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誕生在大蕭條時代的投資天才(5)
- 巴菲特傳(傳記袖珍館1)
- 金圣榮編著
- 3628字
- 2015-12-16 11:15:01
在他看來,這里永遠比不上自己的故鄉奧馬哈。巴菲特對故鄉有濃厚熱烈的感情,這種感情就像空氣一樣伴隨著他的一呼一吸。巴菲特熟悉街上的每一戶人家,純樸的鄉民臉上總是帶著善意的微笑。他想念兒時一起長大的伙伴,喜歡聽從奶品廠開出來的車發著叮叮當當的熱鬧聲音,也喜歡聞從附近的食品廠傳來的各種香甜的氣息。巴菲特熱衷于逛奧馬哈的高爾夫球場,也喜歡祖父商店里的溫暖,在他眼里,甚至對奧馬哈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親切感。華盛頓雖然很繁華,但是沒有故鄉的味道,最重要的是,沒有能讓他像在奧馬哈一樣鉆研股票的有利條件。離開奧馬哈的日子,巴菲特找不到想要的樂趣。但童年時一直被母親性格所壓抑的巴菲特很內斂,也學會了隱忍,他并沒有把自己不滿的情緒完全發泄出來,只是在這樣的抑郁和沉悶的心情里,巴菲特越來越想逃離這個環境。終于,在13歲的時候巴菲特有了一個離家出走的想法。
巴菲特在出走前作了一個完整的計劃,他的目標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赫爾西,他知道在赫爾西有一個高爾夫球場,巴菲特打算在球場當球童撿球來維持生活。有兩個小朋友積極響應巴菲特的計劃并愿意和巴菲特一起出走,他們也不喜歡華盛頓。他們一個叫羅杰·貝爾,是一名國會議員的孩子,另外一個叫托尼,是和巴菲特同年的小朋友。前期計劃很順利,三個孩子出走的計劃都沒有被家里發現,他們從父母的抽屜里拿了錢就直奔火車站,都帶著為數不多的行李,在火車站碰面后就一起踏上了去赫爾西的列車。火車發動后,孩子們都很興奮,尤其是巴菲特,首先因為他是第一次做這種刺激的事情,另外一個原因是終于擺脫了華盛頓令人窒息的環境,他認為自己從此完全自由了。
火車在傍晚的時候到了赫爾西,下車后,他們沒有在完全陌生的環境里感到驚慌,而是像一個探險者發現一片新大陸一樣非常興奮。華盛頓的壓抑讓他們透不過氣來,而此時他們已經把華盛頓甩在遠方了,讓巴菲特感到很輕松,他們一路上都在一起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奔波了一天,三個孩子都累壞了,他們決定先在旅館住一夜,第二天再去球場謀求一份工作。三個孩子在這天晚上睡得很香,可當他們還在睡夢中時,就被突然闖入的警察帶到了警局。原來,巴菲特和貝爾都長得很高,而托尼的個子卻比他們矮一大截。旅館的工作人員懷疑這是一起綁架案——巴菲特和貝爾綁架了托尼,于是報了警。
巴菲特用豐富的知識和一流的口才向警察辯解著自己的清白,終于把警察說服了。警察把三個孩子放了出來。但這件事讓他們很沮喪,也讓他們失去了出走的興趣。第二天一早,他們就坐上了回家的列車。
回到家里,心急如焚的霍華德和利拉并沒有責備巴菲特,而是熱淚盈眶地擁抱了他。后來,父母也對巴菲特更關愛。霍華德安慰巴菲特說:“我和你媽媽都知道你想念奧馬哈,但是我們都很愛你,而且一家人應該一起生活。大家都希望在你有困難的時候,能夠幫助到你。”巴菲特默默地聽著父親的話。雖然這次出逃沒有成功,但巴菲特內心想要逃離的欲望卻對他的投資成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那次出逃后,霍華德為了徹底預防巴菲特再次出逃,與巴菲特進行了一次長談。事后巴菲特比以前更用功讀書,而且不久之后他就找到了一件讓自己非常感興趣的事情。
7.最快樂的少年時光:送報童經歷
巴菲特還是不喜歡華盛頓的一切,而且在出逃回來后,家里對巴菲特看管得更嚴,生怕他再次離家出走,因此巴菲特每天過得悶悶不樂的。然而無意中,巴菲特找到了一份《華盛頓郵報》送報的工作,他的激情被點燃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是唯一讓巴菲特感到很快樂、很充實的事情,他也把極大的熱情投入這份工作中。
由于巴菲特當時成績并不是很理想,霍華德為了激勵巴菲特,讓他盡快提高學習成績,否則就不允許他繼續做送報的工作。對于當時的巴菲特來講,送報工作就是全部興趣,他當然不能放棄,于是巴菲特在學習上特別努力,成績也得到迅速提高。
不久,巴菲特驚喜地發現:《華盛頓郵報》的發行路線和發行量與之不相上下的《時代先驅報》的發行路線幾乎一樣,而且這兩種報紙都是當時人們訂閱最廣的。巴菲特忽然蹦出一個想法:他要同時送兩家報紙。他很快就到《時代先驅報》發行處申請到送報名額,雖然這兩家報紙當時競爭很激烈,但他們也無暇關注巴菲特這個小報童的行為,巴菲特的申請很快就被《時代先驅報》發行處通過了。這樣,巴菲特不僅增加了收入,還不必擔心訂戶會減少了——一個訂戶如果取消了訂閱一種報紙,往往會訂閱另外一種,而大多數訂戶只會訂這兩種報紙中的一種。
