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說服訓練,要想說服別人先說服自己(1)
- 如何講話有邏輯,怎樣說服有力量
- 郎世榮
- 4942字
- 2015-09-18 12:09:05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成功地說服別人,首先要說服自己。只有說服了自己,才有可能去說服別人。針對自己的某一觀點,連自己都不相信,是很難讓別人相信的。
為了說服別人,要努力讓自己去接受這樣那樣的觀點,從思維上形成穩定的認識。只有思維上的認識穩定后,才能形成可靠的行動力。當然,要想說服別人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很多方面的才能。首先,要有出眾的口才。因此,口才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然后,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態,能夠從容地面對各種隨時出現的問題。再次,要學習合理的身體表演。與人交流,要合理地運用身體的各個部分,準確地傳達出想要表達的信息,使得信息的表達更為直觀、立體,從而讓別人最大可能地接受自己的觀點。最后,需要講究語言的技巧,充分利用各種修辭手段,讓表達顯得更為儒雅、充分。
說服別人,就是為了實現信息之間的交換,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除了充分的信息準備,更需要合理利用各種技巧,讓表達更為流暢、自然,在潛移默化中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從而接受自己的觀點。
1.說服自己,先從思維訓練開始
很多時候,我們在談判中落得失敗的下場,只是因為沒有自信,自己的觀點都沒辦法說服自己。所謂說服自己,不是要強制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而是要克服積習已久的定向思維,通過一定的心理暗示,讓自己嘗試去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有的想法或者條款,連自己都接受不了,更不要說去說服別人。所以說,在說服別人之前,一定要努力讓自己相信這個想法是合理的,是有可行性的——只有自己接受了這種條件,才有可能成功地說服別人也接受這種條件。
想要說服自己,就要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學會身份置換。所謂的身份置換,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的同時,還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自然會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要達成自己的目的,也需要知道對方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符合自己的心理預期。
在談判時,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對別人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比如,了解對方的實力、性格、目的、喜好——知道了對方的實力,才能對比出各自的最大需求和讓步條件;知道了對方的性格,才能由此推測出對方在談判時將要采取什么談判方案和技巧及采用何種談判風格;知道了對方的目的,才能明確地知道對方的底線是什么;知道了對方的喜好,才能在談判中投其所好,創造出愉悅的談判氛圍,從而更好地讓對方放松警惕,實現自己的最終目的。
在這個基準之上,看清自己的利益與對方有什么沖突,從而想出各種辦法去解決這種沖突。自己需要怎么去做,開出什么樣的條件才能化解這種沖突,而所開出的條件與自己的最終利益是否再次造成沖突,是否與自己的利益相悖。這些都是需要認真考慮的事情。只有制定出相應的談判方案,才能分得清自己能夠對哪些條件做出讓步,而哪些東西又是必須要堅守住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在想要說服別人之前,一定要對別人進行充分的了解,這是必須要做的功課。因為這是一種前提,一種能夠成功說服他人滿足自己利益需求的前提。
在身份置換時要對談話內容做出模擬。模擬內容越是充分,在實際的談判中就越能了解關鍵所在,從而提前找到解決關鍵問題的方法。因此,才能在談判結果中有所斬獲。而一旦你對談話過程中的問題沒有更加清晰的了解,給出的答案和條件就會陷入驢唇不對馬嘴的狀態。當對方聽完后,會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是一頭霧水。這個時候,對方就會對你的能力產生質疑,甚至會對談判合作的誠意產生動搖。當對方失去談判的興趣,或者說意識到利益無法得到滿足時,整個談判就會慢慢地走向失敗。
