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噓!這里的世界靜悄悄(2)
- 找尋未知的自己:跟隨三毛去旅行
- 周意然
- 3787字
- 2015-11-18 16:55:27
“如果人生像幅畫,三毛應該是意境高遠、筆致空靈的水墨了。她不囿于既定格局,以她的真率信筆揮灑,在人生的斑駁中顯呈了她的生命,無論是喜悅或是悲沉,對于她都有一種浸潤。真純的愛該是她創作的基本動力。她的性格,溫柔而流變,有時動如風,有時靜如潭,有時升如飄忽的流云,有時柔如一彎曲曲的溪水,不變的是她的真,她的愛。她的作品就這樣地展現了她的自我,成為渾然一體的,活生生的創造。”
上帝對于三毛的影響是深遠而強烈的,三毛曾說過:
“感謝上帝,給了我永恒的信仰,她迎我平安地歸來,又要帶著我一路飛到北非我丈夫的身邊去。我何其有幸,在親情、友情和愛情上,一樣都不缺乏。”
德國最有名的教堂要數科隆大教堂了,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堂,也是歐洲第二大教堂,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據說由于大教堂莊嚴與炫目的美麗,使得二戰時的美國士兵都不忍心投下炸彈,因此才能矗立至今。科隆大教堂的一大特點就是“高”與“尖”,之所以要建成這種很高很尖的樣子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越高就離天堂越近,也就離上帝越近。科隆大教堂占地面積有一個足球場那么大,外觀則是白砂巖石的浮雕,非常精美。教堂地處火車站附近,一出車站就能看見,教堂外部的墻面原本應該是白色的,但是由于建筑材料是白砂石,容易吸附灰塵,而科隆又是一個工業城市,污染比較嚴重,所以就使得教堂的外墻看上去像黑色的。
進入教堂內部,能看到大圓柱和圓拱頂,地面則是由彩色人物圖案的大理石鋪成,兩邊有各種廳、廊,墻上有色彩艷麗、情節生動的宗教繪畫和著名的玻璃窗彩繪,每個彩繪都是圣經中的一個小故事,繪畫優美,十分搶眼。禮拜堂的正前方是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像,讓人心情有些莫名的沉重。側面則是圣母瑪利亞的雕像,在這種莊嚴的地方,人的心靈就好像受到了洗禮,有一種很神圣的感覺,感覺好像可以與上帝溝通,感覺上帝在注視著世間的眾生。夜晚降臨之時,大教堂四周墻壁的壁燈同時將燈光照向教堂,更使教堂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這時,如果站在萊茵河畔觀看教堂,就會看到一幅令人陶醉的美景。科隆大教堂前舉行的狂歡節是遠近聞名的,狂歡節的活動規模是最大,也是最典型的,可以說是整個德國歷年狂歡節的中心。每年都有數十萬人從國內外趕來參加狂歡節。慶祝活動的中心就設在科隆大教堂前面的廣場上,每次狂歡節都是人聲鼎沸、精彩絕倫。
在中國,第一座按照西方的建筑方式建造的教堂,大概要屬著名的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了,整幢教堂建筑為紅土磚墻,以圣像雕塑并輔以尖頂鐘樓雙塔,煞是好看,教堂高度有20層樓那么高。地處繁華的商業區,也就是徐家匯商業區,在三面被鋼筋混凝土的現代高層建筑包圍之中顯得非常特別,但并不是格格不入。它那直沖云霄的哥特式雙尖頂雖不比德國的科隆大教堂,但至今保持著鶴立雞群的形態和風格。
