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管理者的心術—領導做人方與圓(1)

一個好的領導,一定是一個會做人的領導,是一個外圓內方的領導。內圓外方是指為人要方正,處事要圓通。為人方正就是指為人要循規蹈矩。一個領導要想獲得成功,首先要學會方正為人,它可以讓你在面對誘惑時,保持清醒,在面對失意時保持平靜,在面對欲望時保持剛強。處事要圓通,就是做事要靈活、融通。人際關系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領導者的生活和事業的成敗,打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就需要做人圓通,只有這樣,你才能在和他人的交往中積極主動,游刃有余。

身正才能令行

孔子有云:“己欲立而欲人,己欲達而達人。”美國著名領導學家柯維認為,領導的才能就是影響力,真正的領導者是能夠影響別人,使別人追隨自己的人物。一個以身作則的領導者要克制自己的沖動,培養自己的前瞻性、控制力,做到以身作則,為下屬樹立榜樣,用榜樣來影響他人。領導者成就了自己的好名聲,就會做到眾望所歸,成功也就指日可待。

公元前121年的夏季,漢武帝組織了第二次對匈奴的大規模作戰——河西戰役。李廣率領四千精銳部隊為先鋒,不料被四萬匈奴騎兵團團包圍。將士們看到眼前十倍于自己的敵軍后,都有些膽寒心悸。那么,李廣又是如何穩住軍心,激發將士們的斗志,從而戰勝敵軍的呢?李廣想趁敵陣未穩,派人沖擊,打他個措手不及。但是,這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武藝,還要有不怕犧牲的精神。派誰去呢?對,就讓兒子李敢去率隊沖鋒。此時此刻,李廣當然沒有忘記出征前夫人的千叮萬囑,要他好好照顧兒子。可是,大敵當前,大丈夫馬革裹尸在所不惜,又怎能吝惜兒子而耽誤大事呢?

李敢不負父命,率領騎兵直插敵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入重圍,旋而平安歸營。一歸營,李敢就提起嗓門大聲說:“匈奴騎兵沒什么可怕的,很好對付。”士兵們早已被李廣親派愛子沖鋒陷陣的行為深深感動,又看到李敢沖鋒殺敵,順利歸營,士氣大振。李廣趁勢命令軍士們背向里、臉朝外,擺成圓陣,劍拔弩張,嚴陣以待,擺出一副決一死戰的姿態。他命令軍士拉滿弓、上緊弦,瞄準目標,引而不發。自己則拉開那張著名的大黃弩弓,嗖嗖地一連射殺了好幾個沖在前面的匈奴副將。

經過一天激戰,漢軍已經所剩不多。李廣卻始終鎮定自若。士兵們看到他與往常一樣,心里踏實多了。吃飯時,李廣等到士兵們人人有水喝,個個吃飽飯后,才開始喝水、吃飯。這使士兵們深受鼓舞,無不下決心再戰。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匈奴騎兵就利用優勢兵力,發動猛攻。可漢軍士兵個個奮勇,頑強抵抗。正在危急關頭,張騫率大軍趕到。匈奴見大勢已去,匆忙撤退。

就這樣,在眾寡懸殊的戰斗中,李廣以巧妙的指揮才能和身先士卒的戰斗精神贏得了時間,避免了全軍覆沒,牽制了匈奴兵力,為河西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陷入敵陣后,李廣臨危不亂,不顧夫人的叮囑,派出親子偷襲敵軍,大大地鼓舞了將士。等到進食時,李廣等將士都有飯吃后,才開始吃飯,如此以身作則,愛戴將士,將士們豈有不誓死效命的道理?因此,太史公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為人正直的領導干部,即使不下命令,下屬也會照他的話去執行;那些自身不正的領導干部,即便三令五申,也無人響應。

作為領導干部,如果待人失當、親疏不一,則會在不知不覺中重用某些不該得到重用的人,而冷落了一些骨干力量,直接影響領導者自身事業的全局發展。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受眾人歡迎并具有凝聚力的領導者,就應該對所有下屬一視同仁。

身為領導干部,要比員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以身作則,才能贏得下屬的心。這一點,日本經聯會前會長土光敏夫就是一個成功典范。

1956年,土光敏夫出任東芝電器社社長。當時的東芝人才濟濟,但由于組織太龐大、層次過多、管理不善、員工松散,導致公司績效低下。

土光敏夫接掌后,立刻提出了“一般員工要比以前多用三倍的腦,公司董事則要十倍,我本人則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口號,決心重建東芝。

土光敏夫的口頭禪是:“以身作則最具說服力。”他每天提前半小時上班,并空出上午七點半至八點半的一小時,與員工一起動腦,共同討論公司的問題。

為了杜絕浪費,土光敏夫還借著一次參觀的機會,給東芝的董事上了一課。

有一天,東芝的一個董事想參觀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輪。由于土光敏夫已看過九次,所以事先說好由土光敏夫帶路。

那一天是假日,他們約好在“櫻木町”車站的門口會合。土光敏夫準時到達,董事乘公司的車隨后趕到。

董事說:“社長先生,抱歉讓您久等了。我看我們就搭您的車前往參觀吧!”董事以為土光敏夫是乘公司的專車來的。

土光敏夫面無表情地說:“我并沒乘公司的轎車,我們去搭電車吧!”

