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憂慮是生活的破壞者(2)
- 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
- 卡耐基
- 4767字
- 2015-11-25 14:13:52
化妝品不能給女人解決問題
“自然化妝品”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日本風靡一時,與現在所說的“自然”有所不同,其化妝品的特色在于使用更加原始的原材料加工而成,比如使用赤豆、絲瓜等所謂“傳統智慧”的化妝品,使那些對流行時尚極為敏感的年輕女性完全陷于其中不能自拔。這種自然化妝品的依據便是“絕不使用任何界面活性劑、防腐劑以及香料等成分”,使用這些“含對皮膚有害物質的大型化妝品生產廠家的化妝品對人的肌膚是極其危險的”等。這種極端的論調使陷于其中的女性們紛紛對著名廠家的化妝品敬而遠之,甚至持否定態度,一心追捧所謂的“自然化妝品”。
在這一片熱潮中,有一位為“自然化妝品”立下汗馬功勞的女性,她在接受各種雜志的采訪時曾語出驚人,發出豪言壯語:“除了純自然的化妝品之外,其他都令人可怕,使用不得!”
可是大約一年之后,她又突然宣稱自己是“敏感性肌膚”,開始熱衷于由皮膚科醫師開發研制的化妝品,說“即使不使用含有防腐劑的自然化妝品也令人可怕,使用不得”。再過了大約兩年左右,她又轉而竭力稱贊起所謂“無任何添加物”的化妝品來,對皮膚科醫師開發研制的化妝品也變成了否定:“那只不過是一種錯覺而已!”后來,每當與她聯系時便換了一種“愛用品”的她,又迷上了我只聽到過名字的二線品牌的郵購化妝品,而選擇的理由自然是每次都各不相同,真是很有意思。毫無疑問,她就是那種“化妝品信息源”“超級時尚發布中心”,同時又是稍顯不成熟的狂熱的化妝品愛好家。
在各種化妝品間仿徨而始終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這樣的事情在誰身上都會發生的,沒有什么不好,可是她的情況卻稍稍有些病態,對各種化妝品先是熱衷然后又幻滅、因而肌膚老是不能變得光滑美麗。盡管嘗試了各種各樣的化妝品,但是卻一直毫無起色,臉色總是那么黯淡無光,一直在為臉上的疙瘩而煩惱。
精神解壓是女人最好的化妝品
后來她又跟隨時尚潮流為所謂的“冥想化妝品”而傾倒,但是臉上的膚色卻絲毫未見起色,她終于發出了“難道所有化妝品都沒有什么效果嗎”的疑問,即使這樣,她還是沒有停止嘗試和仿徨,先后使用了各種“冥想化妝品”。她最終將沒有得到改善的都指向化妝品,但是旁觀者則清楚地明白這絕不是化妝品的原因。
三年前,她結婚當了一名全職主婦,她聽從住所附近主婦們的推薦,她又聽從主婦們的建議用很受歡迎的上門推銷的化妝品,但意想不到的是,她的肌膚一下子變得光滑美麗起來。
“真的是好不容易才遇上了這樣好的化妝品啊!”她興奮異常地給我打來電話。我問她:“怎么個好法?”她說:“臉上的疙瘩全都不見了,皮膚也變白了……”
我情不自禁地想:“果不其然!”
