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誕生在大蕭條時代的投資天才(4)
- 巴菲特傳(傳記袖珍館1)
- 金圣榮編著
- 3335字
- 2015-12-16 11:15:01
1942年,在珍珠港事件之后,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在內布拉斯加第二選區被推選為美國大選候選人。霍華德敢于公開反對新政,他在各種公開演講中極力批評羅斯福新政,認為那是搞希特勒主義,另外他還敢于大力指出政府在處理通貨膨脹問題上存在的不足。霍華德出色的政治才能以及他正派的作風,讓他有了廣闊的群眾基礎,很多選民都支持他。
選舉當日,霍華德充分考慮到自己的處境:他嚴重缺乏選舉經費,并且反對戰爭和新政,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甚至是孤立分子,而對手的實力非常強大,雙方力量懸殊。霍華德認為無論從哪個方向來看,自己獲勝的機會都微乎其微,所以當天他只準備了一份很簡單的演講稿,也沒有很鄭重地對待這件事情,在九點就早早地退場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早晨,霍華德居然聽到了獲勝的消息!他成了一名國會議員,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出乎意料的事情。
父親當了國會議員,巴菲特的生活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他們全家都要跟著父親的工作從奧馬哈搬到華盛頓去了。當時受二戰的影響,華盛頓的房價相當昂貴,再加上選舉的時候霍華德幾乎花掉了所有積蓄,于是他只有把全家安頓在弗吉尼亞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這套房子地理環境優越,而且視野很好,風景很優美。到了更發達的城里,姐姐多麗絲和妹妹都很興奮,她們經常到附近去走走逛逛。但巴菲特卻很排斥這種生活,因為這把他原來的生活方式完全打亂了。突然之間,巴菲特沒有了一起玩的伙伴們,而且父親變得很忙,父子相處的時間很少,巴菲特對故鄉的思念折磨得他睡不好吃不香,而他也不好在家人面前把這些都表現出來。更重要的是,他在奧馬哈發展得很好的股票市場突然中斷了,而這里卻沒有能讓他滿足心靈渴求的地方,這令本來就瘦弱的巴菲特變得更加委靡、憂郁。
因此,巴菲特試圖尋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參加新的活動或者結交新的朋友,好讓自己愛上這個地方,但他幾乎做不到。于是,他經常給祖父寫信,訴說心里的憂愁和煩惱。歐內斯特雖然很吝嗇,但他也很愛這個乖巧的孫子,于是他寫信給霍華德,讓他把巴菲特送回奧馬哈,直到小學畢業。開始霍華德并不同意,他認為巴菲特在這里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畢竟奧馬哈相對要封閉得多。但經過祖父的多次努力,再加上霍華德也看到巴菲特在新環境里確實很不適應,于是他同意讓巴菲特回到奧馬哈,直到讀完小學八年級。
回到奧馬哈后,巴菲特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和激情。同時,他對股市的熱情有增無減。在奧馬哈,巴菲特和祖父歐內斯特、姑姑愛麗絲一起生活。聰明努力的巴菲特很得眾人的喜愛。姑姑愛麗絲是一個身材高大、風趣睿智的女子,也是一個受人尊敬的經濟學教師。愛麗絲一生未嫁,她很疼愛巴菲特,在他們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愛麗絲傳授給巴菲特很多經濟學方面的知識。而且像其他老師一樣,她對于巴菲特的聰慧、努力非常贊賞。更讓巴菲特覺得幸福的是,不必再忍受母親的壞脾氣。和陰晴不定的媽媽比起來,愛麗絲姑姑顯得更溫柔。
愛麗絲和巴菲特的關系非常親密。在巴菲特六歲的時候,他非常想要一個秒表,當時這對一個小孩兒來說雖不算一個特別奢侈的禮物,但也算是一個大禮物了。由于當時巴菲特身體很瘦削,有點偏食,愛麗絲答應送給巴菲特一個精美的秒表,但是要巴菲特答應她一個要求:不再挑食,要吃那些他不喜歡吃的,但對身體很好的食物。顯然,姑姑是為了巴菲特的營養均衡,長得更健壯。巴菲特曾說過:“一想到那個精美的秒表,我就會有很大的勇氣吃那些我以前最不喜歡吃的東西。”
精明能干的祖父歐內斯特還在經營那家商店,巴菲特回到奧馬哈的時候,祖父正準備根據自己的經營寫一本相關的書籍。每天晚上祖父都會給巴菲特念一段書里的內容。不得不承認,書里有很多過于教條而且落后的內容,但巴菲特出于對祖父的愛,每天都堅持認真地聽完祖父的經驗之談。
巴菲特也參與到祖父的事業中來,但祖父對巴菲特并不大方,他支付給巴菲特微薄的薪水,但巴菲特的工作卻并不輕松,像搬箱子運貨物、收拾雜貨店里的廢品等,這對于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兒來說很辛苦非常枯燥。雖然巴菲特很不喜歡這樣的工作,但是他還是堅持完成自己的任務。巴菲特很喜歡祖父的商店,在他眼里祖父的商店就是一個很舒適的家,商店里總有冒著熱氣而且香味十足的面包,有很多誘人的小點心,還有可口的奶酪。這也是獲得顧客青睞的主要因素。晚上巴菲特也不閑著,在夏天的夜里,他會從祖父店里批發蘇打水和百事可樂上門推銷。
查理·芒格是與巴菲特的關系十分密切的商業伙伴,在這之前他經常在固定的時間里出現在巴菲特祖父的商店里,但他們直到幾年后才初次見面。查理說,這間商店里沒有人敢在店里閑著,大家都有時間觀念。歐內斯特對店里的員工很嚴厲,即使是自己家人也從不例外。有一次,巴菲特的侄子比爾遲到了一分鐘,年老卻很有精神的歐內斯特,拿著表憤怒地斥責比爾:“小子,有沒有時間觀念?都幾點了你才來!”
