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為什么復盤(2)

在很多人看來,先賣出,還是低價,然后再高價回購,聯想是在瞎折騰。更有陰謀論者懷疑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利益輸送的貓膩。但是于聯想集團而言,每一個動作恰恰都是復盤后深思熟慮的表現。賣出聯想手機,是因為當時的核心業務聯想電腦受到很大沖擊,國際化的步履也正是關鍵時期,聯想集團很難抽出更多的精力關注聯想手機。而同時,國內的手機市場已經狼煙四起,山寨橫行,聯想手機要做大做強,必然要求聯想集團投入更多的資源。聯想對2005年的戰略進行了反思,決定收縮戰線,回歸核心,穩住陣腳,于是賣出聯想手機成為必然動作。而2009年后,由蘋果iPhone引領的智能手機風頭無雙。更重要的是,在隨后的發展中,iPad的出現,人們越來越可以清晰地看到手機和電腦的融合趨勢。掌控自己的手機產業,是聯想集團在未來移動時代占據一席之地的必然要求。因此,買回聯想手機就成為最佳選擇。2012年9月,惠普也宣布進軍手機產業,這為早就如火如荼的手機產業又添加了一把柴火,同時從側面證明了聯想集團買回手機業務的正確性。

從數字上看,我們或許可以說聯想集團做了一筆虧本的買賣,但是如果從戰略考慮,則可以有不同觀點。因為正是在2008年所進行的戰略歸核,一方面通過賣出聯想手機獲得了資金,另一方面也可以全力投入聯想電腦業務,才保障了聯想電腦國際化的成功,它所帶來的市場穩固和利潤,讓聯想集團有底氣去做其他的動作。如果當時沒有賣掉聯想手機,很可能因為力量不能往一處使,國際化不成功,多元化也不成功,造成兩頭都需要輸血,反倒可能使現在步履維艱。

復盤,可以讓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隨時審視事情的進展,看看事情是否偏離了原來設定的方向,也可以確定在目前的資源下,原來設定的方向和目標是否正確合理,同時,通過階段性復盤,還可以回歸校驗開始的決定是否正確,從而確定是否應該做出調整。

人們之所以失敗,往往并不是缺少方向和目標,也不是缺少努力,而是在做著做著的過程中,突然發現偏離了計劃好的方向,原來設定的目標不見了。柳傳志常說,要能夠“退出畫面看畫”,指的就是要經常跳出來分析局部和整體的關系,不致于做著做著就忘記了根本目的。

所以,在聯想的方法論中,除了復盤之外,還有一條就是:極強的目的性。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問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的目的是否符合更高層面的要求。通過對目的的追問,牢牢把握事情發展的方向,最終實現目標。而復盤,就可以幫助我們來看看每一步的目的是否正確,方向是否準確,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及時校正。

3721曾經開創了很多創新,比如在地址欄就可以進行搜索,它為普通人上網提供了方便。同時,3721也為周鴻祎帶來了第一桶金。2003年10月,周鴻祎以1.2億美金將3721賣給雅虎。當然,3721也給周鴻祎帶來了巨大的罵名——流氓軟件之父。

3721是方便中國人上網的產品,它在客戶端的安裝方式是插件彈窗方式:當用戶瀏覽一個網頁的時候,3721會用腳本看看該用戶有沒有安裝3721的插件,如果沒有安裝,IE就會自動彈出一個窗口,詢問用戶是否安裝,點擊“YES”就能自動安裝。這種安裝方式簡便迅速,為3721帶來了巨大的客戶端資源的增長。

但是,這種方式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沒有考慮用戶的感受。對于那些選擇“NO”的用戶,每打開一個新的網頁,就都要重新面對是否安裝這個老問題,這讓用戶非常反感,影響了用戶對3721的評價。而這還不是3721最致命的錯誤。

最致命的是,后來CNNIC也開始做客戶端,在市場上與3721針鋒相對。兩家公司產品相似,都采用彈窗技術。為了爭奪用戶,兩家公司在用戶的電腦里面大打出手,你刪除我的客戶端,我刪除你的客戶端,而且這樣的互刪不告知用戶,是在用戶對此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

更惡劣的是,后來百度也參與了進來,這樣就變成了三家混戰。在用戶的電腦里面打來打去,有的故意弄得用戶難以卸載,即使卸載了,也刪不干凈,還留有隱藏的模塊,讓用戶不勝其煩。后來,三家走上了互相訴訟的地步。

