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厄書:轉危為安的生存哲學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藏鋒卷一
厄[1]者,人之本也。鋒[2]者,厄之厲[3]也。厄欲減,才莫顯。
上求賢,畢其功而志易。下求榮,成其事而意滿。不知戒[4]惕[5],上下難容也。
賢者不逐其名,仁貴焉。明者不戀其位,明棄焉。勇者不爭其鋒,勇斂焉。
生之惟艱,何足道哉?
大意:
困境和挑戰是人生固有的現象。而鋒芒畢露,過分顯露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往往會加劇這些困境和挑戰。想要減少自身困厄,就應該學會不輕易展示自己的才能。
上位者(如君主、領導)尋求賢能之士,一旦得到他們的幫助完成功業后,往往容易變得懈怠,志向不再堅定。而下位者(如臣民、員工)則往往在完成自己的任務或取得一定成就后,心滿意足,容易失去進取心。
如果不保持警惕和謙遜,無論是上位者還是下位者,都難以在各自的位置上長久立足,容易招致他人的不滿和排斥。
真正賢能的人,不追求虛名,而是更看重仁愛和道義的價值。明智的人不貪戀權位,懂得適時放棄名利。勇敢的人不與人爭強斗狠,其勇氣體現在內斂和自控上。
人生的道路充滿了艱辛和挑戰,這些困難和挑戰本身并不值得特別去談論或抱怨,因為這是每個人成長和進步的必經之路。每個人都應該勇敢面對,努力克服,而不是沉溺于對困難的抱怨之中。
啟示:
鋒芒畢露往往容易招致困境和災禍。在現代社會,過于張揚和炫耀自己的才能和成就,可能會引來他人的嫉妒和攻擊。
保持內斂和謙遜,不輕易顯露自己的鋒芒,可謂是避免不必要麻煩的重要策略。
三國時期魏國大臣李豐以其才學和謹慎著稱,雖才華橫溢,名聲遠播,但他行事極為低調,不與人高談闊論、爭辯是非。
他深知仕途險惡,過快的提拔會招致同僚的嫉妒,因而當魏明帝有意提拔他時,他百般拒絕。
在曹爽與司馬懿的政治斗爭中,他更是保持中立,不參與任何一方的陣營,安然度過了那段動蕩時期。
在復雜多變的政治環境中,隱藏自己的鋒芒,避免成為眾矢之的,是保護自己和實現長遠目標的重要策略。
勾踐在戰敗于吳國后,沒有急于復仇,而是選擇了隱忍和積累力量。
他表面上對吳王夫差表示臣服,暗中卻勵精圖治,發展經濟,訓練軍隊。同時,他個人也保持低調,不張揚野心和計劃,直到時機成熟才一舉滅吳。
在逆境中保持冷靜和低調,通過不斷的努力和積累,等待時機成熟后再一舉反擊。這種策略不僅有助于保護自己免受進一步的傷害,還能為未來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再如,唐朝中期的著名將領郭子儀以平定安史之亂等戰功著稱。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卻始終保持謙遜和低調。
他從不居功自傲,對待同僚和下屬都非常和善。在朝廷中,他也懂得避讓鋒芒,不參與無謂的權力斗爭。這讓他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保持了良好的人緣和聲譽,也為其軍事事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可見,即使擁有卓越的才能和成就,也要保持謙遜和低調。這種態度不僅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還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