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20幾歲,需努力培養的能力(2)

(8)清楚誘因。

這是改變習慣的關鍵。每個習慣至少有一個誘因存在,即一個習慣養成的前一刻發生過什么事情。一些習慣有不止一個誘因,例如,在你吸煙的時候,你的誘因可能包括了提神、飲食、性欲、緩壓飲酒等多種多樣。每次這些事件一發生,無一例外地,你都會吸煙,即使不會吸煙,也會產生吸煙的沖動。與誘因的關系越穩定,習慣就越頑固。所以,試圖改掉一個習慣時,你必須先弄清楚這個習慣全部的誘因是什么。用幾天的時間,把它們記錄下來,然后對應每一個誘因,去找一個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習慣。比如,當你感到壓力時,你可以用跑步代替吸煙。你要找個常見的事情當作觸發事件,即使不是每天都遇到的,至少也要符合你需要的頻率。比如對于鍛煉,你可以每天在早上喝完咖啡后進行(如果你已經有每天在同一時間喝咖啡的習慣),或者如果你每天在同樣的時間下班,也可選擇在下班以后。把這些觸發事件寫在計劃里,然后非常嚴格地監控它們——一旦觸發事件發生,立即按照為自己設定的好習慣去做,每次都要如此。對于觸發事件,若不自始至終的這樣執行,培養好習慣將相當困難。

(9)補充相關知識。

對于每個習慣,我們可以發現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即盡可能多去了解關于它的知識,無論是關于習慣培養之前還是之中的知識,都要去調查和研究,以尋找成功的方法、潛在的阻礙、好的工具,使自己走向成功。在改掉習慣的過程中,仍然要持續閱讀相關的知識,以此為自己增加動力。

(10)不要分散注意力。

通常,我們開始著手改掉習慣后的一到兩周內,會將注意力轉移至別處,然而,此時新的習慣并非已經牢固地形成了。而我們常常這樣,花去大量的精力形成了一個新的習慣,卻在它還沒有穩固時就不再管它了。所以我們應該持續關注于當前著力改變的習慣,至少要在30天以上,盡可能地使其穩固下來。

(11)缺乏恒心。

每個人都知道恒心對于改變習慣的重要性,因為這實在太重要了,要單獨列出來。如果把一個習慣跟某個誘因關聯起來,就需要在每次誘因發生之時,嚴格地去實行該習慣。如果有時這么做,有時卻沒有,你將無法順利地培養習慣。盡你所能不要錯過任何一次,若你錯過了一次,你就會產生第二次、第三次錯過,這樣培養習慣的希望就變成了竹籃打水。

(12)不要因為失敗而放棄。

即使真的錯過了一次,或者兩次,甚至三次,也不應該放棄,而是要找出你錯過的原因,制定計劃,在下一次擊敗困難。此后,要持之以恒地按計劃去做,直到新習慣穩固養成,若是放棄,就意味著你被失敗擊敗了。但如果你重振旗鼓,從失敗中學習,那么失敗最終則變成了一件促使你成功的好事。正如我們經常說的,失敗往往是通往成功的階石。

“我們日復一日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是怎樣的人。因此所謂卓越,并非指行為,而是習慣。”——亞里士多德

2.3培養一生都需要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我們一生都需要的能力,《莊子·養生主》曾經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無論學識多么淵博,我們都不會了解所有的事情。尤其是在知識爆炸的現代社會,我們的面前會不斷出現新的事物,伴隨著也會出現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我們可以根據以往的知識和經驗加以解決,但是有些則是于我們來說完全陌生的,無法在教科書上找到現成的答案。這就要我們學習新的技能去予以解決。

那么你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自信么?如果從沒有想過類似的問題,那我們就先來做下面的測試題吧:

