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唐詩篇(7)

頸聯一轉,極寫邊關戰(zhàn)士意志昂揚之態(tài)。烽火與月光、雪光交織,壯偉異常,這是向前望。環(huán)顧周圍但見薊門要塞臨海倚山,天生拱衛(wèi),穩(wěn)如磐石。詩人受此感染,便由驚轉為不驚,水到渠成轉入尾聯兩句來。這兩句直抒“望”后所感,意思是說:雖說我年輕時投能像班超那樣投筆從戎,但見此三邊壯氣,卻也欲效終軍請纓破敵。

此詩緊扣一個“望”字,勾畫薊門山川形勝,意象雄偉壯闊,字里行間充滿蓬勃向上、建功立業(yè)的“盛唐之音”。

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省祁縣),后遷居蒲州(今山西省永濟西)。他出身于官宦之家,能詩善畫,精通音樂。開元九年(721)中進士,授大樂丞,累官至給事中。安史之亂,兩京陷落,唐玄宗奔蜀,王維從駕不及為叛軍所俘,并被逼任偽職。亂平后,以陷賊論罪,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中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yōu)游生活。王維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與孟浩然齊名,稱為“王孟”。早年有著積極進取的精神,寫了許多關于邊塞、游俠的詩歌,大都情調昂揚,氣概豪邁。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對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這些詩往往刻畫細致,清新自然,詞秀調雅,別樹一幟。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1]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2]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注釋】

[1]飲君酒:勸君喝酒。之:去,往。[2]南山陲:終南山邊。

【鑒賞】

此詩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表面看來語句平淡無奇,然而細細品味,卻是詞淺情深,含義深刻。

詩的首句敘事,“下馬飲君酒”,這里的“飲”是使動用法,拿酒請君飲之意。飲酒話別,緊扣題意。下句“問君何所之”,這是席間的問話,你準備到哪去呢?用問句引出下文。這一句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關切之情。三四句是友人對問話的回答,交代今后的去向——“歸臥南山陲”,并交代了歸隱原因——“不得意”。這兩句看似平淡,但是卻隱含著他失意不滿與無奈的情緒。同時,也從側面暗示詩人對友人的同情與對現實的憤懣不平的心情。

第五六句“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是詩人對友人的安慰之辭。你只管去吧,我不再問了。世間的那些“不得意”之事有什么關系呢,不要放在心上,隱居山間的生活足以盡興,足以自娛,看吧,那白云在山間無窮無盡。友人自言欲歸隱南山,詩人不但不加勸阻,反而說“但去莫復問”,——在這種支持歸隱的態(tài)度中,隱含著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羨慕,和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淡漠。白云在詩歌中素來就是一個代表著自由自在、悠閑飄逸的意象,所以,歷來就有“云無心以出岫”、“去留無意,看天外云卷云舒”等句。在這一句里,白云又成了隱居生活的象征,詩人自己也厭倦了仕途的起伏紛爭,也向往著像白云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這里隱隱約約的又流露出詩人慣有歸隱的思想。

此詩寫失志歸隱,借以淡化功名,抒發(fā)陶醉白云、自尋其樂之情。前四句寫得比較平淡,似乎是無甚意味,至后二句作結,詩意頓濃,韻味驟增,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青溪[1]

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2]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3]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4]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5]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1]青溪:在今陜西沔縣之東。[2]言:發(fā)語詞,無實意。黃花川:在今陜西鳳縣東北黃花鎮(zhèn)附近。[3]趣:同“趨”。[4]葭葦:初生的蘆葦。[5]澹:靜止不動。

【鑒賞】

此詩大約是王維初隱藍田南山時所作,一題為《過青溪水作》。

第一二句“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詩人以非常簡潔的筆墨對這首山水詩描寫的對象作了一個交代。一個“每”字交代出作者常常循青溪進入黃花川游歷。第三、四句“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寫這一段路程不足百里,但是溪水循著山勢蜿蜒曲折,千回百轉。這是總寫青溪。

中間四句開始轉而細描青溪的姿態(tài)。“聲喧亂石中”寫的是溪水沖進亂石灘里發(fā)出陣陣喧嘩;“色靜深松里”寫溪水淌進一片深幽的松林時,卻是靜謐無比。這兩句一靜一動,一明一暗,相映成趣。“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表現的是溪水在平闊地帶的另一種形態(tài)。青青的菱葉荇菜隨波蕩漾,澄澄的波光映著隨風搖曳的蘆葦,一派安謐肅靜的景象。詩人非常巧妙地捕捉到溪水的不同動態(tài),并將這些形象組合為一個清新淡泊的意境。

