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玩往來,乃施于人。人有虛實,五虛弗近,五實弗遠。往來者,氣機出入也。得神則可玩往來施于人者,刺其病也。得神乃可施刺于人。人有虛實,謂人之虛實不同也,五虛,五臟正氣虛也,虛則不可針,故曰弗近,五實,五臟邪氣實也,實則宜針,故曰遠。
至其當發,間不容 。,瞬同。發,舉也。 ,轉目也。至其舉針之際,其間不容于轉目爾。
手動若務,針耀而勻。務,專一也。勻,園活也。手動若務者,以手按穴,似專一而不移。針耀而勻者,行針之時,復光耀而園活也。
靜意視義,觀適之變。適,自得也。清靜其意,以視行針之義,可以觀其自得之變。變,通變也,言不執著之。
是謂冥冥,莫知其形。冥冥,靜之至也。莫知其形,變之至也。夫靜意視義,觀適之變者,是謂冥冥,而莫知其形也。
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烏烏,烏之疊至也。稷稷,稷之疊聚也。從見其飛,見其針之飛耀也。不知其誰,針園活而難按也。
夫手動若務,針耀而勻者,一如見其烏烏之至,見其稷稷之聚,從見其針之飛耀園活,而不知其誰也。
伏如橫弩,起如發機。伏如橫弩,針之未舉也。起如發機,針之已施也。夫至其當發,間不容 者,言未針如橫弩之伏,至其當發,如機之速,其間不容轉 也。此皆治神之道也。
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五虛弗近,五實弗遠,是但刺其實,不刺其虛。帝欲合虛實而咸刺之,故問何如而治其虛,何如而治其實。
岐伯曰∶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刺虛須實者,刺虛人須內其氣而實之也。刺實須虛者,刺實人須泄其氣而虛之也。
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于眾物。經脈之氣,已至于針孔,則當專心致志,而慎守勿失也。夫針之深淺,皆慎守勿失,故曰深淺在志,而氣之遠近,亦皆慎守勿失,故曰遠近若一。其慎守也則始臨深淵,其勿失也,則手如握虎,其深淺在志,而遠近若一也,則神無營于眾物。
此一節,言知天人合一之理,針刺神明之道,可以寶命,可以全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