1.你是否喜歡記憶、背誦詩句、文章。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2.你是否喜歡看報紙、雜志,而不管是不是看得懂。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3.你是否會提出諸如“什么時間開始的”之類的問題。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4.你是否喜歡自己觀察某一種東西。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5.你是否對新鮮的事物表現出興奮。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6.你是否會隨音樂起舞或演唱。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7.你是否會常問閃電是怎么回事,云是如何形成之類的問題。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8.如果你在別人非常熟悉的故事中更換一個詞,他/她會立即改正過來。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9.你是否可以輕而易舉地學會騎自行車、溜冰等。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0.你是否很愿意扮演各種角色,并喜歡編故事,自己做主角。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1.你走街過巷,是否能指出這里或那里熟悉的他/她曾經到過。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2.你是否喜歡聽各種樂器演奏,并且憑樂聲便能判斷出是哪種樂器。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3.你是否擅長繪制地圖和描繪物體。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4.你是否善于模仿人的各種動作和表情。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5.你是否樂于按照大小和顏色對玩具進行分類。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6.你是否會進行推測,比方說“小蝌蚪一動不動,肯定是餓壞了”。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7.你是否聽故事的時候樂于設想下面的情節。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8.你是否會對不同聲響進行評論。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9.當初次見到某人時,你是否會說:“他使我聯想起某某。”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20.你是否能準確判斷自己能干些什么或不能干些什么。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計分:A=3分,B=2分,C=1分

說明:

25分以下者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26至44分者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

45分以上者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

怎么樣?你的學習能力是否能夠讓自己滿意呢?有沒有想過在信息時代提升你的學習能力,有沒有想過該如何培養你的學習能力呢?

學習能力是人類的基本生活能力,尤其是20幾歲的年輕人,很多是正在求學之路上的大學生。你的學習能力的高低不僅決定著現實的學業成就,而且是決定今后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對大多數人來說,“學習”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名詞,古今中外,人人都離不開學習,人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學習,但是如果問你“學習究竟是什么?”很多人恐怕說不清楚,因為學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現象。人類的學習活動和學習能力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漫長的發展過程。人們對學習的認識同樣是一個由片面到全面,由現象到本質的逐步深化的進程。

學習能力包括你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包括6個方面:

能夠獨立地、主動地學習,并且能夠就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進行驗證;

能夠與他人進行合作學習,能夠與他人分享自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詮釋;

能夠質疑、提出、探究問題,并試圖找到解決的方案;

能夠把所學整合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并能掌握和運用;

能夠針對自主行動、個體發展和生活的意義進行反思和批判,對自身行為的動機、目標和結果做到心中有數;

具有學習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1.能力內涵

如果要問“能力的內涵”都有哪些,可能很難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是我們可以將“能力”劃分為“學習能力”、“執行能力”與“專業知識”,這其中,學習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礎。因為學習能力就是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并非是具體學到了什么東西,有了這樣的方法與技巧,學習到知識之后,就能夠形成專業知識;學習到如何執行的方法與技巧,就可以形成執行能力。所以說學習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

2.學習的三種方法

一般而言,學習新事物有三種方法。

(1)第一種方法:拆解法(top down)。

當面對的是既成的一套知識系統,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將整套知識分拆為局部(子系統),先了解各個部分(子系統)本身的意涵,整體與局部間的關聯,以及部件與部件之間的關聯性。通透了解之后,進一步再針對個別部分往下拆解,分析成更小的細節。充分掌握事物的結構與層次,這樣就能透徹了解整個事物的內涵。

譬如學校的學科就是一個系統,傳授時會區分為幾大部分,每一部分有各自的多個章節,各章節還可往下細拆為幾個小節,部分、章節與小節之間有其關聯性,這都是方便學生吸收的做法。因此,在實地的學習中,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所在的章節屬于整體的哪個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如何,這樣,我們最終就不會只學到個別部分的知識,也不會忽略學科通盤的融會貫通,導致見樹不見林的效果。因此,學習是一定要講究方法的。在學習的時候既要拆,又要合,要在拆的基礎上合,也要在合之下拆,既目無全牛又要有全局意識。

(2)第二種方法:并整法(bottom up)。

當面對的事物未經整理成套,或者是資料取得有困難時,往往需要從收集資料做起。收集資料的過程就猶如瞎子摸象,一開始資料不足的時候,僅僅能了解到片面的知識,隨著資料的累積增加新的知識,就可以嘗試由已整理的資料,去推斷事物可能的全貌。在這個過程中,要交互運用歸納、推論及系統思考的技巧,練習去推論整體的輪廓與內涵。

