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yī)統(tǒng) 【明 徐春甫】
崩漏證治
婦人崩漏,最為大病。年少之人,火熾血熱,房事過多,經(jīng)行時而有交感,俱致斯疾。大都涼血固濇,升氣益榮而可愈也。中年已上人,及高年嫠婦,多是憂慮過度,氣血俱虛,此為難治,必須大補氣血,養(yǎng)脾升胃固血,庶保十之二三。斯疾若不早治,則如頹圮之廈,斜倒傾敧,勢難支撐而使之正;又如苗槁而后灌溉,何可使之秀耶?
一血崩證有因虛,有因熱,虛則下陷,熱則流通,視其緩急,分標本而治之。緩用四物湯加條芩、附子,急以立效散、神效丸之屬。
一血臟虛冷,崩中下血,宜四物湯加阿膠、黃芩、參、芪。東垣謂崩帶下久,有屬于寒,不可一途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