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管理者的心術—領導做人方與圓(2)
- 每天學一點管理心理學
- 墨墨
- 4942字
- 2016-01-07 14:37:26
一名優秀的領導,無論在哪一個行業,他都知道“言必有信”的可貴,說話要講究信譽,尤其是在作決策的時候。一旦經過討論確定下來的事情就不能輕易改變,因為領導者的決策左右著一個組織的發展,如果決策不穩定,朝令夕改,那么你的下屬即使有再大的辦事能力,恐怕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這樣的領導是不夠格的,長此以往,下屬們就會失去對你的信任,什么事都會等著你的變動而不能馬上進行,那么你的領導工作也就沒有任何前途可言了。遵守諾言是為人處世之道,也是領導方法之一。一個任何時候都能夠守信的領導,一個言出必行的領導,一個言行一致的領導,一定是一個有號召力、有凝聚力的人。一個守信的人,不僅朋友會尊敬你,即使是競爭對手也會因此欽佩你,它會給一個領導者帶來無窮的益處。
誠信是所有真誠關系的核心。在市場的高度重壓和權利的巨大誘惑面前,很多領導者把誠信的價值觀擺上了自私的祭臺,成為損公肥私的蠹吏。2002年某雜志做過一項民意測驗,測試的結果表明:71%的人認為企業高管層的誠信程度比普通人還要低。與此同時,歐洲某期刊的一項類似調查也表明,在歐洲,僅有21%的投資者認為企業的領導是誠實可信的。領導者失去誠信,是一種對員工、客戶和投資者的不公正的行為,其導致的惡果就是,整個企業內部失去誠信的價值觀,各種各樣的丑聞令顧客和投資者的信心盡失,這樣,企業離破產也不遠了。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帕瑪拉特等頃刻間就灰飛煙滅,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聯想集團在創業之初,有這樣一條規定:在召開20人以上的會議時,每一個遲到者都要罰站一分鐘,以示警示。無論領導還是員工,都一視同仁,必須遵守這一條規定,沒有特例。在聯想看來,這一分鐘是很嚴肅的一分鐘,它代表了聯想人的精神。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被罰的人竟然是總裁柳傳志原來的老領導,罰站的時候他本人和柳傳志都緊張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傳志跟這位老領導說:“你先在這兒站一分鐘,今天晚上我到你的家里給你站一分鐘。”柳傳志本人也被罰過三次。
用柳傳志自己的話說就是:“人無信則無以立。”“一個領導者的行為將帶動整個團體,言必有信既是每天工作中都要時刻遵循的原則,也是讓下屬嚴格遵守制度的法寶。下屬判斷一個領導是否是好領導時,更多的是以他的品格為依據的,一個言行不一的領導只會妨害與下屬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一個‘說一套,做一套’的領導者又怎能讓下屬信任呢?所以,在聯想,如果要成為一名領導,他首先要做到‘言必有信’,說話算話。”
誠信是一種“長期投資”,領導者唯有長期遵守誠信的原則,才能建立和維護你的信譽品牌,唯有維護了你的信譽和品牌,才能得到可持續的成功。否則,就算你認為自己已經具備很多優秀的、能夠成功的素質,你也未必會得到員工的尊敬,更不會得到他們的信賴。
領導者要做到誠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諾言。早在兒童時代,父母和老師就教給我們一句做人應該遵循的箴言:“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如果想讓別人怎樣對待我們,首先就要那樣去對待別人。”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要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諾言。
一個好的領導者必須對自己的諾言身體力行,而不是夸夸其談。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保持言行一致。例如,泰科公司的前首席執行官丹尼斯·科茲洛斯基有一次在商學院演講,有人提問他成功的根源是什么,他回答說:“正直誠信。”但他后來被指控涉嫌貪污公司的6億美元。
(2)坦誠。誠信的領導者必須能夠并且準確表述對現實的理解。大多數領導人對問題的回應方式就是試著把問題想通,找到解決辦法。但他們沒有對其他人敞開心扉,所以無法喚起別人的激情,得到別人的回應。雖然這些領導人十分投入,但由于他們過于理智,不向員工、同事表露情感,無法表達自己,就無法激發許多員工潛在的能力和智慧。相比較而言,雖然向同事和下屬敞開心扉的領導會因此使自己更易受到傷害,但他們更能夠凝聚人心、集思廣益。
