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人被砍下頭顱后還會有思維嗎?——哈佛人的怪誕心理學(1)

受刑者在被砍頭后是否還有思維呢?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從未停止過。早在1793年,死刑犯夏洛特·科爾戴被劊子手砍下頭并提在手上拍打時,他的臉上出現了憤怒的表情。與此同時,當臺下有人呼喊他的名字“夏洛特·科爾戴”時,他正要合上的眼睛又張開了,并朝著發出聲音的地方望去,他嘴巴也張得很大,而且這樣持續了幾秒鐘后才將眼皮合上。因此,相關學者斷定,人被砍下頭后的瞬間還是有思維的,大腦中的各種組成部分在短時間內仍然活著。有“英國大眾心理學傳播第一教授”之稱的理查德·懷斯曼對怪誕心理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他看來,怪誕心理學是從現實中的不同角度以及超出常規的全新視角出發,向人們展現不可思議或者不為人知的怪誕離奇之事。

1. 瀕死體驗是一道千金難買的大餐嗎?

“我感覺自己的身體很輕,整個人也隨之飛到了天花板上。

這個時候,我看見我的軀體正躺在床上,我能夠很明確地感受到他的呼吸和脈搏,并且我們保持著一致的節奏,但是我知道,那只是一個軀殼。”

這是一位心理學家對于瀕死的體驗,為了能夠得出人在死亡之前的感受,他不惜以身犯險,而他就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雷蒙德·穆迪。早在穆迪試圖讓自己通過極限接近死亡來透析瀕死感覺之前,美國心理學界就有過這樣一個觀點:“人是有靈魂的,人在死亡的那一瞬間,靈魂會脫殼而去,整個人的體重減少21克。”

這種觀點在業內雖已得到一定的支持,但是卻一直沒有被真正證實。因為瀕死實驗對于很多測試者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而那些真正面臨死亡的人卻又更傾向于將自己的最后時光交給家人,和自己最親密的人待在一起。換句話說,瀕死實驗還處于一種比較淺顯的狀態之下,早先的“21克”實驗,由于條件限制,失敗次數遠遠超過了成功次數。所以說,現階段我們引用的“瀕死實驗”都是不完美的。

“能夠被記述下來的資料雖然確實是實驗者的切身體會,但是工作人員不會讓他真的面對死亡,我們要保護每一位實驗者的人身安全。更重要的是,這些參與者知道他們不會死亡,所以從心理上來說,他們也不能算是一個即將赴死的人。對于這種現象,我姑且將其稱為‘次級瀕死感受’。”

穆迪的話可以說是一針見血,現階段我們能夠收集到的資料也只有這么多,根據每一位實驗者的自述,他們都經歷了死亡的考驗,并且這種體驗都是“奇妙無比”的。由于瀕死體驗研究在心理學界掀起了熱潮,關于瀕死現象的研究記錄也增多起來,現在我們有例可查的相關記錄已經達到了800萬起。雖然嚴格說來,這800萬起的記錄大多不能算作真正的瀕死感受,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找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通過對于現有資料的收集整理,著名心理社會學家肯尼斯·萊恩斯總結出了瀕死體驗的“五階段”。對此,穆迪表示十分贊同,并且在他近距離同死神接觸的時候,也正是按照萊恩斯的理論,努力將這“五階段”完整地復刻出來的。在所有的記錄中,有60%左右的人都聲稱自己經歷過了萊恩斯瀕死感受的第一階段。由于第一階段的特點是“安詳”和“放松”,所以在這一階段的人都說自己似乎正在隨風飄蕩,身輕如燕。到最后,雖然他們飄到了一片黑暗之中,但是很奇怪,沒有人會為此感到恐懼,而且他們的心情還是新奇、平靜的。

瀕死體驗的第二階段,大約只有35%的人聲稱自己經歷過。這一階段的核心是人們感覺自己的意識已經溢出了體外。按照他們的表述,在這一階段,他們覺得自己的意識從身體里掙脫出來,飄到了天花板上,并且以一種俯視的姿態端詳下面發生的一切。這些人甚至說,他們看見了忙忙碌碌的醫生,還有哭泣的親人,如此等等。

到了瀕死體驗的第三個階段,人們會感覺到自己似乎處在一個巨大的黑色旋渦中,強大的吸引力不斷地牽引著他們向黑洞沖去,并且不斷地拉扯、擠壓他們。在這個階段中,人們的體驗同樣是平靜的,他們不會因為覺得自己正在向著一個未知的世界前進而感到焦慮,有的只是安詳與平靜。

瀕死體驗的第四個階段的特點是將死者看到了自己與親朋好友相聚。按照實驗者的口述,在黑洞的盡頭,他們看到了刺眼的強光,而自己的家人、朋友,就站在遠處的亮光處向自己招手示意。強光下的親朋好友看上去既虛幻又真實,他們的身型似乎被拉大了。這個時候,體驗者的一生將會在他們的意識中飛速地走一遍,就像電影中的快鏡頭一樣。

