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喻其在江樓所數船之多,所認船之細,所盼之切,所望之久。“皆不是”飽含著失望與哀怨。七字之中,跌宕轉折,曲盡情意,滲透了希望喜悅與憂傷的感情。結尾二句,實處寫景,虛處傳神,景與情合,生動貼切,將思婦纖綿、凄清悵望之情合盤托出。恰如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所評:“絕不著力而款款深深,低徊不盡,是亦謫仙才也。吾安得不服古人?”河傳其一江畔,相喚,曉妝鮮。仙景個女采蓮,請君莫向那岸邊。少年,好花新滿船。紅袖搖曳逐風暖,垂玉腕,腸向柳絲斷。浦南歸,浦北歸?莫知。晚來人已稀
【注】江畔三句——江邊采蓮女相喚,其曉妝鮮艷
仙景二句——美景中來了個采蓮女,請你莫要向那岸邊。這兩句是船夫的所見和說話,意思是希望漂亮的采蓮女,不要往少年所在的岸邊去游玩
仙景:風景幽美如仙境。個女:一個少女
少年二句——那邊滿插鮮花的船上,乘坐著一個少年。這兩句是女子所見
紅袖三句——采蓮女的紅袖迎著暖風搖曳飄動,采蓮時垂下如玉的手腕,她的心已飛向少年所在的柳蔭之處。柳絲:指少年停留之處。腸斷在這里是指感情深切、盼望急切
浦南歸三句——這是采蓮女見少年后的感情變化,已被情緒所迷,不辨歸宿,即想:從南浦回家?還是從北浦回家?主意難定。又解:指采蓮女不見少年,猜想:“他是從南浦去了呢?還是從北浦去了呢?不知道。”晚來句——已近傍晚,人越來越少了
【析】這首詞寫采蓮女對少年的傾慕
上片開頭四句勾勒江南清晨中的采蓮少女,景美,人更美。“江畔、相喚”四字寫盡江南采蓮女天真爛饅、媳笑相招的情態。后三句筆鋒轉至少年,為船夫指引之詞。兩層之間,似斷實聯
下片頭三句筆墨又落到采蓮女,重彩點染她們于和風吹拂、柳絲蕩漾之中紅袖搖曳、玉腕戲波的動人形象,并巧妙點出采蓮女對少年的傾慕,“腸”指女方,“柳絲”指男方,“腸斷”中用“向柳絲”三字隔斷,用法別致
結尾二句寫采蓬女對少年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意心情。“浦南”,“浦北”是女子的自度之詞,見其魂牽夢繞,不知所歸,直到天晚人稀的恍憾狀態
其二具一湖上,閑望,雨蕭蕭。煙浦花橋路遙,謝娘翠蛾愁不消。終朝,夢魂迷晚潮。蕩子天涯歸掉遠,春已晚,營語空腸斷。若那溪,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
【注】湖上三句——謝娘所見湖上景色。蕭蕭:或寫作“瀟瀟”,形容刮風下雨的狀態
煙浦二句——望著煙霧籠罩的湖邊花橋,更覺路途遙遠,謝娘此刻愁緒縈繞,翠眉緊蹙。謝娘:泛指思婦。見溫詞《更漏子》“其一”注,翠蛾:翠眉
蕩子三句——離家之人遠在天涯,將要回來的船離此地是這么遙遠呵!春已暮,聽鶯語聲聲,使思婦空斷腸。歸棹:歸舟,以棹代船
若耶三句——在若耶溪西畔的柳堤上,思婦盼郎歸,可是卻聽不到郎的馬叫聲。若耶溪:水名,今浙江紹興縣南,傳說西施曾在此處浣紗。此言“若耶溪”,是以西施之美自喻
【析】這首詞寫游春女子對情人的思念
上片,“湖上”是游春之處,“望”為一篇之主干,而冠以“閑”字,足見女子并無心游春,只不過借景遣愁而已。“雨蕭蕭”三句是望中之景:煙雨蒙蒙,柳浦花橋,一片迷離。“路遙”一詞帶出望中之情,既是景的結束,又是后三句的起始,且為下片張本,真是天衣無縫之筆,轉換自然。“謝娘”三句是女主人公望中的神態,愁思與帶雨的晚潮混在一起,如幻如夢,沒完沒了
