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寬容:真善美的修心課
- 羅俊英
- 4959字
- 2015-12-28 11:46:41
學會原諒,寬容是化解仇恨的心靈良藥
寬容是化解仇恨的最佳武器,能融化世上最冷酷的心,能遮掩一切過錯;寬容使人不再受到怨恨的捆綁,而能享受心靈真正的自由。許多事情,當你打算用憤恨報復的心態去面對的時候,試著用寬容的心態去解決,或許你會發現另一種不一樣的結局。那些解不開的結,化不了的矛盾,在此刻冰消溶解。正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我們要記住,你能饒人,人才能容你,這也是寬容的回報。
原諒別人,迎來心靈的晴天
寬恕不是姑息別人的錯誤,也不是自己軟弱的表現。寬容是一種理解、一種涵養,不是簡單的饒恕。當別人做錯事時,寬容對方往往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某日,釋尊禪師在寂靜的森林中坐禪。
突然,一名女子匆匆地從樹林中跑了過來,她跑得太慌張了,從釋尊禪師面前過去,居然一點也沒有發現禪師。
隨后跑過來一名男子,他路過釋尊禪師面前,扭頭氣沖沖地問道:“和尚,你有沒有看見一個女子經過這里?”陽光透過樹葉,在男子臉上形成明暗不定的陰影。
禪師問道:“什么事令施主這么生氣?”
男子兇狠地說:“這個女人騙了我的錢,我一定要殺死她!”
禪師說:“施主,你已經失去自己了,不要再生妄念,丟了性命。”男子沒有想到禪師會這樣說,站在那里,愣住了。
禪師又說:“錢財丟失了,可以再賺回來,為了一時之氣,弄得自己不快樂,甚至獲罪,還有什么快樂可言呢?”
終于,男子眼睛里流露出愧然的神色,他在一瞬間頓悟了!他低下頭來,臉上的怒氣早已消失了,重新洋溢出平靜的神色。
人往往在氣憤的時候會喪失自我,做出令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所以,遇事需冷靜一點。心境寬一些,快樂才會多一些,遺憾才會少一些。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一時糊涂犯錯的時候,朋友難免有缺陷和過錯,理解、寬容是解除痛苦和矛盾的最佳良藥,能升華友誼,使之更純潔、更純凈。我們不能因為一次錯誤就永遠地給別人貼上壞人的標簽。
也許在這個社會里,人情越來越冷漠,也許生活中確實存在很多矛盾和困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生活的壓力真讓人有點兒喘不過氣來。但是,詛咒、謾罵、生悶氣都無濟于事,只要冷靜觀察,就會發現,人們的生活本來就是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在生活中,看不慣的很多,理解不了的也很多,失望的也很多;但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憤世嫉俗不會改變事態的發展,不會使關系緩和,反而會給疲憊的身軀又增加了幾分新的負擔。
所以,當我們把埋怨化為寬容和理解,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身邊還是有溫暖的。
查爾斯和布賴恩是從小生活在一起的伙伴。二次大戰爆發后,他們一起參加了這次戰爭。
有一天,他們的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相遇,發生激戰。最后他們兩人與部隊失去了聯系。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互相鼓勵、安慰。半個月過去了,他們仍未與部隊聯系上。幸運的是,他們打死了一只羚羊,依靠羊肉又可以艱難度過幾日了。然而,這以后他們再也沒看到任何動物,僅剩下的一些羊肉背在自己的身上。
這一天他們在森林中遇到了敵人,經過再一次激戰,兩人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他們自以為已安全時,只聽到一聲槍響,走在前面的查爾斯中了一槍,幸虧只打在肩膀上。布賴恩惶恐地跑了過來,看到渾身是血的查爾斯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起查爾斯的身體淚流不止,趕忙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扎戰友的傷口。
到了晚上,布賴恩一直念叨著母親,兩眼直勾勾地。兩人都以為他們的生命即將結束,身邊的羊肉誰也沒動。天亮后,部隊救出了他們。
幾十年后,布賴恩去世了,查爾斯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伙伴。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了他發熱的槍管,但當晚我就原諒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的羊肉,我也知道他想為了他的母親而活下來。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此后30年,我假裝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我們又做了幾十年的朋友。我寬容了他。”
