枝」】接天霓。鏖爐霜明鳥道【一作「邊」】齋,龍泉金镮生虹蜺。刀為樹,劍作山,應真飛錫游其間。一步一登,揮手攀毛,七星璨爛光斑斑。干將劍刃兩離披【一作「柀」】,碧光焰,上人履之不為崄;鏌(金耶)刀,铦鋒銳鍔可吹毛,如今蹈之不足勞。白若雪,青如冰,龜甲魚鱗幾百層,四部睹之,戰戰兢兢,萬仞峰頭見一僧。賓鐵文,青蛇色,蒨(上囗下竦)崢嶸寒岌嶷。不傷不損難可測,方是大悲解脫力。自古武臣矜劍術,舞之杸【疑為「投」字】之皆不失。視之膽攝【一作「(木聶)」】身栗栗,誰道揮戈移白日?李廣舊傳百戰功,何如今日見神通?紫衣襜襜飛入空,出沒縱橫蹈白刃【一本多「中」字】兮,蹈白刃兮光翡翠,黯黯精光和能利。【見《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五十二冊釋圓照集《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和上(即不空)表制集》卷六。其后尚收《崇惠登刀梯頌》及崇惠《謝賜紫衣并賀表》。】

張諴

諴,字老萊,吳郡人。年十八,以通經中第,授蘇州長洲尉。后服喪退歸,復選授左武衛騎曹參軍。肅宗時授密縣主簿,遷碭山縣令。嶺南節度使李勉奏授試大理評事,充嶺南觀察推官。未赴而卒,時為大歷三年十一月,卒年五十五。【(《全唐詩》無張諴詩)】

詠懷

論成方辯命,賦罷即歸田。【見《白氏長慶集》卷四十一《唐贈尚書工部侍郎吳郡張公神道碑銘》。】

太易

湘夫人祠

靈祠古木合,波揚大江濆。未作湘南雨,知為何處云。苔痕澀珠履,草色妒羅裙。妙鼓彤云瑟,羈臣不可聞。【見明刻本《唐僧弘秀集》卷八、《古今禪藻集》卷四。】

慧忠

慧忠,俗姓王,潤州人。嗣智威,住金陵牛頭山。大歷四年卒。詩二首。【(《全唐詩》無慧忠詩)】

答智威偈【題擬】

念想由來幻,性自無終始。若得此中意,長波當自止。虛無是實體,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須息,即泛般若船。【見《五燈會元》卷二。】

岑參

感舊賦附歌

東海之水化為田,北溟之魚飛上天。城有時而復,陵有時而遷,理固常矣,人亦其然。觀夫陌上豪貴,當年高位,歌鐘拂天,鞍馬照地,積黃金以自滿,矜青云之坐致,高館招其賓朋,重門迭其車騎。及其高堂傾,曲池平,雀羅空悲其處所,門客肯念其生平?已矣夫!世路崎嶇,孰為后圖?豈無疇日之光榮,何今人之棄予。彼乘軒而不恤爾后,曾不愛我之羇孤。嘆君門兮何深,顧盛時而向隅。攬蕙草以惆悵,步衡門而踟躕。強學以待,知音不無。思達人之惠顧,庶有望于亨衢。【見《文苑英華》卷九一。】

江行遇梅花之作

江畔梅花白如雪,使我思鄉腸欲斷。摘得一枝在手中,無人遠向金閨說。愿得青鳥銜此花,西飛直送到我家。胡姬正在臨窗下,獨織留黃淺碧紗。此鳥銜花胡姬前,胡姬見花知我憐。千說萬說由不得,一夜抱花空館眠。【見伯二五五五卷,轉錄自《文獻》十三輯廖立《敦煌殘卷岑詩辨》。】

