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2章 南匈奴列傳(2)

  • 后漢書
  • 范曄
  • 3014字
  • 2015-12-20 17:33:51

臣累世蒙恩,不可勝數。孝章皇帝圣思遠慮,遂欲見成就,故令烏桓、鮮卑討北虜,斬單于首級,破壞其國。今所新降虛渠等詣臣自言:“去歲三月中發虜庭,北單于創刈南兵,又畏丁令、鮮卑、遁逃遠去,依安侯河西。今年正月,骨都侯等復共立單于異母兄右賢王為單于,其人以兄弟爭立,并各離散。”臣與諸王骨都侯及新降渠帥雜議方略,皆曰宜及北虜分爭,出兵討伐,破北成南,并為一國,令漢家長無北念。又今月八日,新降右須日逐鮮堂輕從虜庭遠來詣臣,言北虜諸部多欲內顧,但恥自發遣,故未有至者。若出兵奔擊,必有響應。今年不往,恐復并壹。臣伏念先父歸漢以來,被蒙覆載,嚴塞明侯,大兵擁護,積四十年。臣等生長漢地,開口仰食,歲時賞賜,動輒億萬,雖垂拱安枕,慚無報效之地。愿發國中及諸部故胡、新降精兵,遣左谷蠡王師子、左呼衍日逐王須訾將萬騎出朔方,左賢王安國、右大且渠王交勒蘇將萬騎出居延,期十二月同會虜地。臣將余兵萬人屯五原、朔方塞,以為拒守。臣素愚淺,又兵眾單少,不足以防內外。愿遣執金吾耿秉、度遼將軍鄧鴻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并力而北,令北地、安定太守各屯要害,冀因圣帝威神,一舉平定。臣國成敗,要在今年。已敕諸部嚴兵馬,訖九月龍祠,悉集河上。唯陛下裁哀省察!

太后以示耿秉。秉上言:“昔武帝單極天下,欲臣虜匈奴,未遇天時,事逐無成,宣帝之世,會呼韓來降,故邊人獲安,中外為一;生人休息,六十余年。及王莽篡位,變更其號,耗擾不止,單于乃畔。光武受命,復懷納之,緣邊壞郡得以還復。烏桓、鮮卑,咸脅歸義。威鎮四夷,其效如此。今幸遭天授,北虜分爭,以夷伐夷,國家之利,宜可聽許。”秉因自陳受恩,分當出命效用。太后從之。

永元元年,以秉為征西將軍,與車騎將軍竇憲率騎八千,與度遼兵及南單于眾三萬騎,出朔方擊北虜,大破之。北單于奔走,首虜二十余萬人。事已具《竇憲傳》。

二年春,鄧鴻遷大鴻臚,以定襄太守皇甫棱行度遼將軍。南單于復上求滅北庭,于是遣左谷蠡王師子等將左右部八千騎出雞鹿塞,中郎將耿譚遣從事將護之。至涿邪山,乃留輜重,分為二部,各引輕兵兩道襲之。左部北過西海至河云北,右部從匈奴河水西繞天山,南度甘微河,二軍俱會,夜圍北單于。單于大驚,率精兵千余人合戰。單于被創,墮馬復上,將輕騎數十遁走,僅而免脫。得其玉璽,獲閼氏及男女五人,斬首八千級,生虜數千口而還。是時南部連克獲納降,黨眾最盛,領戶三萬四千,口二十三萬七千三百,勝兵五萬一百七十。故事:中郎將置從事二人,耿譚以新降者多,上增從事十二人。

三年,北單于復為右校尉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其弟右谷蠡王於降韐自立為單于,將右溫禺韐王、骨都侯已下眾數千人,止蒲類海,遣使款塞。大將軍竇憲上書,立於除韐為北單于,朝廷從之。四年,遣耿夔即授璽綬,賜玉劍四具,羽蓋一駟,使中郎將任尚持節衛護屯伊吾,如南單于故事。方欲輔歸北庭,會竇憲被誅。五年,於除韐自畔還北,帝遣將兵長史王輔以千余騎與任尚共追,誘將還斬之。破滅其眾。

單于屯屠何立六年薨,單于宣弟安國立。

單于安國,永遠五年立。安國初為左賢王而無稱譽。左谷蠡王師子素勇黠多知,前單于宣及屯屠何皆愛其氣決,故數遣將兵出塞,掩擊北庭,還受賞賜,天子亦加殊異。是以國中盡敬師子,而不附安國。安國由是疾師子,欲殺之。其諸新降胡初在塞外,數為師子所驅掠,皆多怨之。安國因是委計降者,與同謀議。安國既立為單于,師子以次轉為左賢王,覺單于與新降者有謀,乃別居五原界。單于每龍會議事,師子輒稱病不往。皇甫棱知之,亦擁護不遣,單于懷憤益甚。

