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厄運打不垮信念(5)

瑪莉·馬特琳飾演的薩拉,在全片中沒有一句臺詞,只能靠極具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動作來揭示主人公矛盾復雜的內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悅和沮喪、孤獨和多情、消沉和奮斗等。

瑪莉·馬特琳十分珍惜這次機會,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心力,她勤奮、嚴謹地對待每一個鏡頭,可謂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她表演得惟妙惟肖,讓人拍案叫絕。就這樣,瑪莉·馬特琳成功了,毫無爭議地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一個聾啞影后。

瑪莉·馬特琳獲獎之后,做人與處世的態度一如既往,繼續保持著謙虛和低調。她對許多人表示:“我是個聾啞人。我所取得的成就,只要肯于努力,每個人不僅都可以做到,而且完全可以比我做得更好。”

當眾多影迷請瑪莉·馬特琳簽名留言的時候,她多次寫下了一句廣為流傳、頗有影響的話:“我的成功,對每個人,不管是正常人,還是殘疾人,都是一種激勵。”許多媒體將她這句與人共勉,稱之為“第一個聾啞影后的名言”。

從頭再來

1933年,正當經濟危機在美國蔓延的時候,加利福尼亞的哈里遜紡織公司因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化為灰燼。3000名員工悲觀地回到家里,等待著董事長亞倫·伯斯宣布破產和失業風暴的來臨。

在無望而又漫長的煎熬中,他們終于接到了董事長辦公室的一封信:“向全體員工發放一個月的工薪。”員工們深感意外,又驚喜萬分,紛紛打電話或寫信向董事長亞倫·伯斯表示感謝。

一個月后,正當員工們為下個月的生活發愁時,他們又接到董事長辦公室發來的第二封信。董事長宣布:“向全體員工再發放一個月的工薪。”員工們接到信后,與其說是意外和驚喜,不如說是為紡織公司的興衰而焦急。第二天,他們紛紛涌向公司,自發地清理廢墟、擦洗機器,還有一些人主動去南方聯絡被中斷的貨源……

三個月后,哈里遜公司重新運轉了起來。對這一奇跡,當時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是這樣描述的:

“3000名員工使出渾身解數,晝夜不懈地賣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小時。那些當初勸亞倫·伯斯領取保險公司賠償金一走了之的人,那些當初批評亞倫·伯斯感情用事、缺乏商業精神的人,也都改變了態度,無不對他刮目相看,肅然起敬。”

現在,哈里遜公司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紡織品公司,它的分公司遍布五大洲六十多個國家。

1914年12月,大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的實驗室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損失超過200萬美元,但事前卻只報了238萬美元的保險。

當大火熊熊燃燒的時候,愛迪生24歲的兒子查理斯在濃煙和廢墟中發瘋似的尋找自己的父親。他最終找到了,看到了:愛迪生平靜地看著不可遏制的火勢,一頭白發在風火中飄動。

查里斯后來在回憶文章中寫道:

“我真為他難過。他都67歲了,可眼下這一切使他一生的努力付諸東流了。他看到我后突然喊道:‘查里斯,你的母親去哪兒了?去,快去把她找來,她這輩子恐怕再也看不著這樣的場面了。’

“第二天早上,愛迪生看著一片廢墟說道:‘災難自有它的價值。我們以前所有的謬誤和過失都被大火燒了個一干二凈。感謝上帝,這下我們可以重頭再來了。’”

火災剛過去3個星期,愛迪生就成功地推出了他的第一部留聲機。

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追求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一切只不過是從頭再來。一旦人的災難被化解了,新的希望也就降臨了。

從俗家弟子到著名演員

1984年4月29日,王寶強出生于河北省南河縣大會塔村,6歲時開始練習武術。

1992年,他在村子里看了一場改變自己命運的露天電影——《少林寺》。看完電影之后,他產生了一個夢想,要像李連杰那樣練就一身好功夫,然后去拍電影,進而擺脫窮困的命運。

“土生土長的農村娃子才8歲,想去少林寺,想去拍電影,簡直是胡思亂想。”王寶強的父母說什么也不答應,他們不相信,更多的是舍不得!

