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 背脊門
  • (清)陳夢雷
  • 4388字
  • 2015-11-13 11:46:29

乳香散 治發背。

白干姜 苦丁香 草烏頭各五錢 釣苓根 狼毒 乳香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用干摻之;或唾調作錠子,纴入瘡口內。

追毒散 一名追毒錠子。治癰疽發背,膿水不快者。

五靈脂 川烏炮 白干姜炮,各一兩 全蝎五錢

右為細末,用少許摻瘡口中,深者紙捻蘸藥纴于瘡口內,以膏貼之;或浸蒸餅,令透,捻去水,和藥合勻捻作錠子,每用纴入瘡口中。

化毒丸 治一切腫毒初覺,一二日咳逆煩悶,或咽喉閉塞,發熱惡寒。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各五錢 草烏酢浸,炮裂 浮石燒赤,酢淬七次,研,各七錢 巴豆四十九粒,去皮生用,另研

右五味為細末,用浮石、烏頭,余酢打面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后冷酒調下。忌熱飲。取快利二三行,或吐出惡物為效。

保生挺子 治疔瘡背疽瘰疬一切惡瘡。

金腳信 雄黃 輕粉 硇砂各二錢 麝一錢 巴豆四十九粒,文武火炒,研

右為極細末,用黃蠟五錢熔開,將藥和成挺子,冷水浸,少時取出,旋丸捏作餅子如錢眼大,將瘡頭撥開,安一餅子,次用神圣膏貼,后服托里散。若瘡氣入腹危者,服破棺丹。

神圣膏 治發背癰疽一切惡瘡。

當歸 槁本各半兩 沒藥研 乳香研,各二錢 琥珀二錢五分 黃丹 黃蠟 白膠香各二兩 膽礬 粉霜各一錢 槐枝柳枝各一百廿條 木鱉子去皮,五十個 巴豆仁十五個 清油二斤

右作一處,先將槐枝柳枝下油內熬焦,取出不用;后下余藥,熬至焦黑,亦漉出不用;將油澄清,下黃丹再熬成膏,用緋帛攤之,甚效。

金銀花散 【 《衛生寶鑒》】  治發背惡瘡,托里止痛排膿。

金銀花四兩 甘草炒一兩

右為粗末,每服四錢,水酒各一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之。

奪命丹 【 《醫學綱目》,下同】  治惡瘡癰疽發背。

生大黃為末,置砂器中,以水攪八十一遍,飛過 牡蠣 生姜各一兩 沒藥 乳香各一錢

右為粗末,轉作丸子。一錢,用好酒一升,木炭火熬一沸,分二碗盛之,夜露一宿,早晨去滓,空心服。

黃蘗當歸湯 治背疽。

黃蘗炒,七錢 連翹五分 黃芩炒 當歸身炒 甘草炙,各一兩 黃連炒 防風各五錢 澤瀉 山梔 知母 地骨皮各三錢

右(口父)咀,分作四服,水一小碗,浸一時許,入酒一匙,煎至八分,去滓,調下檳榔散,大溫服。

五香散 治陰陽之氣,郁結不消,結核腫痛,發背寒熱頭痛。

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 麝香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取三錢,水煎服。一方無麝香,有藿香。

五香湯 凡癰疽發背,因血凝氣滯而生,氣血聞香則行,故宜用此透達經絡。

人參 黃芪 犀角屑,各一錢 木香 沉香 丁香 乳香 麝香 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或為末點服。

二香散 治癰疽發背,因風、氣、食三者而生,通用此調暢胃氣。

益智仁 縮砂仁各三錢 木香 藿香 厚樸 白豆蔻 白茯苓 半夏曲 陳皮 蒼朮泔浸 甘草各一錢半 丁香七分半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姜五片,棗二枚,同水煎服。

