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能改變你的,只有你自己(1)

第一節一句話就能讓你改變

1871年春天,一個年輕人看到書里的一句話,這句話沒想到影響了他的一生。

他是蒙特利爾綜合醫院的醫學專業的學生,他的生活中充滿了憂慮:“怎樣才能通過期末考試?該做些什么事情?該到什么地方去?如何開一個診所?怎樣才能生活得更好?”

1871年他讀到的這句話使他成為聞名一世的醫生。他創建了聞名全球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成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欽定講座教授。這是大英帝國醫學界所能得到的最高榮譽。他還被英王封為爵士。在他死后,人們搜集了長達1466頁的兩卷書來講述他傳奇的一生。

他就是威廉·奧斯勒爵士。

1871年春天他所看到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遠處模糊的事,而要去做手邊清楚的事。”這句話使他成功的度過他不平凡的一生,這是蘇格蘭史學家湯姆斯·卡萊爾所寫的書中的一段話。

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當郁金香開滿校園之時,正是42年后的一個溫暖的春夜里,威廉·奧斯勒爵士向耶魯大學的莘莘學子們做了一次演講。他這樣對耶魯大學的學生們說道:“像我這樣曾經在四所大學里當過教授,寫過一本很受歡迎的暢銷書的人,在別人看來似乎應該有著非凡的才智,其實不然。”其實他資質平平,這些他的老朋友都是知道的。既然如此,那他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么呢?他認為完全歸功于“活在今天的方格中”里。“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在去耶魯演講的幾個月以前,他曾乘一艘很大的海輪橫渡大西洋。他注意到船長站在駕駛艙里按了一個按鈕,在一陣機器運轉的響聲后,船的幾個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絕開了——隔成幾個防水的隔艙。奧斯勒博士對那些耶魯的學生說:“你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幅比輪船精密得多的有機體,而且有更遙遠的航程。在這里我建議你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一切。”只有悟守“活在今天的方格中”,才能在茫茫的大海中確保自己的安全。在駕駛艙中,每個按鈕都有各自的用處。按下一個按鈕,注意觀察你生活中的每一個側面,用鐵門把過去隔斷——隔斷那些已經逝去的昨天按下另一個按鈕,用鐵門把未來也隔斷——隔斷還未發生的明天。這時你就安全了,你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將會與世隔絕!埋葬已經逝去的過去,切斷那些會把傻瓜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天的重擔加上昨日的負荷,一起要在今天背負,就算再堅強再勇敢的人也會膽怯。要把未來像過去那樣緊緊地關在門外。未來就在于今天,不存在所謂的明天,人類的救贖就是現在。浪費精力,整日為未來而焦慮發愁只能拖累自己。那么,請把艙門關的緊緊地吧,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難道奧斯勒博士是主張人們不要努力為明天做準備了嗎?不是,絕對不是。在那次講演中,他接著說道:“集中所有的智慧,聚集所有的熱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這就是你迎接未來的最好方法。”

奧斯勒爵士鼓勵耶魯大學的學生們在新的一天來臨時,祈禱:“請賜予我今日之糧。”

記住,這句祈禱詞中僅僅要求今日之糧,并沒有抱怨昨天我們吃的酸面包,也沒有說:“噢!主啊!麥子地里的麥子一片干枯的樣子,我們可能又遇到一次旱災。那樣的話明年我們還能吃上面包嗎?或者,萬一我失業了,噢!主啊!那時我又吃什么呢?”

這句祈禱詞告訴我們只能要求今天的面包,而且也只有今天的面包我們才可能吃到。

不要為明天煩惱

很久以前,有個身無分文的哲學家流浪到一處貧困的鄉村,那里的人們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某一天,在山頂上一大群人圍攏在他的身邊聽他講學。就在當時他說出了一段也許是有史以來被引用最多的名言。這段話雖然僅僅只有29個字,但其中卻包含了豐富的哲理,而且經歷了幾個世紀,世世代代地流傳了下來:“不要為明天煩惱,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煩惱,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但很多人都不贊同這句“不要為明天煩惱”至理名言。這些人認為這是一種多余的忠告,認為那只是具有東方神秘主義的教條,太消極了,始終讓人難以相信。他們說:“我一定得為明天著想,我必須得買保險來保證我家人的生活;我得把錢存起來以備年老之時的需要,我一定得為將來做計劃和準備。”

