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治體七用人(1)

  • 皇朝經世文續編
  • 饒玉成
  • 4544字
  • 2015-12-20 19:21:34

遵  旨陳言疏

謝濟世

奏為遵  旨陳言事。去年秋  詔求直言。其時臺臣某。曾有條陳。  皇上褒獎之。擢用之。而未盡施行之。夫人臣之進言也。望其行也。若不獲施行。而徒蒙獎用。當之者已愧無功而受賞。效之者不免干進以沽名。此臣所以不復有言也。然此半年以來。非無可言之事。而無進言之人。  皇上見無進言之人。安知不信以為無可言之事。此臣所以終不能已于言也。臣今所言者有二。一曰去邪勿疑。一曰出令勿貳。去邪勿疑。臣已言之矣。其所指名有罪復用之人。如程元章。哈元生者。輿論猶有恕詞。至于隆升。國人皆曰不可。而未見罷斥。不惟不罷斥隆升而已。近來如隆升者頗多。即如王士俊。以加賦為墾荒。肆毒中州。流毒天下。又請為田文鏡立賢良祠。  皇上既深惡之。調回之矣。而仍用之。未幾逮勘之矣。而又赦之。赦之足矣。乃者 清問又及之。議者以為將來不藩司。必臬司。夫藩臬總理一省之錢谷刑名。有黜陟之權。表率之責。豈辜恩負罪之督撫所能勝任乎。昔者舜受堯禪。五臣未舉。四兇先誅。今以 先朝柄用之故。委曲姑容。欲使共工驩。洗心革面。甚非黜幽熙績之道也。易言渙汗。禮稱綸綍。信而已矣。今則元年之 綸音。二年即有廢格。或改易者。官員在任守制。已奉  特諭停止。而近日督撫。又漸次請行。天下之大。何患無才。升任之缺。其人易得。獨離任之缺。其人偏難得乎。借曰難得。設其人身故。將其缺永懸乎。缺有沖繁疲難。始而四者得請。既而三者亦得請。久之則一二者亦得請矣。記曰金革之事無辟。又曰君子不奪人之親。如今天下雖乏才。安用此貪祿忘親者為哉。監生準入。不準考職。此去年  特諭九卿翰詹科道議準者。所以永停捐官之例也。  世宗升祔。恩詔內又有監生仍準每年考職一款。夫職銜者。銓選之階也。考職者。入仕之門也。既準捐監。又準考職者。復開捐例之張本也。即止給虛銜。不準實授。而后命與前命相違。揆諸渙汗綸綍之義。亦不宜如此。臣聞殺三宥三。雖盛德之事。不退不遠。亦大學所譏。世間君子少。而小人多。已敗露者。不行放流。則未敗露者。益無忌憚。若又發號施令。小人得以搖奪。君子無所適從。國事未有不隳者也。臣以蠢狂。自干罪戾。出塞萬里。荷戈九年。幸蒙  賜還。復得原職。豈敢復恣其狂悖。觸犯  宸嚴。因遵  旨陳言。知  圣慈必不加罪。故效其愚忠如此。伏唯  采納焉。

