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大學(1)

經:大學之道

大學[1]之道[2]:在明[3]明德[4],在親民[5],在止[6]于至善[7]。知止[8]而后有定[9],定而后能靜[10],靜而后能安[11],安而后能慮[12],慮而后能得[13]。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14]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15]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16]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17]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18]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19]。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20]在格物[21]。物格[22]而后知至[23],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24],壹是[25]皆以修身為本[26]。其本亂[27]而末[28]治[29]者,否[30]矣。其所厚者[31]薄[32],而其所薄者[33]厚,未之有也。

[注釋]

[1]大學:大學與小學相對而言,大學是指儒家修己教人、治國平天下的學說。[2]道:宗旨、原則。[3]明:動詞,使……顯明。[4]明德:光明的德性。[5]親民:二程解為新民。新,動詞,使……新。新民即使百姓棄舊圖新、去惡從善。[6]止:達到。[7]至善:善的最高境界。[8]止:名詞,所止之地,即至善。[9]定:定向、志向。[10]靜:安靜,指心不浮躁、妄動。[11]安:安穩。[12]慮:思慮。[13]得:有所收獲,即得到至善。[14]道:指大學的道理,即至善之道。[15]治:治理。[16]齊:整、整頓。[17]修:修養。[18]正:端正。[19]誠其意:心誠意實,即始終忠實于自己的道德理念。[20]致知:致,至、推至;知,知識。[21]格物:窮究物理。[22]物格:即遇事即物便推究其理。

[23]知至:知識充滿于內心,達到無所不知。[24]庶人:普通百姓。[25]壹是:都是。[26]本:根本。[27]亂:敗壞。[28]末:指修身之后的齊家、治國、平天下。

[29]治:即做得很好。[30]否:不可能。[31]所厚者:指己身。因為人們對己身最關切,最為重視。厚,重視。

[32]薄:輕視、輕蔑。[33]所薄者:指己身之外的家國天下,與己身關系稍遠,故稱薄者。

[鑒賞]

《大學》傳說是曾子所寫,原為《禮記》中的一篇。與《中庸》比,成書要晚得多。《漢書·藝文志》錄有《中庸說》二篇,而《大學》則遲至北宋司馬光才單獨列卷。在文化史的角度來看《大學》,所論述的是大人之學,這是與小人之學(即小學)所相對的。《大學》基本內容主要概述了孔子代表的原始儒家思想,以闡明儒家關于學習的內容、目標和為學的次序途徑,旨在張揚儒家的君子修德之學和圣王的治政之道。

首先,《大學》里高度概括了儒學,明確提出了“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三綱領”。這一概括十分準確地揭示了儒學的基本精神。《大學》講的是治國平天下,但是它依照孔子思想,不就事論事,而是將人的精神的弘揚和品德修養置于首位。其次,在《大學》里,提出了欲明明德于天下之人,必將經歷八個環節,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朱熹所稱的大學“八條目”)。其中,修身之前,“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四者,專注于心性修養,屬“內圣”之學;修身之后,“齊家、治國、平天下”,系君子之行為規范,屬“外王”之學,其要義在彰明儒家“為政以德”的觀念和“道德轉化為政治”的思想。作者明確指出:“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大學》里對八條目排了次序,這并不是要規定實行中的時間先后的次序,而是確定了這八條目之間的關系。它指明了只有把家庭、封地管理好,才能獲得經驗,有資格進而治理國家;而要治好家庭、封地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進需要行自我修養;要作自我修養,首先要端正思想,而不是只做表面文章;端正思想就要做到真誠,心靈純潔,排除種種私心雜念;而要做到意念誠實就要學習知識,提高認識,不至于陷入愚昧、偏執,從而避免盲目性。由此可見,《大學》全面系統地展示了同明明德與治國平天下有所相關的主要方面,并且進一步揭示了它們彼此間的關系,從而使得整個儒家學說形成了一個條理分明的完整思想體系。

再次,在《大學》里面,首次提出了“格物”的概念,將其列為儒家倫理學和哲學的基本范疇,因此賦予了認知活動對于修身的精神和實踐活動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正是儒學的一個非常重大的發展。

最后,《大學》還將修身規定為自從天子乃至庶人的活動根本準則,這既指明了,天子并不能置身于修身之外,又提出普通人也不能降低把修身當作小事。修身就是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可見,以修身為本就是將培育完善、發展自我的自覺性置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這種思想能夠極大增強個體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力。

正因為此,《大學》才會被宋代儒學大師單列為篇,看成同五經、《論語》與《中庸》一樣重要,規定為所有士人必讀之書。

傳:誠意慎獨

《康誥》[1]曰:“克[2]明德。”《大甲》[3]曰:“顧諟天之明命[4]。”《帝典》[5]曰:“克明峻[6]德。”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7]曰:“茍[8]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9]新民。”《詩》[10]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11]。

