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為什么復盤(3)
- 復盤:對過去的事情做思維演練
- 陳中
- 2918字
- 2015-12-11 16:18:51
5.并購從開始就注定會失敗。
如果只是復盤到前面幾個原因,我們不禁要問:
(1)法國的人員解聘政策,這是白紙黑字有法律明文規定的,只要找一個懂法語的人問一下,立刻就可以了解清楚。為什么TCL竟然沒有了解到?
(2)文化難以融合,這是用腳后跟都能想到的事情,兩種不同的文化要融合,肯定要花很多的精力。為什么TCL竟然沒有預計到?
(3)打法要改進,環境變了,打法自然要變。為什么TCL沒有做好相關預案?
而且,TCL當時為了這次并購,是邀請了摩根斯坦利、波士頓等大牌咨詢公司提供支持的??墒?,TCL偏偏在這些顯而易見的事情上栽了跟頭,這就只能說明一點:上面這些問題并不是真正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是什么呢?
有人說,TCL并購湯姆遜注定會失敗,因為早在1987年,韋爾奇的GE就曾經將虧損的彩電業務賣給了湯姆遜而不是與湯姆遜合資。這就說明,韋爾奇也沒有信心與湯姆遜合作好。韋爾奇都不行,李東生怎么會行呢?甚至傳說李東生在與韋爾奇的晚宴上,還請教韋爾奇如何才能讓自己這次并購結出碩果。
我個人也認為TCL并購湯姆遜一開始就注定會失敗,之所以這么認為,原因并不是韋爾奇沒有信心經營好,李東生就沒有能力經營好,而是因為經過復盤后發現,李東生此次并購的發心不對。
發心有多重要,看看喬布斯評價微軟的音樂產品為什么失敗就知道了。喬布斯在談到微軟跟風iPod的產品zune為什么會失敗的時候說:“隨著年紀增長,我越發懂得‘動機’的重要性。zune是一個敗筆,因為微軟公司的人并不像我們這樣熱愛音樂和藝術。我們贏了,是因為我們發自內心地熱愛音樂?!盵8]
喬布斯所說的“動機”,就是發心。
TCL并購湯姆遜,最大的動力來自成為全球第一彩電生產商。李東生本人,將并購湯姆遜視為千載難逢的做大做強的機會。估計李東生當時已經被成為全球第一彩電生產商這個目標蒙蔽了雙眼,深怕這個機會一去不復返,所以才會在僅僅花了4個月時間接觸就決定并購湯姆遜,所以才會對自己花大價錢請的智力機構給出的風險警告也視而不見。(當時,摩根斯坦利對這一并購持中性看法,而波士頓則持反對意見,認為風險偏大。[9])連上面提到的顯性風險都沒有考慮到,那些隱性的風險,李東生可能連想都沒有想過。在這樣的情況下,并購不失敗簡直是沒有天理,除非是上帝要顯示自己的神奇送給人間一個奇跡。
成為全球第一彩電生產商,這是李東生的目的(動機),但是這個目的不是為消費者服務的,它的指向是競爭對手。也就是說,李東生并購的初衷并不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而是如何將其他的競爭對手踩在腳下。而作為企業,它的一切思考和行為都應該是面向產品、面向消費者的。這就是發心不對。
而發心不對,后面的一切就都錯了。
后來,李東生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的時候說,不要被機會所左右,失去機會比做錯事更好一些。相信這是李東生對并購后的沉痛總結。當然,李東生畢竟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2006年,李東生就TCL國際化道路陷入的嚴重困境寫出了反思性的文章——《鷹的重生》。2007年4月,合資公司的歐洲公司申請破產清算,TCL才擺脫虧損,重回盈利軌道。
復盤,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事情,探索問題背后的問題,直到事物的本質,讓我們思路清晰,對事情未來的發展有一個更加明確的預期,對未來的行為加以指導。
發現新知識和新思路
復盤,是我們知識組成的重要來源,也是自己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通過復盤,可以發現新的信息,提出新的假說,總結新的規律,可以幫助我們一步步接近問題的真正解決。
