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毋庸置疑,商場如戰場。商戰之戰略、戰術、競爭、側攻皆出自兵法經典。上古至今,光耀千秋之帝王均善兵法,善征戰者必善治也。西點軍校商界領袖輩出,據四海之首。蓋因善戰者必可為大商,故,善商戰者必可為上將軍。
譯文
我們毋庸置疑,商場如戰場。商戰的典籍里面戰略、戰術、競爭、側攻等名詞都是從兵法經典里面引用出來的。從遠古的時候到現在,在歷史上光照千秋的帝王都是善于應用兵法的,因為善于征調全國軍民使大家萬眾一心,共同努力取得戰爭勝利的帝王,必然善于治理國家。走出商業領袖最多的軍事院校是美國西點軍校,位居世界第一。那是因為善戰的人運用軍事思想必然可以成為大企業家,所以,善于商戰的人必定可以成為軍事領袖。
【2】《尉繚子》云:“有提十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桓公也。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武子也。”孫武何以如此?蓋因孫武善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商戰之中善擇人而任勢者可王天下也!擇人而任勢前必先修內圣外王之道,欲修內圣外王之道者,唯《商戰兵法》!
譯文
中國古代的武經七書里面《尉繚子》說:“有統率十萬軍隊而天下無敵的,是誰呢?是齊桓公。有統率七萬軍隊而天下無敵的,是誰呢?是吳起。有統率三萬軍隊而天下無敵的,是誰呢?是孫武子。”孫武為什么能夠這樣善于征戰呢?因為孫武善于營造有利于自己的內外之勢,而不是苛求部下以命相搏苦戰取勝。因而,他能恰當地選擇人才巧妙地任用“勢”。所以商戰之中善于選擇部門領導者來駕馭有利于自己的內外之勢的領導人必然可以稱王于商界。但是在擇人而任勢之前,必然要先修煉自己達到內圣外王的境界,使內部外部都心悅誠服,心甘情愿地把領導人視為商界領袖,這樣就能夠實現企業的終極目標了。商戰之中能夠修煉達到內圣外王境界的典籍,只有《商戰兵法》了!
【3】孫子幼讀兵書,閱《黃帝兵書》《太公兵法》《風后渥奇經》《易經卜兵》《軍志》《軍政》《軍禮》《令典》《周書》《老子兵錄》《尚書兵紀》《管子兵法》等。均為善征善治之先賢之道。自黃帝始,其后商湯、周武、桓公、魏武、唐宗、宋祖、洪武、康熙,均創一代盛世。實因戰乃盛世之輔也。兵強則國富,蓋因敵之不敢欺。故,孫子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譯文
孫子幼年的時候因為出身貴族世家,有便利的閱讀條件,閱讀了大量兵書,有《黃帝兵書》《太公兵法》《風后渥奇經》《易經卜兵》《軍志》《軍政》《軍禮》《令典》《周書》《老子兵錄》《尚書兵紀》《管子兵法》等。這些書的作者或者記述的這些帝王將相,全部都是善于征戰并且善于治理國家的前輩賢達人士。從黃帝開始,后來的商湯建立了商王朝,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清朝的康熙皇帝,這些善于征戰的帝王們都創立了一代盛世。真實的原因是因為軍事是國家昌盛的輔助力量。軍事強大國家就富強,是因為敵人不敢發動戰爭來攻擊強盛的國家。只有國家強盛了,才能保證興旺和平。所以孫子說:“不用打仗就使敵人屈服的方式,是最好的。”
【4】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奇正之變因人而不同,是以將不同戰事亦不同。
譯文
大凡作戰,以正兵交合,以奇兵取勝。善于出奇制勝的人,他的妙法是豐富多彩、層出不窮的,就像天地萬物的變化無窮,就像江河流水的奔騰不息。作戰的基本方式,不外乎奇正兩種,但奇正的變化運用,卻是無窮無盡的。奇與正相互轉化,就像順著圓環旋轉一樣沒有盡頭,有誰能窮盡它呢?奇正的變化是沒有固定之法的,因為不同的人應用就不相同,所以將領不同,戰爭的進展事態也不同。
【5】漢武帝劉徹曰:“欲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武帝麾下非常之人衛青,霍去病也。李廣,亦武帝愛將,威震匈奴。然武帝閑置不用,因何?李廣者,飛將軍也。弓馬騎射,兩軍對壘,陣前殺敵,天下無出其右者。詩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者山,匈奴者游隼,巋然不動也,李廣以正合。然長治久安之道必摧匈奴之根本,使之無力襲擾。欲摧匈奴根本之法必以奇勝之,故有衛青霍去病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以奇勝也。