她為肌膚持續煩惱了約10年的時間,其根本原因不是因為“沒有遇見好的化妝品”,而是她身體內反反復復蓄積下來的令人感覺不適的精神壓力,巨大的精神壓力會導致植物神經系統失調,血液循環不暢,皮膚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出現紊亂。她總是臉色黯淡,稍有不悅臉上便長出疙瘩,這全都是內在的精神壓力所致。那么,持續了10年的討厭的問題為什么會在一瞬間全面解決呢?我想大家已經明白了吧,那就是結婚。年過35歲的“閃電式結婚”,不要說周圍人都覺得驚訝不已,她本人可能也最最想不到會有這樣的事情吧?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一位皮膚粗糙不堪的女性先后嘗試了各種各樣的化妝品,在某次人事變動后被調到了其他科室,突然間仿佛全身的毒素全部排出似的,肌膚變得光滑潤潔起來;還有一位女性在與長期同居的男友分手,重新搬家之后,立即顯得容光煥發,終于告別了仿徨于各種化妝品的生活。很多人的肌膚都是在變換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場所后才發生了變化的。
精神化妝品才是我們需要的
然而更重要的卻是,現今的時代在被稱做狂熱的美容愛好家的人群中,像這樣類型的人——將自己不幸的原因指向毫不相干的化妝品,漫無目標地熱衷于化妝品中,這樣的人大有人在。這些人往往不信任“主流”化妝品,而寧愿相信自然化妝品、郵購化妝品等“支流”的化妝品,熱衷于從一些二線品牌的化妝品中發現所謂的“價值”,因而她們“追求更好更有效的化妝品”的意識比一般人更加強烈,以至一直仿徨于頻繁地更換化妝品的病態之中。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龐大的浪費”,不過我卻覺得靠著化妝品或多或少解救了深陷于“暗無天日”的巨大精神壓力中的她們,這也不失為一件壞事,就拿上述那位女士來說,大概甚至將“或許結不了婚”的原因也歸罪于“化妝品一點也沒有效果”,如果是這樣的話,也不會使她產生“我不是一個好女人”“我缺少女性的魅力”一類的自卑感。她之所以能夠結婚,可以說也正是因為她并沒有減輕自卑感的緣故。她所反復嘗試和仿徨于其中的許許多多的化妝品,即使沒有治愈她肌膚上的問題,但至少減輕了她精神上的自卑感,所以說還是產生了效果的,一點也沒有浪費。
日本知名的女性心理專家齋藤薰說得好:“我覺得化妝品不只是搽在肌膚上的東西,它更應該是搽拭在精神上的東西。我們經常說使用化妝品后人會變心情舒暢,其實它還從更深層次上減輕了女性們的精神苦痛。”
憂慮不但是女人容貌的最大克星,而且還會腐蝕你的青春,所以說時時刻刻保持著一份好的心情就是最好的天然化妝品。如果你不想讓你的眼睛周圍那些皮膚特別薄的地方過早出現皺紋,請及時脫離憂慮吧!
第四節不讓壓力毀了生活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不停的忙碌著處理各種各樣的日常工作,這些工作不僅僅能夠滿足我們生存的需要,同時我們也能從中尋找到快樂,但在相當多的情況下,我們其中的一些人卻享受不到工作的快樂,反而痛苦于由工作壓力帶來的種種憂慮。
可怕的工作壓力
我曾參與過一項名為“壓力下的家庭健康”的調查,在接受調查的20000人中有近85%的人認為,要學習怎樣處理自己的壓力。根據過去10年美國家庭醫師協會的調查估計,一般的病人中,有近3/4具有與壓力有關的問題。像這樣類似的調查統計,引起許多公司機構與企業界領導人的熱切關注,因為在過去的一年里,怠工以及與壓力相關的疾病而造成的生產效益低下,已使得他們的公司損失了500億美元。而且他們相信在兩年以內,這種花費會增至750億美元——平均每位美國的工人要花750美元。家庭與婚姻是受壓力影響最嚴重的領域。一般來說,壓力是婚姻問題與人際關系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艾柯森博士在他的一篇醫學報告中為我們總結了一些關于工作壓力帶來的憂慮癥狀。他說:“壓力是精神與身體對內在、外在事件的生理反應與心理反應,具有下列特征:”
“主觀性——同樣的事件有人覺得有壓力,有人卻覺得不怎么樣;”
“評價性——同樣的壓力有人認為對自己有幫助,然而有人卻認為對自己有副作用;”
“活動性——壓力會對于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從而導致不同的后果。”
艾柯森仔細地觀察他的病人,發現80%的人因為工作的壓力產生憂慮,而煩躁和憂慮致使他們的身體經常呈現如下這樣一些癥狀:
情緒:緊張、敏感、多疑、不穩定、焦躁不安、憂慮煩惱、難以放松等。
生理:口干舌燥、心跳急速、異常出汗、肌肉緊繃僵硬、便秘、頭痛、失眠、血壓升高、全身酸痛、疲勞、精神不濟、消化系統不良、新陳代謝失調等。
行為:抱怨、爭執、挑剔、責備、暴力、濫用藥物、生活作息混亂,坐立不安等。
憂慮的主要來源就是由于工作壓力,但憂慮最能傷害到你的時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動的時候,而是當你工作一天卸下防備的時候,這時它就會乘虛而入。