小小的孩子竟然說出了向爸媽保證的大人話:“我將來掙錢了,一定好好孝敬、報答爸爸媽媽,不讓爸爸媽媽操心。”孩子的孝心和渴望,最容易讓父母動心和妥協。不久,他去了少林寺,剃了光頭,吃起了素,成了一名俗家弟子。他每天跑步、踢步,練得渾身酸痛,有時候疼得連喝水、吃飯都困難。

在少林寺苦練了6年,王寶強學會了三截棍、二指禪,特別是醉劍和醉拳,成了他的強項。此時他覺得,應該下山去追求自己拍電影的夢想了。師父看出他如饑似渴的樣子,也就同意了。

2000年,16歲的王寶強懷揣著500元錢和當電影演員的夢想,第一次到了北京。他一路打聽,終于摸到北京電影制片廠門口,一屁股坐在馬路牙子上,開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活。他堅信,有意義的人生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

3天后,王寶強得到了生平的第一個角色——剃光了頭,拖著一條假辮子,穿上長袍馬褂,在“清代”大街上“溜達”的群眾演員。雖然一天只有20元錢的報酬,但畢竟拍上了,他打心眼兒里高興,“溜達”得也比別人更加投入,更加專心致志。

沒多久,拍完播出了。他瞪大了眼,認認真真地從頭看到尾,在各個場景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卻始終沒能見到自己。但他堅信,電影里跑龍套的人最后變成大明星的故事一定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在北京闖蕩的初期,為了填飽肚子,王寶強曾在《銀鼠》、《孝莊秘史》等影視劇中當過群眾演員,一天最多掙50塊錢,每月收入幾百元不定。他和幾個朋友一起租最便宜的平房,條件十分簡陋,吃了上頓不知下頓,幾乎沒有一天吃過三頓飽飯。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也咬牙堅持,從沒伸手向家里要過一分錢。他一邊到工地打零工,掙生活費,一邊繼續在北影廠門口等待演戲的機會。

只要有戲演,不管多小的角色,王寶強都會全身心地投入。拍撞墻,他就真撞,撞得鮮血直流。正是因為能吃苦、肯付出,電影廠里的不少人都挺喜歡他。找他拍戲的劇組越來越多,戲份也越來越多。以前最多有個側臉,后來能有正面鏡頭了,再后來要說臺詞了。他堅信,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只要一天比一天好,就一定有希望。

追夢的道路一波三折。2002年的大年初一,王寶強沒有吃到餃子,蒙著被子大睡了一天。到晚上12點,他餓得實在不行了,去賣饅頭的鄰居家敲門,賒賬買了5個饅頭,悶著頭,一口接一口地吞。吞完后,他沒敢喝水,害怕把胃撐壞。他告誡自己,過日子就會有麻煩,何況自己是在追夢,必須挺胸抬頭面對任何困難。

王寶強為了不讓父母牽掛,給家里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自己在北京很好,一切都不用擔心。等將來拍上戲了,有成就了,一定早日回家。”他堅信,希望常常出現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就在王寶強幾乎混不下去的時候,機會突然出現了。2002年,在他18歲的時候,被李楊導演選中出演《盲井》。起初,他覺得這是個挺不起眼兒的機會,沒有抱太大希望。他沒有想到,好多人沒有想到,甚至中國電影界也沒有想到,就是在這部不起眼的“農村戲”里,他的表演不僅得到導演的稱贊,而且獲得了那一年的臺灣電影大獎——金馬最佳新人獎。

2004年,他在馮小剛的賀歲劇《天下無賊》中扮演單純善良的傻根,這使他家喻戶曉,名聲大噪。之后又出演了電視劇《暗算》,并因此獲得了“中國劇風尚色彩人物”獎。再后,他演了《士兵突擊》、《集結號》。

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追夢10年的王寶強終于成名了,有了錢,再也不用為生活而憂愁了。他把錢寄給了家里,花了50萬元給父母蓋起了新房子。他成了家鄉的大人物,是全村人的驕傲。

家里世代務農的窮孩子王寶強,為什么能從少林寺的俗家弟子成為一名深受觀眾喜愛的著名演員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襄城县| 攀枝花市| 嘉荫县| 济宁市| 镇远县| 绥宁县| 白山市| 亚东县| 师宗县| 大安市| 元谋县| 石棉县| 荆门市| 南投市| 南靖县| 外汇| 衢州市| 元谋县| 淮南市| 泸州市| 南开区| 栾川县| 菏泽市| 县级市| 镶黄旗| 利津县| 潜江市| 沅江市| 什邡市| 新津县| 德庆县| 万盛区| 郸城县| 崇信县| 崇文区| 墨江| 建昌县| 桓台县| 嘉定区|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