杜甫

寒食夜蘇二宅

寒食明堪坐,春參夕已垂。好風經柳葉,清風照花枝。客淚聞歌掩,歸心畏酒知。佳辰邀賞遍,忽忽更何為?【見宋蒲積中《古今歲時雜詠》卷十一。】

閬中行

豺狼當路,無地游從。【《云溪友議》卷上《嚴黃門》。】

石文詩【附存】

詩王本在陳芳國,九夜捫之麟篆熟,聲振扶桑享天福。【見馮贄《云仙雜記》卷一引《文覽》。】

狨擲寒條馬見驚。【見《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二引《楊文公談苑》。】

皇甫冉

順心上人山池

南榮對廬(上馮下廾),宴坐日于斯。細草汀洲色,輕風楊柳枝。磬聲催暮鳥,泉影入春池。則異人間世,唯當幽客知。

題陳勝林園

閉門不肯偶時人,荒竹閑園莫厭貧。臘后春風能幾日?家中芳草自相親。【均見日本藏唐抄本《新撰類林抄》卷四。】

元結

醉歌

元子樂矣。【元子。】何樂亦然,何樂亦然?【和者。】我云我山,我林我泉。【元子。】

元子樂矣。【元子。】何樂然爾,何樂然爾?【和者。】我鼻我目,我口我耳。【元子。見《唐文粹》卷四三元結《心規》。】

惡圓之士歌

寧方為皁,不圓為卿。寧方為污辱,不圓為顯榮。【見《唐文粹》卷四三元結《惡圓》。】

桃花【題擬】

桃源自有長生路,卻是秦皇不得知。【見《全芳備祖前集》卷八「桃花」門。】

于休烈

休烈,河南人。幼與包融、賀朝為文詞之友。舉進士,又應制策登科,授秘書省正字。累遷右補闕、集賢殿學士、比部郎中,出為中部太守。安史亂后赴行在,擢給事中、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代宗立,拜右散騎常侍、工部尚書,封東海郡公。大歷七年卒,年八十一。有集十卷。詩一首。【(《全唐詩》無于休烈詩,傳錄《舊唐書》卷一四九本傳)】

送賀秘監歸會稽詩

飛名紫府內,抗手白云鄉。道與松喬匹,榮辭園綺行。夫君既鶴駕,幼子復霓裳。少別留宸藻,東南歸路光。【見《會稽掇英總集》卷二。】

周存

授衣賦附歌

愁霜落兮歲已終,秋雁吟兮悲遠空。短褐不完兮憂思充,庭蕭蕭兮冷暮風。【見《文苑英華》卷一一三。】

杜寂

寂,代宗時歷任膳部郎中、度支郎中、職方郎中。【(《全唐詩》無杜寂詩,傳據《文苑英華》卷三九○常袞《授杜寂職方郎中制》)】

逢鄉友

苦吟吟不足,爭忍話離群。【見《吟窗雜錄》卷十三梅堯臣《續金針詩格》。】

李華

江州臥疾送李侍御歌【題擬】

江沉沉兮雨凄凄,洲渚沒兮玄云低,傷別心兮聞鼓鼙。【見《文苑英華》卷七二○李華《江州臥疾送李侍御序》。】

詠雙澗

千峰排碧落,雙澗合清漣。【《記纂淵海》卷九。】

明瓚

明瓚,嗣普寂。住南岳。世稱懶瓚和尚、懶殘和尚。天寶間為執役僧。李泌在南岳,嘗與游。詩三首。【(《全唐詩》無明瓚詩。傳據《祖堂集》卷三、《宋高僧傳》卷十九、《林間錄》、《南岳總勝集》。《麗廔叢書》影元刻《三教論衡搜神大全》卷六載其事獨詳,然近小說,今不取。)】

