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中朝 100個對癥穴位方
- 吳中朝
- 871字
- 2018-12-29 12:48:44
頭痛 風府穴、風池穴管頭痛
頭痛分為前后頭痛、偏側頭痛以及滿頭疼痛等,疼痛的部位不一樣,相應的治療方法就不一樣。除此以外,大家還應該學會辨別疼痛的性質,比如有的人是脹痛,說明是由氣滯引起的;有的人屬于刺痛,說明是血瘀引起的;還有的人屬于空痛、虛痛,說明是由氣血虛虧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頭痛雖然可以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但大多數時候,它都是另一種疾病的伴有癥狀,比如說感冒了頭痛,這時候,你把感冒治好了,頭痛也就消失了。
基本治療方
主要癥狀:頭痛或痛連項背。
穴位方
頭痛時要注意分辨部位,如前頭痛可以按摩陽明經,側頭痛可以按摩少陽經,后頭痛可以按摩太陽經。無論哪種頭痛,都可以通過按摩風府穴、風池穴來緩解。
實用小偏方
①頭痛發作之初,可將雙手浸泡于熱水中,溫度以舒適能耐受為度,并不斷加入熱水,保持水溫,共浸泡20分鐘左右,可使頭痛緩解。

避免燙傷皮膚。

可以適度慢跑。
②頭痛程度不嚴重時,運動可幫助減輕疼痛;如果程度嚴重,則應避免過度運動。
腎虧頭痛:灸腎俞穴、太溪穴可補腎
分型癥狀:空痛、虛痛、腰膝酸軟。
穴位方
腎俞穴、太溪穴可用艾條溫和灸,長期堅持,有補腎作用。
食療方
取枸杞子、豬油各50克,豬瘦肉150克,熟青筍100克。豬瘦肉切絲,青筍切絲,枸杞子洗凈待用。燒熱鍋,用冷油滑鍋倒出,再放入豬油,將肉絲、筍絲同時下鍋劃散,烹黃酒,加白糖、醬油、鹽調味,再放入枸杞子翻炒幾下,淋上麻油,起鍋即成。本方長期食用,有較好的滋補肝腎的作用。

枸杞子為干品,炒前泡發。
外感風寒:常灸列缺穴、外關穴
分型癥狀:頭痛有拘急感。
穴位方
用艾條溫和灸列缺穴、外關穴,或用紅外線燈照射,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
食療方
取蔥白、淡豆豉各10克,粳米50~100克。粳米煮粥,粥成下蔥白、淡豆豉,再煮數沸即成。每日2~3次,連服3~5日。
瘀血頭痛:太陽穴刺出血能化瘀
分型癥狀:刺痛,可能有外傷史。
穴位方
太陽穴宜用力重按,亦可點刺出血如珠,有較好的活血止痛作用。
食療方
取川芎、紅花、茶葉各3~6克,水煎取汁,當茶飲。每日1劑,不拘時飲服,有活血化瘀止痛作用。每療程7日,間隔7日后,再開始下一療程。

孕婦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