瀕死體驗的最后一個階段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感受,大約只有不足10%的人聲稱經歷了這一幕。將死者擺脫了黑洞,和強光融合在一起,并且覺得人生如此美妙,而他們自己也掌握了宇宙的所有奧秘。

然而,從很多角度來說,“瀕死體驗”都是缺乏科學依據的。所謂“北人不夢象,南人不夢駝”,所有的瀕死記錄都顯示出了極強的主觀性特征。因此,持反對觀點的人認為,所謂的“瀕死體驗”,更多的是一種個人的幻覺。通過日常的宗教宣傳,以及電視熒幕上的表現,人們早已潛移默化地形成了死亡之后“靈魂出竅”的潛意識,而實際上,瀕死者看到的景象,更多的是一種自己先前在大腦中模擬過的幻象罷了。現代醫學同樣證明,人在注射了氯胺酮,或者是其他麻醉藥劑之后也會產生類似的感受。另外,研究人員還表示,人在臨死之前,大腦中會分泌出大量的化學物質,它們是造成上述結果的真正原因。

但是不管怎么說,大多數人都在“瀕死體驗”中感受到了幸福和愉悅。穆迪表示,經歷過生死考驗的人,往往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掉自己從前的缺點。一名以毆打、虐待妻兒為樂的中年男子在“起死回生”之后,整個人的面貌煥然一新——他開始珍惜自己和家人相處的時光了,并且自此之后再也沒有毒打過他們。

事實確實如此,很多人在經歷“瀕死體驗”后,整個人的人生境界都向上拔高了一層。不少測試者還表示,自己的智商、情商都浴火重生了似的,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對于這種現象,穆迪指出:“對于任何人來說,死亡考驗都是最為嚴峻的。當生命在經歷這一過程的時候,你會感受到親情和友愛的力量,這也是‘死過一次’的人更懂得珍惜的原因。而那些表示自己變聰明了的人,其智商實際上沒有變化,只是個人的世界觀發生了質變。人類歷史上那些曾作出過偉大貢獻的名人往往和普通人沒有本質的差別,只是在很多時候,他們看世界的方式不同,而這也是導致他們超越平凡人的根本原因。”

總體而言,瀕死感受是非常難以控制的。除了發生概率極低之外,大多數經歷者都表示,自己在這一個過程當中能夠得到非比尋常的體會。在他們看來,“瀕死體驗”不會使他們感受到任何恐懼,有的只是寧靜和安詳。也就是說,“瀕死體驗”能夠帶給人們非常新奇、安靜的感受。在這里,借用經濟學家的一句話:“很多商品的實際價值并不突出,只是它們的數量過少,這是導致它們最終奇貨可居的真實原因。”瀕死感受同樣也是這樣一種狀態,對于普通人來說,“瀕死體驗”被稱作千金難買的大餐,這就沒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2. 為什么說“60歲的身體,20歲的心”是不好的?

20世紀90年代,英格蘭足協管理層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當時以貝克漢姆等人為代表的黃金一代尚顯稚嫩,球隊正處在一個新老交替的邊緣。足協管理者希望保羅·加斯科因挺身而出,傳幫教帶,解決這一磨合期的陣痛。但問題是,這個處于職業生涯巔峰期的中場大將似乎并沒有將這個任務放在心上,甚至還屢屢做出一些非常瘋狂的舉動。為了幫助加斯科因,英足總還特意咨詢了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家泰勒·本·沙哈爾。

對于加斯科因的狀況,很多人都表示:“他已經賺足了金錢,其他人的勸說是不會對他產生作用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加斯科因是當時歐洲頂級球星,各種商業贊助、廣告代言不斷,俱樂部也與他簽訂了價值不菲的合同。換句話說,在物質方面,加斯科因是無欲無求的,而這也正是他難以被說服的癥結所在。

在很多人眼里,加斯科因就是一個頑主、惡霸,因為他不服管束,肆意踐踏球隊的規定,并且以取笑裁判員為樂!而在他自己出版的自傳當中,加斯科因還翔實地記錄了自己毆打發妻的行為,這在當時引起了轟動。隨后,他離異妻子的言論更是將他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按照加斯科因前妻的說法,她的“渾蛋丈夫”會一連打她幾個小時,一直到自己打累了才停下來。

除了實施可怕的家庭暴力之外,加斯科因的荒唐舉動不勝枚舉。在效力于拉齊奧俱樂部的時候,天空電視臺組織者邀請他做球評,結果他一邊發言一邊打嗝,聲音通過麥克風被無限擴大,以致在場的人在錯愕之后立即哄堂大笑,而被惹惱的英足總則馬上給加斯科因送去了一張3.9萬英鎊的罰單。然而,收到罰單的加斯科因對此卻毫不在乎,他對于自己的這一“杰作”非常滿意,因為還有很多人在支持他的做法。其實,單單一次“打嗝事件”還不足以將加斯科因的性格完全凸顯出來。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他先是極力呼吁所有人都安靜下來,而隨后卻賣力地放了一個高分貝的臭屁。

