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釋曰。有眾生如來先為贊嘆布施功德。后時或為此人毀呰布施。如此意隨人得成。何以故。若人于財物有慳吝心。為除此心故先為贊嘆布施。若人已欲樂行施。施是下品善根。如來后時更毀呰此施。令渴仰其余勝行。若不由此意贊毀則成相違。由如來有別意故。于一施中贊毀而不相違

論曰。如施戒及余修亦爾。是名四種意

釋曰。戒等亦如是。有人如來為贊毀于修。此是世間修故可毀呰。若出世間修則無可毀。義意及依異相云何如來心先緣此事。后為他說故名為意。由此因眾生決定。入正定聚故名此因為依

論曰。四依者一令入依。譬如于大小乘中。佛世尊說人法二種通別。二相所攝俗諦

釋曰。于正說中約世諦理說有人法及通別二相。為令眾生入于正義故。名令入依

論曰。二相依。譬如隨所說法相中必有三性

釋曰。于正說中若應說法相必說三性。此三性是一切法總相。若欲了別一切法。必須依此三相。故名相依

論曰。三對治依。此中八萬四千眾生煩惱行。對治顯現

釋曰。于正說中若說眾生行對治。不出八萬四千。謂說四諦等。此說能除眾生因果中身見戒取疑。以能成立眾生煩惱對治故。名對治依

論曰。四翻依。此中由說別義言詞以顯別義。譬如偈言

釋曰。于正說中由顯說別義。文字但說別義。故名翻依。如偈言

論曰

阿娑離。娑羅摩多耶。毗跋耶斯者。修絺多。離施那者。僧柯履多。羅槃底菩提物多摩

論曰。阿娑離

釋曰。謂定。何以故。娑離者有二義。一實二動。阿娑離謂不實不動。不實是文句明了義。不動是秘密義。不動故名定

論曰。娑羅摩多耶

釋曰。名起實心。謂于定起尊重心

論曰。毗跋耶斯者

釋曰。謂四念處智慧。何以故。毗跋耶斯者。亦有二義。一倒謂于無常起常倒等。二翻倒謂于常作無常解。倒是文句明了義翻倒是秘密義

論曰。修絺多

釋曰。謂善住。善住于念處

論曰。離施那者

釋曰。謂正勤。何以故。離施那者亦有二義。一煩惱二苦難。煩惱是文句明了義??嚯y謂正勤是秘密義

論曰。僧柯履多

釋曰。亦有二義。一染污二疲惓。染污是文句明了義。疲惓是秘密義。菩薩為眾生于生死。長時恒行苦行。是故疲惓如羅睺羅法師言。世尊長時于生死劬勞。但由大悲不由余事

論曰。羅槃底菩提物多摩

釋曰。羅槃底言得。菩提言覺。物多摩言勝。若取此偈明了義判文。則成相違。若取秘密義判文。則是正說。欲令眾生依理判文。以理為依不應依文故說此偈?;蛴腥藨x慢輕蔑說者。自不能如理判義。欲破彼慢心故說此偈。是名翻依

論曰。若人欲廣解釋大乘法。略說由三相應。當如此解釋。一廣解緣生體相。二廣解依因緣已生諸法實相。三廣解成立所說諸義。廣解緣生體相者。如偈說言。熏習所生諸法。此從彼如此果報識。及以生起識由更互因生

釋曰。外塵分別所生。本識中熏習種子故。稱言說熏習。一切余法以此為因得生。謂生起識為性。言說熏習以諸法為因故。言此法從彼生。由此言說已顯本識。與生起識更互為因

論曰。廣解釋依因緣已生諸法實相者。諸法者謂生起識為相有相。及見識為自性

釋曰。是諸法有相有見為自性。生起識為相。應如此知諸法有兩體。若塵識以相為體。若識識以見為體。從因緣生果法。性相有三種

論曰。復次諸法依止為相

釋曰。謂依他性

論曰。分別為相

釋曰。謂分別性

論曰。法爾為相

釋曰。謂真實性

論曰。由此言說。于三性中諸法體相則得顯現

釋曰。由此言說一切從因緣所生法。由法爾故虛。虛故成倒。由倒故得虛果。由有果故有分別。由分別故有法爾。是故或順相成?;蚰嫦喑?。此三種性相遍攝一切果

論曰。如偈言

釋曰。為顯此義故重說偈

論曰

從有相有見  應知法三相

釋曰。諸法不出二種。一相二見。于相見中應了別三性為相。此三相如此方便應解釋。今當顯說

論曰。云何得解說此法相分別性。于依他性實無所有。真實性于中實有。由此二不有有故。非得及得未見已見。真如一時自然成。于依他性中分別性無故。真實性有故。若見彼不見此。若不見彼即見此