下片頂承“路遙”,寫情人遠在天涯,歸期難測,辜負春光,鶯語斷腸,怨人及物。結尾寫女主人公所居之地,也是與情人分別之處,景物依舊,千里人遙,連馬嘶聲也聽不到,只有堤柳如絲,無限凄然
其三同伴,相喚,杏花稀。夢里每愁依違,仙客一去燕已飛。不歸,淚痕空滿衣。天際云鳥引晴遠,春已晚,煙靄渡南苑。雪梅香,柳帶長,小娘,轉令人意傷
【注】依違——原意是形容聲音忽離忽合。曹植《七啟》:“飛聲激塵,依違厲響。”這里是指人的離合,重在離。仙客:古人指某些特異的動植物。這里是指“鶴”,相傳仙人多騎鶴,所以稱之為“仙客”,或稱“仙禽”
天際三句——見云鳥飛于天際,越感晴空遼遠。春已暮,煙云中渡過南苑。云鳥:云間飛鳥。引晴遠:使人覺得晴空寬闊遼遠。“晴”與“情”諧音,是雙關語,“引晴遠”含有將感情引到遠方之意
【析】這首詞寫女子對情人的懷戀
上片從與同伴的談話中表達相思之情。前三句寫在杏花凋落的時刻,同伴相招,互訴心曲。后四句為女主人公的獨白:她在夢里都十分擔心相聚又散,這是想象;而現實是情人遠行,如鶴去,如燕飛,音訊不歸,聚首談何容易,只有空留淚痕沾衣,可見想念情切
下片寫由念而怨,自怨自傷,恨己不如鳥,高翔遠引,追隨情人!春晚煙深,梅香柳長,一春已過,情人不歸,令人神傷!《河傳》三首,句式長短錯落,轉韻頻繁,促節繁音,結構起伏,曲盡情意。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評說:“《河傳》一調,最難合拍。飛卿振其蒙,五代而后,便成絕響。”這是很有道理的。通篇句斷而意不斷,展轉相連,融成一片,既有完美的意象,又有活潑的節奏美
番女怨其一萬枝香雪開已遍,細雨雙燕。鈿蟬箏、金雀扇,畫梁相見。雁門消息不歸來,又飛回
【注】香雪——指春天白色的花朵,杏花或梨花均可。《花間集》中用“香雪”一詞共五處,三處是指花如白雪,如:溫詞中“萬枝香雪開已遍”,《菩薩蠻》“杏花含露團香雪”,毛熙震《菩薩蠻》“梨花滿院飄香雪”,兩處是指女子白膚如雪:張泌《滿宮花》“嬌艷輕盈香雪膩”,魏承斑《漁歌子》“蛟綃霧縠籠香雪”
鈿蟬箏三句——言雙燕飛于畫梁之上,又見到了女主人的鈿箏金扇
鈿蟬箏:箏上用金片作蟬妝飾。金雀扇:繪有金雀的扇子
雁門——指雁門關。《山海經》:“雁門,雁飛出于其間。”舊址在山西省代縣西北雁門山上。《代州志》:唐置關于絕頂,兩山夾峙,形勢雄險,自古為戍守重地。這里泛指西北邊塞。消息:指遠征夫君的音信
【析】這首詞寫女子觸景傷懷
女子在杏花開放的日子里,于細雨中看到舊時雙燕又嬉戲于梁間,于是想到她遠征在邊塞的丈夫,是在這個時候離家的,現在燕子飛回,而征人一點消息都沒有。“鈿蟬”兩句意在突出女主人公的青春美麗,加強懷念之情
其二磧南沙上驚雁起,飛雪千里。玉連環、金鏃箭,年年征戰。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
【注】磧(qì棄)——水中沙灘,此處指沙漠
玉連環——《戰國策?齊策》:“秦昭王嘗遣使者,遺君王后以玉連環。”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鐵鏈之類的東西
金鏃箭——征人所用武器之一
錦屏——有彩畫的屏風