應 詔言事折子

陳用光

竊以逆賊林清。挾持左道。煽誘愚民。蠱伏已深。疣決遂肆。顧蝮蝎之技。止于毒螫。業伏梟獍之誅。寧累覆載之德。而  皇上乃猶省躬罪己。下詔求言。自非堯舜之用心。孰克疇咨之廑念。臣自奉  詔旨以來。經涉旬月。深思致患之源。竊以為大端有二。一則大興宛平之選吏。未得慎簡之方。一則山東河南之察吏。未得舉措之道。何則。順天府尹。古之京兆尹也。漢時必以治行尤異者遷京兆。宋王安石欲困蘇軾。乃以為開封府尹。則京兆尹之難為。而期于得人。更重于他守令也。明矣。漢之京兆與二輔不相統屬。故趙廣漢以為得兼治之則治。犯法者當可差易。今制大興宛平屬于順天府、而順天府尹之位。亞于直隸總督。為府尹者則由欽命。以有才望之卿貳為之。制較古為尤善。然選大興宛平者。第由于直隸總督之題升。府尹雖會銜而不能專主。聞升此二縣。大扺以資格深。而阘冗無才者授之。積習相沿。數十年于此矣。夫春秋之例。王人序于諸侯之上。今制京縣知縣。列于正六品。夫固春秋之義也。京師為首善之區。奈何使阘冗無才者為之。彼既無才。安能責以發奸擿伏之治。臣度向來題升者之意。必以京師之地。百司具焉。綱維所布。固已條教詳明。為大興宛平者。但能不失期會簿書之責。固為稱職。不若畿輔他縣。差務殷繁。必須才吏。始能無。然則雖升其官。若不失乎尊崇京縣之意。而不求其才。則寖失乎鄭重牧民之心。夫征徭固國家常制。供張本民所應辦。因供張而或致擾民。其責在于知縣。安可不重其選。臣非謂畿輔他縣。可以無須才吏也。然但知詳于畿輔他縣。而不知詳于大興宛平。是謂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臣愚以為若詔直隸總督。今后題升大興宛平者。不得徒循資格堪升之例。必有治行尤異之才。方與題升。而順天府尹亦復使之得兼保舉參劾之權。則良吏之才必出矣。臣聞湯斌為江南巡撫時。將劾吳江縣知縣郭琇琇。請見愿以治行自贖。斌許之。遂一變而為良吏。后且致位卿貳。復以名臣顯。然則有湯斌之巡撫。不患無郭琇之知縣。巡撫得其人。則知縣自能稱其職。林清之謀。發于同興。而滑縣知縣。固因捕獲逆黨。旋被賊害。則山東河南之事。不可以責其大吏也。然臣以謂未得察吏之道者。逆黨之謀。匪伊朝夕。其勾結如此之廣。跡往來。數年之間。兩省守土之吏。豈其絕無聞見茍能先事豫防。則龔遂渤海之化。未必不可戢潢池之盜。惟其知之而不敢言。言之而不見聽。遂至一發而莫知所措。則先事之。兩省大吏固不能辭其責。臣聞古之圣王。有不必峻刑罰。而可以震天下者。在示之以向往之途而已。昨奉  上諭特寬失察處分。此固已飭吏治而作其任事之氣矣。  皇上近復因那彥成之奏。  特允以孟屺瞻為滑縣知縣。  圣人之明目達聰。務盡乎執兩用中之道也如此。可見撫藩大臣。茍能實心察吏。而非有私市恩之心。則有所保奏。未嘗不蒙  俞允。臣觀史傳所載。凡名臣之由薦舉顯者。不可勝數。獨近來州縣特少其人。其循例保舉堪升者。止敘虛詞。而鮮臚實事。臣愚以為茍其有私。雖循例之保舉。未嘗不可以市恩。茍其無私。雖破格之超擢。不必復疑其逾例。臣聞陳宏謀巡撫江蘇時。知平望都司白云上之才。特獎勵拔擢之。其所與白云上手札。以公事相策勉。有古名臣風。至今人以白云上為賢將。而以陳宏謀為知人。夫白云上一武臣耳。而陳宏謀能留心獎勵之。此所謂以人事君之義也。近日劉清亦州縣起家。而令果能為  皇上辦山東之賊。夫人才何地無之。但貴有以獎勵鼓策之耳。方今山東已大就寧謚。河南軍務亦將次奏凱。臣聞河以南饑民頗眾。可否  特詔兩省大吏。于所屬州縣中。有能撫恤饑民。實著勞績。其中兼有解散盜賊之方者。自州縣丞倅以下兼及將弁。特許保奏。予以超擢。則不獨激勸之有方。而亦可消患于無形矣。

上曾相國書

舒化民

竊嘗聞宋岳忠武王云。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天下自此太平矣。警哉斯言。何合古今文武官弁受病之由。一十七字。道盡而沈痛乃爾耶。夫太平時。則文事先于武備。今則賊氛數省。滿地干戈。而江西尤甚。則武功宜亟講矣。請就各種流獘。積重難返者。姑擬清源而去太甚。為大人陳之。一曰戎政行軍。首重將領得人。次則兵勇。今日江西兵勇尚堪問乎。未及交鋒。遙開鎗。甫經迎拒。盡棄軍械火器以資賊。而賊乃益逞其披猖之焰。其聞警而奔。望風而靡者。更無論矣。雖帶領官弁。亦有勇敢明義。奮不顧身者。而手足不能捍衛頭目。后隊不肯接應前軍。以致臨陣捐軀。良材屢喪。真堪痛惜。然而外御則恇怯。而內自雄。挾上無等倫。而虐民則勇夫。民初非敢以受虐怨官勇也。聞賊之來。其望官兵如云霓也久矣。乃賊突據城。民已入于湯火。幸聞師出。猶冀速解倒懸。詎久之。或二三十里駐矣。又久之。或五六十里駐矣。借口曰。軍未齊也。餉未足也。及齊矣足矣。而遷延如故。甚或退舍安營。改為防堵。于是百姓始嗟怨矣。而賊又多張偽示。假以不妄殺人。誘以各安生業。而勒賄富紳。搜羅銀米。貧民頗無恙焉。初則裹脅。繼則招募。貧民乃樂從矣。其始之破一城也。賊匪猶數千耳。迨據一邑脅從者半。隨從者亦半。則愈聚愈多。而勢更蔓延。即如瑞州奉新靖安安義建昌通連四五邑。緩如蠶食。急等破竹。皆由此也。設使及早援救。無待燎原。克復一邑之易為力。不勝于克復數邑之難為功乎。退葸遲延。莫此為甚。論者謂兵勇積習至此。何以挽之。然而帶領不和衷而素無紀律。糧餉多扣。而早失眾心。罪不盡在兵勇也。誠使上人者。知其必至之情。示以體恤之意。養以忠義之教。明以賞罰之由。而又甘苦同之。疾病藥之。至于糧餉一節。則軍心得失之所關。亦眾情窺伺所由起。上能潔己。則一杯之水。如飲醇醪。上能恤下。則一言之出。如挾厚纊。我不負彼。而彼敢負上。斯即懲之而不怨。殺之而甘心。而謂猶有不遵約束。故違號令。損國家之威重。貽無窮之禍患者乎。雖上官體察弊端。時或委員偵訪。而訪弊者。仍為作弊之人。則又增一層剝削。論者謂今日之事。殊難認真。夫真之一字。正呂子所謂千古學脈。世之所以抵死奔走者皆假也。然屢見亦有認真。而公事多窒礙者則又何道之從乎。大約軍中必以鎮定廉明為本。必以不循情面為公。夫而后可以講訓練。至于練心練練耳目。練步伐進退。則有明戚大將軍練兵紀實。紀效新書具在。大含細入。包括靡遺。終身用之。有不能盡。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然則端本善則。必勉將領以不受員弁之饋遺而后其源清。由是而備弁而千把而隊什長。亦何敢沾染絲毫。上下相維如此。眾兵勇具有天良。而謂絕無感動乎。積習難回。姑擬去其太甚。庶營伍或改觀焉。