坦誠要求領導者必須能夠洞察現實,并勇于揭示自己看到的真相。有些公司的領導者常常隱瞞或歪曲事實,如財務人員做假賬,銷售經理虛報銷售數據,高層經理人一味地迎合首席執行官提出的不成熟想法等,這種欺騙可能會獲得短暫的成功,但最終會導致信任危機。失去信任,成員之間會相互猜忌,團隊精神和相互協作也就成為一紙空文。
只有當團隊成員確信領導者坦誠相見,對實際發生的情況做出毫無保留、可信的陳述時,才會接受他們的領導。若能做到這一點,團隊成員常常會成為忠實的追隨者。
(3)對欺騙不予寬恕。誠信的領導具備察覺騙局的能力。
威廉·喬治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曾擔任美敦力公司董事會主席。1998年,威廉·喬治與一位當時被稱為明星首席執行官的人會面,討論美敦力收購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的事宜。會議開始后,這位首席執行官顯得張揚而富有魅力,他不停地吹噓因為公司的總部在海外,所以公司在美國不用納稅,以及他如何關閉了所有在一年內沒有收回成本的工程和投資項目等。喬治在聽他夸夸其談的時候,覺得有些不對勁。因為就美敦力而言,還從來沒有一年內能收回成本的項目。約20分鐘后,喬治離開了會議,取消了交易。他對自己說:“他在欺騙,我不能寬恕這種行為,我不會跟這些人做任何交易。”喬治的直覺很準:那位明星首席執行官后來因詐騙而被告發。
(4)自我約束。要使自己具有誠信,最根本的就是自律——自我約束、自我管制,從我做起。這個道理很簡單,連自己都不誠信于人,還有資格要求別人誠信于自己嗎?如果說,要別人先誠信是條件,自己對別人誠信是結果,那么猶如執己之矛,攻己之盾——不攻自破了。
下屬會時刻注意領導者的行為,如果領導無法做到自我約束,就會變得虛偽,言行不一。自律與誠信是息息相關的。沒有了自律,誠信變得空洞;沒有了自律,誠信變成空話;沒有了自律,誠信就變得有缺陷。
被譽為“現代管理學教父”的彼得·德魯克曾在一篇關于領導之道的文章中提到他所遇見的最有效的領導人物都會進行一種“鏡子測試”,確保他們早晨在鏡子里看到的人沒有偏離自己的為人準則,是受人尊敬、信任的那種人,以保護自己不受誘惑,不會錯誤地隨波逐流。“鏡子測試”就是領導者對個人行為的一種很好的自我約束。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21世紀,企業的經營也越來越復雜,這就要求領導者具備誠實可靠的品德,這樣才能夠建立永續經營的企業,激發員工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熱情,并且為股東提供長期投資價值。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是領導者的行事原則,也是獲得下屬擁戴的必要條件。言必有信的品格,是事業成功的保證,也應該是每一位領導者終生追求的目標。
廉潔自律是根本
一位古人曾經說過:“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明,廉則威。”這是每一位領導者都應該銘記于心的領導格言。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企業領導都是一樣,要想在下屬心目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就必須在自己的身上下功夫,從自我的品德修養開始,提高自己的人格,才能提高自己在下屬心目中的地位。
“穿著發皺的襯衣,身上可能還有墨跡,一大清早就在深南大道上鍛煉,不認識他的人絕對不會想到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華為總裁。”這是下屬眼中的華為總裁——任正非。
作為華為的總裁,任正非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有錢人”,但任正非對下屬卻這樣說:“有些媒體說華為富得流油,還說任正非有多少錢,你們看我像有錢人嗎?”“你們是最了解我的,我常常被人誤認為是老工人。我原來買的是10萬元的車,后來許多領導叫我還是買一輛好一些的車,萬一出車禍能避免人員傷亡。”“我同你們在座的人一樣,一旦華為破產,我們都一無所有。”
放眼而望,那些最終成為下屬心目中成功領導者的人,他們身上無不散發著“廉”的氣息,無不是能夠自律的人。
洛克菲勒作為世界石油大王,他的經濟狀況毋庸多說,可是他每次外出旅行或者洽談生意,總是要在住宿問題上嚴格要求自己。他每次必與服務員討價還價,最終挑選最便宜的房間入住。酒店的服務員都感到很奇怪,有一次一個服務員就問他:“洛克菲勒先生,你那么有錢,為什么還要選擇這么便宜的房間呢?你的孩子們每次來我們這里都是入住那些最豪華、最貴的房間!”這位石油大王的回答是:“這一點都不奇怪,我的孩子們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的父親是百萬富翁,而我的父親卻不是。”