【析】這首詞寫征人憶家,在溫庭筠詞中是比較有特色的
開頭兩句寫邊塞環境:沙漠千里,大雪狂飄,塞雁驚飛。“玉連環”二句寫征人的裝束,可見征戰之苦,戰情之急。“年年”承上啟下,因戰情緊,故“年年征戰”;因征戰苦,故年年、日日憶家。結末二句,縱筆遠揚,推進一層,不說自己憶家,而為女子著想,因離恨而畫樓冷落,錦屏寂寞,又想象家中的杏花開放。可謂曲盡人情
荷葉杯其一一點露珠凝冷,波影。滿池塘,綠莖紅艷兩相亂。腸斷,水風涼
【注】凝冷——凝聚著清冷
綠莖句——綠色的枝干,紅色的花朵,雜在一處,月色下分辨不清。這里指荷池曉景
腸斷——這里是魂斷之意,形容神情入迷
【析】這首詞寫破曉時的荷塘景色
前四句寫波光荷影,露珠滴滴,綠莖紅花,繚亂其間,清麗可愛。后兩句寫情,面對清涼的水風,神情悠然。《栩莊漫記》評道:“全詞實寫處多,而以腸斷二字融景入情,是以俱化空靈。”其二鏡水夜來秋月,如雪。采蓮時,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
【注】鏡水二句——秋月照水,水平如鏡,月光如雪
小娘句——少女紅潤的粉面映照著碧色的寒水。紅粉:紅粉面。寒浪:形容池水清冷明澈
【析】這首詞寫月夜采蓮女的惆悵
波平如鏡,秋月如雪,采蓮女子面對寒浪,產生了惆悵之情。這里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想象天地,她的惆悵,是因為感到采篷辛苦勞碌?還是覺青春虛度?或者是別有情懷?其三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注】楚女——泛指南國女子
南浦——泛指送別之地。浦(pǔ普):水邊,岸邊。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濕愁紅——紅指荷花,即雨濕帶愁的荷花
隔西風——小船已去遠,隔風相望,所以說“隔西風”
【析】這首詞是寫少女駕舟歸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淡淡哀愁
這哀愁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少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場,卻從行者眼里寫出。首二句點明主人、情事、地點、環境。特別用雨濕花紅烘托氣氛。花紅無所謂愁與不愁,但在朝雨歸去的離人眼里,卻帶上了愁的輕紗
小船駛入花叢,本是極美的境界,只是風起波掀,人又遠去,無影無蹤,倩影留在眼前,哀愁注滿心田
胡國瑞先生在《論溫庭筠詞的藝術風格》一文中評這兩首詞說:“曲調節拍短促,而韻律轉換頻數,這類詞調形式與五、七言詩大異其趣,確足令人一新耳目。”他還說:“雖整體如此短小,作者卻能以少許斷續的線條,繪成一幅饒有情趣的人物小景。”皇甫松,生卒未詳,字子奇,自號“檀欒子”。新安(今浙江建德附近)人。行事也不可考,只知是皇甫湜之子、牛僧孺之甥,未曾入仕
他的詞措詞閑雅秀麗,特具爽朗之致,難入側艷一流。李冰若的《栩莊漫記》對皇甫松的詞作了極為恰當的評價,說他的詞“秀雅在骨”,如“初日芙蓉春月柳,庶幾與韋相同工”
天仙子其一晴野鷺鷥飛一只,水葓花發秋江碧。劉郎此日別天仙,登綺席。淚珠滴,十二晚峰高歷歷