四虎散 治發背初生,筋脈緊急不舒。

附子生,去皮,一兩 天南星泡 半夏湯洗七次 狼毒各半兩

右四味為末,熱酒調成膏,攤上腫處,以熟絹縛定,覺患處如火燒,不妨。

乳香膏 凡癰疽外熱內疼者,是有客邪,內有積毒,欲作膿透之候。背瘡初發時小,后五七日,赤色腫高,即罨藥令內毒散,減疼,免牽引,并治之。

乳香一兩 青薄荷葉四兩,洗干

右研勻,厚罨患處以青絹蓋之。如干,以新汲水潤之,常令濕,其熱毒自然消散。如熱毒攻結可用,氣攻結不可用。

神異膏 治一切癰疽發背。

杏仁去皮尖,切片 露蜂房剪凈,各一兩,蜂多者妙 蛇蛻鹽水洗凈,焙干 元參各半兩 黃芪三分 黃丹五兩,研細 男子亂發洗凈焙干,如雞子大 真麻油一斤

右件藥,先將麻油入銀銚內,同亂發于風爐上慢慢文武火熬,候發焦熔盡,以杏仁投入,候杏仁色變,以好綿濾去滓;再將所熬清油,入銀銚內,然后入黃芪、元參二味,慢火熬一二時,取出銚子,安一冷風爐上,候半時久,火力稍息,旋入露蜂房、蛇蛻二味,將柳枝急攪,移銚于火上,不住手攪,慢火熬至黃紫色,用綿濾過后,復入清油在銚內,乘冷投黃丹急攪,片時又移銚于火上,文武火慢慢熬不住手,用柳枝攪千余轉,候藥油變黑色,滴于水中,凝結成珠子,則是膏成就矣。若珠子稀,再熬少時,必候得所。然后用磁器內封收待用。或恐偶然熬火太過,稍硬難用,卻入少蠟熬,添麻油在內,磁器盛封蓋,于甑上蒸,乘熱攪勻,收而用之。膏藥熬成了,須用所盛磁器,置凈水盆中,出火毒一晝夜,歇三日方可用。熬此膏藥,極難于火候,須耐煩看火緊慢,火猛即藥中火發,千萬謹戒!膏藥方甚多,-效者無出于此。

逼毒散 貼發背癰疽膿盡,四面皮粘,恐有膿毒攻起,宜用此藥。

通明雄黃研飛,一錢 黃藥子 白藥子各一兩 赤小豆二兩

右為末,水調敷。

青散子 治發背癰疽,膿盡生肉平滿,宜用,緊瘡口生肌。

槿花葉盛時收,陰干,四兩 青小豆 赤小豆 白芨各二兩

右為末,臨時用槿花末三錢匕,白芨、小豆末各一錢匕,相和,新汲水調,攤紙上,貼四畔,中心瘡口不用貼。

和氣散 治發背一切癰疽膿潰后,氣虛脾臟滑泄,并四肢逆冷。

蒼朮四兩,米泔浸一日,洗凈曬干,再以米酢炒令香黃色 甘草炙 青皮去穰,各一兩 良姜炒 肉桂 干姜炮,各半兩 陳粟半升

右七味為末,每服一錢,用炒茴香末半錢相和,溫酒調下,不拘時。

追風通氣散 治癰疽發背,流注腫毒腦疽,打破傷折,疝氣血瘕腳氣,諸氣痞塞,塊痛腰痛,一切痰飲為患。此藥大能順氣勻血,扶植胃本,不傷元氣,蕩滌邪穢,自然通順,不生變證,真仙劑也。