你曾否注意到,當你在工作出現過失或者差錯的時候,你心中有著一股怎樣強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因為我們都曾經或多或少地在工作中出現過失誤。
工作給我制造了自我的壓力
在得州舉辦的成人教育班上,一個叫瑪麗·蘇伊曼的女士講述了她一段至今難忘的經歷:“十年前,我剛剛從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畢業,進入一家洗滌品公司銷售部工作,當時公司新研制出了一種冰箱除味劑,首先在幾家超市做了試銷,效果還不錯,接著上司肖恩向我布置了新的銷售任務,一個星期內作出一份銷售除味劑的策劃案。當時我異常緊張,‘我只是個新手,為什么讓我來做有這么大挑戰性,而且風險又這么高的策劃案?為什么肖恩不讓已經在這里工作了兩年的彼得去做’。就這樣我心存不安的度過了前兩天,我當時真實的感受是,當黎明到來的時候,我迅速起床趕到一個個社區中給每個家庭主婦分發除味劑,然后就在現場統計關于價格啊、包裝啊、氣味啊等方面的調查結果。到了晚上我面對擺在桌子上的一堆資料開始憂慮‘這樣能行嗎?別的同事是否會取笑甚至在會上反對這種銷售方式?成功的概率到底有多少’。整個夜晚就在這樣的質疑中迷迷糊糊度過。直到第四天事情開始出現轉機,一位退休在家的老教授找到我們公司,急切地問我們的除味劑怎么在超市的貨架上找不到。這樣簡短的一個問題使我不安的心瞬間平靜了下來,從而打消了我的憂慮,我自信地告訴肖恩我的策劃案已經完成。困擾不在了,壓力也消失了,頓時感覺整個人輕松了很多,我們成功地推銷了新除味劑。”雖然事情時隔10年了,瑪麗說起這段往事依然無比的激動,“可能很多人生活中的憂慮和不快樂來自工作中的壓力,其實更多的情況是,工作的壓力不是因為工作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常常習慣自己給自己制造壓力。”
著名的心理學者哈里·賴文生博士談到我們對自己將來的光明前景的期待的問題。他說,我們總是盡力使每一件事盡善盡美,因為我們希望能活得更像心目中的自己。但往往期望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實際狀況與自我期望之間總是有一段距離,這距離就是引起壓力的根源,也稱為自我的壓力。因此,理想中的我是導致潛在問題的原因。
工作的壓力是可以擺脫的
前幾年,我曾和一個經常聯系我的商人談話。他談到曾經在這種壓力下苦苦掙扎的經驗。他說:“許多年前我的上司曾經問過我,是否愿意考慮調職到日本。那將會是充分展示自我難得的好機會,但是我明白,如果我接受的話就可能會造成家庭問題。我已經因為職業的關系而搬家至四個不同的城市。記得在某一次搬家之后,我那15歲的大兒子,離家出走了幾天以示抗議。我知道我不應再為了事業而再次搬家,因我另外一個兒子那時也已經15歲了,正值青春期的危險年齡。但我仍讓上司將我列入考慮人選中達六周之久。”
“在這段時間里,我說‘我不會自我推薦的,上帝啊,我會讓別人來決定’。我的太太瓊說‘我禱告,求神指示我們’。而我知道,這是她表示不愿意去的方式。我那15歲的兒子則坦白地對我說‘爸爸,我不要再搬家’。”
“終于在六周后事情有了結果,是由另一位同事去。雖然我嘴里說‘那好啊’,但兩天以后,我患了腸疾,而且并沒有立刻就好,就在那個時候我才明白我的掙扎有多嚴重。病了四天后,半夜肚子不舒服使我醒來,我輕聲地禱告‘我現在才知道我一直在苦苦掙扎,請赦免我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請醫治我與家人的關系……并且也請醫治我身體上的不舒服’。那夜我也不必再爬起來了,因為我的罪已得赦免,而我的難處也隨著緊張一并消失。”
“從那以后我得到了寶貴的教訓,當一個人不顧一切要得到某種身份或地位時,而甘冒失去家庭和鄰里的和諧關系這種風險時,就會喪失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
在忙碌的生活中,自我管理的能力實在很重要,而正確處理理想的自我便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或許我們生命中有90%的時間是花費在自己的事情與追逐自我的理想中。我們只為自己著想,因為那會使我們陷在自我的捆綁中。古羅馬有這樣一句諺語:“不是負擔,而是過重的負擔殺死。”換句話說,是每日的壓力,加上過多的焦慮傷害了我們。
有的時候工作中的壓力就好比你得了感冒一樣,是漸漸形成的。沒人能事先警覺。因為每一個人都知道,一點點的壓力不會傷害你,適當的壓力或許還有些好處呢。但當有一天你可能會發現你受到的壓力,已經遠遠超過了你所承受的負荷量,而你甚至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于是,你必須尋求一種醫治的方法使你從十分疲憊的爭斗中得以解脫。在這項人與壓力的搏斗中,你若放棄自己的一意孤行,壓力就可以減少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