董事當場愣住了,羞愧得無地自容。

這件事立刻傳遍了整個公司,大家立刻心生警惕,不敢再隨意浪費公司的物品。土光敏夫從點點滴滴做起,處處以身作則,公司所有人上行下效,績效便逐漸好轉。

土光敏夫以要求員工的條令嚴格自律,處處以身作則,才使得公司上下競相效仿,從而徹底改變了公司的面貌。領導干部一定要恪守“站得直,行得正”的管理信條,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對于自己都沒有做到的律令,怎么能使下屬信服,從而去履行你的指令呢?所以,領導者要想使人信服,就要先使人佩服,以實際行動影響人、感召人。

在明朝,朱元璋就是以身作則的榜樣。明朝時,茶葉是朝廷和西域人交換馬匹的主要物資。為此,朱元璋制定了《茶法》,并在茶葉產地和主要關隘設立了專門的機構,管理茶葉貿易事宜,嚴禁販賣私茶。

可是,朱元璋的三女婿歐陽倫,仗著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目無法紀、販賣私茶、謀取橫財,還慫恿、指使家人巧取豪奪,大量收買茶葉。地方官員對其作為十分不滿,意欲告發。而歐陽倫不但不收斂自己,反而仗勢欺人,對意欲告發者嚴刑拷打,逼其屈就。

朱元璋知道后龍顏大怒,查明情況后即刻將自己的乘龍快婿歐陽倫賜死,同時對地方官敕令嘉獎。這件事的處理,朱元璋雖然失去了一個女婿,但他卻贏得了天下的人心,使得《茶法》更得以順利施行。

制定了法令,就要嚴格執行,這一點,朱元璋絲毫不含糊,毅然對自己的女婿下了斬殺令,結果使法令得以順利施行。領導干部要求別人易,要求自己難。但是,若領導者自身存在問題,或者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就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自然籠絡不了人心。人心不穩,事業不成。因此,領導者行走職場,就要秉持“身正令行”的信條,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2008年,杭州市蕭山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趙桔水,帶領同事們在教育系統查處了15人的受賄串案,其中,有5名校長、4名副校長。趙桔水自己是涉案人的學生,平時和老師的關系不錯,案子出來后,趙桔水的心里很難受,審訊的時候都不敢去見老師一面。

記者問趙桔水:“面對公道私情,你是怎么取舍的?有沒有過激烈的思想斗爭?”趙桔水說出了心里話:“事情出來后,我內心十分痛苦。坦率地講,我也曾考慮過怎樣有一個折中的解決辦法。但是我想,我如果放老師一馬,自己的良心能得到一些安慰,可是這樣做了,老百姓還會相信我們檢察機關嗎?同事們還會上行下效追求公正嗎?最后,我決定不能拿法律來折中,只有含著淚,實事求是地把這個案子辦好!因為我深深地知道‘順了人情公道虧,順了公道人情失’,反貪就是使命,公正就是生命,面對公道私情,我只能放棄私情,選擇公道。”

俗話說:“打鐵還得自身硬。”如果趙桔水敢越雷池一步,底下的人就會上行下效,敢越十步、百步。因此,在法律面前,他選擇了秉公執法、不徇私情,得到當地百姓的認可,同時他能大公無私,身正令行,言必出、行必果,為下屬樹立了公正、正直的榜樣力量。領導干部若能身正,想搞歪門邪道的下屬就會有所畏懼,倘若領導干部身心不正,下屬就會拿領導者的話當耳旁風。

領導干部要注重自己在組織中的榜樣作用,要清楚自己作為部門或公司的負責人,一舉一動都會受到所有人的關注,都會影響他人的積極性。在職場上,領導干部只有嚴格要求自己,起帶頭表率作用,才能具有說服力,才能增強自己的凝聚力。

堅持原則不動搖

領導者在組織道德標準的樹立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人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領導者的言行舉止。如果領導者不堅持原則,那么整個組織也就不會存在道德。