題像

攜笻小步踏蒼苔,遙指青山云正開。澗水松風聽不絕,又教童子抱琴來。

辭名

三十年來獨掩關,使符那得到青山?休將瑣末人間事,換我一生林下閑。【以上二首均見《沅湘耆舊集》卷十。】

樂道歌

兀然無事無改換,無事何須論一段。直心無散亂,他事不須斷,過去已過去,未來更【《燈錄》作「猶」】莫【黃庭堅書本作「何用」】算。兀然無事坐【黃作「事」】,何曾有人喚?向外覓功【黃作「工」】夫,總是癡頑漢。糧不畜一粒,逢飯但知(上埶下食)【黃作「知(囗囗)」《燈錄》同黃,注:「陟立切」。】世間多少【黃作「事」】人,相趁渾不及。我不樂生【黃作「升」】天,亦不愛福田。饑來吃飯【黃作「饑來一砵飯」】,困來即臥【黃作「展腳」《燈錄》無「臥」字】眠。愚人笑我,智乃知賢【《燈錄》作「焉」,黃作「愚人以為笑,智者謂之然」。】不是癡鈍,本體如然。【此下黃多「非愚亦非智,不是空中去」二句。】要去即去,要住即住【二「即」字,黃皆作「如是」。】身被【《燈錄》作「披」】一破衲納【從《燈錄》改】,腳著娘生(被去皮改夸)。多言復多語,由來反相(懺去千改吳)【黃作「誤」。】若欲度眾生,無過且自度。莫謾求真佛,真佛不可見。妙性及靈臺,何曾受熏勛【從《燈錄》改】煉【黃作「煉」】心是無事心,面是娘生面。劫石可移動【黃作「動搖」】,個中難【《燈錄》作「無」】改變。無事本無事【黃無以上三字】,何須讀文字?削除人我本,冥合個中意。種種勞筋骨,不如林間【《燈錄》作「下」】睡兀兀。舉頭見日高【黃作「出」】,乞飯從頭餧【《燈錄》、黃作「(囗聿)」】將功用功,展轉冥朦。取則【《燈錄》作「即」】不得,不取自通。吾有一言,絕慮忘志【從黃書本改,《燈錄》作「亡」】緣。巧說不得,只用心傳。更有一語,無過直與。細如【黃作「極」】毫【《燈錄》作「豪」】末,大本【從《燈錄》改】無方所,本自圓成,不勞機杼。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澗長流【黃作「常秋。】臥藤蘿下,塊石枕頭。山云當幕【《總勝》作「賞慕」】,夜月為鉤【《燈錄》、《總勝》、《沅湘》二句均在「臥藤」二句前】。不朝天子,豈羨王侯。生死【《總勝》二字至乙】無慮,更須【《燈錄》等均作「復」】何憂?水月無形,我常只【《總勝》作「自」】寧。萬法皆爾,本自無生【《總勝》作「不死不生」】。兀然無事坐【《總勝》作「個事」】,春來草自青。【見《祖堂集》卷三,以《四部叢刊三編》影宋本《景德傳燈錄》卷三十、《宛委別藏》本《南岳總勝集》卷下、《沅湘耆舊集》卷十引《林間錄》及《王梵志詩輯校》卷六據石刻拓本錄黃庭堅書此詩對校。】