一次可貴的寬容,換來了一生的朋友之情,可見,寬容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無窮的。因此,我們要想在這個社會中活得舒心、自在一些,就必須收斂自己的爭強好勝和計較的狹窄心胸,對于世事和人都多一些豁達、大度,笑對人生。有時一個微笑、一句幽默就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的怨恨和矛盾,填平感情的溝壑。
我們要學會讓自己保持一種恬淡的心態,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整日為一些閑言碎語、磕磕碰碰的事情郁悶、惱火、生氣,總去找人訴說,與對方辯解,甚至總想變本加厲地去報復,這將會貽誤自己的事業,失去更多美好的東西。
寬容的智慧
做到寬容說難也難,說易也易,有時可能只是一句安慰的話語,就可能迎來心靈天空無邊的蔚藍。真正有雅量的人是超然物外的,不被名利富貴所累,更不會被仇恨桎梏,有的只是維護世界的寧和之心。他們在寬恕對方的同時,用行動感化對方,讓世界少一些不幸,讓人與人之間回歸那種最溫馨、友善和祥和的關系。
化干戈為玉帛,有胸懷有氣量
不能放棄對他人一時的狹隘和刻薄,是在自己的前進道路上擺設了一塊絆腳石;而一些所謂的幸運,則是因為無意中對他人一時的恩惠和幫助,從而拓寬了自己的道路。
很久以前,一位一心向佛的修行者在深山中苦修,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餓了,就摘些野果充饑,渴了,就喝些泉水。由于不懈的努力,修行者終于得道,成為一名很有名氣的高僧。
后來有一天,國王到山里打獵,循著足跡來到了修行者居住的地方。國王詢問修行者鹿群的去向。這時,修行者心中思索道:“我若告訴大王鹿群的去向,就成了他的幫兇;若不告訴他,就一定會惹怒大王。但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我不能殺生。因此,我不能告訴他。”
就在修行者思考的片刻,國王以為這是對他的蔑視,不免心中一股怒氣向上沖,責問道:“你是誰?”修行者回答說:“我是忍辱仙人。”國王又說道:“既然你是忍辱仙人,那我就看你能不能忍。”說著就舉起手中的大刀,砍下了修行者的一只手。
頃刻間,鮮血從忍辱仙人被砍斷的手臂中汩汩地流出來。忍辱仙人強忍著疼痛心想:“我上求佛道,與世無爭,大王都忍心對我下手,更何況那些黎民百姓呢?”于是,暗中發愿,“若有一天,我能得道,一定第一個來度國王,解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
國王見修行者被砍下一只手臂后,仍沒有向自己屈服,于是又問道:“你是誰?”“我是忍辱仙人。”修行者再次回答道。
就這樣,在他們的一問一答的同時,修行者的另一只手臂、耳朵、鼻子相繼被割了下來。最后,國王的暴行激起了眾天神的憤怒,他們要將這個國家毀于一旦。但這時,修行者忙加制止。他說道:“眾神息怒,我跟國王之間的冤仇,只因往昔的數劫,才有了今日這樣的結果。如果以此冤冤相報,并傷害無辜的百姓,這筆冤孽何時才能了?”眾神聽后,統統退去了。
國王所在的國家百姓聽說了國王的暴行,對他更加地痛恨,都非常同情那位修行者。對此,修行者卻說道:“雖然大王對我如此殘暴,但我從來不曾怨恨于他,而是對他十分地哀憫,因為他這樣下去,一定會惹怒眾佛,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今日,我所說之話,若是肺腑之言,沒有半點虛假,我的身體便會很快復原。”
說罷,只見一道靈光閃現,人們的眼睛似乎被閃了一下,定睛看時,“忍辱仙人”已經恢復了原形,毫無損傷地端坐在原處。眾人都對“忍辱仙人”的德行稱贊不已。
學會寬容,剔除心中的私欲和雜念,追求高尚;同時推己及人,以德報怨,與人為善。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懷寬廣,大度能容。因為他們能夠洞明世事、練達人情,能夠拿得起放得下。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即使我方的勢力比對方強大,雖然最終我們戰勝了對手,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太過囂張,能夠和平解決問題時,還是盡量用和平的方式。有一顆仁義之心,是做事成敗的關鍵。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還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她在當政時期正是在中國的鼎盛時期——唐朝。她在任期間,非常重視人才,對駱賓王和上官婉兒的愛惜寬容就是很好的例子:
駱賓王是“初唐四杰”之一,是一個激情澎湃的詩人。但是他性格高傲,與權貴素來不和,所以一直都沒有升官的機會。后來,他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開始向一些官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重用。后來,駱賓王趁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禪的機會,寫了一篇《請陪封禪表》,得到了高宗的稱贊,封他做了一個奉禮郎的小官。但是好景不長,他又因為犯了一點兒小錯誤,就被貶到西域充軍。