在這樣清新淡泊的意境中,詩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了自己。于是后四句作者轉而言志。“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詩人在青溪的淡泊自在中印證了自己的夙愿,也暗示了作者喜愛青溪的原因。至此,心與境合,情與景融而為一。末兩句“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借用東漢嚴子陵垂釣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詩人也想以隱居青溪作為自己的歸宿。這一句固然是在表現詩人對青溪的喜愛,卻也暗示了詩人仕途失意,欲歸隱山林的心態(tài)。

詩人借頌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夙愿安閑。青溪并非聞名的景點,但在詩人王維的筆下卻是曲折有致,韻味淡雅。全詩自然清淡樸素,寫景抒情皆看似不甚著力,然而韻味卻雋永醇厚。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1]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2]雉錐麥苗秀,蠶眠桑葉稀。[3]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4]

[1]墟落:村落。此句一作“斜陽照墟落”。窮巷:隱僻的里巷。[2]荊扉:柴門。[3]雉雛:野雞啼叫。

[4]式微:《詩經·邶風》中的篇名,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句。這里表明自己有歸隱之意。

【鑒賞】

本詩是一首田園詩,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繪了一幅春末夏初渭河流域農村農家薄暮景致。面對農家安閑的生活,詩人頓生羨慕之情。

此詩共十句,用筆似信手拈來,卻形象之極,讀來眼前如一段電影畫面在徐徐滑過。“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用的是一組遠景鏡頭對這幅農家晚歸圖刻畫了一個總的背景。溫暖的夕陽籠罩著小小的村莊,仿佛給小村披上了一層暖暖的柔紗,遠遠地可以看見有人趕著牛羊歸來,隱人小巷深處。鏡頭慢慢地接近,一便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拄著拐杖,倚著柴門,望著遠方,等著放牧的孫兒歸來。接著鏡頭平移,我們看到綠油油的麥苗正在抽穗,而蠶兒成眠桑葉已經稀疏。這時,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雞的啼叫,田埂上,農夫們扛著鋤頭回來了,他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說著絮絮閑話。而不遠處,一位詩人正看著他們,惆悵地搖頭感慨。

詩人為何會油然而生惆悵之心呢?這得聯系詩人寫作這首詩的背景。王維早年在政治上接近張九齡,傾向進步,但自開元二十四年(736)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后,王維深感在政治上無依無傍,進退兩難。在這種心緒下,他信步來到田野,看到這樣一幅農家晚歸圖,看到農家的生活是如此安然閑逸,而自己在仕途上卻是坎坷波折,身心俱疲,不由得又陡生羨慕之心,退隱之念。

《式微》是《詩經·邶風》中的一篇,詩中反反復復地詠嘆“式微,式微,胡不歸!”詩人巧妙地化用《式微》篇名入詩,來表達自己的“歸隱”之念,表現含蓄但又韻味深遠。

此詩前八句是寫景,后兩句是抒情。最后以“式微”暗扣第二句“窮巷牛羊歸”的“歸”字,首尾呼府,情景交融。

老將行

王維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1]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2]一身轉戰(zhàn)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奔騰畏蒺藜。[3]衛(wèi)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4]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5]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6]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7]賀蘭山下陣如云,羽檄交馳日夕聞。[8]節(jié)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9]愿得燕弓射天將,恥令越甲鳴吾君。[10]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zhàn)取功勛。[11]

