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步圣經
- (美)喬治·希恩
- 2586字
- 2019-01-01 00:17:48
推薦序一
我們從不孤單
安德魯·希恩(Andrew Sheehan)
無論是被叫作祝福還是詛咒,你永遠無法逃避一個聲音——家長的聲音,就算他已離去多年。孩提時,喚你離開操場的那個聲音如今仍不時地在你的耳邊回響——他的指導、告誡以及鼓勵。盡管父親已經離開我們差不多20年了,但他的聲音依然陪伴著我們——他的兒女們。
有時,這個聲音是一個“成年人”在忠告我們迎接挑戰的必要。“如果你現在沒有挑戰,那就去尋找一個。”父親會這么說。有時,這個聲音是一個“年輕人”在告訴我們要放松,記住鍛煉方法。而等我們已經成為跑者時,父親的聲音不出意料地再次出現,提醒我們要不斷向前。
我們從不孤單。
1978年,隨著《跑步圣經》的出版,喬治·希恩的聲音成為行動的號角,成千上萬的人們離開他們久坐的椅子,來到街上奔跑。今天,無數像我們一樣的人系緊了鞋帶,在進行5公里、10公里、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訓練——按照他多年以前開拓的保健及自我發現之路繼續前進。
當年,沒有人預見到這一切。作為一位受人尊敬的醫生和一家之主,我們的父親看上去和澤西海岸小鎮上的其他父親差不多。和他那一代的大部分人一樣,大學畢業后他就收起了跑鞋,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他的病人和他的家庭。他參加的體育活動也僅僅局限于做一名觀眾,或者偶爾打打壁球和網球。當我們參加競技運動時,他都會出現,并激勵我們。但是,看著他的孩子們奔跑在運動場上時,他的運動精神之火被重新點燃——他感到失去了什么。于是,45歲那年,也就是他最后一個孩子出生兩年后,他又穿上了塵封多年的跑鞋。
父親從一個簡單的目標開始:1英里5分鐘的限時跑。上公路跑步前,他總是先在后院跑一圈。1963年,這個穿著“內衣”奔跑在大街上的中年男子,成了一個被眾人懷疑和嘲笑的對象。但他沒有退縮,并且找到了同樣在大街上奔跑的跑者。他們給他提供了一個參加波士頓馬拉松賽的機會。一年以后,他完成了自己跑步生涯中的第一個馬拉松賽,后來他連續參加了21屆波士頓馬拉松賽,共計完成了60多場馬拉松賽。歲月是一個神話,他雖上了年紀,卻在61歲時跑出了個人最好成績——3小時01分。那1英里5分鐘的限時跑呢?當然,他也成為了第一個年齡超過50歲完成比賽的人,且在1969年跑出了4分47秒的好成績。
在這個過程中,父親和當地一家報社達成協議,報道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之后,他開設了一個每周專欄。在我看來,他是一名不知疲倦的“通訊記者”。他可以坐在我家的客廳里,手拿一個黃色的小本,潦草地回復如潮水一般的跑者來信。1970年,他成為《跑者世界》雜志(Runner’s World)的醫學編輯,并在雜志中開設了專欄。兩年后,他的第一本關于體育醫學的圖書問世。隨著讀者數量的不斷增長,他的關注點從運動傷病治療轉移到他和讀者們對運動經驗以及運動如何改變他們生活的交流上。令人意外的是,迅速發展的跑步運動——一個被他稱為“移動”的運動,推動《跑步圣經》成為了緊隨吉姆·菲克斯(Jim Fixx)《跑者大全》(The Complete Book of Running)之后的《紐約時報》最暢銷圖書。之后,直到1993年因癌癥去世,父親又出版了7本書,最后一本著作是《征服長距離》(Going the Distance)。
在這里,我要介紹一些其他“先驅者”,包括比爾·鮑爾曼(Bill Bowerman)、肯尼斯·庫珀(Kenneth Cooper)和弗雷德·勒博(Fred Lebow)等人。女性的跑步先鋒則包括格雷特·百伊茲(Grete Waitz)和瓊恩·本諾伊特·薩爾森(Joan Benoit Samuelson)。但是,被父親帶進這樣的“先驅者聯盟”的,其實就是聯盟本身——用一個詞語形容就是“游戲”。當然,跑步的其他益處還包括對健康的好處,但是,他并不鼓勵人們僅僅為了健康而跑步,因為這樣會失去很多快樂。如果僅僅把跑步當成一種任務,那么你也許會在一個月內就放棄;但如果把它當成“游戲”,那么你的一生都能享受到它帶來的樂趣。
“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游戲,同樣也是一場比賽,”父親寫道,“如果我們認為比賽只是為了贏,我們就會變得嚴苛,我們會失去幽默感……金錢、權力和地位就會成為我們的終點。若是如此,我們就會輸給自己的人生,我們就會失去美好的生活和‘游戲’所帶來的快樂。”在父親看來,工作是被他人要求完成的事情,而“游戲”才是人生的本質。“工作并不能使我們成為我們希望成為的那個人,工作是為生活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當我們掙夠了生活所需時,就應該將時間留給‘游戲’。”
每天若干小時的跑步,使父親變成一個無拘無束的自由人。就像梭羅每天要步行到瓦爾登湖一樣,父親發現奔跑可以使他逃離那些對財產、地位等的復雜追求,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加簡單。他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藍天、空氣,甚至河邊的小徑。更重要的是,奔跑也是自我發現的一個途徑。在奔跑中,他越來越接近他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其他人認為他應該成為的人。他力勸讀者去探索和找尋他們真正的自我,然后通過真正的自我影響自己的生活。用父親的話說就是:“去掌握自己的經歷,而不要被經歷掌握;去過自己的生活,而不要被生活牽著鼻子走。也就是,及時地,成為你自己。”
在這種精神的驅動下,一場跑步運動的革命被引發了。雖然在最初,我們并不清楚要跑向何方,但是許多人享受到了第一次跑步所帶來的興奮。作為跑步運動的先鋒,喬治·希恩引領了這次運動。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宗旨”,并且信奉它。同時,他還鼓勵他的讀者們——那些聽他賽前演講的人們,也能夠信奉屬于他們自己的“宗旨”。越來越多的跑者們受到了這樣的感召,公路賽和馬拉松比賽便如雨后春筍般在全美興起。起跑線甚至成為一個個節日派對開始的地方——是的,派對就從那兒開始。
現在的大部分讀者在當時還只是孩子甚或還未出生,很有可能從未聽說過喬治·希恩博士的名字,更不用說讀過他的書了。但我們希恩家族的人和在羅代爾出版公司的伙伴們都非常清楚,父親發出的聲音并不只停留在某個特定的時刻產生影響,而是會長久地指引著我們。我們堅信,它會和你產生共鳴,而這就是出版《跑步圣經》35周年紀念版的原因。
在《跑步圣經》中,這名跑者、醫生、哲人寫下了關于跑步的最重要也是最好的一切。它給人以鼓舞,同時也分享了解決問題的經驗。他寫道:“生活就是對每一個人的試驗。”在經歷了無數次馬拉松賽的歷練后,父親把關于訓練、跑步和預防受傷方面的寶貴經驗分享給大家,同時還有他對于馬拉松賽本身的非凡描述——跑者的終極試煉。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你可以獲得輕松快樂的感受、值得回味的獨特觀點、幽默、見解和也許能夠開啟某一扇門的鑰匙。我們還希望,父親的聲音能夠成為你前進路上的指南,驅動你找到遠方的下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