可能你會說,我提前也做出模擬了,但到最后怎么還是失敗了呢?畢竟,想象中的情況和實際情況是有差距的。你真的能把你模擬中的對話在實際中全部說出來嗎?會說得流暢而富有邏輯嗎?想要獲得肯定的答案,在模擬過后就得針對口才做出相應的思維訓練。
有一條口才思維訓練的捷徑就是自說自話訓練法。自說自話訓練法的具體表現就是:將看到的材料、聽到的話語、寫好的演講進行復述,沒有觀眾,只有自己一個人練習。這種方法的重點就在于“自我”,即需要你自己去練習、揣摩,獨立地完成整個過程推演。這種方法不僅簡單,而且效果顯著。它主要的訓練過程是:
(1)自備。
所有的材料都要自己準備,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段演講視頻,只要你可以將它復述下來就可以。但所要準備的材料都要為以后的講述做準備,這就需要你明確目標,讓你準備的材料適合講述;注意條理,把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每段的意思都要弄清楚,最好可以編寫成提綱,以便時刻提醒自己;分清主次,這樣在講述的時候才能抓住重點,流暢自如。
(2)自講。
要為自己選擇一個可以安靜地“自說自話”的地方,將所準備的材料復述一遍或幾遍,而且在復述時要做到:真、動。只有將復述當作是真正的表演或演講,才能夠達到訓練的目的與效果,“假戲真做”才能一次比一次進步。而在復述時還要富有情感,用情感塑造形象,沒有感情,話就無法講好,也就沒有感染力。在講述的時候,還要注意眼神、肢體之間的配合,協同動作。這樣不僅可以加深講述的印象,還能夠加強你的情感,為今后能夠熟練地掌握肢體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
(3)自訟。
將自己的講述進行錄音,然后辨別自己的中心意圖是否突出?感情是否飽滿?語句是否通順自然?聲音是否洪亮?總之,要將自己的不足統統記下,這樣才能在以后的講述中注意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改正。
(4)自結。
定期進行自我總結,不斷地吸取經驗和教訓,為下一次的訓練做準備。可以說,只有做到步步為營,才能練就一副好口才。
實驗證明,這種口才訓練方法是科學而有效的。這種方法雖練嘴,但更主要的卻是對思維的訓練。訓練自己說話有條理,主次分明,可以鍛煉思維,使思路變得更為清晰、透徹。而將準備的內容講出來,在此過程中就要學會遣詞造句,這樣能使訓練者熟練地使用詞匯和語句,能根據表達的需要做出靈活的改動。長久地練習下去,訓練者思維的靈敏性就會得到提高,口頭語言的表達自然也會變得更加富有邏輯、流暢、自然。而在“自說自話”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就會把周邊的環境假想成觀眾。經過多次的模擬練習,就能夠讓自己鎮定自若,云淡風輕。總之,只有將自己所想的內部語言無瑕疵地轉化成說出口的外部語言,才能夠成功地說服他人。
2.說服別人,先從訓練口才開始
說服能力必須從口才談起。一個人只有擁有好口才,才能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意圖,剖析對方的處境,從而達成雙邊協議,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雖然幾乎人人都會說話,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好口才。好口才的標準有:一是普通話要好,發音要準確,如果大家都聽不明白你在表達什么,何來對話;二是聲音條件要好,說話帶有磁性,這樣才能富有感染力地號召他人聽你在講什么;三是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明確地表明你的中心思想;四是講話時要有活力,語言態勢、表情都要用到位,因為你的交流溝通不是在進行木偶表演;五是要有自信心,不害怕講話,不害怕交流,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意愿或目的;六是講話要有邏輯性,連貫,爭取一氣呵成,不給人云里霧里的印象;七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不是每場演說或是溝通你都能提前準備好,也不是對方的所有回答或者提問都在你的意料之中,所以這就要求你要有臨場應變能力。
好口才的標準雖然嚴苛,但通過訓練是完全能夠實現的。通過以下的訓練法,你就能擁有好口才:
(1)快速朗讀。
快速朗讀可以使你的口齒更加流利。先找到合適的文章進行朗讀,第一遍的速度可以稍慢一點,因為你要對文章進行了解并找出有困難的地方進行矯正。當你對文章熟悉之后,就要快速地朗讀,而且速度要越來越快,達到你閱讀的極限為止。即便是快速朗讀,對自己的語音、語調、吐字發音也不能疏忽,要快而不亂。不能因為速度而把質量丟下,要無比嚴格地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在訓練之后達到口齒伶俐、發音清晰的效果。而在此過程中,你也可以將自己朗讀的聲音進行錄制并監聽,不論出現什么問題都要及時進行總結并改正。
