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大學(2)

其次,第二章引用商湯刻在浴盆上用來提醒自己的銘文“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此來闡明《大學》里的“新民”概念,也就是把這個概念規定為自我更新與發展。其中,連用了四個“日”字,以此強調:必須不斷進行自我更新、創造和發展,永遠追求新目標和新成就,任何時候都不能安于現狀。而“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則指明,這種更新與發展是無止境的過程,它要求人們將追求至善的自覺性發揮到最大的程度。再次,第三章所說的“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作者以此指出,自我完善不是靠個體的冥思求頓悟,而必須努力學習知識,提高認識,還要通過艱苦磨練,在實踐中不斷地增長才干,養成各種優良的品質,才能達到“道盛德至善”的地步。

最后,第六章將經文提出的“誠意”解釋為“毋自欺”,這就把自我完善的自覺性歸結為為善動機的純正——所謂“自欺”就是動機不純,卻勉強為之,或以偽裝的善行來掩飾心靈上的污穢。因此,不自欺就表明行善并不是出于某種功利的目的,而是以善本身為目的。行善是自己心靈所需,是求得精神本身的滿足。所以作者說:“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這里的“謙”通“慊”——“自謙”即“自慊”。這句話意思是心靈痛恨不道德之事,就如同人厭惡難聞的氣味那樣,只有心靈的自慊,才能排除做給別人看的矯飾、虛偽的自欺行為,達到“誠意”,從而保證有一種自我完善的自覺性。

傳:有諸己而后求諸人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1]焉;之其所賤惡[2]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3]而辟焉;之其所敖惰[4]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5]矣。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6]。”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7]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8]也;弟[9]者,所以事長[10]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11]。”心誠求之,雖不中[12],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13],一國作亂。其機[14]如此。此謂一言僨事[15],一人定國。堯、舜帥[16]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17]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18],而能喻[19]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20]老,而民興孝;上長[21]長,而民興弟;上恤[22]孤,而民不倍[23]。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24]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25]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絮矩之道。《詩》云:“樂只[26]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27]彼南山,維石巖巖[28]。赫赫師尹[29],民具爾瞻[30]。”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31],則為天下僇[32]矣。《詩》云:“殷之未喪師[33],克[34]配上帝。儀監[35]于殷,峻[36]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37]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38],爭民施奪[39]。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40]者,亦悖而入[41]。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42]。《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43]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44]曰:“亡人[45]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泰誓》[46]曰:“若有一個臣[47],斷斷[48]兮無他技,其心休休[49]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50],其心好之,不啻[51]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52]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媚疾[53]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54],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日殆[55]哉!”

唯仁人放流之,進[56]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57]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58]人之性,菑[59]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60]。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61],不仁者以身發財[62]。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63]非其財者也。

孟獻子[64]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64],伐冰之家[66]不畜牛羊,百乘之家[67]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68]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69]小人矣。彼為善[70]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注釋]

[1]之:對。以下四句同此。辟:偏。[2]賤惡:輕視,厭惡。[3]哀矜:同情,憐惜。[4]敖:驕傲。惰:懈怠。[5]鮮:少。[6]碩:大。[7]君子:這里指治國者。[8]事君:奉侍君主。[9]弟:悌,敬愛兄長。[10]長:這里指上司、長官。[11]如保赤子:此為周成王告誡康叔的話,意為保護平民如母親養護嬰孩。[12]中:符合(標準)。[13]貪戾:貪婪、暴虐。[14]機:關鍵。

[15]僨(fèn)事:敗事。[16]帥:統率,率領、領導。

[17]有諸己:為自己所有。[18]藏:積藏。恕:恕道。

[19]喻:使……明白。[20]上:指國君或統治者。老:尊敬。[21]長:尊重。[22]恤:體恤、周濟。孤:幼年喪父稱孤。[23]倍:通“背”,背棄。[24]絮(xié)矩之道:絮是衡器,矩是度器,此指衡量的標準,即以己心度人之心的恕道。[25]交:施加。[26]只:語氣詞,哉。這二句詩引自《詩經·小雅·南山有臺》。[27]節:高大。[28]維:發語詞,無義。巖巖:險峻的樣子。[29]赫赫:顯耀光明的樣子,引申為權勢顯赫。師尹:太師尹氏。太師是周代的三公之一。[30]具:通“俱”,都。爾瞻:即“瞻爾”,望著你、注視著你。這四句詩引自《詩經·小雅·節南山》。[31]辟:偏私,偏差。[32]僇:通“戮”,殺戮。[33]喪師:失去眾人,即喪失民心。[34]克:能夠。[35]儀:即“宜”。監:鑒戒。[36]峻:大。這四句詩見《詩經·大雅·文王》。[37]此:這樣、這么。

