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證治準繩 【明 王肯堂】

經(jīng)驗簡要治崩中法

冷者,脈緊細,手足寒,紅而淡黑,或五色,當歸建中加白龍骨、血竭、附子,下紫石英丸、震靈丹,灸火。

熱者,脈洪,四肢溫,心煩口苦燥,血沸而成,用黃芩湯、荊芥散,或清心蓮子飲加竹瀝、生地黃汁;甚者生地黃汁磨京墨、百草霜,冷服。

虛者,膠艾湯加麥門冬、鹿茸、龍骨、酸棗仁,或養(yǎng)榮湯加龍骨、血竭送震靈丹。

實者,腹中痛,煮附丸、四物湯加香附子。

心虛者,恍惚多夢,健忘舌強,小便多,面紅盜汗,柏子仁湯、酸棗仁湯加龍骨、京墨、百草霜,吞靈砂丹;又靈砂、當歸、蓮肉、龍骨,棗肉丸,參湯送下。

崩中作麝香、當歸香者,心氣已散。急服靈砂、龍骨等。

產(chǎn)寶分陰陽

受熱而赤,謂之陽崩;受冷而白,謂之陰崩。

黑藥通腎

凡治崩中,多用燒灰黑藥。經(jīng)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腎。皆通腎經(jīng)之藥也。夫血者,心之色也。血見黑即止者,由腎水制心火故也。

論益胃升陽湯

血脫益氣,古人之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長,故曰陽生陰長,諸甘藥為之先務。舉世皆以為補氣,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理也。

治用升舉

凡血崩脈沉弦而洪,或沉細而數(shù),或崩而又兼久瀉者,皆胃氣下陷也,故舉之升之,其病自愈。

治用黃芩

崩中藥,多是用止血藥及補血藥,惟黃芩為末,用霹靂酒下一法,乃是治陽乘陰,所謂治天暑地熱經(jīng)水沸溢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溪县| 蓬安县| 新宾| 资中县| 哈尔滨市| 开远市| 长治市| 靖安县| 云林县| 泾川县| 武清区| 东光县| 西和县| 成安县| 五莲县| 南昌县| 淄博市| 丹江口市| 平武县| 措美县| 松潘县| 永嘉县| 鄢陵县| 宜黄县| 吉水县| 贵阳市| 方正县| 芦山县| 蕲春县| 额尔古纳市| 新邵县| 阿拉善左旗| 北碚区| 邵东县| 绩溪县| 新丰县| 始兴县| 曲水县| 讷河市| 桑植县| 镇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