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10個領先者的突圍
- 杜博奇
- 716字
- 2019-01-01 19:36:05
談起這些年的曲折,萬事利集團總裁李建華感喟不已:“只要堅持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
這并非事成之后的夸夸其談,而是濃縮了萬事利這家傳統制造企業涅槃背后重生鮮為人知的心血。
幾年前,李建華到法國考察,在盧浮宮博物館參觀時偶然看到一把用絲綢面料包裹的椅子,當即被吸引住了。柔軟的絲綢與堅硬的木頭天衣無縫地結合為一把充滿美感的椅子,散發出超越產品的迷人魅力,“簡直就是一件無與倫比的藝術品”,李建華心生觸動,“我們不要認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差得遠了,人家的絲綢可以做成椅子,一把椅子賣幾萬塊,為什么我們做不到?”
當時,萬事利主要從事絲綢面料生產,與絕大多數中國絲綢企業的處境一樣,在全球分工中處于供應鏈下游,生存艱難,一平方米絲綢面料出口國外利潤只有區區幾塊錢,但是經過國外品牌廠商的設計、加工和包裝,利潤可能暴漲上百倍。李建華迫切希望開辟一條通向高利潤區的通道。
帶著疑問和好奇,李建華輾轉打聽到這把椅子的生產商,他專門花了一天時間驅車趕往法國南部的廠區,結果被廠家告知,“椅子是他們生產的,但絲綢面料另有其人,是法國里昂的另一家工廠供應”。李建華根據這個線索,按圖索驥找到里昂,卻被對方拒之門外。
理由很簡單:“中國制造”名聲在外,法國人擔心生意被搶,對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敬而遠之。
然而,李建華沒有想到,僅僅過了幾年,形勢反轉,這家法國企業居然主動找上門來。
2013年,萬事利集團收購擁有120多年歷史的法國絲巾品牌MARC ROZIER,并于2014年聘請原愛馬仕絲綢控股集團CEO Patrick Bonnefond擔任高管。沒過多久,當初拒絕李建華的那家法國企業,通過Patrick Bonnefond向萬事利表示合作意愿,“能不能到中國市場銷售我們的產品?”
短短幾年時間,萬事利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改變,以至于令高傲的法國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