在藍天的映襯下,教堂是那樣的美麗、莊嚴、沉著,它是德國人民的心儀所向,是德國人民的驕傲,它將一直庇佑和守護著德國人民以及來到德國的人們。
睡美人的城堡
“愿做一個涉足天涯的浪子,背一個舊行囊,爬山、涉水,追逐滿天飛的黃沙,看一看荒涼的古堡,釋放充斥心中的野性。”
——施萊格爾
德國的城堡分布非常廣泛,似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得過德國,這僅僅只是就城堡的數量方面來說,更何況德國的城堡還都非常美麗,據說目前仍然存在的城堡有一萬多個。要了解德國古堡如此之多的原因,就得聯系德國歷史的特殊性。
一百多年以前,德國仍舊是處于長期的分裂之中,各個大小公國就達300來個之多。既然是“國”,無論是大是小,防衛都是在所難免的,相應的各種軍事設施也就應運而生了;既然是一國之君,那就應該有無上的權利和權力,除了王宮外,大大小小的行宮、“逍遙宮”、獵宮等,也是一個都不能少的,這也就是德國的城堡數量會如此龐大的原因。
三毛和古堡也是很有緣分的,三毛喜歡伴海而居,當三毛與荷西住在加納利群島的時候她就選擇了一處靠近海邊的別墅,而距離別墅區不遠的地方就是一座古堡,三毛有散步的習慣,每次都是從家走到古堡再折返回來,想來,三毛對古堡應該也是很感興趣并喜歡著的。關于古堡之美,19世紀德國浪漫派領袖施萊格爾就已經做過評論:“那一系列德意志古堡廢墟,它們將萊茵河兩岸上上下下裝點得如此富麗堂皇,除了我們直接的自然感情之外,它們還給了我們另一種觀察的良機:我們在原本是德國人對最險峻的山崖建筑的習慣和愛好中,發現了一種日后如此美妙絕倫地發展成哥特式建筑藝術的因素。”
在眾多的城堡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慕尼黑以南的富森,地處阿爾卑斯山麓的新天鵝城堡,它也被稱為白雪公主城堡。美國加州迪斯尼樂園中的睡美人城堡就是完全按照新天鵝城堡的樣式建成的。坐火車以奧格斯堡為起點到達富森,光是沿途一路的風景都已經讓人遐思神往了。這里是一個猶如人間仙境的地方,藏著無數的有關魔法、國王、騎士的古老民間傳說,除此之外,這里還有無邊的云霧繚繞的原始森林、青草柔嫩的山坡、在綠野上漫步的牛羊,終年積雪的阿爾卑斯山以及無盡寬闊的大湖。
傳說新天鵝城堡的建立者是巴伐利亞的一位國王——路德維希二世。這個國王雖無治世之才,但卻充滿了藝術氣質,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國王,并一生終于藝術。路德維希二世非常敬愛歌劇大師瓦格納,有一種說法就是,路德維希二世從瓦格納的成名作《天鵝武士羅恩格林》獲得了修建設計新天鵝城堡的靈感。他親自參與設計了這座城堡,從草圖設計到室內裝潢,一切的一切都是路德維希二世親歷親為,城堡內到處都能看見以天鵝為主題的裝飾品,甚至在家具、器皿、壁畫、吊燈上都能看到天鵝的身影,這座城堡幾乎耗盡了路德維希家族的全部財富。由于白色城堡矗立在高高的山巒之上,四周是巍峨的群山以及宛如明珠的湖泊,所以在這里,一年四季,風光各異,唯一相同的就是自始至終風景都很優美。