六年春,皇甫棱免,以執金吾朱徽行度遼將軍。時單于與中郎將杜崇不相平,乃上書告崇,崇諷西河太守令斷單于章,無由自聞。而崇因與朱徽上言:“南單于安國疏遠故胡,親近新降,欲殺左賢王師子及左臺且渠劉利等。又右部降者謀共迫脅安國,起兵背畔,諸西河、上郡、安定為之儆備。”和帝下公卿議,皆以為“蠻夷反覆,雖難測知,然大兵聚會,必未敢動搖。今宜遣有方略使者之單于庭,與杜崇、朱徽及西河太守并力,觀其動靜。如無它變,可令崇等就安國會其左右大臣,責其部眾橫暴為邊害者,共平罪誅。若不從命,令為權時方略,事畢之后,裁行客賜,亦足以威示百蠻”。帝從之。于是徽、崇遂發兵造其庭。安國夜聞漢軍至,大驚,棄帳而去,因舉兵及將新降者欲誅師子。師子先知,乃悉將廬落入曼柏城。安國追到城下,門閉不得入。朱徽遣吏曉譬和之,安國不聽。城既不下,乃引兵屯五原。崇、徽因發諸郡騎追赴之急,眾皆大恐,安國舅骨都侯喜為等慮并被誅,乃格殺安國。

安國立一年,單于適之子師子立。

亭獨尸逐侯韑單于師子,永元六年立。降胡五六百人夜襲師子,安集掾王恬將衛護士與戰,破之。于是新降胡遂相驚動,十五部二十余萬人皆反畔,脅立前單于屯屠何子薁韐日逐王逢侯為單于,遂殺略吏人,燔燒郵亭廬帳,將車重向朔方,欲度漠北。于是遣行車騎將軍鄧鴻、越騎校尉馮柱、行度遼將軍朱徽將左右羽林、北軍五校士及郡國積射、緣邊兵,烏桓校尉任尚將烏桓、鮮卑,合四萬人討之。時南單于及中郎將杜崇屯牧師城,逢侯將萬余騎攻圍之,未下。冬,鄧鴻等至美稷,逢侯乃乘冰度隘,向滿夷谷。南單于遣子將萬騎,及杜崇所領四千騎,與鄧鴻等追擊逢侯于大城塞,斬首三千余級,得生口及降者萬余人。馮柱復分兵追擊其別部,斬首四千余級。任尚率鮮卑大都護蘇拔廆、烏桓大人勿柯八千騎,要擊逢侯于滿夷谷,復大破之。前后凡斬萬七千余級。逢侯遂率眾出塞,漢兵不能追。七年正月,軍還。

馮柱將虎牙營留屯五原,罷遣鮮卑、烏桓、羌胡兵、封蘇拔廆為率眾王,又賜金、帛。鄧鴻還京師,坐逗留失利,下獄死。后帝知朱徽、杜崇失胡和,又禁其上書,以致反畔,皆征下獄死,以雁門太守龐奮行度遼將軍。逢侯于塞外分為二部,自領右部,屯涿邪山下。左部屯朔方西北,相去數百里。八年冬,左部胡自相疑畔,還入朔方塞,龐奮迎受,慰納之。其勝兵四千人,弱小萬余口,悉降,以分處北邊諸郡。南單于以其右溫禺犢王烏居戰始與安國同謀,欲考問之。烏居戰將數千人遂復反畔,出塞外山谷間,為吏民害。秋,龐奮、馮柱與諸郡兵擊烏居戰,其眾降,于是徙烏居戰眾及諸還降者二萬余人于安定、北地。馮柱還,遷將作大匠。逢侯部眾饑窮,又為鮮卑所擊,無所歸,竄逃入塞者駱驛不絕。

單于師子立四年薨,單于長之子檀立。

萬氏尸逐韑單于檀,永元十年立。十二年,龐奮遷河南尹,以朔方太守王彪行度遼將軍。南單于比歲遣兵擊逢侯,多所虜獲,收還生口前后以千數,逢侯轉困迫。十六年,北單于遣使詣闕貢獻,愿和親,修呼韓邪故約。和帝以其舊禮不備,未許之,而厚加賞賜,不答其使。元興元年,重遣使詣敦煌貢獻,辭以國貧未能備禮,愿請大使,當遣子入侍。時鄧太后臨朝,亦不答其使,但加賜而已。

永初三年夏,漢人韓琮隨南單于入朝,既還,說南單于云:“關東水潦,人民饑餓死盡,可擊也。”單于信其言,遂起兵反畔,攻中郎將耿種于美稷。秋,王彪卒。冬,遣行車騎將軍何熙、副中郎將龐雄擊之。四年春,檀遣千余騎寇常山、中山,以西域校尉梁慬行度遼將軍,與遼東太守耿夔擊破之。事已具《慬》、《夔傳》。單于見諸軍并進,大恐怖,顧讓韓琮曰:“汝言漢人死盡,今是何等人也?”乃遣使乞降,許之。單于脫帽徒跣,對龐雄等拜,陳道死罪。于是赦之,遇待如初,乃還所抄漢民男女及羌所略轉賣入匈奴中者,合萬余人。五年,梁慬免,以云中太守耿夔行度遼將軍。

無初元年,夔免,以烏桓校尉鄧遵為度遼將軍。遵,皇太后之從弟,故始為真將軍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咸宁市| 深圳市| 贵定县| 仙桃市| 疏附县| 定南县| 中西区| 韶山市| 玛多县| 南涧| 怀安县| 盘锦市| 深泽县| 尚志市| 微博| 鄂伦春自治旗| 赤水市| 新竹市| 松溪县| 城口县| 旺苍县| 灌阳县| 孟州市| 上饶市| 扎兰屯市| 绥中县| 琼结县| 上思县| 正蓝旗| 喀喇沁旗| 子洲县| 余江县| 外汇| 孟州市| 平罗县| 汉寿县| 五大连池市| 曲周县| 梁河县| 夏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