可是駱賓王并沒有就此沉淪,后來他當上了朝廷的監察官員。他上書言事,奏章中有些言語觸怒了武則天。武則天一怒之下,就找了個罪名把他抓入大牢,囚禁了一年才放出來,讓他做了個臨海郡丞。這時候的駱賓王心灰意冷,什么官都不想做了,于是離開京城,隱居了起來。
唐高宗死后,武則天自立為女皇,很多人都敢怒不敢言。但是,唐朝開國功臣徐懋功的兒子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駱賓王聽到這個消息,就投奔了他。徐敬業很看重他,讓他掌管軍中文書。駱賓王為徐敬業寫了一篇檄文來聲討武則天。徐敬業把這篇檄文作為起兵的宣言,一時間民間傳頌不絕,爭相讀閱。
自然而然地,檄文也被送到武則天手里。內侍將檄文念過一遍之后,武則天連連稱贊這篇文章寫得好。她興奮地夸贊說:“如此有才能的人不得重用,這是國家的損失啊!”武則天立刻下令,火速調集軍隊鎮壓徐敬業,同時又下令不許殺害駱賓王,要抓活的送到洛陽來。她還讓人把檄文收起來,作為收藏之用。
后來,徐敬業起事失敗,戰死沙場,而駱賓王卻無影無蹤。武則天也就沒有再追查他的下落,她怕再繼續追查下去會斷送這位才子的性命。對于撰文討伐自己的敵人,武則天不但沒有趕盡殺絕,還以自己寬闊的胸懷諒解了他,實在不能不讓人佩服。
對于駱賓王的寬容可能還有些許愛才之意,但是武則天對于仇人的后代——上官婉兒的態度更是令人折服,讓人贊嘆。
上官儀是唐高宗年間的宰相,后來他密謀廢掉武則天,結果被武則天先除掉了。而上官婉兒是武則天的仇人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父子被殺后,武則天本來要殺掉上官婉兒的,后來又打算把她發配邊疆,但看她還小,可憐她,就把她收入宮廷。有人勸說武則天不要養虎為患,但是武則天偏偏要把她留在身邊。
上官婉兒其人天資聰敏,才華橫溢,寫得一手好文章。有一次,武則天發現上官婉兒寫了一首七言詩,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武則天的憤恨之情,但是文辭卻很精美。武則天問上官婉兒:“你的家人因為謀反被我殺了,你從小就失去親人,是不是非常恨我?”上官婉兒說:“這是陛下的看法,奴婢不敢妄自評論。”
武則天又問她:“有人認為這首詩里你反叛之心躍然于紙上,你怎么看?”上官婉兒又冷靜地回答:“陛下如果說有,奴婢不敢說沒有。”武則天很贊賞上官婉兒的回答,也很驚嘆她的才氣,就把她留在自己身邊,讓她跟隨左右,參政議政。這個時候上官婉兒還不到15歲。
從此,上官婉兒在日復一日與武則天的接觸中,漸漸對武則天消除了恨意,由怨恨轉為擁護了。
讓自己的朋友擁護自己不算本事,讓自己的敵人敬佩自己,那才是真本事,武則天卻做到了。能夠重用能人并不算難得,難得的是對于仇視自己的人仍然有這種寬宏的心胸,所以武則天才成為一代圣明的女皇。如果武則天沒有寬廣的胸懷,是沒有這么大的氣量去容人的。在現代社會中,日常的人際交往,有胸懷、有氣量,才能夠起到化敵為友的作用,才能夠讓自己一帆風順。
總之,凡做大事的人都是有大胸懷、大氣量的人。因為胸有大志,所以才能有所成就;因為心胸開闊,所以才能夠取得成功。
寬容的智慧
做大事者,不拘小節,對于別人要有海納之量,這樣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得到更多人的扶持和幫助。做人也應該如此,善于取舍,有容人之量,方能成就大事。要知道,一個心胸寬闊的人更能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以德報怨是寬容的最高境界
當曾經傷害自己的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沒有選擇視而不見或者是落井下石,而是選擇了伸出援助之手,這樣的寬容之心是最高尚的。
從前有一個富翁,他有三個兒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時候,富翁決定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三個兒子中的一個。可是,到底要把財產留給哪一個兒子呢?富翁請醒世大師幫忙拿個主意。于是,醒世大師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要富翁的三個兒子都花一年時間去游歷世界,回來之后看誰做到了最高尚的事情,誰就是財產的繼承者。
一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三個兒子陸續回到家中。醒世大師要三個人都講一講自己的經歷。
大兒子得意地說:“我在游歷世界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把一袋金幣交給我保管。可是那個人卻意外去世了,我就把那袋金幣原封不動地交還給了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