巴菲特經常和父親以前的合伙經營者卡爾·福爾克聯系,還經常在他家吃午餐。福爾克一家都很喜歡這個乖巧聰明又有些早熟的孩子。福爾克家里有很多各個方面的著作,巴菲特明亮的眼睛在這些琳瑯滿目的著作里閃著智慧的光芒,一進入書房就完全沉浸在書海里,勤奮的他幾乎把福爾克家里所有關于投資股票方面的書都讀完了。有一次,他一邊品嘗著福爾克夫人做的美味雞湯,一邊向大家宣布要在35歲之前成為一個百萬富翁,并且還補充一句:“如果到時候實現不了這個目標,我就從奧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他真是言驚四座,福爾克夫人被他這話嚇一跳,真怕他以后真的做出什么傻事來,但巴菲特只是很有自信地向她笑了笑。福爾克夫人問巴菲特:“我的孩子,你為什么一定要賺那么多錢呢?”巴菲特說道:“噢,夫人,我只是覺得用我的智慧和知識賺錢的過程將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6.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出走
1943年6月,巴菲特迫不得已離開奧馬哈,回到弗雷德里克斯堡和父母生活。不過巴菲特每到放假就興沖沖地往故鄉趕,并且會在這里度過整個假期。如果祖父不在家,他就會住在一個和氣的牧師家里。這年的7月,巴菲特一家搬到了華盛頓的哥倫比亞特區,并和當時一位著名的國會議員理查德·尼克松成為鄰居。這里風景很美,像一個小別墅,房屋后面有大片的樹林,夏天的時候從窗戶里望出去是一望無際的林海。每天早上小鳥歡快的叫聲就是家里的鬧鐘。在薄薄的暮色中,樹葉上晶瑩的露珠偶爾會打濕調皮的鳥兒柔軟的羽毛,這些森林里的歌唱家迎著朝陽放聲歌唱,樹陰下開著姹紫嫣紅的花兒,生長著青翠的草。巴菲特的姐姐和妹妹經常去這個美麗的小天堂里玩耍。
可是巴菲特卻不喜歡這里。巴菲特中學時代是在華盛頓的艾里斯迪上的。那時他的成績并不好,大部分科目都是C或者B。同時,班上的同學都是有錢人家的子弟,舉止優雅得體,而來自美國中部奧馬哈的巴菲特相比之下自然顯得土氣。而且他那喜歡鉆研的小腦袋還經常提一些很麻煩的問題,經常不修邊幅,為此老師經常提醒巴菲特的母親利拉。巴菲特因為小學時曾經跳過級,所以在班上比同學們都小,也很難融入主流群體一起玩耍,而在奧馬哈,大家都很佩服巴菲特,他豐富的知識總能把大家吸引過來。
而隨著巴菲特對環境越來越不滿,他的學習也慢慢地退步。他在課堂上總不能靜下心聽課,無聊的時候在紙上胡亂地畫畫股票走勢圖。巴菲特的英文、音樂和數學都只得了C,有的表現得特別差的科目,老師甚至給了兩個黑叉,表示他在這個科目上特別差。與此同時,巴菲特的個性也發生了變化,他不是以前那個乖巧、聽話的小孩兒了,老師們都覺得他變得粗魯、固執,大家都對巴菲特絕望了。
有一段時間,巴菲特結交上了壞孩子,他們還曾到商場偷東西。華盛頓地區有一家西爾斯百貨,一到周末巴菲特就和那些調皮搗蛋的朋友去商場逛,但他們并不直接進商場,而是先到對面的商店吃漢堡,然后透過玻璃觀察百貨商場的情況。他們覺得時機成熟的時候,幾個小孩兒就一起走進體育用品區,在店員們忙著招呼客人時,他們逮什么偷什么,有人偷高爾夫球,有人偷球桿或者球包。盡管偷來的東西沒用,但他們一發現店里有新貨,還是繼續偷。后來,這些偷來的東西越來越多,巴菲特怕被爸媽發現,他就把它們分放在幾個大衣柜里。
可是這些并非巴菲特的興趣所在,因此他覺得越來越沒有意思,于是就不再去偷了,也不再和那些人混在一起。只是在華盛頓,巴菲特越來越提不起精神,也越來越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