速讀法的優點是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沒有人員的要求。只要你想,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朗讀,并且無需他人的配合或幫助。
(2)背誦法。
“背”的目的在于記,即增強你的記憶力;“誦”的目的在于表達。如果你記住了一篇文章,并能夠理解其意思,在“誦”的過程中就能夠聲情并茂地表達出來。而所謂的背誦法需要經過以下的步驟:第一步,挑選出合適的文章;第二步,對文章所表達出來的情感以及意蘊加以分析和理解,感受到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努力做到感同身受;第三步,對文章進行處理,找出重點,劃分停頓;第四步,在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的條件下進行背誦,可以先將文章背下來,在背熟了的條件下進行朗讀,使自己對作品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要矯正自己的發音;最后,背誦時要聲情并茂,準確地背,準確地發音,準確地表達情感。可以說,背誦法的秘訣就在于一個“準”字。
(3)復述法。
復述法簡單地說就是重復別人的話。其目的在于鍛煉你的記憶力和反應能力,并且還要注意語言的連貫性。其方法是:先選擇一篇短小并帶有一定故事情節的文章,讓發音較準、朗讀水平高的人進行朗讀,朗讀過程中要進行錄音。如果你身邊沒有這樣的人,也可以自己朗讀,然后聽一遍自己的錄音的同時復述一遍內容。如此循環往復,直到你能夠將這篇短文完整地復述出來。復述時,你可以將第一次的復述對比原文,看你能復述到什么地步,再預測要進行多少次復述才能夠和原文一樣。復述法和背誦法不同,復述法的重點在于“述”,也就是鍛煉你語言的連貫性。在進行練習之前,一定要挑選適合自己的文章,便于自己對文章的記憶和復述。第一遍,只要把文章的基本情節復述出來就可以;第二遍,在此基礎上要求你能夠還原一些人物對話和環境描寫;第三遍,要求你能夠基本準確地將人物語言和描寫語言進行還原。根據文章的選定情況,可以將要求制定得更為具體。但不要心急,一開始就選擇句子較長、情節較少的文章進行復述,不利于你的訓練,容易打擊你的自信并增加你的訓練難度。“欲速則不達”,要逐步地提高才能將地基打穩,不讓你在身處高處時搖搖欲墜。
(4)模仿法。
每個人都曾經模仿過別人,也都是在模仿之后,才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從而走向成功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模仿身邊的人,可能今天模仿隔壁老大爺走路,明天學著賣豆腐的吆喝。電視上,各種名人的表現也都各有千秋,可能你今天模仿黃健翔那充滿激情的吶喊,明天模仿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模仿無處不在,在模仿的過程中你也在進行學習。在進行口才訓練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進行模仿。你可以模仿專業人士,將播音員或者講解員的聲音進行錄制,供你進行模仿;你也可以進行專題模仿,幾個小伙伴聚在一起,每個人講一個故事,由其他人進行模仿,看誰模仿得最像。當大家一起模仿的時候,也就放下了顧慮,在娛樂中無形地成長。而為了刺激大家的積極性,還可以由眾人票選最佳模仿者進行適當的獎勵。在準備過程中,要選擇新奇有趣的故事進行講述,這樣可以激發人們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到練習當中來。生活中處處有模仿。你可以做到隨時模仿,但模仿不是玩樂。在模仿中要注意到被模仿者的聲音、語調、語氣、語速甚至動作的變化,起承轉合,力求模仿得準確,并達到超過對方的目的。模仿的時間長了,不僅能增強你的表達能力,而且能增加對各行業各種知識的了解,增加你的詞匯量和知識儲備量。模仿法不僅簡單易學,而且模仿的過程充滿了趣味性,見效也非常快。這種方法,尤其適合年紀較小、貪玩但學習能力強的青少年。
(5)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要求我們像一個真正的演員那樣去演戲,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性格特點都要去嘗試。選擇一篇人物描寫非常具體的有情節的短文或小說戲劇為材料,對材料進行分析。尤其是人物的語言特點,對人物的性格進行剖析,表演時要注意表情、動作與人物特點是否貼合。根據劇中人物的多少,可以讓自己周邊的人參與進來,也可以一人飾演多個角色,更加充分地展現不同人物的語言和形體特點。它不僅要求你的聲音洪亮,感情飽滿,還要進行惟妙惟肖的表演。對于一般人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練的次數多了,不僅會加強你對語言的適應性,久而久之,還會使你形成自己的語言特色,會使你的身體語言與口語配合得更為自然、得體,讓你的表達更具有煽動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