赤芍 木通 白芷 何首烏 枳殼 茴香 烏藥 當歸 甘草

右(口父)咀,酒水同煎。

二仙散 治發背癰疽,已成未成,已潰未潰,痛不可忍者。

白芷未潰者用一兩,已潰者用五錢 貝母未潰者用五錢,已潰者用一兩

右剉,好酒煎服。

搜膿散 治癰疽發背,一切惡瘡,年深不效者。

白芷一兩 芎藭二錢 白芍藥三兩 輕粉三錢

右為細末,每用干摻瘡口上,瘡口深者纴之。

芙蓉膏 治發背癰疽,痛如錐剜不可忍者,用此登時痛止如神。

芙蓉葉 黃荊子各等分

右二味,入石臼內搗極爛,雞子清調擦患處,留頂,如煙霧起,立瘥。此方用在未潰之先,或將潰之際為宜。

三神膏 治癰疽發背。

蓖麻子去殼,四十九枚 陳酢一碗半 鹽一撮

右三味,置鍋中,用文武火熬之,槐枝攪膏,先將米泔水洗凈瘡,搽上藥留頂。未成膿者即散,已成膿即潰。忌一切發物并酒。

神妙生肌散 治癰疽發背,諸般瘡毒,潰爛疼痛。

滴乳香燈草同研 孩兒茶 海螵蛸 赤石脂 血竭 龜板炒 鱉甲炒 水銀 黑鉛各一錢 沒藥燈草同研 硼砂各二錢

右將銀鉛同煎化,將前藥各為末,入銀鉛于內,研極細,摻瘡上,神效。作癢,加白芷一錢。

鐵桶膏 治癰疽發背,疔瘡瘰疬,痔瘡粉瘤。

蕎麥稈灰淋汁二碗,熬至一碗 血竭 沒藥 乳香各三分,為末,入汁內再熬去半碗,取下待冷 黃丹 雄黃 朱砂各八分 好石灰八錢,為極細末,共一處放藥汁內

右攪勻成膏,磁器收貯,用三棱針刺破,將藥入內直送深入到底,不三四次全愈。

玉容膏 治發背癰疽潰爛,用此生肌止痛外護。

香油二兩 黃蠟 寒水石火煅為末,各一兩 黃丹末,一錢

右將油蠟化開,入后二味為膏,紙攤貼患處。

水云膏 治發背。

干姜炒 皂角炙,去皮弦 五倍子炒 川芎各一兩 孩兒茶 乳香 沒藥各三錢 白礬火煅 槐花各一錢

右為末,豬膽汁調涂,神效。

神仙解毒丸 治疔瘡發背、魚口、諸般惡瘡腫毒初發,一服立消。

白礬不拘多少,熔化 作丸如菉豆大,朱砂為衣,每服十丸,連須蔥七八根,水煎一碗送下,立愈。已成者不傷生,未成者即消。

將軍散 治發背癰疽,疔瘡惡毒,一切無名腫痛,焮熱初起未潰者。

大黃半生半煨 甘草節等分

右為細末,和勻,每用一匙,空心溫酒調服,一二服,疏利為度。

鐵箍散 治男婦發背,無名腫毒未潰者。

舊石灰四兩 五倍子四兩,二味同炒黑色為度 黃丹一兩 雄黃七錢 膽礬五錢 共為末,酢調擦,留口出膿。

豆豉餅 治發背癰疽,腫硬不潰,及潰而不斂。

江西豆豉

右一味為末,唾津和作餅子如錢大,厚如三文,置患處,以艾壯于餅上灸之,餅干,再用唾津和作。如背瘡腫大,用漱口水調作餅,覆患處,以艾鋪于餅上燒之。如未成者,用之即消。已成者,縱不能全消,其毒頓減。前人俱稱有奇功,不可忽之。

人參敗毒散 治發背癰疽等證,憎寒壯熱,甚至頭痛拘急,狀似傷寒者,宜服一二劑以衰其毒,輕則內自消,若至六七日不消,可服托里消毒散。

人參 前胡 柴胡 枳殼麩炒 羌活 獨活 川芎 桔梗 茯苓 甘草各一錢

右作一劑,用水二碗,煎至八分,食遠服。如熱甚或痛者,加黃芩、黃連;大便不通,加煨大黃、(石卜)硝。

神仙截法 治癰疽發背一切惡瘡,預服則毒氣不入內。

真麻油一斤,銀石器內煎熬十數沸,候冷

右用酒二碗,入油五盞,通口熱服,一日用盡,緩則數日服之。吳安世曰:吾家三世用之,無有不驗。又聞獵者云:凡中藥箭,急服麻油,藥毒即消。鄭學論德甫屢用之甚驗。按麻油下三焦熱毒,通大小腸滯氣。若瘡瘍初起,毒蓄于內,大便秘結者,用之以疏通其毒,誠為良法。若大便不實,三焦虛熱,恐非所宜,用者審之。