不錯,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實際上,那句300多年前翻譯的耶穌的話跟今天人們所理解的意思還是有誤差的。現在憂慮一詞所代表的意義和當年詹姆斯王朝時期所代表的意義截然不同。300多年前,憂慮一詞通常還有焦急的意思。新譯《圣經》把耶穌的這句話譯得更加準確:“不要為明天焦慮。”

令人觸目驚心的是,目前醫院里住著的一半以上的病人都是由于精神問題所導致的。他們被昨日的負擔與對明日的恐懼壓得喘不過氣來。其實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根本不必住院治療,只要他們能牢記耶穌的這句話“不要為明天憂慮”,或者能記得奧斯勒爵士說的“活在今天的方格中”,他們就都能無憂無慮地走在街上,過著快樂而有意義的生活了。

此時此刻,你我都站在兩個永恒的交匯點上,一個是無法磨滅的往日,另一個是永無盡頭的未來。但是,我們不可能生活在這兩個永恒之中,哪怕是一秒鐘也不行。如果你要勉強那樣的話,只會摧殘你的身心健康。既然如此,就讓我們以生活在這一刻而感到滿足吧,從現在到上床睡覺的那一刻。羅勃特·史蒂文森說:“不論身上的擔子有多重,人都要勇敢堅強的扛下去,直到夜幕降臨。不論工作有多苦,人都能努力完成。如果人都能夠像這樣度過我們的每一天,那么我們就會甜美溫馨、堅強勇敢、內心純潔而高尚的生活下去。其實這也就是生命的真諦。”

總之,盡量為明天做好周全的計劃吧,但要記住的是我們永遠不要為明天擔憂。

第二節卡瑞爾擺脫憂郁的萬靈公式

你想掌握一種快速、有效、一學就會的排解憂慮的方法嗎?那么就讓我來告訴你威利·卡瑞爾先生所使用的方法吧。當面臨憂慮的時候,應用威利·卡瑞爾的萬靈公式,我們可以分三步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1.自己要清楚的明白可能發生最壞的狀況是什么?

2.因而做好迎接它的準備。

3.從而冷靜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卡瑞爾排除憂慮的萬靈公式的由來

卡瑞爾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師,現在他是世界著名的卡瑞爾公司的負責人。他開創了空調制造行業,這是我聽說過緩解憂慮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方法是我與卡瑞爾先生在紐約的工程師俱樂共進午餐時,他親口告訴我的。

卡瑞爾先生說:“年輕的時候,我在紐約州水牛城的水牛鋼鐵公司做事。一次,公司派給我一項任務,是去密蘇里州水晶城的匹茲堡玻璃公司的下屬工廠安裝瓦斯清洗器,這種裝置的目的是清除空氣中的雜質以避免傷害發動機。這種清潔空氣的方法是十分先進的,以前我們也只安裝過一次這種裝置,而且當時的情況跟現在完全不一樣。但是,這次在密蘇里州水晶城的安裝工作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幾經周折后機器終于正常的運轉了,但是性能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指標。”

“這次的失敗給我當頭一棒,我對自己的失敗感到詫異。我的胃、內臟都翻攪扭曲在了一起,那段時間使我寢食難安。”

“最后,理智告訴我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憂慮并不能解決問題,于是我找出了一種處理問題的方法,這個方法非常有效,30多年來我一直采用這種方法來排解憂慮。方法其實很簡單,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其中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應坦然地分析目前的狀況,以及由于失敗而造成的最嚴重的后果。我總不至于會被投入監獄或者遭槍決,這一點是毫無質疑的。當然我可能因此會丟掉飯碗,我的老板會收回機器和兩萬美元的投資。”

“第二步,在考慮過可能發生的最壞的狀況后,我鼓勵自己接受它。我告誡自己,這次失敗會在我的職業生涯中留下一個污點,也可能讓我丟掉工作。即便如此我一定會找到比這更好的工作。失敗的后果也可能會更嚴重;至于我的老板,他會投入資金試驗一種新的清潔空氣的方法,他還是承擔得起另外兩萬美元的試驗費用的。”

“一旦把最壞的情況估計出來并接受了它,立即產生了重要的結果,我緊繃的神經馬上放松了,并感受到了許多天來不曾有過的平靜。”

“第三步,心情平靜下來后,我就開始把自己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改善我已經接受了的最壞結果中去。”

“接著我努力想一些補救辦法,來減輕可能造成的兩萬美元的損失。經過幾次測驗,我發現只要再多花5000千美元安裝一個輔助的設備,問題就可以解決。果然,這樣做了以后,公司不但沒有損失那兩萬美元,反而賺了一萬五千美元。”

