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火星救援
- (美)安迪·威爾
- 2493字
- 2015-11-24 14:40:02
日志:SOL32
造水計劃遇到不少挑戰。
我的目標是造600升水(受限于我能從聯氨獲得的氫的總量),這就意味著需要300升液氧。
造氧沒什么難的。只要20個小時,MAV燃料站就能用二氧化碳填滿它的10升罐子。氧合機再從中分解出氧氣,空氣監測儀很快就會察覺到棲息艙里的氧氣含量過高,自動將其收集并儲存在主氧氣罐中。一旦這些氧氣罐裝滿了,我就轉移一些氧氣到漫游車的罐子中。必要的話,太空服的氧氣罐也能分擔點。
但是我沒法加快速度。平均每小時大概能分解半升二氧化碳,總共需要25天才能制造出我所需要的氧氣量。這個時間有點太長了。此外,還有氫的儲存問題。棲息艙里的氣罐,外加漫游車的,以及所有太空服的,共有374升容量。我要準備900升大容量空間才能裝下所有造水所需的原料。
我曾打算用一輛漫游車當“罐子”。大小肯定是夠了,但它所能承受的壓強卻沒那么大。它只能承受(你猜對了)一個大氣壓。我需要能承受是這50倍壓強的容器。真用漫游車的話,它會爆掉。
儲存造水原料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們變成水。這正是我必須干的。
概念很簡單,但操作起來卻無比危險。
多謝MAV燃料站,每20個小時我就能弄到10升二氧化碳。我會用高科技手段將它們轉運到棲息艙,具體來說,就是從MAV的著陸結構上把罐子卸下來,拎到艙內,打開閥門,倒光為止。
接下來就交給氧合機把它們轉化成氧氣。然后,我會極其緩慢地釋放聯氨,通過銥催化劑,將其轉化成氮氣和氫氣。我會想辦法將氫氣引導到一個小區域內,燒掉它們。你也能想象到,這個計劃讓我烈火焚身而死的機會非常大。首先,聯氨可不是鬧著玩的。任何閃失都會讓一切努力白費,在棲息艙所在的地方,從此將多出一個“馬克·沃特尼紀念坑”。假設我沒有搞砸聯氨,還有一件大麻煩事:點燃氫。我要在棲息艙內,完全有意識地,引火。
你可以去問問NASA的工程師,所有人都會一致同意,棲息艙內最怕的東西無疑就是“火”。如果你接著問他們結果會怎么樣,他們的回答肯定是:被火燒死。
但是,如果我能搞定,我就能持續獲得水,而不必另外想辦法儲存氫和氧。很顯然,這個過程會讓艙內濕度大大上升,但水循環裝置能將它們加以回收。
我甚至不必讓聯氨與燃料站收集的二氧化碳達到多么完美的比例,因為艙內有足夠的氧氣,還有更多留在備用罐里。所要當心的就是:別造水造過頭,把我呼吸用的氧氣全耗光。
我將MAV燃料站與棲息艙的電源系統對接,幸運得很,它們的電壓相同。它立馬就嘎嘎地工作起來,開始為我收集二氧化碳。
晚上定量減半。今天唯一的成果就是仔細考慮了一個要我命的計劃,這又耗不了多少能量。
今天我要把《三人行》全部看完。說實在的,相對羅柏夫婦,我更喜歡弗雷先生。
日志:SOL33
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段日志。
從Sol6開始,我就很清楚,我死在這兒的可能性相當大。但我一直以為要我命的是最終的食物短缺,沒想到會死得這么快。
我馬上就要點燃聯氨了。我們的任務從一開始設計,就考慮到所有設備都可能需要維護。
所以,我有不少工具。即便是穿著太空服,我也能撬開MDV的罩板,取出六個聯氨罐。我把它們臨時靠在一輛漫游車邊上的背陰處,以防溫度過高。雖然棲息艙外壁有更大的背陰區域,氣溫也更低,不過,去他媽的——要是這些家伙真曬爆了,最多也就賠上一輛漫游車,而不是我的老巢。
接著,我又把反應箱撬了出來。過程有點費事,我都快把這東西折騰成兩半了。走運得很,我想要的不是一個完全燃料反應。說句實話,真的,對天發誓,我真的不想要一個完全燃料反應。
我把反應箱弄進艙內。有那么一小會兒,我猶豫是不是一次只搬一個聯氨罐進來,以降低風險。心算的結果是:一個罐子爆炸就足以炸飛整個棲息艙。于是我把它們全搬進來了。干嗎不?
罐子上有手動閥門,我不能百分百確定它們是干嗎用的。顯然,一般情況下,它們不該派上用場。我猜這些是在裝配期間,以及裝罐前的多次質量檢測中釋放壓力用的。不管原始用途是什么,我現在要親手打開這些閥門。只要有扳手就成了。
我從水循環裝置上卸了根多余的水管。在一些衣物布料(抱歉,約翰森)的幫助下,我將水管和閥門出口對接。聯氨是液體,我要做的就是將它導入到反應箱里(說是“反應碗”更準確些)。
與此同時,MAV燃料站還在繼續工作。我已經搬進來一罐二氧化碳,排放完畢,又送回去繼續收集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該開始正式造水了。如果你看到的是燒焦的棲息艙殘骸,那意味著我有什么環節搞錯了。我已經把今天的日志向兩輛漫游車各發送了一份,應該能保存下來。
開干吧。
日志:SOL33(2)
好吧,我沒死。
首先,我穿上EV太空服的內襯,不是笨重的外層,而是里面那層,套上手套和短靴。然后,我從醫療物資里找出一副氧氣罩戴上,外加沃格爾化學工具箱里的實驗室護目鏡。這樣一來,我全身都能受到保護,并且可以呼吸罐裝空氣。
為啥?因為聯氨有劇毒。如果攝入聯氨過量,我的肺就完了。如果侵蝕到皮膚,下半輩子化學燒傷就會一直陪伴我。我可不想在這些事情上冒什么風險。
我微微調整閥門,直到剛好有一滴聯氨流出來。我讓它滴進銥碗。馬上,它毫無戲劇性地發出一陣嘶嘶聲,消失了。嗨,這正是我想要的。我剛剛分解出了氫氣和氮氣。耶!這里有一樣東西我多得很,那就是袋子。這些袋子跟廚房用的垃圾袋沒多大區別,但是我確定,既然NASA要用,成本就非得上50,000美元。
劉易斯擔任指揮官的同時,也是團隊中的地質學家。她計劃在整個作業區域(大約十公里見方)收集巖石和土壤樣品。考慮到重量限制,沒多少能帶回地球,所以她先收集著,然后再選取50千克最有價值的帶回地球。這些袋子用來儲存和標記樣品。有些比密保諾自封袋還小,也有的跟荷夫提草坪落葉袋一樣大。
此外,我還有布膠帶,就是最常見的那種,跟你在五金店買的一樣。看來就算是NASA也沒本事做出更好的布膠帶。我把幾個荷夫提袋子粘在一塊兒,組成一個類似帳篷的東西。老實一點,還是說它是超級大袋子更貼切些。有了它,我就能把整個瘋狂聯氨科學工作臺給罩起來。我在臺子上放了一些零散設備,將塑料袋和銥碗隔開。太好了!塑料袋透明得很,還是能看清楚里面的情況。
接下來,我必須犧牲一件太空服。我需要空氣管。反正我的太空服不少,六名船員一共六件,無論害了誰我都不怎么擔心。
我在塑料袋的頂端挖了一個洞,然后用布膠帶把空氣管粘上去,自我感覺密封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