賽命丹 一名賽飛龍奪命丹。治癰疽發背,一切無名腫毒。

蟾酥 朱砂 雄黃 膽礬 血竭 明乳香 沒藥各三錢 蜈蚣 麝香各五分 北細辛 全蝎 蟬退 穿山甲 白僵蠶 豬牙 皂角各六錢 片腦 白礬以信石少許同枯,去信石,各五分

右為末,端午日以酒糊和丸,菉豆大,每三丸,以蔥酒一小鍾吞下,被蓋出汗,或吐。若不汗,再服白粥催之。

紫金錠 治一切癰疽腫毒。

文蛤三兩,淡紅黃色者,捶碎,洗 山慈姑各二兩 紅芽大戟洗凈,一兩五錢 麝香三錢,另研細 續隨子去殼,研細,以紙包壓去油,再研,一兩

右各另為細末,和勻,以糯米粥和合于木臼中,杵千余下。每料分作四十錠,于端午重陽七夕合。如欲急用,辰日亦得。勿令雞犬之類見之。合宜珍重,否則無效。癰疽發背未破,用冷水磨涂痛處,并服,良久覺癢立消。

飛龍奪命丹 治諸般腫毒疔疽惡瘡。

蟾酥 輕粉各五分 朱砂飛研,三錢 白礬枯 寒水石 銅綠各一錢 蝸牛三十一粒,另研 乳香 沒藥 麝香各一錢

右件為細末,將蝸牛另碾一處丸。如丸不就,用好酒糊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一丸,生蔥三五莖,嚼極爛,吐于手心,包藥在內,熱酒和蔥送下,如重車行五七里汗出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

勝金丹 治一切癰疽發背疔毒腫痛。

麝香 白砒制,各五分 雄黃 辰砂 乳香 沒藥 血竭各一錢半 全蝎泡炙 穿山甲炙 天龍去頭足炙,各三錢 白僵蠶炙去絲,五錢 蟾酥一錢

右為細末和勻,每服三分,赤沙糖調,蔥頭酒送下,取汗為度。

十全大補湯 治潰瘍發熱,或惡寒,或作痛,或膿多或清,或自汗盜汗,及流注瘰疬便毒久不作膿,或膿成不潰,潰而不斂。若血氣不足之人,結腫未成膿者,宜加枳殼、香附、連翹,服之自消。

人參 肉桂 地黃酒蒸,焙 川芎 白芍藥炒 白茯苓 白朮黃土水拌炒 黃芪鹽水拌炒 當歸酒拌,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右作一劑,用水二鍾,姜棗煎服。

一粒金丹 治一切惡瘡癰腫無名腫毒發背。

沉香 木香 乳香各五分 巴豆霜一錢五分 各為細末,照秤分兩數和勻,用黑肥棗個半,去皮核搗爛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量人虛實,先呷水一口,行一次。胃氣壯實者,只可呷水三四口,不可太過。后用水一口送藥下,行盡數,次以米飲補之。

翠青錠子 一名善效錠子,治發背潰爛,追膿水,長肌肉。

銅青四錢 枯礬 韶粉 乳香 青黛各錢半 白蘞 輕粉各一錢 杏仁二十七粒 麝香半錢

右為細末,調糊為餅子,或糯米飯和亦得,看深淺纴之,直至瘡平復,猶可用之,大有神效。如青金、翠霞、信效、紅玉諸錠,針頭散,追毒餅等方,不宜多用,謂犯生砒也。如有死肉,加白丁香一錢。

回陽玉龍膏 治陰發背之第一藥也。

草烏頭炒,三兩 軍姜煨,二兩 南星煨 白芷 赤芍藥炒,各一兩 肉桂不見火,半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昌市| 甘谷县| 吴桥县| 都安| 万全县| 原阳县| 常宁市| 龙山县| 潜江市| 张掖市| 宁南县| 上思县| 兴文县| 绥阳县| 瑞丽市| 米易县| 恩平市| 平阴县| 平度市| 乌恰县| 神农架林区| 民权县| 庄河市| 河东区| 电白县| 玉门市| 宜阳县| 宁陕县| 盐城市| 台江县| 锦州市| 海盐县| 麻城市| 旺苍县| 长葛市| 丹凤县| 红桥区| 峡江县| 广汉市| 平乡县|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