和德國的古城堡比起來,中國王室的宮殿又是另一派景象。中國宮殿的特點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白玉為堂金做馬,珍珠如土金如鐵。來到曾為明清的皇宮——故宮,慢慢推開鑲嵌著銅鈴的大門,僅僅只有一縷陽光掠過,周圍萬籟寂靜,但同時也莊嚴落寞。以雕龍為裝飾的青石臺階,整體是紅墻綠瓦的宮殿,那一刻撲面而來的,是一種無比的宏偉、尊貴以及不可取代的霸氣,整座故宮歷經滄桑,但是容顏不改,過去的流年時光對它來說只是浮光掠影。與德國的許多古堡、宮殿比起來,故宮并不高大,但它的氣勢卻是那些歐洲宮殿所不能比擬的,那是一種王者的氣勢,是一種由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深厚的五千年文化底蘊所積淀出來的氣勢,天上天下,為我獨尊。這種氣勢讓每一個看到故宮的人都為之驚嘆、為之折服。
暗紅色的故宮宮墻非常高大,四四方方、滴水不漏地圍在宮殿的四周,抬頭看去,一種強烈的壓迫感油然而生,心中止不住的壓抑。在古代,很多人進了宮就一輩子都出不來了,也難怪古人們有“一入宮門深似海”的說法,紅色的宮墻一眼望不到盡頭,這更凸顯了它的高大和凝重。僅用一堵連綿的高墻,就隔出了宮里宮外兩個世界,曾經奢華錦麗的生活,曾經標致風流的容顏,曾經貌似完美無瑕的愛情,沒有人知道,也無從知曉。多少愛恨情仇都隨著歲月的無痕、隨著墻中的銹色,黯然老去,湮滅在這暗紅的宮墻之中,回首往昔,只留下一地的支離破碎與殘缺。順著千載恒定、始終如一的陽光,透過喧囂跳躍、靈動消散的浮塵,轉眼間看見的是氣勢宏偉的正殿,這就是傳說中的金鑾寶殿,如今近在咫尺。這里是集權的巔峰,也是官場仕途的光輝頂點,更是權利的登峰造極,多少人擠破了頭就是為了能進到這里,十年寒窗,就為此。這里的建筑雕刻無不彰顯它的華麗與尊貴,這里有能夠支撐起江山社稷的金柱,有讓人步步青云的金磚,也有俯瞰著黎民眾生的雕花鎏金龍椅,本就絕頂的藝術因為政權的成就而更顯得輝煌絕倫,而這輝煌絕倫的藝術也更能襯托出那威嚴肅穆、不容置疑的政權。看著這巍峨的大殿,讓人心里不住地低軟,想跌伏在塵埃之中,想虔誠地頂禮膜拜,不是為那曇花一現、朝令夕改的皇權,而是為了那凝聚著人類雄渾大氣、聰慧靈秀的藝術精粹,這是一塊瑰寶,一塊風雨不侵、永遠卓絕的藝術瑰寶。
悠閑愜意地漫步于每個無人的小門巷落,隨意地隔著雕花的窗戶靜靜觀賞已經布滿了風塵的遺物,有的東西若與今日的精湛工藝比起來,實在是不值一提,但是在幾百年前,卻全是那稀世珍寶,琉璃、玉佩、珍珠、瑪瑙、寶石,曾經的價值連城、色澤豐潤,卻在歲月的閑置中蒙上灰塵黯然失色,寂寞了幾個世紀,曾經的容顏與溫潤已不在。
曾經聽人說過,這些東西,尤其是飾物中的玉器最為特別,必須要人養著,只有沾染了人的靈性靈氣,才會越發地晶瑩剔透,也就是所謂的越戴越亮,銀飾則次之,而這些飾品一旦離開了人,就如死去了一般,會變得了無生機。在故宮的無數珍寶中,這些寂靜的角落已經漸漸被人遺棄遺忘,逐漸沾滿了厚重的塵埃,只盼終有一日,能再次被人發現,重新綻放自身的異彩。
相較于中國人對宮殿的喜愛,德國人對于城堡的鐘情要更早些。當他們還居住在日耳曼森林里的時候,他們就開始了對城堡的熱愛。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象呢?原因說法不一。德國浪漫派領袖施萊格爾從詩人的眼光出發,將它歸因于德國人的氣質影響,即“德國人對自然的感情”,這固然是有道理的,但也不盡然如此。對于德國人來說,古堡不僅僅是用于居住以及審美需要的,在古代它更是一種軍事設施,比起中國宮殿來說也更加實用。如今,在德國,很多城堡都已化為廢墟,但它們仍然帶著歷史的塵埃,訴說著往昔的悠悠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