釋曰。二謂分別性及真實性。此二第一無第二有故。言此二不有有。由見分別不見真實。謂未見真實人是凡夫不見時。圣人不見分別。即見真實

論曰。如偈言

釋曰。為顯此義故重說偈

論曰

依他中分別  無但真實有

故不得及得  于中二平等

釋曰。于中謂于依他性中。此二平等。謂于依他性中分別無真實有故。故凡夫人顛倒執(zhí)。如此得不得圣人正見故。于依他中亦有得不得義

論曰。廣解成立所說諸義者。譬如初所說文句由所余諸句顯示分別?;蛴晒Φ乱乐??;蛞蚴铝x依止。功德依止者。廣說佛世尊功德。最清凈慧

釋曰。因前二義。一切所說應如此解釋。今當說此方便。此中所說或依功德義?;蛞酪蚴铝x。依功德義中最清凈慧。是初句。所余諸句各顯此義

論曰。無二行謂于所知一切無障行起功德

釋曰。不如聲聞獨覺智慧有障。無障由有障故不清凈。由無障故清凈。如來智慧于一切處悉無障。是故無凈不凈。由此義故無二

論曰。無相法為勝依意行。謂于有無無二相。真如最清凈令入功德

釋曰。即是無垢清凈真如。說名無相法。由此一切法無所有為體故。此法離有相。由自體實有故。此法離無相。于無相法由最清凈。是故自能通達。亦能令他通達故。說無相法為勝依意行

論曰。住于佛住。謂不由功用。不舍如來事。佛住功德

釋曰。此顯無住處涅槃。不在生死故無功用心。不在涅槃故。不舍如來利益眾生事。如此二義由無住處涅槃故得成立故。說此涅槃名為佛住

論曰。至得諸佛平等。謂于法身依止及意事。無差別功德

釋曰。依止即法身。意是應身。事是化身。如此三身一切十方三世如來平等無異。如此平等一切如來皆已至得

論曰。行無礙行。謂修習一切障對治功德

釋曰。為對治一切三障。如來恒修對治慧。是故如來智于法體及法相皆無障礙

論曰。不可破無對轉法。謂降伏一切外道功德

釋曰。于世間中無有天魔及外道諸說。能如理破。如來所說正法安立自法。亦無有能以自所立法對。翻如來正法。何以故。如來所說無失本性故

論曰。不可變異境。謂生于世間。非世間法所染污功德

釋曰。世間是如來出生處。如來雖復生于世間。貪愛等八法及四倒不能染污。境即四念處謂真如空

論曰。不可思惟所成立法。謂安立正法功德

釋曰。修多羅等十二部正法。不可量不可思。非凡夫所能知。如來安立此法竟乃至嬰兒等亦能通達。如鳩摩羅迦葉等是前清凈慧句。于余句一一應知相應

論曰。至三世平等。謂四種善巧。答他問功德

釋曰。如來于現在證一切法。于過去未來亦證無比。由證此智平等。若他約三世問難無不依證智。作四種答。故智答皆等如來。至此二種平等

論曰。于一切世界現身。謂于一切世界中。顯現應化身功德

釋曰。為化菩薩及二乘。隨眾生根性顯現二身。為說為行

論曰。于一切法智慧無礙。謂能決他疑功德

釋曰。由得四無畏故自決無疑。由得四無礙辯故能決他疑。是故能答難決疑

論曰。一切行與智慧相應。謂由種種行能令他入功德

釋曰。如來欲行他利益事。此事先是智所緣。由此事他得入真位。則與他智慧相應。此事以自智慧為因。以他智慧為果。一切如來所行方便。謂神通輪記心輪說法輪。乃至出入息等。無不自與智慧相應。無不令他得智慧。無有空過

論曰。于法智無疑。謂于未來世法。生智功德

釋曰。此法于未來應生能如此智。是故于未來世法無疑。為令他得此法。隨眾生根性能立教

論曰。不可分別身。謂隨眾生樂顯現功德

釋曰。眾生界過數量。意欲及入道方便亦過數量。處所亦過數量。如來能隨此事差別。示現化身數量相貌時節(jié)處所。并不可分別

論曰。一切菩薩所受智慧。謂能行無量依止眾生正教化事功德

釋曰。由無量菩薩依止。是眾生教化事。應可作此事。由得佛無我。為勝我此智但是菩薩所受故。但佛能化菩薩。但菩薩能受佛化。無量菩薩依止者。此有二義無量。或屬菩薩或屬依止。若屬菩薩。一切菩薩同一依止。謂以無我為勝我。若屬依止顯法身遍滿。通為一切菩薩依止

論曰。至無二佛住波羅蜜。謂平等法身波羅蜜成就功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湛江市| 安西县| 登封市| 邯郸市| 建德市| 广安市| 巴青县| 廉江市| 枞阳县| 乌拉特中旗| 鱼台县| 蒲城县| 大关县| 兰考县| 军事| 聂荣县| 方城县| 磐安县| 哈巴河县| 谢通门县| 汝南县| 磐石市| 泰宁县| 油尖旺区| 潮州市| 朝阳区| 秭归县| 呈贡县| 都兰县| 定兴县| 固镇县| 沈丘县| 凤冈县| 海口市| 同心县| 岚皋县| 工布江达县| 博乐市| 西安市| 五指山市|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