巴菲特把這兩種報紙的路線結合起來,有了五條送報路線。從此,在同齡人還在賴床的時候,他就已經在送報的路上了。后來,巴菲特又找到了一個下午送報的工作,下午送的是《明星晚報》。《明星晚報》是上層社會的主流報紙,它的訂戶都是華盛頓的貴族家庭。巴菲特很有敬業精神,天氣再惡劣他都準時準點把報紙送到訂戶手中。訂戶們都喜歡這個高個子、瘦削但很有責任心的送報員。
母親利拉很支持巴菲特的工作,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可是她也很心疼兒子,巴菲特一直都瘦削,因此那山一樣高的報紙確實讓他很吃力。利拉總是很早就起來幫他準備早餐,而巴菲特吃完早餐后必須在五點一刻前出門,及時趕上開往馬薩諸塞的早班車,盡快為訂戶送去報紙。巴菲特的公車通票號碼通常都是001,也就是每周第一個買通票的人。司機們基本上都認識巴菲特了,每天都會習慣性地掃視一下車里找找他。
韋內斯特公寓在華盛頓鬧市區,是當時華盛頓最高檔的公寓,當時這個公寓屬于成人專送的送報路線,因為這里住的都是顯要人物:有高級法院的法官和上校,以及六位參議院的議員,還有很多其他的大人物。無疑,誰都希望能得到這樣一條送報路線,這樣就有機會跟這些顯要人物打交道了。后來,巴菲特得知負責分派路線的經理性格和自己相似,于是他就想辦法說服了這位經理把這條路線分給了自己。于是,他得到了這個絕好的機會。
剛開始的時候巴菲特沒有找到方法,每天抱著所有報紙一層層地送,這樣送既浪費時間也浪費力氣。于是巴菲特很快改進了送報方法,他把這個一共八層的韋內斯特公寓看成一個寶石,到了公寓后,巴菲特先把一半報紙放在四樓的電梯平臺,拿另一半乘電梯上八樓,然后就在各樓層之間穿梭送報。在從上往下送的過程中,他手里的報紙也就越來越少,這樣既省時又省力。
當時的報紙都是訂戶先訂好,然后由送報員送到家里,送報員到了月底再收費。如果挨家挨戶收費就非常浪費時間,而且效率低下:早上收,訂戶們都沒起床,而白天來收訂戶都上班去了。巴菲特為此想了個辦法:收費時,就把一個信封放在服務臺,并和訂戶商量好,讓他們把報錢放在信封里面,這使他省了很多時間,也省了訂戶的事,因為他們上下班途中都可以順路把報錢交到服務臺。
當時受戰爭的影響,國內環境很不穩定,經常有人不停搬家。而搬走的用戶會有賴賬的情況,等巴菲特上門要賬的時候,已是人去樓空。這給巴菲特帶來了一些損失,也給他的送報工作帶來一定的麻煩。后來巴菲特找到樓層管理員和電梯員,和他們做了一筆交易:巴菲特免費提供給他們一份報紙,但住戶出現變動時他們要及時提醒巴菲特,這樣巴菲特就可以及時上門收報款。
雖然巴菲特很羞澀,但是如果有訂戶長時間拖欠報錢,再大的名人他也會上門討要。有一次,有一位很出名的夫人也欠著報費,她是一家名報的老板娘。小巴菲特曾給她打電話留言;托前臺服務員給她傳過話;還從她家門的縫隙里塞了紙條,可是巴菲特的各種提醒都沒用,這位夫人一直沒有交報費。巴菲特毫不含糊,有一天他去得比平時還早,敲開這位夫人的門把收錢信封擺到她面前,她只得乖乖付報款。
巴菲特的送報工作做得如魚得水。500多份報紙,巴菲特只用一個多小時就送完了,如此高的送報效率當然也得益于他設計的完美路線。巴菲特曾被譽為“超級報童”。
雖然巴菲特很喜歡這份送報工作,但每個假期還是雷打不動地回奧馬哈度假,這時他就把送報工作暫時交給他的一個朋友沃爾特·迪爾。當然,巴菲特也會把自己精心設計的送報路線告訴他,山一樣高的報紙一個多小時就能全部送到訂戶手中,沃爾特·迪爾很佩服巴菲特的精明能干。
巴菲特送報紙的時候在想,怎么樣才能賺更多的錢呢?他忽然想到在《賺到1000美元的1000招》里讀到的一句話:“豐富你的產品線,能增加總收益。”于是巴菲特在送報的時候,同時向那些訂戶推銷雜志。他曾有過月收入200多美元的時候——除了送報工作的175美元的收入外,其余都是賣雜志得到的錢。即使巴菲特一個月賣不出一本雜志,他仍然有固定的175美元的送報紙收入,這比他老師的月薪還要高。但巴菲特并不是用這些錢來享樂,他對自己的財產管理很嚴格,不是特殊情況,他一分錢都舍不得花。他也不允許任何人(包括母親利拉)靠近他裝錢的抽屜。在巴菲特的眼里,這些錢就是他日后投資的原始資本。
當時巴菲特的家境已經很好了,但母親利拉仍很支持巴菲特的工作。她不是為了讓巴菲特為家里賺錢,而是為兒子這份工作感到驕傲,同時利拉也給了巴菲特很多幫助,有時候巴菲特病了,或者巴菲特有事不能去送報的時候,這個開明的母親會幫巴菲特完成送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