一曰文治。昔先王建邦設都樹之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上下相承。遠近相維。今日之督撫司道府州縣亦猶是也。然昔人謂天下者。天子與宰相總而治之。而千百州縣則分而治之者也。州縣為親民之官。堂上一官稱父母。眼前百姓即兒孫矣。今試問真能拊循教養者有幾乎。有缺不問利弊。而先問優瘠。得缺不講撫字。而專講催科。甚有借罰勒賄以行其私。敲骨剝膚而吮其髓者。及夫刁徒交控。百姓哄堂。含垢包羞。無所不至。名裂而利于何有。而循良素著者。勤政則案無留牘。親賢則習少陽鱎。一時士林歌之。輿情戴之。何喁喁然多頌聲也。然而濟濟宦場人材不易。安所得眾賢才而用之。而敗壞庸劣者。究亦無多。則惟有中材居其大半。夫中平之質。介于可賢可否之間。策之以上進。而精神漸見振興矣。聽之以隨波。而行徑日就卑污矣。此中陶鑄之權。全賴上官平日留心人物。周諮博訪。得之有意無意之間。不第參苓佳品。置之夾袋之中。即散薄植。亦入繩墨之內。斯真大匠之門。無棄才矣。若夫壞木株。根本已斷。正不必曲施補救而過用調停。夫而后賢良者如飲露之朝葉。益覺向榮中平者。如久旱之午苗。咸思長發。是上之成全造就。不更多乎。論者謂智周明察。事非容易。假人以耳目。易受欺蒙。詢訪及芻蕘。保無恩怨。然而鑒空而物來自照。衡平而我見胥忘。任以誠不任以術。聽言可觀人。覺其詐不露其明。用人仍不自用。嘗讀 朱批諭旨。萬幾之下。燈右揮毫。凡司道關政無言責者。罔不許以陳奏。互相稽查。而開誠布公。亦卒未有訐以私匿其隱者。統十八省中外文武大僚。明若觀火。始終深淺。如血脈之貫通。我  皇上仁覆天下。智臨萬物。憂勤宵旰。時猶策勵臣工。雖圣明天亶。未可學而能幾。而以一省較天下。則地近而事簡矣。論封疆大體。原不在察察為明。第公則生明。誠則生明。知人則善任。兩司各有耳目。而道府又為親臨。豈有委任一員。聽其賢否張弛任自為之。優不見獎。劣不見黜。而地方冀其有起色哉。某養五年。齒逾七十。本不與聞政事。第思通省大局。賊擾者八九郡。南昌一府。失陷者五六屬。事勢至此。可為寒心。茲幸恭逢大人。福星臨。砥柱狂瀾。近聞遄發官兵。各路進剿。運籌勝。知不難指日蕩平。然聞羊叔子有云。平吳之后。當勞遠慮。迂之言。亦非 為目前起見。將來平定后。傷心原野。滿目瘡痍。不惟貧者愈窮。即富者亦皆貧矣。魏叔子云。富人者。貧民之命。亦國家之外府也。貧民愈窮。其患已大。富民窮而天下乃真窮。其患更深。當此之時。如操漏舟。如支破屋。前塞則后穿。東撐則西倒。自非真有惻怛慈愛之意。扶衰救弊之心。經權互用。其能以曩時舊習一日安于黎之上哉。事雖越。難以自緘。疾俗之嫌。知不能免。不揣冒昧。用敢率直陳。祇求訓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宁市| 铅山县| 滦平县| 无为县| 双牌县| 麻江县| 廊坊市| 克什克腾旗| 托里县| 怀来县| 济阳县| 丰县| 芜湖市| 龙井市| 老河口市| 永嘉县| 鸡东县| 长汀县| 瓦房店市| 镇赉县| 花莲市| 大理市| 新乡县| 漠河县| 桃园市| 桃源县| 太和县| 尖扎县| 铜梁县| 唐海县| 富锦市| 蓝山县| 青冈县| 望城县| 奎屯市| 嘉祥县| 澎湖县| 五大连池市| 昭苏县| 鄂托克旗| 岚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