鄭轅

游枋口并序

吾與崔君全素、薛生晏同游枋口山水,訪得泉原,名之曰「蒙泉」;過壁多薜荔,品之曰「薜荔壁」;有石筍拂云,呼為「石筍高」。賦三韻以旌其名。

蒙泉

丹洞吐細泉,宛轉蒼苔里。凝碧時含光,流泄復如此。誰知山下泉,來洗幽人耳。

薜荔壁

薜荔生空山,幽姿媚苔壁。根封石燕泥,花似乳竇滴。靈均沒已久,榮落誰人惜。

石筍高

竦干青山下,卓立白云際。濯似春筠莖,奇如夏峰勢。賞者空往來,亭亭幾千里。【見乾隆二十四年刊蕭應植纂《濟源縣志》卷十六。】

崔全素

全素,鄭轅同時人。詩三首。【(《全唐詩》無崔全素詩)】

與鄭轅薛晏游枋口同賦三韻詩【題擬】

蒙泉

溪轉聞鳴泉,林疏渲蒼蘚。(囗敕)潔來潺湲,凝光散清淺。未知適所從,空山漫流衍。

薜荔壁

芳姿抱青巒,根蔓殊眾品。水凈隱簾珠,云開露屏錦。瀝瀝巖風來,幽香泄清(囗稟)。

石筍高

石筍生孤標,屹立青冥直。根橫曉浪痕,籜卷春云色。棱棱長鈞鋒,應使山魅惕。【同前。】

薜晏

晏,蒲州汾陰人。父江童,天寶間為陳留太守。晏仕至嶺南推官。詩三首。【(《全唐詩》無薛晏詩,茲據《新唐書》卷七十三《宰相世系表》三下、勞格《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六錄其事跡。鄭轅為大歷九年進士,與晏時代正相合。)】

與鄭轅崔全素游枋口同賦三韻詩【題擬】

蒙泉

嘖蘇出深竇,欣然傍欹壁。清(汶去文改敕)疏林澄,光凈寒石白。一勞意渴甚,挽翫此水碧。

薜荔壁

誰種薜荔花?盤根上幽石。玲瓏珠綴曉,香靄岑嵐夕。卻誤貪寢人,遺衣掛苔壁。

石筍高

峭筍倚溪壖,雄標屹霞境。云披看卷籜,波靜見垂影。頓翼已棲林,殘陽方在頂。【同前。】

應真

應真,住吉州耽源山,南陽國師慧忠法嗣。大歷十年,忠將寂,請造無縫塔,帝問塔樣,忠謂應真知之。忠既葬,帝問應真,乃述偈。詩一首。【(《全唐詩》無應真詩)】

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黃金充一國。無影樹下合同船,琉璃殿上無知識。【見《景德傳燈錄》卷六、《五燈會元》卷二、《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四、《釋氏稽古略》卷三、《江西詩征》卷八七、日本《大燈國師語錄》卷下。】

李幼卿

題瑯琊山寺道標道揖二上人東峰禪室時助成此囗囗筑斯地

佛寺秋山里,僧堂絕頂邊。同依妙樂土,別占凈居天。轉壁千林合,歸房一徑穿。豁心群壑盡,駭目半空懸。錫杖棲云濕,繩床掛月圓。經行躡霞雨,跬步隔嵐煙。地勝情非系,言忘意可傳。憑虛堪喻道,封境自安禪。每貯歸休巔,多慚愛深偏。助君成此地,一到一留連。【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瑯琊山石刻選》載拓片。此詩承周勛初先生錄示。】

無住

無住,俗姓李,鳳翔郿縣人。開元中從軍朔方。天寶中于太原出家。具戒后,巡禮諸方。干元二年,至成都凈泉寺。傳禪法于蜀中。大歷九年卒,年六十一。

婦是沒耳伽,男女蘭單杻。爾是沒價奴,至老不得走。【《歷代法寶記》。】

茶偈

幽谷生靈草,堪為入道媒。樵人采其葉,美味入流杯。靜虛澄虛識,明心照會臺。不勞人氣力,直聳法門開。【同前。】

全唐詩續拾卷十六

趙遷

遷,大歷間為左領軍衛兵參軍、翰林待詔,不空俗弟子。撰《不空行狀》。詩二首。【(《全唐詩》無趙遷詩)】

故功德使涼國公李將軍挽歌詞二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玉溪市| 平利县| 溧阳市| 海原县| 浮梁县| 伊吾县| 辽宁省| 上饶县| 措勤县| 阿拉善左旗| 铜陵市| 玉龙| 长治县| 垫江县| 贺州市| 鄂托克前旗| 平阳县| 海林市| 武乡县| 漾濞| 攀枝花市| 隆德县| 平凉市| 瓦房店市| 和顺县| 敖汉旗| 双辽市| 太原市| 徐水县| 喀喇| 旬邑县| 灵宝市| 东乡县| 巴彦县| 门头沟区| 武威市| 内黄县| 正蓝旗| 安仁县| 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