回顧這次競爭,周鴻祎覺得,其實并不是競爭對手打敗了自己,而是用戶打敗了自己。在競爭的過程中,眼睛里面沒有用戶,只有競爭對手,忽視了用戶的感受,不尊重用戶的利益。做企業的目的本來是希望通過贏得用戶獲得收益,現在卻變成與競爭對手打仗,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面對這次競爭的痛定思痛,周鴻祎獲得了很多對商業和競爭的新領悟:真正地懂得了生意的本質是什么。生意就是人性,一定要尊重用戶的利益,尊重用戶的體驗。這些領悟為后來他創建奇虎360提供了很多借鑒。

其實,3721時代的周鴻祎在中國并不少見,比如最近的加多寶與王老吉員工為了爭奪渠道打架,房地產代理商鏈家地產和我愛我家的員工為了爭奪顧客打架,等等,都是忘記了競爭的本質不是打擊對手而是贏得客戶。

不僅僅是企業,個人也一樣容易出現這種偏離目標的情況。比如,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將手段當做了目標。在工作中,這樣的案例隨處可見,隨時會發生。

一家公司的老板讓他的秘書聯系下客戶,看是否有機會過兩天見一面,要求秘書下午5點前給自己回復。到5點了,下面是他們的對話:

老板:跟王總聯系好了嗎?

秘書:我打他電話了,沒人接。

老板:那我要不要空出那個時間段?

秘書:還不知道呢,我問下他秘書吧,剛才跟他秘書打電話也沒接。

老板:那什么時候能確定呢?

秘書:不知道,我待會再跟他們聯系下?

老板:那如果還聯系不上呢?

秘書:……

老板:有沒有給他們發短信?

秘書:沒有。

老板:有沒有給他們微博私信或者即時通信上留言?

秘書:沒有。

老板:有沒有給他們寫郵件告訴他們想要交談的事情?

秘書:沒有。

老板:就是給他們打電話?

秘書:……是的。

很明顯,這個秘書將目標替代了,把約王總見面的目標,轉換成了給王總和他秘書打電話的目標,偏離了老板的本來要求。當然,經過市場競爭和職業化教育,這樣的秘書越來越失去了生存的空間,也越來越少見了。但是,職場中,用手段代替目標的事情并不少見,不過有時候手段可能會以原因或者借口的形式出現。比如說,你問他為什么沒有準時到會,他會說因為公司的車都出去了(可能以前去一個地方都是公司的車接送);你問他為什么遲到了,他會說昨天睡過頭了。這都是典型的用原因或者借口形式將目標給替代了。

復盤,正好可以幫助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自我審視,看看是否偏離了原來的路線,如果有所偏離,可以及時將我們拉回原來的軌道,保證航向的正確,向原先預定的目標前進。

在2011年9月27日聯想之星創業聯盟成立大會上,聯想控股旗下公司拉卡拉的總裁孫陶然就創業如何從“蒙著打”變成“瞄著打”時候說:“創業過程是蒙著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復盤至關重要。邊做邊復盤,不斷反思過程,才能有效地總結得失,使過去的成敗對未來更有價值,成為繼續發展的動力。”

從盲目開槍變成瞄著打,有計劃,有步驟,有準星,有效果。

看清問題背后的問題

開會遲到,這在很多公司是常事,普遍且常見。理由可以千奇百怪,而且還都冠冕堂皇。有的人說,我剛見客戶去了,回來的時候堵車了,所以遲到了。有的人說,我打印會議需要的重要材料,打印機卡住了,所以來晚了。有的人說,剛好那誰誰誰找我說點事情,他是領導,他不結束我也不好結束,所以來晚了,等等。總之,全都不是自己的問題,全部都是外部不可抗力造成的。

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只要我們去復盤一下就會知道,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開會的時間和事項是早就定了的,因此,每個人都知道底線。如果說出現遲到,那一定是自己做事或者考慮事情的方式出了問題。要準備資料的,不能在開會前幾分鐘去準備;有人談話的,要估摸好談話的時間,或者先告知對方自己什么時間有什么安排;外出的,更要自己留出提前量。總之,復盤后就發現,遲到沒有任何理由,出現遲到,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去提高。

復盤,可以讓我們看到,在事情發生的過程中,究竟有多少是外在的不可控因素,有多少是主動的可以控制的因素,哪些是運氣使然,哪些是實力的原因,從而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環境,既不驕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更不找借口。

2003年11月4日,TCL集團與法國湯姆遜公司正式簽訂協議,重組雙方的彩電和DVD業務。合資公司取名TCL湯姆遜公司,簡稱TTE公司。由此,TCL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生產商。

當時,湯姆遜公司彩電和DVD業務虧損2.54億歐元,但是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并不以為意,喊出了18個月盈利的口號。

然而,事情并沒有按照李東生的預期發展。并購不但沒有給TCL帶來歐美市場的機遇,反而給TCL帶來了巨大的虧損包袱。收購湯姆遜后的2005年和2006年,TCL集團遭受巨額虧損,股票戴上了*ST的帽子。

聯想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TCL并購湯姆遜彩電業務,這是2003年左右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標志性事件,但是,與聯想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后2012年成為全球第一大電腦廠商相比,TCL并購湯姆遜彩電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TCL并購湯姆遜彩電業務為什么會失敗?