在《粘住》中,作者講述了一個“指揮官意圖”(CI)的概念。[10]
美國陸軍士兵在做出每一個舉動之前,都要遵從相當多的計劃方案,這些計劃可以上溯到美國總統最初制定的命令??偨y命令參謀長官們完成一項任務,這些參謀就會為這項行動設定一些具體的計劃,然后命令這計劃就開始逐級向下貫徹——從上將到上校再到上尉。
這些計劃都極其詳盡地規定了“行動計劃”和“行動定義”——每個階段將做什么,將會使用什么設備,將如何取得軍需品,等等。命令則越來越多,直到能夠具體地指導每一個步兵在特殊時刻及時地采取行動。
美國陸軍在計劃階段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計劃的流程往往要經過多年改進,這個系統充滿了反復溝通的過程。它只有一個缺陷:計劃到最后經常失效。
……
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陸軍修改了計劃流程,創造了一個叫“指揮官意圖”(CI)的概念。
指揮官意圖是一種清晰、明確的表述,出現在每一份命令書的最上方,它詳細說明了計劃的目標,以及此項行動最終的理想狀態。在陸軍的高層,指揮官意圖可能相對而言比較抽象:“摧毀東南地區敵軍的士氣?!痹趹鹦g層面,對上校和上尉而言,指揮官意圖則更加具體:“我的目標是讓第三營占領4305號山頭,清除山上的敵軍,讓敵軍只剩下無關大局的殘余勢力,因而在第三旅側翼通過此處時我們可以提供掩護?!?
指揮官意圖絕不具體規定很多細節,細節會因為意料之外的事件而變得無效?!澳憧赡苁绦性ㄓ媱澋哪芰?,但是你永遠都不會失去執行最終意圖的責任。”科蒂茨如是說。換句話說,如果只有一個第三營的士兵在4305號山頭上,他也得盡他所能保護第三旅側翼的通過。
美國陸軍通過對計劃經常失敗的事件進行復盤,提出了“指揮官意圖”的概念,為完成任務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們每個人所獲得的新知識和新思路,都可以說是復盤的結果。
一個人的知識分為三類:基因知識、文化知識和原子知識(個體分立的知識)。[11]
基因知識,是人類千百年進化后內化的知識,是遺傳給個體的,是我們生來就會的,它是本能的部分。比如,當一個人向我們臉上打一拳的時候,不用誰教,我們自然知道閃躲。當手靠近火的時候,我們自然會保持在合適的距離,避免被燒傷。當我們餓了,就會到處找東西吃,如果是小孩子,則會通過哭鬧等手段發送信息,讓父母們趕緊喂奶。天冷了會穿更多的衣服保暖,口渴了會喝水,等等。這些基因知識,為我們的生存保駕護航。
文化知識,是我們所處文化氛圍中耳濡目染所獲得的知識,是潛移默化的知識,是我們所處環境教給我們的,是本民族或者本群體演進而來。比如,中國人吃飯用筷子,歐洲人吃飯用刀叉;古代的中國人見面拱手,現在的中國人見面握手;對父母要孝順,對兄弟要友愛,等等。我們從小到大生活在文化的氛圍中,必然要被文化打上烙印。
不管是基因知識還是文化知識,都是在我們無意識情況下習得的,只有原子知識(個體分立的知識),是我們主動獲得的。
所謂原子知識,就是我們每個人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屬于個人自己的知識。一般來說有三個途徑:一是個人通過實踐,經歷不同的事情,不斷試錯,總結而來。二是看別人做事,總結別人的成敗,成為自己的經驗。三是學習別人總結的經驗,從書本上學,聽別人的培訓講課。
不管是第一種途徑(總結自己親身經歷),還是第二種途徑(總結別人的成敗),都是復盤。因此,看書和復盤,就是我們學習提高的兩種方式,而且只有這兩種方式。通過學習和復盤,將我們習得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看書,是我們學習提高的常見方式。我們花在學校的時光,大多數時間就是看書學習??磿饕菍W習他人總結出來的知識和規律,形成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認識框架,幫助我們提高對外部世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