譯文
漢武帝劉徹說過:“想建立不同凡響非常大的功業,必須有非同一般的非常人。”漢武帝的團隊中有兩個他認為的非常之人:衛青和霍去病。李廣也是漢武帝喜愛的將領,每一次邊關受到威脅的時候,漢武帝都喜歡派李廣去救急。李廣在匈奴人心目中是漢朝第一大將。但是漢武帝在發動進攻的時候卻把李廣放在后方閑置不用,這是為什么呢?李廣,號稱飛將軍啊。在騎馬射箭,兩軍對壘,列陣進行常規戰爭的情況下,天下沒有能夠超過他的。唐朝大詩人王昌齡有詩描寫李廣說:“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是漢朝邊境的一座山啊,匈奴人像游隼一樣不固定,但是面對李廣鎮守的邊關卻像大山一樣巋然不動,李廣擅長以常規戰爭的正合方式迎擊敵人。但是漢朝長治久安的方法必須摧毀匈奴的根本作戰力量,使他們沒有能力再來襲擊擾亂。想摧毀匈奴根本的方法必須用奇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取勝,這是漢朝軍隊不擅長的。漢武帝精心培養了衛青和霍去病兩個沒有經歷過傳統陣地戰的將軍,各自帶領小股精銳部隊,放棄輜重,日夜不停,兩匹馬交換著騎行前進,日夜行軍達到八百里,擒獲了匈奴幾個包括匈奴王子在內的集團軍領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地取得了漢族人對匈奴人有史以來最大的勝利。
【6】孫子歸隱。商道鼻祖陶朱公范蠡,輔佐勾踐滅夫差,復國雪恥。后,攜西施亦歸隱于市,所到之處皆富甲一國,皆因守正出奇而。后人評陶朱公曰:“文則著書立說,武能興國安邦,商則富甲天下”。陶朱公以復國興邦之能營商,尚不易乎?
譯文
孫子在幫助吳王闔閭擊敗了強大的楚國和鄰國越國之后就隱居不出來了。商道的鼻祖被稱為陶朱公的范蠡,在越國輔佐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恢復了國家消除了恥辱之后,也隱居了,并且帶著西施一起到了齊國等地,所到的每一個地方都能夠經商富甲當地。全是因為范蠡懂得兵法的奇正之道,以正兵交合,以奇兵取勝,堅守商業原則和出奇制勝。后來人們評論范蠡說:“寫文章他能夠著書立說,用兵作戰他能夠興旺國家安定邊關,經商他能夠成為天下首富。”陶朱公范蠡是用復國興邦的軍事能力在經商,他取勝還不是很容易嗎?
【7】故戰爭是流血之經濟,商場是爭奪經濟之戰爭。商場如戰場也。
譯文
所以,戰爭就是流著血的經濟,商場就是爭奪經濟的戰爭,商場如戰場!
【8】戰場細微末節之變則涉及生死之事,成敗之道。是以兵法尤謹慎也!故商戰取兵法用之皆無往不勝。兵法實乃商道競爭之法祖也。
譯文
戰場上一些微小的細枝末節的變化都要涉及生死存亡、成功失敗。兵法比其他任何的智慧都更加謹慎啊。所以商戰采取兵法的方式來使用,都能無往不勝。兵法是真正的商道競爭方法的始祖!
【9】兵法用于營商,無不可用者。上下同心,外取聲勢,內刑峻法,排兵布陣,遣將調兵,陰陽寒暑,千仞之勢,得其一而用之者,可獲一時之利。得其全而用之者,必王天下也!
譯文
兵法使用在商道經營方面,沒有不能用的地方。團隊上下同心,共同進退。外部聲勢是廣告和公關傳播。內刑峻法是內部管理嚴格公平公正。排兵布陣指規劃市場的競爭方法。遣將調兵指團隊的指揮運用。陰陽寒暑指氣候和節令。千仞之勢指建立有利于自己的競爭優勢。這些方法一個使用得當的,就可以獲取短時間的利益。這些方法全部都使用得當的,必然能夠稱王于行業稱王于天下!
【10】《商戰兵法》集孫子之精妙以商戰之實而補之。商道中可與孫子兵法齊也!更授之于內圣外王之道,商戰者莫敢不聞,聞之者勝,不聞者不勝。勸學益商,是為文。
譯文
《商戰兵法》集合了《孫子兵法》的精妙部分再用商戰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補充起來。在商道之中這個書中的思想可以和軍事方面的《孫子兵法》媲美看齊啊!更加可貴的是補充了如何達到“內圣外王”成為商界領袖的內容。參與或者準備進入商業競爭的人不敢不知道不理解,知道并且理解的人會取得勝利,不知道不理解的人不會取勝。在這里我要勸告商業人士學習,對于經商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寫下了這篇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