“如果當時的我一直憂慮下去的話,也就無法取得當時的成功了。憂慮它不僅會降低我們集中精力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會使人思維混亂。但是,一旦強迫自己去面對最壞的狀況并從心底里接受它,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并集中時間精力去解決這個問題了。”

“這件我親身經歷的事己經過去許多年了,不過從那時起,我一直都使用這個方法,而且效果顯著。結果,我的生活里幾乎很難再有煩惱了。”

不能改變,接受是最好的選擇

卡瑞爾的這個魔術方程式為什么會對人的心理產生這么行之有效、有價值的作用呢?因為它能夠把從我們漫無邊際的煩惱中拉回到現實生活中。一旦我們認清了自己的立場,就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假如我們沒有認清自己的處境,又怎么能指望自己有清晰的思考力呢?

已經去世38年的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假如他還活著,想必也會贊同以這種方法來面對最壞的狀況。至于為什么我會這么肯定地說,是因為他曾說過:“要樂意接受既成事實,因為接受現實是克服突如其來不幸的第一步。”

中國哲學家林語堂在他那本深受歡迎的《生活的酥》闡述了同樣的觀點,他說:“心理的寧靜來自能接受困境。因為它能釋放心靈的能力。”

這話說的簡直太到位了。它能釋放心靈的能力!一旦我們接受了最壞的結果,我們也就沒有什么可損失的了。這就意味著就算有一天我們失去的一切都有希望回來了。“有能力面對最壞的狀況后,”卡瑞爾說過,“我就會立即放松下來,煩躁的心情也恢復了平靜,只有等心情放松下來了我們才能有時間、精力去思考問題。”

很有道理吧!可是現實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因為他們拒絕接受最壞的境況,拒絕改善現存在的問題,拒絕拯救自己。不去重新構建自己的大廈,一直沉浸在過去錯誤的悔恨之中。因而為了憤怒毀了原本平靜而美好的生活,因此成為憂郁癥的犧牲者是在所難免的。

第三節徹底破解憂慮的方法

用前面提到的卡瑞爾的“魔術方程式”,能夠徹徹底底的幫你處理日常生活中令你憂慮的所有問題嗎?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除了這個公式,那到底有沒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們掌握以下三個基本步驟來分析問題,就能徹底解決那些形形色色、讓我們憂心忡忡的難題。這三個步驟是:

1.找出憂慮的根源。

2.分析事實的真相。

3.作出決斷并付諸行動。

或許你會覺得這太簡單了?不錯,這就是亞里士多德教給別人,并且很多人用來屢試不爽的簡單方法。如果憂慮一直對你糾纏不休,讓你日日夜夜如在地獄中煎熬,那么這一招必定能派上用場。

找到讓你憂慮的事實

我們不妨先來看第一個步驟:找出使你憂慮的根源。這個步驟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為如果連憂慮的根源都查不清楚,我們又怎么能理性客觀地解決問題呢?如果理不清實際情況,我們也就無從著手。已故的哥倫比亞大學郝伯特·赫克斯院長曾用此方法幫助20萬個學生解除了憂慮。他告訴我說:

“認識不清、困惑不解是使人產生憂慮的原因。世人之所以憂慮,大多是因為對引發憂慮的事實缺乏了解,因而胡亂揣測,最終妄下結論所產生的。要是我有一個問題,必須在下星期二下午三點之前解決,在本周我不打算作出決策。這段時間我只會集中精力去查清有關這個問題的所有事實,我不會為此憂慮操心,更不會輾轉失眠,除了專心致志查清事實以外,其他都拋之腦后。等到下周星期二,我已經大體上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問題基本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問赫克斯院長,這是否意味著他已經從憂慮的煩惱中解脫出來?他回答說:“是的,我現在的生活已經徹徹底底的和憂慮說再見了。我相信,如果一個人能夠以理性、客觀的態度,竭盡全力去查明事情發生的真相,那么他的憂慮將會在理性之光的普照下消失的無影無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沙湾县| 松潘县| 会泽县| 化州市| 镇巴县| 环江| 辽阳县| 拜泉县| 铁岭市| 罗城| 玉门市| 六枝特区| 凤山市| 隆尧县| 榆林市| 内黄县| 五原县| 固镇县| 汕头市| 玛沁县| 长治县| 泌阳县| 乌拉特中旗| 杭锦旗| 鹿邑县| 高青县| 凤城市| 赤城县| 安图县| 屏东市| 丹寨县| 嘉荫县| 衡水市| 卢湾区| 旬阳县| 剑阁县| 泰顺县| 扎鲁特旗| 怀柔区|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