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 寬容:真善美的修心課
- 羅俊英
- 2580字
- 2015-12-28 11:46:41
一個窮人在集市上賣乳酪,這時候,一只花貓跑過來,趁窮人不注意,叼起一片乳酪就跑了。這個小偷的舉動被一只黑貓看到了,黑貓心生忌妒,就想將乳酪從花貓那里搶過來。花貓當然不會將到手的美味拱手相讓,于是兩只貓廝打起來,展開了一場激戰。花貓又叫又咬,黑貓又抓又撓,但是它們筋疲力盡也沒有分出勝負。
這時候,正巧一只狐貍從這里經過,于是花貓建議讓狐貍來做裁判,黑貓點頭同意,它們叫住狐貍,請它幫忙,為他們做出合理的裁決。狐貍聽完了兩只貓爭吵的原因,看到了那片乳酪,擺出一副十分明智的樣子。
“你們這兩個愚蠢的家伙啊!”它大聲呵斥道,“有什么必要打架呢?你們兩個都想吃到乳酪,那么就將這塊乳酪切成兩塊,這樣,大家不都有份了嗎?”
兩只小貓點頭同意,于是,狐貍拿出一把刀子在乳酪上隨意地切了一刀,然后將其中一塊給了花貓,另一塊給了黑貓。
當花貓正要吃的時候,黑貓抗議道:“它的那塊比我的那塊大。”于是狐貍就在花貓的那塊乳酪上咬了一口,說:“現在一樣了吧?”
“快看看吶,我的這塊又小了。”花貓大聲叫著。
狐貍戴上了眼鏡,說道:“你說的沒錯。”于是又在黑貓的那塊乳酪上咬了一口。
就這樣,狐貍一會兒在花貓的乳酪上咬一口,一會又在黑貓的乳酪上咬一口,就這樣不斷反復著,因為黑貓和花貓總是在不斷看對方的那塊乳酪有多大,看到對方的乳酪比自己的大就會抗議。到最后,它們的乳酪被狡猾的狐貍咬得只剩下很小的一塊,一大片的乳酪就這樣幾乎都進了狐貍的嘴巴里。
忌妒他人的人是可笑的,因為他們不能容忍別人的快樂與優越,因此就會實施各種手段,挖空心思甚至采取各種卑劣的手段去破壞別人的幸福,到最后,忌妒摧毀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忌妒是一種突出自我的表現。無論什么事,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現忌妒苗頭時,即行自我約束,擺正自身位置,多一些寬容之心,可能就會變得“心底無私天地寬”了。
著名詩人艾青說:“心靈上的腫瘤。你要不警惕,不痛下決心把它割掉,它就會像銹蝕鐵那樣,以自身的氣質腐蝕自己。”要知道,沒有人會因你忌妒對方而分給你豐碩的果實,并且,忌妒的情緒狀態會讓你越來越痛苦,當忌妒心存在時,人們總是會看到對方的累累碩果以及自己的不幸遭遇,這些都會讓自己感到痛苦萬分。
妒忌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害人害己。一個人若有一點妒忌心是很正常的事,它還有可能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奮發的源泉。可這種情緒不能無限擴大,否則會成為一顆毒瘤一樣無時無刻不侵蝕著你的心靈。所以,當你看到別人享受豐碩的成果時,不要去忌妒對方,你應當在這時候思考對方對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與其忌妒讓自己生氣,不如將其作為榜樣去努力,將自己的碗里也裝上滿滿的乳酪,努力去達成自己的愿望。
寬容的智慧
有忌妒心的人常有一種“危機感”,就是怕別人超過了自己,顯出自己的落后和平庸。因此,他們常常盯著別人的缺點,對別人的長處不是視而不見,就是故意詆毀。其實,這只能說明自己氣量狹小。我們要有寬闊的胸懷、謙虛的態度,像古人說的那樣“見賢思齊”,不是去忌妒別人,而是虛心向別人學習,爭取和別人一樣有所建樹。
放下才能解脫,寬恕從心開始
放下是寬恕的開始,真正懂得放下的人是智慧與容忍的結合體,有斗士的力量,有沉靜的平和,他們能承受喜悅與悲哀的突然發難。
人生最難的是放下,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喜怒哀樂是人最本質的東西,要做到淡然處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放下”,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就對事業放不下;而有了怨氣,就對仇恨放不下。因為諸多計較,試問還能做一個寬容的人嗎?
這些重擔與壓力,可以使人生活得非常艱苦。必要的時候,“放下”不失為一條幸福解脫之道!只有放下才能得到心靈的救贖,才能擁有寬恕的心靈。
當威爾遜接到警察的電話時,他正在花園里拔雜草。當他趕到醫院的時候,讓他萬萬想不到的是早上還和自己說“早安”的兒子已經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悲痛欲絕的他當場暈了過去。
當他再次醒來的時候,警察給他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兒子是被幾個不良少年毆打致重傷,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就已身亡。威爾遜不愿相信這個殘酷的事實,但是兒子冰冷的身體卻讓他不得不接受這個悲慘的命運。
兩天之內,警察將那幾個不良少年一一逮捕。人們呼吁嚴懲這些不良少年,報紙也希望采取最嚴厲的懲罰。然而,此時,威爾遜卻寄去一封長長的信,他要求盡可能減輕那些少年的罪行,并成立一筆基金,作為他們出獄重新生活及社會輔導的費用。
其實,威爾遜并不是天生的圣人,他愿意放下仇恨,原諒那些少年,也是內心經過激烈斗爭的結果。在恨與不恨之間,通過堅強的意志,威爾遜用寬恕之心戰勝了那些恨,最終才能夠寬容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威爾遜在信中說:“我并不恨那些孩子,我只恨控制那些孩子內心的病態人格。所以,我希望讓那些孩子從殘暴、粗魯、仇恨、病態的人格中重生,為此,我愿意提供金錢來幫助他們,讓他們獲得新生。”
自始至終,威爾遜恨的是這件事,而不是人。
放下即是快樂,放下就是寬容。這就是作為一個父親,對于剝奪了兒子生命之人的寬容。于人于己同一標準,寬己同樣能夠寬人。寬容別人,并不是指容忍所有錯誤的行為及不正常的性格。如果你能夠學會“針對事情而不是針對人”,那么你會發現放下并不是那么難,培養寬容心態是多么容易。
寬容作為一種修養,是非經過艱苦的修身養性而不可得的。因為要做到寬容,那就應該既包容善美,也包容污垢。但是后者對很多人來說不可想象,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污垢只能是被消滅掉。但是,如果世界是善惡分明的話,那就根本不會有這么多是非了。
寬容的最高境界不是壓抑內心的厭煩勉強忍耐,而是做到無欲無我。寬容是那種真智慧的心靈自然而然地顯現,沒有半點兒做作和強加,所以老子說“上善若水”。如果一個人能像水那樣,含污而不失本色,甘愿居卑地而處,那大概就是圣人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類本是四海一家,屬于一個整體,所以不能因為自己右手做事的時候割傷了左手,左手就反過來割右手以做報復。只有寬容才能有效地把兩只手握在一起,形成拳頭。
寬容的智慧
良好的心境是心靈的天堂,故此,要想擁有寬容大度的胸懷,首先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唯其如此,我們才能領略到“藍天白云、陽光沙灘”的人生意境,才能品味“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人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