以上種種事跡都表明,加斯科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頑主,他總是在嘗試一些荒唐、怪誕的事物。既然如此,那么對他在球隊當中的管理也就非常不好辦了。當時和英國王室關系密切的國家隊主教練鮑比·羅布森憤怒地斥責加斯科因“愚蠢得就像是一把掃帚”,結果第二天,這位遭到訓斥的球星就真的在自己的腰間別了一把掃帚前來參加訓練。這種頑固不化、肆意破壞球隊管理的行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于是羅布森開始和教練組商議棄用加斯科因。因為在他看來,他寧愿帶一個資質平庸的球員去輸掉比賽,也不能將一個街頭流氓帶到國際賽場上惹是生非,給大不列顛王國丟人。幸好當時參加會議的人認識遠在美國的心理學專家沙哈爾,并且建議羅布森向其尋求幫助。

在查看了加斯科因的個人信息之后,沙哈爾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保羅·加斯科因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壞,他目前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心智不成熟。”有了這句話之后,羅布森終于下定決心,將愛搞惡作劇的加斯科因留了下來。而加斯科因本人也在隨后的歐洲杯上大放異彩,揚名立萬。可以說,如果不是沙哈爾一語道破天機,加斯科因的職業生涯或許會黯淡許多,這對于英格蘭足球當然也會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認識加斯科因的人都知道,他不是一個惡棍,很多不可思議的舉動在他看來就是一些無傷大雅的游戲。這樣說起來似乎有些站不住腳——年近三十、拖家帶口的大男人隨意毆打自己的老婆,還公開和自己的頂頭上司叫板,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對此,沙哈爾解釋說:“在加斯科因的潛意識中,他依然將自己看作是一個不斷闖禍,然后由家長買單的小孩子。他這樣做本身沒有過多的惡意,在很多時候,他的惡作劇更像是一個小孩子通過頑皮嬉鬧,博取長輩疼愛的表現。”

可以說,加斯科因就是以一個孩童的眼光來看待世界的,而且青少年的破壞欲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受約束,具有表現欲、創造力,缺乏責任感……這些在青少年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的特質,在加斯科因這里一個不落地被展示出來,難怪沙哈爾說他不是天生的惡棍,而是一個“需要利用糖果來誘導的孩子”。

當然,心智不成熟也不是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很多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只是從社會角度來說,沙哈爾指出,心理年齡偏低,會給這個人融入社會的時候帶來阻力,如果想要被世界所認可,那么擺脫自己過分幼稚、不成熟的心理狀態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在這里,哈佛學者也為大家提供了一套關于心理年齡的測試題(即心智的測試),以此來判定一個人是否足夠成熟。

1.在下面幾類人當中,你更喜歡和哪一類人交往?

A.尊敬自己的人。

B.比自己更強的人。

C.需要自己的人。

D.沒有什么特別喜歡的人。

2 . 朋 友 不 接 受 也 不 理 解 你 提 出 的 建 議 , 此 時 你 的 想 法 是什么?

A.太傷心了,這原本就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嘛。不過,既然不接受,那么我就不要再說話了。

B.既然他覺得這個意見不合適,那么就避開這個話題吧。

C.看來他還沒有明白我的意思,我需要再給他解釋一下。

D.聽聽他是怎么看的吧。

3.自己正不高興的時候,卻趕上了朋友聚會,這時你心里的打算是什么?

A.將不高興的情緒表現出來也沒有什么,只是一定要和大家堅持到最后。

B.找個借口離開吧,沒有心情玩。

C.實話實說,然后離開。

D.強作歡顏,不要讓別人發現自己不愉快的情緒。

4.工作上遇到了麻煩,下班后你會怎么處理呢?

A.悶在心里,一個人憤憤不平。

B.找個朋友,把這種不愉快統統傾訴出去。

C.向家人尋求安慰。

D.一個人出去散散心,過會兒就好了。

5.在辦某件事情的時候,你早就對它很熟悉了,但有人卻執意要教導你,這時你會怎么做?

A.實話實說,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不必教導。

B.不說話,但是對他說了什么也不加理睬。

C.他說他的,我做我的,兩不耽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载县| 济南市| 青冈县| 治多县| 潍坊市| 旺苍县| 米泉市| 阿克| 体育| 弥勒县| 吐鲁番市| 巢湖市| 南平市| 桦南县| 南召县| 修武县| 郯城县| 集贤县| 东乌珠穆沁旗| 成武县| 通化县| 金塔县| 宝兴县| 宜章县| 正镶白旗| 运城市| 思南县| 新蔡县| 砚山县| 裕民县| 绩溪县| 舞阳县| 赤壁市| 邯郸市| 衡山县| 隆子县| 阳高县| 临湘市| 小金县| 政和县| 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