舉例來說,聯想早期切入資訊通路時,對資訊通路并不熟悉,只能透過資料的收集去了解通路。一開始以消費者為銷售對象的門市為主要通路,其本身包含了大型連鎖賣場、一般門市等,隨后發覺通路業者還包括非門市業者,其銷售對象則以政府機關、教育單位、企業行號等,其業者大致可區分為大型系統整合商(SI)及一般加值商(VAR)。隨著時間演變,又陸續加入電視購物、網路購物等,漸次拼湊出通路的全貌。

(3)第三種方法,則是拆解法與并整法的混合運用。

在通過并整法掌握事物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情況之后,就要跳出個別部分的思維,往上提升到全體的層次,再通過推論,以“top down”的方式重新拆解、架構其組成系統,對整體的掌握度即可提升到不同層次。

上述三個方法都易于了解,但三種方法運用的熟練度與火候就決定了能力的高度。因此,將學習方法運用得愈熟練,甚至進一步將其內化成為習慣,即能提升學習能力,進而推升整體能力的層級。

2.4 溝通可讓世界接受你

1.溝通可以讓你更好地擁抱世界

(1)溝通是一劑良藥,將梗在人們心中的刺軟化、消除。

有一對父子鬧矛盾,多年來互不往來。兒子在妻子的勸說下去和父親溝通并對他說一句“我愛你”,多年的隔閡瞬間消除。第二天父親心臟病突發而亡,臨死前他的嘴角綴著笑容,而兒子也慶幸沒有讓父親帶著遺憾去世。

溝通,讓多年的隔閡瞬間消去,讓父親含笑離去,讓兒子了卻了遺憾。溝通,竟有如此大的威力。

(2)溝通是一場知時節的春雨,讓事態發展得更完美。

居里夫婦在進行研究時,兩人曾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吵得不可開交。后來他們冷靜下來,互相溝通,將兩人的意見分別取其精華,達成更好的計劃,而這關鍵的計劃使鐳的發現成為了可能。溝通讓合作的伙伴獲取更好的方案,讓有所偏差的計劃得到修正,讓事情的結果更完美。

(3)溝通如此重要,那如果這世上沒有溝通,將會怎樣?

“溝通”是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小至朋友之間、同學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有溝通才有良好的關系,才能和睦相處;大到商家與商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有溝通才能合作長久,才能被人理解,才能促進和平發展。

在央視的一期《對話》欄目中,主持人向嘉賓——諾基亞CEO奧利拉提問:“作為CEO什么能力最重要?”奧利拉干脆地回答:“溝通(Communi cation)和管理人的能力(Managing People Skill)。”

在一周之后的另外一位嘉賓——時任愛立信CEO的柯德川,面對主持人提出的同一個問題,給出了與奧利拉驚人一致的答案:溝通。

從事過高層管理工作的人都會認同,溝通技巧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世界各大商學院和商業研究機構對成功管理者的調查中,對什么是工作中最重要的技能進行統計,排在第一位的始終都是“溝通能力”。尤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更要求我們不斷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客戶、合作伙伴、供應商等等頻繁溝通。

很顯然,溝通不是單方面就可以完成的。作為溝通的兩面,聽和說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聽就成了溝通的前提。

2.聽得見≠聽得懂

“聽”,人們一直有誤區,認為只要耳朵能聽見聲音就自然具備了聆聽技能,其實不然,聽得見與聽得懂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溝通過程中,聆聽是準確接受和理解信息發送者意圖的關鍵步驟。每個人的表達方式和溝通內容,都受其文化背景、知識結構、能力、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尤其當雙方來自不同文化背景,采用的語言又不同時,更容易出現誤解。所以,只有清楚地掌握對方的真實意圖,才可能采取有效和積極的反應,否則不可避免會出現錯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川| 昭觉县| 扬中市| 广安市| 平潭县| 健康| 马鞍山市| 潞西市| 额尔古纳市| 应用必备| 垦利县| 平南县| 滦南县| 鸡西市| 云梦县| 环江| 泊头市| 昌吉市| 兴宁市| 呼玛县| 呼伦贝尔市| 襄樊市| 南平市| 扎鲁特旗| 新绛县| 东乌珠穆沁旗| 松滋市| 容城县| 增城市| 呼和浩特市| 栾川县| 浏阳市| 永济市| 延边| 河津市| 宜阳县| 彭泽县| 日照市| 巴彦县| 化州市| 上思县|