《詩》[12]云:“邦畿[13]千里,惟民所止[14]。”《詩》[15]云:“緡蠻黃鳥[16],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17]云:“穆穆[18]文王,於緝熙敬止[19]!”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詩》[20]云:“瞻彼淇澳[21],菉竹猗猗[22]。有斐[23]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4]。瑟兮僩兮[25],赫兮喧兮[26]。有斐君子,終不可諠[27]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侗兮者,恂慄[28]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善,民之不能忘也。”《詩》[29]云:“於戲前王不忘[30]!”君子[31]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32]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子曰:“聽訟[33],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34]!”無情者[35]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36]。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37],此之謂自謙[38]。故君子必慎其獨[39]也。小人閑居[40]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41],拚[42]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已,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43]屋,德潤身,心廣體胖[44]。故君子必誠其意。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45]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注釋]

[1]《康誥》:《尚書》中的篇名,周公封康叔時作。

[2]克:能夠。[3]《大(tài)甲》:偽《尚書》中商書篇名。[4]顧:經常注意。諟(shì):同“是”,這,此。天之明命:天賦予的明德使命。[5]《帝典》:《尚書》篇名,即《彝典》。

[6]峻:大。[7]湯:商代開國之君。《盤銘》:盤指湯沐浴的盆。銘:刻在浴盤上的字,用以警示自己。[8]茍:誠,真。[9]作:振作,鼓勵。[10]《詩》:指《詩經·大雅·文王》。[11]無所不用其極:無不盡力達到至善。[12]《詩》:指《詩經·商頌·玄鳥》。[13]邦畿:天子之國。

[14]止:居住。[15]《詩》:指《詩經·小雅·躲(mián)蠻》。[16]緡(mín)蠻:鳥叫聲。黃鳥:一種小鳥。[17]《詩》:指《詩經·大雅·文王》。[18]穆穆:深遠的意思。[19]於(wū):贊嘆詞。緝:繼續。熙:光明。敬止:以誠敬之心安于所止。[20]《詩》:指《詩經·衛風·淇澳》。[21]瞻:看,望。淇:水名。澳(yù):水邊陸地。

[22]菉:同“綠”。猗猗(yī):茂盛的樣子。[23]有斐:“有”為虛詞,無義。斐:文質彬彬,才華橫溢。[24]切:剖開;磋:磨平。琢:雕刻;磨:磨光,都是古代加工玉、石、角、骨器的方法,用以比喻君子的道德修養。[25]瑟:嚴密的樣子。僩(xiàn):剛毅、壯勇的樣子。[26]赫、喧:顯赫、盛大的樣子。[27]諠(xuān):忘記。[28]恂(xún)慄:嚴謹的樣子。[29]《詩》:指《詩經·周頌·烈文》。[30]於戲(wūhū):同“嗚呼”,嘆詞。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31]君子:文王、武王以后的諸王、賢人。[32]小人:后來的百姓。[33]聽訟:審訊犯人。[34]引文見《論語·顏淵》。[35]情:實。無情者:說不實之辭、作偽證者。[36]“此謂”二句程頤以為是多余的文字,應當刪去,朱熹認為此二句為結語,前面應有文字,已亡佚。[37]好色:美色。[38]謙:同“慊”,滿意,滿足。[39]獨:朱熹解釋為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

[40]閑居:獨居。[41]厭然:遮遮掩掩的樣子。[42]拚(yǎn):同“掩”。[43]潤:裝修,裝飾。[44]胖(pán):快樂,安舒。[45]身:朱熹說當為“心”。忿懥(zhì):憤恨,發怒。

[鑒賞]

這幾章逐句解釋了《大學》上半部的經文,而且在引用了許多傳世著作的基礎上,也進行了一定的發揮,其中所提出的概念與命題,很大的影響了以后的哲學理論發展。在詮釋經文之中著重突出了《大學》這一理念:想要求圣人之道,其關鍵是增強完善自我的自覺性。

首先,第一章引證《尚書》之中的三段語錄證明,《大學》首句所謂“明明德”,在古圣人之書中就有出處,然后總結道“皆自明也”。所謂“自明”,也就是“自覺”,換言之“明明德”就是自我的一種覺悟:意識到完善自身的必要性,道德修養、提升精神是自己內心的需要。此外,“自明”的這一說法,同時還指明了“明明德”并不是要將外在規范強加給個人,而是要發展人所固有的善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吉沙县| 巨鹿县| 北流市| 桃园市| 新河县| 丰原市| 宜宾县| 武功县| 微山县| 盖州市| 南充市| 峨边| 麻栗坡县| 沅陵县| 马关县| 敦煌市| 富锦市| 固阳县| 海口市| 新巴尔虎右旗| 当雄县| 昂仁县| 扬州市| 阿拉善右旗| 红河县| 大余县| 龙州县| 乳山市| 九台市| 翁牛特旗| 枣强县| 保山市| 会东县| 辰溪县| 和龙市| 腾冲县| 东山县| 阿拉善右旗| 平罗县| 宁化县|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