作為領導者,要用實際行動來捍衛自己心中的信念。

格雷戈里·法夫爾是在美國西南部長大的。他父母教育他要有正直的觀念,并認識到某些永恒的品德的重要性,告訴他真誠好于虛偽,言行一致好于陽奉陰違,誠實好于道德敗壞。正直的品質在那時就在他身上扎下了根。

法夫爾現在是《薩克拉門托蜜蜂報》的總編,并兼任威克宏拉報業新聞部的副總經理。他回憶道:“我父親開始是一名政治家,后來他涉足商界,買下了這家報社。他把價值觀念灌輸給自己的孩子。盡管他是一個白人,在密西西比州南部長大,但他成年時期大部分時間進的是黑人教堂。他為人坦率,敢于捍衛自己的信念。我想,在密西西比州他或許是第一個敢于將一個既未被逮捕又不是體育明星的黑人照片登載在報紙頭版的編輯。”

這種正直、公正的做法,每天在法夫爾的家里都得到實踐。他的一生都保持著對高尚的正直品質的追求。直到如今,他的所作所為以及經營決策都體現著這些觀念和品質。對法夫爾來說,無論是在工作之中還是在工作之余,這些是非觀念都是極其重要的。

法夫爾曾對別人說:“有三件事情我是不允許別人開玩笑的:我的家庭、我的報紙和我的正直。這絕對不是開玩笑,我是很認真的。你可以在很多事情上指責我,但是我從未在我這一行業中做過任何感到慚愧的事情。我或許做過一些錯事,也犯過錯誤,但我從未做過一件違背自己原則、真正令我感到恥辱的事情。”

法夫爾對職業道德從不含糊。他認為,行動比語言更響亮。多年來,他一直堅持言行一致。他恪守的這些原則也經受了檢驗。他總是真正使自己的行動與信仰保持一致,哪怕這會使他失去自己喜愛的工作。

他曾經在考克斯報業集團工作了大約14年。1972年,他擔任該集團旗下的《棕櫚灘郵報》的編輯。這時,公司董事長考克斯先生做出決定,要讓他擁有的所有報紙對尼克松競選總統予以輿論支持。但《棕櫚灘郵報》一直對尼克松和越戰持強烈的反對態度,并一直認為“水門事件”絕不僅僅是一次竊聽行為。法夫爾堅持認為,《棕櫚灘郵報》絕不應該刊登有關擁護尼克松的文章,但他無法說服考克斯先生。于是,盡管他當時收入不多,而且還有兩個很小的孩子要撫養,但他還是毅然選擇了辭職。

法夫爾后來解釋道:“考克斯先生有權去做他要做的事,因為報紙是屬于他的。但我覺得,如果我繼續在那兒工作,那將是對自己的背叛,因此我決定辭職。同樣,當魯佩特·莫道奇買下《芝加哥太陽報》的產權時,盡管我當時任該報的總編,但我還是辭了職,因為我不愿為他這種人工作。雖然這種選擇對我的家庭來說是不明智的,但我的妻兒都支持我。因為,這才是他們心目中的法夫爾。”

顯然,堅持原則的信念一直影響著作為領導者的法夫爾。他不會為了公司的最大利益就輕易將不軌行為合理化。當他在經營中處于困境時,他就會意識到自己在做出每一個經營決策時,實際上都會涉及正直問題。每做出一個經營決策或個人決策,對堅持原則的他來說,都是一次艱巨的考驗。

言必有信,言行一致

人們常說“做事先做人”,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中國的孔子很早就把誠信提到了“民無信不立”的高度。企業要想基業長青,就需要企業的領導者以誠信來領導團隊,以誠信來與合作伙伴合作。因為,只有誠信才能做到公正待人,才能贏得永遠的客戶,贏得下屬永久的信賴。

中國有句古話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意思是指一個人說出來的話就要算數,不能再咽回去,做人不能食言。作為領導者,對下屬言出必信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做人的信譽時刻不能丟。如果你的下屬有出爾反爾的時候,那么你就要及時地對他這種行為給予批評并適當點撥。一個真正有能力的領導從來不說廢話,他的每一句話都有一定意義,無論是一開口就切中要害,還是力圖使每一句話都具有參考價值,他們都遵循一個原則——言必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城县| 治县。| 榆林市| 乃东县| 龙海市| 大新县| 达日县| 鄂托克前旗| 时尚| 双鸭山市| 遂溪县| 乌兰浩特市| 徐汇区| 平潭县| 武宣县| 德州市| 兰考县| 渭南市| 大余县| 常山县| 河曲县| 赤水市| 云和县| 宕昌县| 屏东县| 城固县| 新野县| 浦县| 洪泽县| 吴旗县| 昭觉县| 溧阳市| 凤冈县| 河东区| 潼南县| 同江市| 仁布县| 卢湾区| 保山市| 彝良县| 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