【注釋】

[1]步行句:漢名將李廣,為匈奴騎兵所擒,廣時已受傷,便即裝死。后于途中見一胡兒騎著良馬,便一躍而上,將胡兒推在地下,疾馳而歸。見《史記·李將軍列傳》。[2]射殺句:用晉名將周處除三害事。南山白額虎是三害之一,見《晉書·周處傳》。數:讓,亞于。鄴下黃須兒: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須黃色,性剛猛,曾親征烏丸,頗為曹操愛重,曾持彰須曰:“黃須兒競大奇也。”鄴下,曹操封魏王時,都鄴(今河北臨漳縣西)。[3]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這里指鐵蒺藜,戰(zhàn)地所用障礙物。[4]衛(wèi)青:漢代名將,漢武帝皇后衛(wèi)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將軍。衛(wèi)青姊子霍去病,也曾遠入匈奴境,卻未曾受困折,因而被看作“有天幸”。“天幸”本霍去病事,然古代常衛(wèi)、霍并稱,這里當因衛(wèi)青而聯想霍去病事。李廣句:李廣曾屢立戰(zhàn)功,漢武帝卻以他年老而暗示衛(wèi)青不要讓李廣抵擋匈奴,因而被看成無功,沒有封侯。緣,因為。數,命運。奇,單數。與偶相對,指不吉,不順當。[5]飛箭(一作“飛雀”)無全目:鮑照《擬古詩》:“驚雀無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紀》:吳賀使羿射雀,賀要羿射雀左目,卻誤中右目。這里只是強調羿能使雀雙目不全,于此見其射藝之精。垂楊生左肘:《莊子·至樂》:“支離叔與滑介叔觀于冥柏之丘,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柳,借作“瘤”,且“楊”“柳”通假,這句意思是說,老將久不習武,肘上肌肉松弛下垂,如長肉瘤一般。[6]故侯瓜:召平,本秦東陵侯,秦亡為平民,貧,種瓜長安城東,瓜味甘美。先生柳:晉陶淵明棄官歸隱后,因門前有五株楊柳,遂自號“五柳先生”,并寫有《五柳先生傳》。[7]誓令句:后漢耿恭與匈奴作戰(zhàn),據疏勒城,匈奴于城下絕其澗水,恭于城中穿井,至十五丈猶不得水,他仰嘆道:“聞昔貳師將軍(李廣利)拔佩刀刺山,飛泉涌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旋向井祈禱,過了一會,果然得水。事見《后漢書·耿恭傳》。疏勒:指漢疏勒城,在今新疆疏勒縣。潁川:指漢景帝時將軍灌夫,家住潁川,為人剛直,失勢后頗牢騷不平,后被誅。使酒:恃酒逞意氣。[8]賀蘭山:又名阿拉善山,在今寧夏中部。[9]星文:指劍上所嵌的七星文。[10]恥令句:意謂以敵人甲兵驚動國君為可恥。《說苑·立節(jié)》:越國甲兵入齊,雍門子狄請齊君讓他自殺,因為這是越甲在鳴國君,自己應當以身殉之,遂自刎死。鳴:這里是驚動的意思。[11]云中守:指漢文帝時的云中太守魏尚。魏尚深得軍心,匈奴不敢犯邊,后因事被削職為民,得馮唐鳴不平,始官復原職。取功勛:一作“立功勛”。

【鑒賞】

此詩主要采用敘事手法勾勒了一位老將的一生,寫他年少勇戰(zhàn),轉戰(zhàn)沙場,后因“無功”被棄。然而他自不服老,在邊地烽火重燃時,壯心復起,仍想為國立功。

此詩分三部分,開頭十句是第一部分,寫老將青少年時代的智勇、功績和不平遭遇。作者連用李廣、周處和曹操次子曹彰的典故,說他少年之時便智勇雙全,步行奪過敵人的戰(zhàn)馬,射殺過兇猛的白額虎。而“一身轉戰(zhàn)三千里”是說他征戰(zhàn)勞苦;“一劍曾當百萬師”是說他戰(zhàn)功顯赫;“漢兵奮迅如霹靂”是說他用兵神速;“虜騎奔騰畏蒺藜”從反面寫他布陣破虜。作者在這里從四個方面一再渲染老將征戰(zhàn)之苦,戰(zhàn)績之大,是在為后文寫老將未得應得之賞作一個反面襯托。“衛(wèi)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李廣戰(zhàn)功顯赫,不但未得封侯之賞,反而最終得罪自盡,實在是命運不濟呀。作者感慨老將的命運,也抨擊了封建統(tǒng)治者用人惟親,賞罰不明。全詩至此一下子急轉而下,由前面的豪氣勃發(fā)轉而寫老將的不幸遭遇。

中間十句為第二部分,寫老將被遺棄的清苦生活。“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在詩人概要的筆墨中,老將年華老去,業(yè)已白頭。“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昔日有后羿射雀的本領,但久不習武,雙臂如生瘍瘤,很不利索了。仍是用了對比手法,讓人一看之下,頓生惋惜感慨之念。“路傍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作者寫老將被棄后的清苦生活,用了秦東陵侯召平和陶淵明的典故,并用“古木”、“窮巷”、“寒山”、“虛牖”四種景物組合成一個清冷蕭條的環(huán)境。但是,在這樣的境遇下,老將仍想著“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想像耿恭一樣,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終出絕境,決不像灌夫一樣,一味的借酒使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化县| 南漳县| 田林县| 贵南县| 澄迈县| 方山县| 班戈县| 通化市| 阿坝县| 高青县| 龙陵县| 手游| 杭锦后旗| 贺州市| 海口市| 新津县| 托克逊县| 改则县| 长海县| 营口市| 如皋市| 新安县| 宜宾县| 临夏市| 唐山市| 张家川| 宜兰市| 旬邑县| 上杭县| 安福县| 馆陶县| 平乐县| 视频| 合水县| 芦山县| 凉城县| 凤山市| 凤山县| 怀仁县| 水富县|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