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遺傳的秘密
- 解讀自身的人體科學(科普知識大博覽)
- 苗桂芳主編
- 1151字
- 2016-02-24 16:51:26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撒什么種子結什么果”。這是種的繁衍。而人類也是一樣,人生人,不會生出其他的動物來,而且父母和子女之間,不論在外貌和性格上,都有相似之處。這種父母能將自己的特征傳給子代的現象,就叫遺傳。
人類雖然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200多萬年,但對后代為什么既像爸爸又像媽媽這樣的問題,直到幾十年前才搞明白,人們一度認為,生命是從一個微型人開始的,卵細胞或精子里包含著生命的所有部分,不過是很小很小而已,以后慢慢在母體中長大。現代科學已經充分證明,關于微型人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卵細胞或精細胞都屬于生殖細胞,卵細胞攜帶著從母體來的遺傳信息,而精子則攜帶著由父方來的遺傳信息。人的染色體有23對,但在精細胞和卵細胞里,都是23條,因此它們被稱為單倍體,它們的遺傳物質只是父母雙方遺傳物質的一半。當精細胞和卵細胞喜結良緣后,便合二為一,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里,染色體有23對。從形成受精卵那一刻起,一個生命便形成了。
受精卵細胞分裂一次,變成兩個細胞,兩個細胞再分裂一次,就成為四個細胞,細胞每分裂一次,染色體上的DNA 復制一次。復制是嚴格遵循堿基配對原則的,因此每個細胞的遺傳物質和受精卵是完全一致的。細胞就這樣一再地分裂下去,到一定時候,細胞不再分裂,而開始分化成為特定的細胞,然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組織和器官,如肌肉、神經、骨骼等。就這樣,一個受精卵經過33次分裂后,一個完整的人成型了,他或她有一個頭,頭上有一雙眼睛,兩只耳朵、一個鼻子、一個嘴巴……小孩出生以后,觀其頭發的顏色、密度、質地,眼睛的大小、顏色、眼皮的單雙等,就會發現,這些性狀每個人是有區別的,而每個人又近似于其雙親。其原因就是由于他(她)是從受精卵發育來的,而受精卵的基因又是父母雙方提供的。
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每一個性狀至少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一對等位基因中,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它們倆“較量”的結果,當然是“顯性”者為“王”,控制了后代的性狀;“隱性者”為“寇”,乖乖地過起了“隱身”生活。如果一對等位基因都是隱性的,當然就顯示出隱性性狀。科學家們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在智力和身高等性狀方面,來自母親的基因更勝一籌;而在長相和性格等性狀方面,來自父親的基因則容易占上風。現在,你搞清楚為什么自己既像爸爸又像媽媽了吧!你可能馬上會問:為什么親兄弟姐妹不完全一樣呢?其中的道理非常復雜,有些甚至還沒有搞清楚,但有一個解釋可能會幫助你理解這個問題:有些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非常活潑,可以在同一染色體上跳來跳去,也可以在染色體之間跳來跳去,這種基因是由美國女科學家麥克林托克發現的,被叫做“轉座子”。
轉座子的存在,使來自父母雙方的基因組合出現新花樣,表現為兄弟姐妹之間長相上的差異,就是自然而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