不同的人復盤后有不同的結論,大概可以梳理出這樣一些觀點。

1.對彩電技術的發展趨勢判斷錯誤。

“李東生對產業發展方向的判斷出現了失誤,他認為CRT電視還有多年的發展前景。但事實是,進入2005年下半年,CRT電視不再受寵,取而代之的是平板電視。如果在收購之前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也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湯姆遜為什么要賣掉自己的彩電業務?全球第一臺彩電就是它發明的,當年歐盟向中國電視機企業提起的反傾銷訴訟中,湯姆遜就是幕后主使之一。它享受了專利的紅利,所以就不愿投資開發平板電視。但平板電視是未來的消費潮流,賣掉電視業務就可以甩掉包袱。即使如此,TCL在并購它時連‘過時’的技術都沒獲得,人家不賣。”原TCL集團彩電新聞發言人劉步塵說。[3]

劉步塵的這個說法也得到了李東生自己的佐證。2012年年初,李東生在談及并購湯姆遜教訓時候說:“我們并購的時候有一樣東西沒看準,就是說未來電視會往哪個方向走,究竟是等離子還是液晶電視,當時更多人認為是PDP等離子,當時湯姆遜有很強的DLP技術,我們認為湯姆遜的背投(DLP)更勝等離子,結果一腦門子扎下去,結果賠了大錢。”[4]

2.對法國政策不了解,導致人事成本巨大。

在《TCL國際化:李東生出海驚魂》中,作者還提到:“TTE很快陷入了‘招人招不到,裁人裁不了’的尷尬情形。一方面原因是彩電行業在歐美屬于夕陽行業,這方面的人才很少,也很難招;另一方面是歐洲裁員十分復雜,除了提前3個月通知外,還要支付高額的補償金,如果裁員超過10人,補償數額要由資方與工會談判決定。所以,TCL在歐洲收購企業后,因為工會壓力國際整合遲遲到不了位。而在國內,這是根本不可能碰到的情形。”

在復盤這次并購的時候,李東生說,自己沒有想到的是,在歐洲,解雇一個員工這么難,這極大地推高了公司的運營成本。李東生在自己的微博中透露,在歐洲解聘人員,對于那些老弱病殘必須優先安排工作,也就是說,如果你要解雇員工,必須先解雇那些有能力的、年輕的、能做事的,因為這些人能夠輕易找到工作。這就與解雇的初衷矛盾了,本來是想解雇那些能力不足的,留下能力強的輕裝上陣,現在按照法律要求,要解雇先得解雇他們,那不是自斷手腳嗎?

3.文化難以融合。

TTE副總裁童雪松在2005年末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透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根本看不起‘暴發的中國老板’,TCL曾設想把中國設計的模具與湯姆遜共享,以此節約模具設計的巨大成本開銷。雖然按照這些模具生產的彩電在美國很暢銷,但法國人卻怎么也看不上這些模具”。[5]

這種尷尬TCL遇到了很多,“例如,法國人有語言上的優越感,不愿意說英文,TCL又沒有什么人會講法語,雙方的溝通非常困難,一個簡單的事情開很長時間的會,往往也達不成共識”。[6]

4.沒有及時改進自己運作企業的習慣。

錫恩管理顧問公司首席顧問姜汝祥則從另外的角度給出了答案:“蛇吞象式并購的成功要點在于,你如果能夠向對方證明你在彩電、手機業務上的賺錢能力比他們強,他們就聽你的,如果不聽你的,你就一步步淘汰他。但TCL憑什么證明自己比對方賺錢能力強?自然就要使出拿手的習慣運作,問題是,TCL在國內的習慣運作,在西方市場未必適用,不適用,人家自然就不會聽你的。”[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高平市| 怀宁县| 项城市| 嵩明县| 安陆市| 封开县| 平昌县| 米泉市| 宜州市| 将乐县| 永靖县| 贺兰县| 吐鲁番市| 广宗县| 安图县| 五峰| 灌云县| 峨眉山市| 博客| 宁阳县| 阿坝县| 扶余县| 成安县| 石家庄市| 咸丰县| 谷城县| 宁乡县| 信阳市| 县级市| 九江县| 兴化市| 三穗县| 白朗县| 白城市| 峨边| 台安县| 冀州市| 沂源县| 南丰县|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