在我國歷史上,幾乎各個朝代的為官之道都有“廉”的要求。凡是為人敬仰的清官,無一不是廉潔自律的。
宋代張之才離任陽城知縣,在湯廟作詩說:“一官來此四經春,不愧蒼天不愧民。神道有靈應信我,去時猶似到時貧。”寇準出入宰相職位30年,不肯為家人建造一間私房,處士魏野稱贊他:“做官居在高位處,卻無地方起樓臺。”這就是清官的高風亮節。
“公生明、廉生威”。廉潔奉公是每個領導者的天職和道德的重要體現,更是對一個領導的起碼要求。
東漢名臣楊震,才高學絕,被時人譽為“關西孔子”。他為官清正廉潔,曾官至司徒、太尉。楊震調任東萊太守時,途經昌邑縣境。昌邑縣令王密曾受楊震薦舉之恩。這天夜里,王密暗攜黃金10斤,特地前往驛站拜謁謝恩。楊震對此頗感不快:“我知道你的為人,你卻為何不了解我的秉性?”王密說:“您放心,這么晚了,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楊震回答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會說沒有人知道呢?”聽了這番話,王密頗感羞愧難當,只好歉疚地收禮告辭而去。
楊震為官一生清廉,年老后,親朋好友勸他為子孫置辦產業,造福后代。楊震不為所動,且說:“使后世稱他們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留給他們,不是更加豐厚嗎?”
廉潔就是在經濟上清廉,在品德上端正,在經濟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做到一塵不染。如果一個領導做不到這一點,那么他在群眾面前就不能樹立起自己的威望和威信。少數領導者喜歡討便宜,一字一畫全關“情”,一文一物全動“心”,導致他們說話不靈,辦事沒有威信。
廉潔問題對領導者來說極其重要,它對領導活動有重大影響。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廉潔才能奉公。一個廉潔的領導才能一心為公,公正待人,積極為團隊謀利益,而不是結黨營私,貪污受賄。領導者只有樹立廉潔奉公的形象,才能產生積極的“形象效應”——感召力和凝聚力,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從而保證領導活動的順利進行。
(2)廉潔是任人唯賢的基礎。古人云:“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要選好人才,要求領導者必須廉潔奉公。只有出以公心,才不會愛“財”,而是愛“才”。否則,就會棄“才”求“財”,就會看“財”用人,把一些受賄行賄的歪才甚至腐敗分子提拔到重要崗位上來。那么,勢必斷送我們的事業。
古往今來,有很多人有超人的才華,有良好的領導能力,有關心下屬的手段和方法,但是他們卻缺少了嚴于律己的準則,缺少了廉潔自律的標桿,這是他們做人的失敗,更是他們最終淪落為階下囚甚至是丟掉性命、招致千古罵名的原因。和坤就是典型例子。在為官之道上,恐怕沒有幾個人可以像他一樣成功,上得到了皇帝的賞識,下得到了大臣們的追捧,他的為人處世可謂滴水不漏。但是他卻最終難逃殺頭抄家的結局,究其根源就是他不能夠廉潔自律。
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說的就是嚴于律己的道理。一個好的領導者,一定是一個嚴于律己的人,用自己的言行為下屬樹立榜樣。作為一名領導者,一旦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那么也就是他走向失敗深淵的開始。
解放后,對于外賓送的禮物,毛澤東總是全部讓工作人員登記上交,從不留下一件。雖然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這些禮品是送給您的,您吃了用了都是應該的。”但毛澤東的回答卻是:“這個問題不是那么簡單,這是紀律。這些禮物是送給中國人民的。中國不缺我毛澤東一個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檢點,隨隨便便地吃了拿了,那些部長、省長、市長、縣長都可以拿了,那這個國家還怎么治理呢?”
在下屬的眼中,好領導不僅要會選人、用人,不僅要能夠運籌帷幄,更重要的是要“嚴于律己”,做一個廉潔奉公的人,這是好領導以德服人的前提條件。
自信堅強是領導必備的素質
領導的興趣愛好、情感、情緒以及氣質、性格,一般來說直接表現于外,讓人能馬上看到和體會到,具有明顯性特點。但是還有一些心理素質是深藏于內的,無法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通過其他形式婉轉地表達出來,讓人不易察覺,但卻對領導工作有著深遠影響力。比如領導的信心與意志力等。所以作為領導,應當學會培養自己這些心理素質,使之為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