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畢業證什么都不是

《時代》周刊2010年年度人物,年僅26歲的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榜上有名。同年,美國《福布斯》評出十位最年輕的億萬富翁,扎克伯格出人意料地位居首位,凈資產已達40億美元。

1.成為什么人,童年很重要

馬克·扎克伯格之所以能年紀輕輕便如此成功,這與他那幾乎無拘無束自由發展的童年密不可分。

父親愛德華細心地觀察著小扎克伯格的一舉一動,發現他非常討厭做家庭作業,但喜歡研究電腦,有極好地觀察動手能力,便決定教小扎克伯格寫代碼。后來,父親還專門聘請了軟件開發商大衛·紐曼作為兒子的家庭教師,每周一次。很快,一周一次的家教已經無法滿足扎克伯格的求知欲望,他轉而進入附近的莫塞爾學院,參加每周四晚上的大學電腦課程。也許正是童年對電腦的興趣激發了小扎克伯格內心天性的閃光點,逐漸挖掘了天才般的潛能。

在掌握了編程的技能后,小扎克伯格自己鉆研,編寫了一個用于即時通訊的、簡單的程序——Zuck Net。天資聰穎的扎克伯格,從小就對電腦的各種問題能做到無師自通。

快樂的童年時光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圍讓扎克伯格得以健康成長,讓他獨特的天賦得以發掘和展現。

2.大學與安分無關

其實早在中學時期,一直對計算機擁有濃厚興趣的扎克伯格就已經很“不安分,時常蠢蠢欲動”。在新罕布什爾的精英寄宿學校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讀高三時,扎克伯格便與同學安吉洛一起,開發出了一個MP3播放器Winamp的插件。當時很多知名大公司都對這個插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包括美國在線服務公司和微軟。

面對突然降臨的機遇,“不安分”的扎克伯格果斷拒絕了。他堅持按照自己的人生規劃前行——進入哈佛大學深造。其實,這個天賦超人的男孩即便是進入了哈佛也無法抑制體內的“不安分”。在哈佛大學的歲月里,他的“不安分”又再次升級。

2002年9月,扎克伯格進入哈佛大學。他看似的“安分”,只限于計算機、互聯網。大學期間,他的腦袋中不斷涌現出許多與互聯網新型服務有關的新奇構想。大學二年級,被稱為“Course Match”的作品上線了。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根據其他學生的選課來確定自己的選課。

Course Match的成功激勵了扎克伯格,他決定實踐更多自己的想法。2003年秋,扎克伯格又制作了名為“Facemash”的網頁,這個網站將再次讓世人見識到他叛逆不羈的一面。旨在標記校內最炙手可熱的人物。Facemash的生命是短暫的,運行了一周,到下周一的早晨就被迫關閉了。

3.那一轉念的突破

說到Facebook,還需要先回到2000至2002年扎克伯格就讀菲利普艾斯特學校時。在入學的第一年,扎克伯格與所有新生和返校生一樣,都會收到一份菲利普艾斯特中學名為“The Photo Address Book”的同學錄,里面附有每個人的照片和地址。不過學生們則親切地將之稱作“The Facebook”。“The Facebook”逐漸成為了菲利普艾斯特中學的學生們保持聯系的重要資源——這是一種前互聯網社交文化。

高中時代的這本同學錄,給扎克伯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他帶來了啟示。如今的Facebook網站的理念與作用,簡直與之如出一轍!是Facebook最原始的雛形,是后來扎克伯格創建Facebook網站的靈感來源。

4.輟學勢在必行

2004年2月4日的下午,Facebook網站正式啟動。讓扎克伯格沒有想到的是,Facebook一經推出,就立即以其獨有的氣勢橫掃了整個哈佛校園。但是,隨著網站的溫度逐漸高升,問題出現了,其中之一便是注冊者必須要有哈佛的郵箱才行。扎克伯格發現了這一問題,他認為必須對此進行改進,否則這個問題將會限制網站的進一步發展。

為此扎克伯格與同伴又進行了積極地探討和拓展。終于在2004年2月25日的時候,Facebook首次向哥倫比亞大學開放。接下來,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等等知名高校也都陸續獲得了注冊的權利。

截止到3月中旬,Facebook的注冊用戶已經達到兩萬人之多。聲勢日漸浩大的網站吸引來了很多計算機專業的精英,包括編程天才亞當·德安杰羅,紛紛加入Facebook網站的管理團隊。

網站的浩大聲勢,使得越來越多的硅谷高管開始相信,社交網絡將成為一片很大的盈利市場。包括音樂網站“Napster”的創始人,“互聯網怪才”肖恩·帕克。在帕克的幫助和團隊成員的努力下,Facebook開始慢慢轉變成一項正式的事業。而這也便意味了扎克伯格花費在學業上的精力將會越來越少。

到2004年暑假結束的時候,Facebook的用戶已經超過了20萬。扎克伯格在公司的建設和運營上投入的時間越來越多,學業受到嚴重影響。經過一番分析與取舍,扎克伯格最終決定離開哈佛,專心經營自己的公司。Facebook的經營從此正式拉開了帷幕。

5.題外話,“拿來主義”可行!

2003年,還是二年級的扎克伯格,和文克萊沃斯兄弟等人組成團隊,計劃一起開發過一款名為“Harvard Connection”的程序,也就是后來的“Connec tU”。現在,文克萊沃斯兄弟指責當時扎克伯格一邊拖延這個項目,一邊卻在背后私自利用這個創意,在完成“Connect U”之前創建了Facebook。他們一致認為,扎克伯格沒有權利一個人享有整個團隊的創意所帶來的收益。于是乎,Connect U、其開創人于2005年正式起訴Facebook及扎克伯格。不過在法庭的調解之下,雙方最終以Facebook支付Connect U6500萬美元,并簽訂了保密協議為條件,達成和解。

這似乎從側面證明了扎克伯格有一定的借用成分。“拿來主義”似乎是個貶義詞,但是從創意角度來說,就不一定了。扎克伯格用行動證明了“拿來主義”并非全部是可恥的。某種程度上,那是把別人好的想法進行拓展和完善,并用自己的頭腦與行動將它付諸實踐。

上架時間:2019-07-29 09:46:23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岩市| 闻喜县| 磐安县| 大兴区| 全州县| 民县| 五常市| 珲春市| 娱乐| 牙克石市| 定南县| 清徐县| 山西省| 临澧县| 永寿县| 嘉兴市| 清水河县| 堆龙德庆县| 日喀则市| 永顺县| 弥勒县| 峨边| 微山县| 孙吴县| 霍林郭勒市| 凤冈县| 广州市| 望江县| 衡阳县| 贵州省| 大宁县| 隆德县| 望城县| 耿马| 安陆市| 南郑县| 阜城县| 翼城县| 萍乡市| 德庆县| 镇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