[38]外本內末:輕視根本,重視枝末,意為主次顛倒。本,指德;末,指財;外,輕視;內,重視。[39]爭民:與民爭利。施奪:施行劫奪。[40]悖:通“背”,違背。言悖而出:把不合道德規范的話說出去。[41]亦悖而入:也會從百姓那里聽到同樣不合道德的話。[42]貨悖而入:搜刮百姓的錢財。亦悖而出:錢財被百姓搶去。[43]《楚書》:楚國古書。[44]舅犯:春秋晉文公舅狐偃,字子犯。[45]亡人:流亡在外的人,指晉文公,當時他逃亡于外國。[46]《泰誓》:《尚書》篇名。[47]一個臣:

《尚書》中寫為“一介臣”。[48]斷斷:誠實專一的樣子。

[49]休休:寬容的樣子。[50]彥:卓越。圣:明智。[51]不啻(chì):不只,不止。[52]尚:差不多。[53]娼(mào)疾:妒忌。[54]違:作對,離棄。俾不通:壓制,使不為上級所知。[55]殆:危險。[56]進(bǐng):同“屏”,屏棄、驅逐。[57]命:鄭玄說當作“慢”,程頤說當為“怠”字之誤,兩說意相近。因此,這里“命”當解為怠慢。[58]拂:違背。[59]菑(zāi):同“災”。

[60]大道:原則。[61]發:起。以財發身:意為散財得民。[62]以身發財:意為冒死發財。[63]府庫財:倉庫里的財寶,這里意為搶奪不去的財寶。[64]孟獻子:魯國賢大夫仲孫蔑。[65]畜馬乘:指士剛被任為大夫。四馬為“乘”,士被任為大夫,才開始備有車子,駕四馬。不察:不關注。豚(tún):小豬,豬。[66]伐冰之家:卿大夫之家。這一等級的家庭在喪祭時才能使用冰。[67]百乘之家:有封地者。[68]長:統治。[69]自:用。[70]善:擅長。意為小人善于理財。

[鑒賞]

儒家強調治理國家的根本原則和治理家庭與對待他人的準則要相一致,因此這幾章著重闡述了兩個觀點:第一,“治國必先齊其家”。因為儒家認為,不能教育好家人的人是不可能治理好國家的。其理由是在家中都做不到仁義道德,在治理國家時也不會講仁義道德。因此,要首先在治家的時候培育治國所需的道德品質與才干。因此作者說:“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治國必先齊家的另一個理由是,當統治者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以后,就樹立了一個十分好的榜樣,將產生很巨大的影響,整個社會都會來仿效,也就是第九章說的:“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相反,則是“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第二,治國者需要將家庭道德運用、并且推廣到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就需要以對家人的情感去對待整個社會的人。作者指出,在家里對父母的孝,在朝廷中則要用到對待君主;在家里對兄長的敬愛,在官場中則要用到對待上司;在家里對小輩的慈愛,在治國時則要用到對待下屬或百姓。在這幾章還論述了治國者所應該具備的思想品格與道德品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中所提到的絮矩之道。絮者,乃測度也;矩者,乃規矩與標準。因此,絮矩之道就是根據“人同此心”之理,以“將心比心”的方法,去處理種種人際關系。根據孔子所說,忠恕就是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些思想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開。對于治國者的政治道德,文中特別強調為官必須公正無私。作者十分細致地指出,特別需要提防的各種妨礙公正無私的心理因素:對親近或喜歡的人不能偏愛,對厭惡之人也不能存有偏見,對敬重的人不能有盲從,即使是那些怠惰的人,也不能將其完全看死。作者在這里提出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法則:如果對于他人有所偏愛,就會看不清其缺點,而如果是對他人心存偏見,就會忽略其優點。

此外,文章里還提出,政治家需要心胸寬廣,千萬不能像那些小人,妒忌別人有才干,而壓制有美德的人。一定要舉賢薦能,罷黜不善之人。總體而言,解釋《大學》里的這些文字,雖然并沒有涉及到政治學中與制度、法律、組織等方面相關的內容,但是,由于它們始終遵循《大學》所強調的儒家重治國之本的傳統觀念,所以不少內容能夠超越時代,在較長的歷史時期之中對中國政治實踐與政治教育發揮出十分巨大的指導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州市| 舞钢市| 仁布县| 棋牌| 永泰县| 永安市| 库尔勒市| 通河县| 商都县| 任丘市| 布尔津县| 班戈县| 景德镇市| 改则县| 惠州市| 克什克腾旗| 澳门| 冕宁县| 洪洞县| 高台县| 台湾省| 肇东市| 莫力| 景洪市| 于都县| 墨江| 微山县| 应用必备| 秭归县| 屯昌县| 通河县| 周宁县| 九江县| 达日县| 宣城市| 平顶山市| 斗六市| 偃师市| 改则县| 惠安县|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