【注】鷺鷥——鳥名,體長一尺許,羽色純白,嘴長而尖,頸細長,頭部后端有白色長羽毛,背胸部有蓑毛飾羽,捕食魚類,又稱“白鷺”。社甫《絕句》“一行白鷺上青天”即指此
水葓(hóng 紅)——植物名,“蓑”或作“葒”,又稱“葒草”、“游龍”、“石龍”,高五六尺,葉大,莖葉帶紅色,秋日開花,紅色或白色
又解:水葓謂之葓菜,其莖中空,又謂“空心菜”
劉郎二句——劉郎那日與天仙告別后,登上了人間的坐席。劉郎:指劉晨,這里泛指所愛之士。見溫詞《思帝鄉》中“阮郎”注。綺席:富麗的席坐,這里指由仙境回到人間。天仙:指天臺山神女,劉晨、阮肇所遇者
十二峰——巫山以上,群峰連綿,其尤突出者有十二峰。李端《巫山高》:“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明陳耀文《天中記》曰:巫山十二峰為望霞、翠屏、朝云、松巒、集仙、聚鶴、凈壇、上升、起云、飛鳳、登龍、圣泉
古對十二峰名稱說法不一致,元劉壎《隱居通議》據《蜀江圖》所列名,多獨秀、筆峰、盤龍、仙人,而無朝云、凈壇、上升、圣泉。歷歷:形容物象清清楚楚
【析】這首詞是就題發揮,詠劉郎在天臺山遇神女的事,但只截取了離別的一個場面
首二句用“晴空”、“碧江”、“花發”渲染離別的環境,用“鷺鷥飛一只”起興,引入劉郎別天仙的詠嘆。末二句寫別情。“十二晚峰高歷歷”一句以景結情,融情于景,凄寂無限。《白雨齋詞話》評:“飛一只便妙,結筆得遠韻。”其二躑躅花開紅照水,鷓鴣飛繞青山嘴。行人經歲始歸來,千萬里。錯相倚,懊惱天仙應有以
【注】躑躅花——植物名,四、五月開紅花,漏斗狀,形似杜鵑花,又稱“紅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等名
青山嘴——山口
錯相倚——言天仙錯依靠了人間的劉晨,不能白頭偕老。倚:依靠
懊惱句——即天仙煩惱懊悔是有原因的。懊惱(àonǎo 奧腦):心中懊悔煩惱。以:因,緣由
【析】這首詞與前一首一樣,也是就題發揮。不同的是,此首寫天人相隔,惱恨全同
花開照水寫環境,以“鷓鴣飛繞青山咀”寫劉阮經歲而歸人間的依依之情。最后不寫劉阮惱恨不能復返,卻從天仙懊恨人神千里之遙,不復再見,更覺深透一層。《白雨齋詞話》評:“無一字不警快可喜。”浪淘沙其一灘頭細草接疏林,浪惡罾船半欲沉。宿鷺眠鷗飛舊浦,去年沙嘴是江心
【注】罾船漁人之船。罾(zeng 增):一種甲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魚網
宿鷺眠鷗——指浦上棲歇的水鳥。鷺:白鷺,見皇甫松詞《天仙子》注
鷗:(ōu 歐)水鳥,捕食魚類,頭大,嘴扁平,翼長而尖,羽毛多白色,又稱“沙鷗”
沙嘴江口處積沙所造成的小洲
【析】這首詞從自然景物中寫時事的盛衰之感
開頭兩句寫灘頭林草相接,江中漁船沉浮的客觀環境,為后兩句生發開去作了準備。第三句是過渡,寫一個極細的鏡頭:鷗鷺猶戀舊地,可是時過境異,舊地難尋了,由此道出最后一句寓有哲理的句子:“去年沙咀是江心”!形象地說明滄海桑田,倏忽變遷的深刻道理,湯顯祖在評《花間集》中說:“桑田滄海,一語道破,紅顏變為白發,美少年化為雞皮老翁,感慨系之矣。”其二蠻歌豆蔻北人愁,蒲雨杉風野艇秋。浪起眠不得,寒沙細細入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